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_郝晓静.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139104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_郝晓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_郝晓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_郝晓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4Clinical Research,Mar.2023,Vol.31 No.03作者简介:郝晓静,女,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神经介入相关方面。11王珺珺,王文炜,蒋媛红,等.情绪调节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8):100-102.12谢小芬,黎旋,唐亚荠.品管圈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67-69.13钟澄,徐海婷.精细化护理模式辅助美容整形清创缝合术对颌面部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3):163-166.14ETANI Y,EBINA K,HIRAO M,et

2、al.A report of three cases which required tibialis anterior tendon resection to recover delayed wound healing after total ankl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Mod Rheumatol Case Rep,2020,4(1):6-10.15LOGAN C A,AMAN Z S,KEMLER B R,et al.Influence of medial meniscus bucket-handle r

3、epair in setting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on tibiofemoral contact mechanics:a biomechanical studyJ.Arthroscopy,2019,35(8):2412-2420.临床护理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郝晓静,王纳,乔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18)摘要:目的 分析以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用于接受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

4、属医院收入开展介入治疗的 7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 36 例划分到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余下 36 例划分到观察组(于前组基础上开展以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脑出血、脑水肿

5、、皮疹、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以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用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理想,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出现,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关键词:质量控制理论;护理干预;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B DOI:10.12385/j.issn.2096-1278(2023)03-0184-04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Quality Control

6、 Theory i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HAO Xiaojing,WANG Na,QIAO Shuang(Department of Neurointerventional Radi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18,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qualit

7、y control theor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r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8、,36 of them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receiving routine nursing),and the remaining 36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carrying out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quality control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group).The score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

9、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so counted.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

10、s(P 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nerve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scores of neurological f

11、unction were lower and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cerebral hemorrhage,cerebral edema,rash,venous thrombosi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

12、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ork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quality control theor

13、y has ideal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receiving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which can improve their neurological function,reduce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theory;nursing intervention;interventional treatme

14、nt;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nerve function;quality of life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一类多发性疾病,具体是指在多类因素的影响下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产生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等现象,其病因较为复杂,大多数患者起病急,同时病情进展速度快,致残及致死率较高1。185临床研究 2023 年 03 月第 31 卷第 03 期随着急性脑梗死在临床越来越多见,患者多会产生意识或者语言障碍及偏瘫等情况,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其病情迁延无法痊愈,对其机体健康及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加重其心理及经济负担2。介入治疗属于一类重要治疗措施,主要涉及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两种治

15、疗方式,能将闭塞血管重新开通3。据有关研究发现4,经介入治疗能恢复脑部组织血液灌注量,缓解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受损程度,对脑部缺血半暗带起到良好保护作用,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但患者在介入治疗期间因负面情绪、家属照护不周等多因素影响,易导致治疗配合度较低及疗效下降,使并发症出现增多5。因此,做好介入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以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是一类较为新颖的护理模式,能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规范,提升护理质量6。为此,本文现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入开展介入治疗的 7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分析以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用于该类患者的效果,主要内容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16、一般资料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本院收入开展介入治疗的 7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36 例划分到对照组,余下 36 例划分到观察组。对照组男 20 例,女 16 例;年龄 35 75 岁,平均(57.256.14)岁;发 病 时 间 1 4.5h,平 均(2.300.52)h;梗 死位 置:基 底 节 区 12 例,脑 干 10 例,脑 额 叶 10 例,小 脑 4 例。观 察 组 男 21 例,女 15 例;年 龄 36 75岁,平 均(58.106.05)岁;发 病 时 间 1 4h,平均(2.240.40)h;梗死位置:基底节区 13 例,脑干

17、 10例,脑额叶 9 例,小脑 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本院院内伦理委员会通过,同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均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7当中有关疾病诊断标准吻合,依据体征、症状和影像学等各项检查明确诊断;(2)发病时间未超过 4.5h;(3)均采取血管介入疗法;(4)3 个月以内不存在脑外伤病史。排除标准:(1)头颅 CT 及 MRI 检查发现梗死灶存在出血性改变者;(2)肝肾心等脏器功能存在障碍者;(3)存在重度痴呆、认知障碍、神经系统病或者精神病者;(4)过敏体质或者存在药物过敏史者;(5)凝血功能有异常

18、者;(6)不能自诉病情同时无人陪同者;(7)自动离院、转院接受诊治者。1.2方法治 疗 方 法:所 有 患 者 均 予 以 介 入 治 疗,选 择Seldinger 穿刺法,经过患者的股动脉将动脉鞘置入,选择碘海醇当作造影剂,经 5F 导管开展脑血管造影,确保微导管的尖端尽可能和闭塞血管位置接近,后选择尿激酶或者阿替普酶开展溶栓治疗,对溶栓未起效闭塞大动脉予以机械取栓处理,整个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和血压等指标监测,结束治疗后予以急诊头颅 CT检查。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其开展充分交流及沟通,评定其心理状态,后予以针对

19、性疏导;为患者主动提供帮助和关心,使其充分感受到温暖,建立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采取注意力转移和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减轻其负面心理;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说明病情,并列举出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使患者充满自信心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2)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围绕疾病知识、介入治疗方式、效果、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及应对方式等给患者开展知识宣教,确保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3)康复指导:术后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进行四肢弯曲和伸直,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4)出院指导:出院时护士需给患者讲解出院后饮食注意事项,确保休息充足,说明坚持开展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20、并要求其定期回院复查等。观察组于前组基础上开展以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组建起护理小组:在科室内组建立起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对组内成员开展培训,主要内容为质量控制理论有关知识,包含定义及要求等;组织开展专科培训,内容涉及脑梗死知识,介入治疗原则和方法及药物使用;予以护理规范培训和健康宣教培训,内容涉及病情监测规范、意识评估规范及康复护理规范等;结束培训后予以考核,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工作,提升护士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增强其质量管理意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2)弹性排班:结合工作量及患者病情开展弹性排班,合理安排高峰阶段工作人员,例如双人开展中午值班,延长夜班下班时间到早上 9

21、 点,结束患者晨间护理之后才能下班,同时夜班的交接班时间向后顺延 1h,防止高峰时期因工作人员不足但空闲阶段工作人员过多的情况,采取高年资及低年资护士搭配值班的模式,使低年资护士尽快成长,较好胜任护理工作;(3)评估和管理措施落实:组内成员结合质量控制有关要求,充分落实护理评估、病情监测及健康宣教等各项护理措施;(4)检查:组长对护理质控管理实施状况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有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5)抽查和反馈总结:组长不定期抽查护理质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定期在组内召开会议,反馈工作的内容和效果,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加以改进,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方案,保证临床围术期的护理质量获得持续改

22、进。两组均持续开展护理干预直到患者出院。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神经功能: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经神经缺损量表(NIHSS)对两组展开评定,总分是 42 分,评分高,说明存在越为严重的神经缺损8;(2)生活质量: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经生活质量综合评估表(GQOLI-74)对两组展开评定,涉及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4 项,各项总分为 50 分、100 分、100 分及 100 分,评分高,即生活质量越为理想9;(3)并发症:统计两组脑出血、脑水肿、皮疹和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4)满意度:经自制

23、满意度问卷对两组展开评定,涉及护理方法、护理技术、护患沟通及护理效果共186Clinical Research,Mar.2023,Vol.31 No.034 项,各项 0 25 分,总分 100 分,90 分为满意,71 90 分为较满意,60 70 分为一般,60 分为不太满意。护理工作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 100%。1.4统计学方法经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行 2检验;计量资料以sx 代表,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

24、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表1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x)单位:分组别例数神经功能评分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3623.652.785.801.05对照组3623.402.8511.741.65t0.37718.223P0.7070.001注:和本组干预前比较较,P 0.05。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

2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表 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x)单位:分组别例数物质生活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3630.354.2641.754.3065.565.3078.826.1060.445.3072.486.1065.255.9874.646.22对照组3630.284.3535.283.9665.405.4870.256.2561.155.2266.506.3464.965.8068.355.94t0.0696.6410.1265.8880.5734.0780.2094.388P0.

26、9450.0010.9000.0010.5690.0010.8350.001注:和本组干预前比较较,P 0.05。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脑出血、脑水肿、皮疹、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3。2.4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4。表 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组别例数脑出血脑水肿皮疹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6001(2.78)01(2.78)对照组361(2.78)1(2.78)2(5.56)2(5.56)6(16.67)23.956P0.047表 4两组对

27、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n(%)组别例数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3623(63.89)8(22.22)4(11.11)1(2.78)35(97.22)对照组3615(41.67)9(25.00)5(13.89)7(19.44)29(80.56)25.063P0.0243讨论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存在起病急、致残致死率高及治愈难度大等特点,多出现于中老年人群中,能引起血管堵塞,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0。患者的主要症状包含头晕、耳鸣、吞咽障碍和半身不遂等,但因疾病早期无典型症状,容易被忽略,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11。当前临床治疗该病的目的在于消除血栓、改善脑部血液供应等12

28、。介入治疗属于使用较多的一类治疗方式,可恢复脑部血液的灌注量,缓解脑部组织受损,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致残和病死等情况发生13。然而整个治疗期间有可能产生脑部水肿、出血和再灌注受损等一系列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14。对于该类情况,需提升护理质量,做好细节方面的把控工作,才能减少并发症产生,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15。质量控制理论利用专业人员监督、检查和护理管理有关工作要求,通过有效积极的措施将护理期间存在的各个问题妥善解决,从而使得护理质量和水平升高到一个新的台阶16。和常规护理比较,将质量控制理论当作基础的护理干预存在专业性强、规范性强及人性化等特征,护理期间经做好各环节质控和完善工作,充分发挥各项护

29、理措施的价值,进而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17。王丞迪18对开展介入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合计 87 例展开分析,分别接受一般护理、以质控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分187临床研究 2023 年 03 月第 31 卷第 03 期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各类并发症占比远远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示: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脑出血、脑水肿、皮疹和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

30、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结果与王丞迪研究中所得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以质控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有关并发症产生。考虑原因是脑梗死患者于介入治疗期间,各项护理措施为严格依据质控理论开展的,除能精确把握护理工作的细节和操作质量,还可第一时间观察到护理期间的问题和缺陷,后对护理方案做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得各项护理措施有着更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为脑梗死患者发挥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使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加快其康复速度。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0.05),该结果反映出以质控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分析原因在于将质控理论当作基础开展各项护理措施,由护士长严格监督科室内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确保护理工作执行到位同时起到良好功效,及时做好偏差纠正,能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性及有效性,规避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事件及护患纠纷,提升护理质量,进而有助于获得患者高度认可。综上所述,以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护理干预用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较为理想,能改善其神经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李静.全程优质护理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4)

32、:155-156.2白晓清.优化临床路径流程在脑梗死患者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5):89-91.3李欣.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8):131-132.4盛科儿,俞怡,唐旭芬.针对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0):1367-1368.5秦艳霞,党慧.以质量控制为引导的全过程规范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3):176-178.6徐雪梅,徐君,刘芸芸,等.质量控制理论结合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卒

33、中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2,35(17):183-187.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彭斌,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8王俊丽.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临床研究,2021,29(6):179-180.9张强.康复疗法与情志疗法对高龄脑梗死患者GQOLI-74评分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0):37-39.10张宏宇.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综合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

34、(10):48.11刘云燕.精细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17-19.12张瑞怡,黄凤英,黄丽云,等.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脑梗死闭塞动脉介入取栓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1):119-121.13刘娜.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6):42-44.14肖峰,任美华,陈吉钢,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质量控制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6):153-156.15王晨霞.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研究,2022,31(18):86-88.16王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1):247-248.17汤雪琴,刘继红,龚思媛,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解读J.护理研究,2022,36(12):2069-2073.18王丞迪,行君.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3):7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