收藏 分享(赏)

基于专利分析茎瘤芥(榨菜)产业发展研究_邹瑞昌.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139104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专利分析茎瘤芥(榨菜)产业发展研究_邹瑞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专利分析茎瘤芥(榨菜)产业发展研究_邹瑞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专利分析茎瘤芥(榨菜)产业发展研究_邹瑞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3865/j.issn.1001-3547.2023.04.001基于专利分析茎瘤芥榨菜产业发展研究邹瑞昌万正杰陈磊宗洪霞2023.4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工具,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榨菜相关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地域、申请人、技术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当前榨菜领域专利技术的分布及特点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我国榨菜产业相关技术研究提供参考。茎瘤芥又名青菜头、菜头,以瘤状膨大茎供食用,其加工成品为榨菜。茎瘤芥不仅是重要的鲜食蔬菜,也是重要的腌制加工蔬菜。全国茎瘤芥种植面积20余万hm2,主要分布在重庆、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市,以重庆种植和加工规模最大1。茎瘤芥的加工产品风味独

2、特、历史悠久,深受消费者喜爱,重庆的“涪陵榨菜”“鱼泉榨菜”,浙江的“斜桥榨菜”“铜钱桥榨菜”等远销东南亚、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近年来,榨菜生产经营者利用榨菜腌制盐水、青菜头菜叶(菜尖)等附产物,开发生产榨菜酱油、盐菜、橄榄菜、酸菜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榨菜加工产品,完善了榨菜产业链条。在榨菜主产区的重庆市和浙江省,榨菜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2016年,重庆市茎瘤芥种植面积10.7万hm2,产量280万t,综合产值95亿元3。专利分析在科研研究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分析,可以预测产业发展趋势、技术研

3、究热点及产品研发方向,为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战略布局提供参考4。杨胜伟等5、张志刚等6、马桂莲等7通过专利分析的方法对辣椒、甘蓝、番茄等产业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从专利分析的角度,对我国榨菜的专利申请量、申请人地域、申请人、技术主题等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榨菜产业的专利研发和布局提供参考。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022年7月27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工具上进行检索,检索式为“专利名称=榨菜or茎瘤芥”,人工排查去除不相干的检索结果,共检索国内榨菜及其相关技术专利2 265件。采用WPSOFFICE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与图表制作。分析指标包括:申请量年度分布;申请地域分析;图1榨菜专利申请量年

4、度分布1-申请人分析;技术主题分析。由于专利从申请到公开整个流程通常需要18个月,因此,实际上还有一部分申请时间早于2022年7月27日的专利由于没有公开而未列入本次分析中,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2结果与分析2.1专利申请趋势我国榨菜专利申请总体上呈先波动上升,冲高回落后趋于稳定发展的趋势(图1)。2012年之前,专利申请一直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和实用专利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2012年之后,专利申请呈现协调发展阶段,且实用新型专利呈现加速增长势头,从趋势上看未来几年专利申请将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外观设计专利榨菜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始于1990年,但专利申请量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从199

5、8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并在1999年达到第1个小高峰,申请量突破了100件。2007年开始进入暴发式增长阶段,2009年申请量达到峰值的277件,主要原因可能是2007年国家发布方便榨菜的行业标准,有力地促进了榨菜生产、加工、包装等快速发展,以余姚市相思达菜业有限公司、余姚市国泰实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浙江榨菜企业抓住机遇,不断挖掘和细分方便榨菜产品系列和品种,带动形成了包装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高潮。如图2所示,2009年王寅华(余姚市相思达菜业有限公司法人)、陈国泰(余姚市国泰实业有限公司法人)、姚建才(余姚市阿姚皇食品有限公司法人)、马雪园(余姚市真当家食品有限公司法人)等4人外观设计专利

6、申请量合计为205件,占当年申请量的74%。2012年之后,专利申请数量回落到每年25件左右的水平,并趋于稳定。主要原因可能是主要榨菜加工企业的产品和系列已经成熟,市场基本保持稳定。实用新型专利榨菜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始于1993年,但1994-2004年申请量一直为0,从2010年开始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并在2017年首次超越外观和发明专利申请总量,2021年达到峰值,申请量突破60件。主要原因是重庆市涪陵区红日升榨菜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市川叶食品有限公司、重庆三峡笋业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在榨菜加工设备研发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在榨菜剥皮、脱水、风干等配套设备的专利申请形成了一个高潮,5家企业合计申请

7、专利46件,占总申请量近70%(图3)。发明专利榨菜发明专利申请始于1989年,但1989-2008年 申 请 数 量 少 且 增 长 缓慢,从2009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申请量突破50件。2017年之后,申请量回落至每年25件左右的水平,并趋于稳定。2.2专利申请地域分析由图4可知,我国榨菜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省市分别是浙江、重庆、四川、江苏、安徽、广东、福建、北京、湖北、上海,其中图22009年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情况图32021年榨菜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情况2023.4重庆三峡笋业有限责任公司,8件,12%重庆市川叶食 品有限公司,14件,21%重庆市涪陵区红日升榨

8、菜食品有限公司,14件,21%无锡市宝御达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5件,8%桐乡市丰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件,8%其他,20件,30%陈国泰,61件王寅华,70件姚建才,46件马雪园,28件阮银福,14件黄建兴,11件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件其 他,31件姚燕明,7件陶明纯,5件姚行魁,5件2-图4豇豆病毒病表1榨菜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地区专利类型地区申请量/件发明/件实用/件外观/件浙江1 25299601 093重庆555144142269四川119221186江苏100201763安徽5129220广东281099福建220220北京200020湖北173104上海1555

9、5图4专利申请地域申请量排名表2榨菜专利申请主体分布情况排名申请人专利数件发明专利件实用新型件外观设计件1姚建才(余姚市阿姚皇食品有限公司法人)9821952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或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81188553王寅华(余姚市相思达菜业有限公司法人)7300734陈权辉(或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6811665陈国泰(余姚市国泰实业有限公司法人)6200626阮银福(余姚市备得福菜业有限公司股东)4500457沈金堂(桐乡市胖子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法人)3700378长江师范学院3027309马雪园(余姚市真当家食品有限公司法人)29002910重庆市涪陵辣妹子集团有限

10、公司273321浙江和重庆稳居前2。对专利申请量前10名省市的专利类型构成进行了分析(表1),结果发现,浙江在外观设计专利(包装)上优势最突出,申请量达到1 093件,占外观设计专利总申请量的67.5%;重庆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上全国领先,申请量达到286件,占此类专利总申请量的44.3%。2.3专利申请人分析由表2可知,榨菜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主要为企业或企业法人,其中浙江省有7个、重庆市有3个。浙江省的申请人为姚建才、王寅华、陈权辉等榨菜加工龙头企业或法人,但主要为外观设计专利,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且专利申请领域较为均衡,市场驱动力和技术布

11、局能力较全面;长江师范学院是唯一进入前10的高校,榨菜研发实力强、领域广,涉及榨菜育种、栽培技术、加工方法、加工机械等多个技术领域。2.4专利技术主题分析专利技术主题分布榨菜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646件。通过对科技文献及专利的研究,对榨菜产业进行技术分解,具体如表3所示。将申请量达到10件以上的技 术领 域 进 行 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当前,我国榨菜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加工机械和加工制品领域,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251、131件;其次榨菜采收装置、育种栽培方法、包2022.222023.43-图5专利技术主题申请量排名表3榨菜产业技术分解结果一级分解二级分解备注育种栽培育种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榨

12、菜用肥料、药剂等农业种植机械、设备等基因应用初级加工加工制品及方法加工机械包装及包装装置储藏与保存腌制液加工,废水处理及利用等副产物资源利用深加工深加工及利用提炼蛋白、多糖、挥发油等微生物及利用发酵剂、微生物菌剂等榨菜酱油相关设备榨菜作为辅料辅料食品及方法榨菜牛肉酱、榨菜肉罐头等相关设备装装置以及废水利用等领域也较为活跃,申请量都在30件以上。专利技术主题趋势通过选取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最大的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江师范学院作具体分析,对榨菜产业专利申请趋势进行预测。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榨菜生产经营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榨菜生产(图6、7)领域专利研究

13、的发展方向。该公司最近的专利申请均在2019年,共9件,全部涉及榨菜剥皮装置。智能化剥皮去筋一直是困扰榨菜加工企业的技术瓶颈,智能化剥皮去筋设备的研发将是榨菜加工领域研究的重点。长江师范学院组建了涪陵榨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榨菜遗传育种、生理与栽培、贮藏保鲜与加工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该院2021年和2022年分别申请专利7件、1件,其中3件涉及榨菜基因应用,主要是挖掘榨菜抗病抗逆基因开展榨菜抗病育种。3结论与讨论专利申请总体情况从我国榨菜专利申请总体上看,呈先波动上升,冲高回落后趋于稳定发展的趋势。2012年前,专利申请一直以外观设计为主,专利技术含量不高;2012年后,专利申请呈协调发展阶段,

14、且实用新型专利呈加速增长势头。总体来看,榨菜领域专利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榨菜专利申请将以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为主,榨菜加工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将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才研发相关技术,榨菜产业的创新能力正在持续凸显。专利申请省份从我国榨菜专利申请省份看,浙江和重庆稳居前2,这2个省市均是榨菜强省(市),其专利申请量与榨菜领域的领先地位相吻合。其中,浙江在外观设计专利(包装)上优势最突出,这可能与浙江榨菜企业发展较均衡,加工企业数量众多、品牌多元、产品丰富等有直接关系。如以浙江斜桥榨菜食品有限公司、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余姚市国泰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备得福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浙江榨菜

15、龙头企业,通过挖掘和细分榨菜产品市场和品种,推出了原味、五香、微辣、酸甜、营养、儿童、休闲等多个系列产品;重庆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上全国领先,这可能与重庆开展榨菜的研究机构和人员相对较多,特别是在加工工艺和自动化设备等方面创新能力较强有直接关系。如重庆拥有2023.44-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辣妹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鱼泉榨菜(集团)有限公司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榨菜加工产品生产工艺、加工设备制造、设备智能化等方面的研发,生产技术工艺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南方芥菜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榨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蔬菜改良中心涪陵榨菜研究

16、中心等多个榨菜科技平台,集聚了一大批榨菜科研人才。专利申请人从我国榨菜专利申请人来看,以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或个人依然是榨菜专利研发的主体,研究涉及加工制品及方法、加工机械、废水处理及利用等多个技术领域,榨菜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人受市场和经济利益推动,在把握产品研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环保安全等方面更具有市场敏感度和前瞻性,因此在相关专利技术研发上一直走在前列;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在榨菜专利方面的研究还不够重视,有待提高。专利技术主题从我国榨菜专利技术主题看,我国榨菜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加工机械和加工制品领域,榨菜采收装置、育种栽培方法、包装装置以及废水利用等领域也较为活跃。未

17、来几年,智能化剥皮去筋设备的研发将是榨菜加工领域的重点,目前以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加工企业,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代表的科研高校都在研究智能化剥皮去筋设备,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未解决实质性问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加入该技术环节的竞争中来;榨菜分子遗传研究、抗病基因挖掘及优质抗病品种选育将成为榨菜育种领域的重点,这也是未来高校和科研单位研发的重要方向。如通过克隆定位榨菜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或QTL、开发功能标记等技术手段,开展榨菜抗病、少筋等育种材料创制、定向改良等,满足榨菜产业对抗根肿病品种、少筋品种的需求。参考文献1刘义华,莫言玲,曾静,等茎瘤芥特晚熟种质资源的鉴定与

18、筛选J中国瓜菜,2019,32(10):68-712邹瑞昌,万正杰,王远全,等茎瘤芥(榨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长江蔬菜,2021(12):41-453王爱民,邹瑞昌,王远全,等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中国蔬菜,2017(12):95-984赵亚娟,董瑜,朱相丽专利分析及其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5):19-225杨胜伟,杨秀伟,余常水,等辣椒产业专利分析和技术路线预测J中国蔬菜,2021(5):1-106张志刚,李瑞云,马宾生,等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甘蓝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7,14(11):67-717马桂莲,张琴,刘长娥,等基于专利分析中国番茄产业技术发展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12):61-64基金项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CARS-24-A-06)邹瑞昌,重庆市万州区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重庆,404000万正杰,通讯作者,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陈磊,重庆三千种业有限公司宗洪霞,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收稿日期:2023-01-062022.222023.4图6榨菜加工原材料茎瘤芥田间生长状图7榨菜加工原材料茎瘤芥采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