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197...的知识图谱及数据可视化分析_韩东.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139105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197...的知识图谱及数据可视化分析_韩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197...的知识图谱及数据可视化分析_韩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197...的知识图谱及数据可视化分析_韩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第二十四卷 第十一期 Vol.24 No.11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1978-2020年)中药鲜药鲜用研究的知识图谱及数据可视化分析韩东1,2,王珊2,王乐1,2,龚伟玲1,2,彭修娟2,李波1,2,刘峰2,3,4(1.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咸阳 712046;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咸阳 712046;3.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西安 710075;4.陕西省中药绿色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 710

2、075)摘要:目的总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中药鲜药鲜用的文献特征,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可视化分析,从而探究中药鲜药鲜用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978-2020年中药鲜药鲜用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情况、基金项目、期刊分布、高被引文献、核心机构网络、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有效文献163篇,年度发文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中药鲜药”相关研究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主要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

3、时珍国医国药,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为 中国中药杂志;但发表论文在机构合作方面合作密度较低,缺少跨区域的合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鲜药的动物鲜药、临床功效、保鲜技术、化学物质组成四个领域。结论目前,中药鲜药的研究已经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对于中药鲜药的研究依旧任重而道远,亟需加强跨机构、跨区域的多元化科研合作,关注该领域研究热点,提升研究质量,充分发挥中药鲜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该研究与分析对扩大鲜药的临床应用及新型饮片和制剂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中药鲜药鲜用 中国知网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doi:10.11842/wst.20210915004 中图分类号:

4、R-058 文献标识码:A鲜药一般是指未经任何改变或损失,在采收后即行使用的中药原料。“中药鲜药鲜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在 神农本草经1、五十二病方2、金匮要略3、本草经集注4、备急千金要方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肘后备急方7及 本草纲目8等均有关于鲜药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伤阴病以及内科杂病等治疗的记载,其既可用于慢性病,也可用于若干急症。同时通过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至第七版)中经典名方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近20%的处方组成中使用中药鲜药9。在民间常用的2000多种中草药中,有近30%以上的药材在传统用法中以“鲜用”为主。但碍于其不易保存、受季节限制等

5、使中药鲜药逐渐被干燥药材取代,但其独特性和特有的临床疗效是无法被替代的,尤其是对临床上的外感风寒、温病、肺炎等病症。同时,现代大量研究数据也表明10,鲜药的化学成分组成与加工后的干燥药材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且部分有效成分的含量往往较高,这也从药材物质基础方面揭示了中药鲜药鲜用的科学性和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如今,随着中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现代保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使得中药鲜药鲜用的品种也日益增多,适应症日趋广泛,为了能更好的贯彻“传承精华、守正创 收稿日期:2021-09-15 修回日期:2022-03-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重大专项课题(2018ZX09721005-004

6、-007):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的研究,负责人:刘峰;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一般项目(2020SF-313):基于鲜地黄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鲜地黄新型饮片开发研究,负责人:王珊。通讯作者:刘峰,博士,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上市品种技术升级研究。4140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一:中药数据研究新”的理念,不断的挖掘中药鲜药的现代科学内涵,正确的把握其研究方向,有

7、必要对当前中药鲜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分析。本研究试图通过文献计量学、数据可视化与统计分析,对1978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中收录的与中药鲜药有关的文献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可视化研究,从整体上了解我国该领域研究现状并分析研究热点和前沿,以期为国内学者及相关机构进行中药鲜药的研究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进行检索。1.2检索策略及文献纳入标准检索时间为197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检索词:主题主要为“鲜药、中药鲜药、鲜药鲜用、鲜干药材的比较、常用鲜药材名称及保鲜技术”等相关鲜药关键词,语言限定为中文。文献排除标准:剔除报纸、会议摘要

8、文献、报刊报道文献、诊疗指南、主题研讨、专访及摘要不规范、机构无效、作者缺失,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期刊。最终纳入有效中文文献163篇,以RIS格式提取相关信息,以备可视化分析应用。1.3分析方法将检索结果的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以RIS及纯文本的格式导出,并借助Citespace软件(美国德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美国)及VOSviewer软件(荷兰莱顿大学科技研究中心,荷兰)分别从年度发文情况、学科分布情况、机构分布情况、期刊分布情况、作者分布情况及关键词进行分析与可视化,通过关键词来推测中药鲜药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研究趋势。2 结果与分析 2.1检索结果1978年1月1日-2020年1

9、2月31日CNKI收录有关鲜药相关研究文献共计394篇,其中期刊类文献334篇、会议类文献30篇、硕博士论文27篇、报纸类文献3篇,按文献纳入标准经过剔除后,剩余有效文献163篇。被引频次总计722次,每项平均引用次数4.42。2.2年度发文情况检索到的中药鲜药研究文献,在1978年-2008年的31年期间,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而且无明显增加。2009年中药鲜药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出现了短暂上升。2010年-2020年期间,除了2016年发表文献数量较少(5篇)外,其他年份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增长。年度发文数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见表1。2.3被引文献本研究将中药鲜药领域的论文按照被引频次由高到

10、低进行排序,如表2所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曾建国、张昭于2019年和1998年发表在 中草药 上的文章,主要是关于鲜药的炮制及发展概况的综述性论文,总被引频次分别为30次、25次。被引频次排在第三、四、五位的分别是杨桦、贾晓斌、杜双有于2000年、2011年、2002年发表于 中国中药杂志 上的文章,主要是关于鲜药保鲜技术、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表1中药鲜药领域发表文献年度分布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出版年20182020201720092013201520192011201420122016200220072008篇数171616121111119875444占文献总数比

11、例/%10.4299.8169.8167.3626.7486.7486.7485.5214.9084.2943.0672.4542.4542.454序号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出版年20101996200020012005198619951999197819921998200320042006篇数43333222111111占文献总数比例/%2.4541.8401.8401.8401.8401.2271.2271.2270.6130.6130.6130.6130.6130.6134141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12、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第二十四卷 第十一期 Vol.24 No.11 方法及中药鲜药的开发,总被引次数分别为23、23、20次。10篇高引用文献中有9篇为鲜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及临床应用,仅1篇为鲜药保鲜技术的实验研究,根据被引文献情况,在一定程度反映出目前有关中药鲜药实验研究较少。2.4学科分布情况163篇论文共涉及 8个学科,分别为医药卫生科技143篇(87.7%)、工程科技I辑7篇(4.3%)、农业科技5 篇(3.1%)、基础科学 3 篇(1.8%)、经济与管理科学2篇(1.2%)、工程科

13、技II辑1篇(0.6%)、信息科技1篇(0.6%)、哲学与人文科学 1篇(0.6%),其结果提示鲜药的研究与医药科技卫生关系最为密切。结果如表3所示。2.5机构分布情况在鲜药研究领域,发文数量排名前五的机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9 篇),南京中医药大学(5篇),北京中医药大学(5篇),中国癌症基金会鲜药学术委员会(4篇),河南中医药大学(4篇),见图1。图中的节点表示发文机构,节点的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量的大小,节点间的连线表示机构间存在合作关系。该领域的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的图谱密度 Density 仅为0.0057,图谱密度低,其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联系关系较为分散,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是中

14、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研究所的合作,而不同地域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不多见。2.6基金项目分布(论文资助来源)利用Excel对163篇有效样本中获基金资助的24篇论文进行分析,基金资助的论文数占总量的14.7%,对资助来源的统计分析可以为本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争取经费开展创新研究中提供参考。通常,一篇文献会有几项基金资助,但最直接相关的为列于第一位的基金,因此,本部分仅就第一资助来源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这些项目的学术成果产生了多篇高被引的优秀论文,如表2中,第3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570875)资助的论文(杨桦,郝近大,易红,2000),第4篇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2006)资助的论

15、文(贾晓斌,郑智音,黄洋,2011),第6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专项(04-05ZP52)(甘炳春,杨新全,李榕涛,2005),第 8 篇“江苏省领军人才”项目(2006)(陈斌,贾晓斌,2012)等。不过从整体科研项目资助情况来看,中药鲜药相关研究目前受到的基金资助度仍较小。2.7期刊分布197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CNKI收录中药鲜药相关研究文献共计163篇,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共计发文65篇,占总量的39.9%,刊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见表5。时珍国医国药 是发表中药鲜药相关论文最多的期刊,总发文量10篇;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 中国中药杂志,为12.8次/篇。同

16、时,发文表3中药鲜药的CNKI论文学科分布学科名称医药科技卫生工程科技I辑农业科技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工程科技II辑信息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篇数1437532111占文献总数比例/%87.74.33.11.81.20.60.60.6表2中药鲜药领域总被引频次前10位文献序号12345678910第一作者曾建国张昭杨桦贾晓斌杜双有甘炳春周焕第陈斌郝近大郭信涛研究方向中药提取物研究开发鲜药保鲜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与炮制制剂工艺药用植物保护学研究生化药理研究中药物质基础与新剂型研究鲜品中药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动植物鲜药制剂篇名基于鲜药材的中药现代炮制技术浅议鲜用植物药的研究现状及发

17、展方向速冻保鲜技术用于生姜、地黄、石斛保鲜的实验研究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从鲜益母草胶囊的研制谈中药鲜品的开发黎族民间治疗外伤药用植物的收集整理中药鲜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与研究策略国内鲜药研究的状况与展望鲜药沿革考略及发展思路发表年度2019199820002011200220052012201220012000期刊中草药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草药中国新药杂志北京中医总被引次数302523232017171414134142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

18、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一:中药数据研究量前10名的期刊都属于医药卫生科技,说明中药鲜药的研究在医药卫生科技方面更加受关注。2.8作者分布与合作关系以每篇论文的作者列表为一条记录,利用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涉及到的379位作者进行分析,根据作者在文件中的出现次数,将出现频次较高排名靠前的43位作者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作者之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不同的研究团队之间合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中高产作者耦合强度前三位的作者分别为梅全喜、覃文格和郝近大。通

19、过文献资料查阅发现,以梅全喜为核心的合作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鲜药应用、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11。以覃文格为核心的合作团队,主要涉及壮医鲜药应用的研究12。以郝近大为核心的合作团队,主要涉及鲜药贮藏与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13。近几十年来鲜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在临床上相对较少使用,对其研究则更少。中国中医科学院郝近大研究员以中药鲜药为专题于1984年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中药鲜药的历史、现状以及鲜药药理、药化和制剂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于1995年出版了 鲜药的研究与应用 一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有研究表明,部分药材的干、鲜品从化学物质组成到功效均有很大差异。目前,随着保鲜技术的发展,

20、鲜药的应用也随之被重视,中药鲜药的研究将会成为具有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中药传承创新研究方向之一。2.9关键词关键词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通过VOSviewer对中药鲜药相关关键词进行统计,对本研究所涉及的163篇鲜药文献中439个关键词进行密度分析,发现“鲜药”、“临床应用”、“金龙胶囊”、“保鲜技术”、“化学成分”、“储藏”等为热点关键词。同时,该研究还利用VOSviewer对439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生成可视化聚类图(见图2)。在聚类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1个关键词,其出现频次越高节点越大,1个颜色代表1个聚类,聚类是由共现频次高的关键词或术语构成,图中的连线代表2个关键词至少有1次

21、共现在1篇文献中,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线越粗。现对聚图1机构可视化图谱表4前八位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数量排名12345678910基金项目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江苏省领军人才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数量96311111114143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第二十四卷

22、 第十一期 Vol.24 No.11 类图中聚类关系最为显著的几类进行分析。(1)动物鲜药及其制剂是治疗肿瘤、癌症有效途径鲜药治疗疾病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鲜动物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是“金龙胶囊”的成功研究及临床应用。“金龙胶囊”是以鲜守宫、鲜金钱白花蛇等为原料,采用“低温冷冻现代生化分离提取工艺”进行制备的鲜动物药制剂,研究发现其能提高胃癌、肺癌及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病灶脏器的功能及血象具有保护作用14-17。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30余家大中型医院对2660例

23、10余种肿瘤患者的期临床观察研究表明,金龙胶囊在改善临床症状、缩小癌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18。金龙胶囊研制成功为鲜动物药在抗肿瘤和癌症方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19,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肿瘤治疗,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已经逐渐开始趋向于动物药治疗。鲜动物药的研究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如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低温提取分离干燥技术等)相结合,保持药物的生物活性,更加科学合理地富集其有效成分,明确临床定位,解决患者病痛。表5中药鲜药鲜用研究论文期刊分析排名12345678910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中草药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药材中国中药杂志首都医药亚太传统医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现代中药基

24、层中医杂志期刊所属类别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科技论文数量11997655544被引用论文数量10986634444论文被引率/%9110089861006010080100100篇均被引频次4.512.36.5312.82.454.24.56.5图2国内中药鲜药研究关键词的聚类分析4144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5、思路与方法一:中药数据研究(2)中药鲜药以清热、凉血、解毒为其主要临床功效鲜药相比于干燥药材其功效更偏凉偏润,味厚力峻,临床上主要用于外感风寒、瘟病及伤寒、肺炎、肺痈、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的治疗20。以白茅根为例,本草纲目8对白茅根的记载为“必鲜用者为胜,干枯者不堪用”,明确指出鲜茅根的临床疗效优于干茅根。本草求真21:“白茅根,和上下之阳、消脾胃伏热、生津以凉血、为热血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22:“白茅根必用鲜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白茅根最善涵养真阴,清虚热而不伤脾胃。”民国著名医家丁甘仁治疗温病时处方中亦多应

26、用鲜药,如常用鲜荷梗以治壮热、汗多不解;用鲜地黄、鲜沙参、鲜石斛清肺生津;清暑之品则多用鲜荷叶、鲜薄荷、鲜藕节之类23。目前有关鲜药制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鲜鱼腥草的胶体制剂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化脓性皮肤病,且效果显著。Sekita等24研究发现鲜鱼腥草的乙醇提取物对引起化脓性皮肤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同时该研究团队还发现,鲜鱼腥草的乙醇提取物对口腔传染病(如牙周病和龋齿)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具有抗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抗炎作用有关,同时该研究也提示用鲜鱼腥草所开发的漱口水可用于口腔护理及口腔传染病预防25。李艳等研究发现,鲜车前草外用对创伤性溃

27、疡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26。鲜药在中医临床上治疗温热之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大量的实践经验,其独特的临床疗效是干燥药材不能媲美的27。(3)冷冻等现代保鲜技术的发展为鲜药保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传统的中药保鲜大多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普遍存在季节性强、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大、使用条件限制较多、保藏时间短等问题,所以鲜药的保鲜技术成为扩大鲜药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但随着冷冻、冷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蔬菜保鲜方面的成功应用,为中药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借鉴28。目前部分已成功应用于生姜、地黄、石斛、鱼腥草、穿心莲、石菖蒲等中药的保鲜和储藏方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杨桦等29通过研究发现,生

28、姜采用速冻保鲜贮存后,挥发油和总姜酮的含量 10个月后基本没有变化。鲜地黄中极易降解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梓醇,在采用速冻保鲜贮存后,6个月时间内其并未发生降解,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未见明显改变。鲜石斛中的总生物碱在采用速冻保鲜贮存6个月时间内含量变化较小,糖类的含量也未见明显改变。汤海燕等30研究发现,速冻保鲜技术较保鲜剂保鲜法可使鱼腥草、穿心莲、石菖蒲等的贮存期延长20天以上,且所需成本较低。从研究中可以发现与传统的保鲜方法相比,冷冻、冷藏技术大大延长了药材的保鲜期,尤其是对于根茎类中药鲜药。(4)常用鲜药的功效物质及药理活性显著高于干燥药材,其具有不可替代性有关中药鲜药和干品化

29、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多。研究发现习用鲜药的化学物质组成和药理活性与其干品差别较大。Gu 等31采用UHPLC/Q-TOF-MS对鲜、干马齿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多酚和生物碱类在新鲜马齿苋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干品。鲜品马齿苋的抗菌、降糖和抗氧化活性均优于干品马齿苋。又如鲜地黄性寒,味甘、苦,偏于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而生地黄性甘、寒,长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现代研究发现地黄从鲜品加工成生地或熟地后,梓醇的含量下降1/10,甚至更低;桃叶珊瑚苷、毛蕊花糖苷、地黄苷A等均发生降解32-34。梁爱华等35研究发现,鲜地黄汁、鲜地黄水煎液能使类阴虚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能力明

30、显增强,且其作用显著强于干地黄。有研究还发现部分唇形科植物如柠檬、牛至及薄荷经干燥后部分挥发油及其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降低36。Meng等37采用GC-MS对于鱼腥草鲜、干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发现鲜品中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均高于干品。在鲜药研究中,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是保障鲜药产业稳步发展的关键,质量标准体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20 年版 中国药典 收载的7个鲜药中,生姜、鲜地黄药材标准相对比较完善,而其他鲜药标准中检测控制项目较少,如鲜鱼腥草、鲜益母草和牡荆叶仅对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进行了规定,缺少检查、含量测定项11。因此,有关鲜药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内容相对较少,在以后的研

31、究中应引起各界学者的注意。3 结论与讨论 本文使用 Citespace 及 VOSviewer 软件系统,对4145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第二十四卷 第十一期 Vol.24 No.11 CNKI 1978年-2020年 163篇有关鲜药的文献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鲜药的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的态势;高被引文献多集中在中药鲜药的发展状况、临床应用、保鲜技术等方面;其研究资助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学科分布情况其结果提示鲜药的研究与医药科技卫生关系最为密切;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少且分散;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 时珍国医国药,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为中国中药杂志;合作网络经分析发现当前中药鲜药鲜用领域形成了三个较大的合作团队,分别是以梅全喜、覃文格、郝近大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目前中药鲜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动物鲜药”、“鲜药的临床应用”、“保鲜和储藏技术”及“化学物质组成”等几大方面,该研究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通过对古籍、文献等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整理出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0位鲜药材,并对其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如表6所示。从表中信息可知鲜药材所涵盖的化学成分类型

33、较广泛,主要为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等,但无共性成分类型;从临床应用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的鲜药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其多为清热药;该列表的相关信息与本文的统计学计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对使用频率前10位鲜药材相关信息的整理为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鲜药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本文也通过对各类资料的收集、查阅及整理,发现截至2020年12月,具有批准文号的鲜药相关产品有189种,其中89种属于药品,100种属于保健食品。在89种药品中,有17种药品为纯中药鲜药制剂,如:金龙胶囊、垂盆草冲剂、竹沥合剂、鱼腥草滴眼液等。由此可知,中药鲜药在中医临床治疗、大健康产品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

34、历史及发展前景。但在中药实际调剂中,以干代鲜的现象多有发生。这一现象多受制于鲜药的局限性。首先,因为鲜药的货源比较匮乏,不能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保持充足的供给;其次,中药鲜药的保鲜技术整体相对比较落后或者是保鲜的技术及装置价格较高,使其难以实现大生产;同时,部分临床医生对鲜药的认识不足,缺乏使用鲜药的经验;最后,缺乏完善的中药鲜药质量标准,部分鲜药的质量标准存在研究不够深入、检测项目不够完善的情况,而且存在部分鲜药标准使用中药干品的质量标准来替代。鉴于上述问题,为了扩大鲜药应用及研究,提出以下倡议:第一,加强中药鲜药的研究及应用的相关宣传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各界学者对鲜药的重视及科研兴趣;第

35、二,加大对中药鲜药保鲜技术的研究,可以借鉴果蔬农产品的保鲜技术,以及针对特定类型的中药鲜药,制定适合的保鲜技术,将鲜药的保鲜及贮藏现代化、产业化。第三,完善中药鲜药的质量标准,基于中药鲜品与干品的差别,应建立适宜鲜药的质量评价体系;第四,继续研究挖掘古籍古方中鲜药的临床用药经验,为中药鲜药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诊疗经验和理论依据。总体来说表6使用频率前10位鲜药材的相关信息序号12345678910名称鲜地黄生姜鲜石斛鲜芦根鲜白茅根鲜石菖蒲鲜葛根鲜鱼腥草鲜马齿苋鲜益母草化学成分糖类、环烯醚萜苷类、倍半萜类、苯乙醇苷类等38挥发油类、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类、黄酮类等生物碱类、菲类和联苄类、倍半萜及其糖

36、苷类、芴酮类等41多糖类、甾体类、黄酮类、蒽醌类、挥发性成分等43三萜类、苯丙素类、有机酸类、糖类、甾醇类、色原酮类、黄酮类、内酯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萜类、黄酮类等黄酮类、三萜类、香豆素和葛根苷类、淀粉、氨基酸、生物碱等46挥发性成分、黄酮类、生物碱类、有机酸、酚类等生物碱类、萜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生物碱类、二萜类、黄酮类、苯乙醇苷类、挥发油类等临床应用用于热病伤阴,大热烦渴,血热出血等39用于风寒感冒,喘咳,呕吐,痰饮等40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等42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

37、痛主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44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45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47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48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494146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

38、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一:中药数据研究我国对于中药鲜药的研究依旧任重而道远,既要做到古为今用,又要做到化古为今,还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各界学者的关注,从而充分发挥中药鲜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参考文献 21王子寿,薛红.神农本草经.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6.2邓丙戌.五十二病方 记载的鲜药外治皮肤病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5):331-332.3范永兴,姜德友.金匮要略.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12:71.4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4:58-59.5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9、,2014:99-101.6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8.7陈小露,梅全喜.肘后备急方 之鲜药应用探讨.中药材,2014,37(7):1294-1298.8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109-110.9唐璇,佟琳,郭非非,等.基于TCMATCOV平台的常用经典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作用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3):3028-3034.10 郑依玲,陈小露,梅全喜,等.中药鲜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中药材,2017,40(10):2483-2487.11 钱正明,李文庆,黄琦,等.鲜药质量评价研究进

40、展.中国药业,2019,28(19):14-17.12 覃文格,何复忠,杨顺发,等.百色壮民族鲜药原汁内服治疗埃病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6.13 郝近大.鲜药的贮藏与保鲜方法.基层中药杂志,1999,13(3):37-39.14 张百红,岳红云,徐佳维,等.金龙胶囊提高胃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31-33.15 董海涛,赵炜,卢雯平,等.金龙胶囊并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133例临床观察.中国肿瘤临床,2008,35(7):378-380.16 李鹏,周彤,凌杨.金龙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41、分析.中外医疗,2012,31(1):1-2.17 杨帆,孟光丽.金龙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首都医药,2008,15(16):38-39.18 刘燕玲.开拓鲜药抗癌新路记北京建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生.中国现代中药,2010,12(2):35-37.19 邝玉慧,陈欣菊,徐方飚.金龙胶囊联合放化疗治疗肝转移瘤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肿瘤防治研究,2020,47(1):63-69.20 李艳,郭晖,苗明三.中药鲜用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691-5695.21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新 1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42、959:339.22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02.23 胡小勤.丁甘仁医案 中使用鲜药的规律与特点分析.中医药通报,2018,17(2):34-36.24 Sekita Y,Murakami K,Yumoto H,et al.Preventive effects of Houttuynia cordata extract for oral infectious diseases.Biomed Res Int,2016,2016:2581876.25 Sekita Y,Murakami K,Yumoto H,et al.Anti-bacterial and

43、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poultice.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16,80(6):1205-1213.26 李艳,白明,韩鹏然,等.鲜车前草糊剂外用对大鼠创伤性溃疡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238-1240.27 陶嘉磊,张宏如.鲜药在温病中应用浅析.时珍国医国药,2014,25(3):689-690.28 曹冠华,邢瀚文,李泽东,等.中药鲜药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17,28(2):426-429.29 杨桦,

44、郝近大,易红,等.速冻保鲜技术用于生姜、地黄、石斛保鲜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277-279.30 汤海燕,向超,李润虹.中药保鲜技术应用研究.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72-73.31 Gu J F,Zheng Z Y,Yu J R,et al.Comparison on hypoglycemic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fresh and dried Portulaca oleracea L.in insulin-resistant HepG2 cells and streptozotocin-induced C

45、57BL/6J diabetic mice.J Ethnopharmacol,2015,161:214-223.32 陈莉萍,余杰,陈玲琳,等.鲜与干马齿苋药材品质及抗菌作用对比研究.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6):89-91.33 马运明,郭建华,田成旺,等.HPLC法测定鲜地黄中梓醇和桃叶珊瑚苷.中草药,2011,42(7):1348-1350.34 王宏洁,金亚红,李鹏跃,等.鲜、生、熟地黄药材中3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923-1925.35 梁爱华,薛宝云,王金华,等.鲜地黄与干地黄止血和免疫作用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9

46、,24(11):663-666.36 Capecka E,Anna M,Maria L.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resh and dry herbs of some Lamiaceae species.Food Chem,2005,93(2):223-226.37 Meng J,Leung K S Y,Jiang Z H,et al.Establishment of GC-MS fingerprint of fresh Houttuynia cordata.Chem Pharm Bull(Tokyo),2005,53(11):1484-1489.38 吴若男,张振凌,

47、刘艳,等.微波干燥对鲜地黄中地黄苷A,D和益母草苷含量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8):28-31.39 段红福,崔瑛.鲜地黄化学、药理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S2):54-55.40 王小飞,吴国泰,牛亭惠,等.生姜的化学、药理及应用.中国果菜,2016,36(6):23-26.41 屈小媛,武玉祥,张久磊.石斛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天津农业科学,2015,21(4):19-23.42 钱松祥.鲜石斛的应用与石斛品种区别.首都医药,2013,20(13):49-50.43 左瑞敏,李玉珍,李宏强.鲜药芦根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现代化研究.首都食品与

48、医药,2019,26(19):187-188.4147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第二十四卷 第十一期 Vol.24 No.11 44 王眠龙.鲜白茅根的临床应用体会.海峡药学,2001,13(4):56.45 唐怡,李健康,刘校妃,等.石菖蒲鲜、干药材及其不同部位中挥发油,-细辛醚和-细辛醚的含量比较.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5):36-39.46 张雁,池建伟,张名位,等.新鲜葛根中总黄酮和淀粉的提取工艺研究

49、.中国食品学报,2008,8(3):73-77.47 朱慧,李玉珍,李宏强.从鲜鱼腥草用量分析鲜药饮片开发的必要性.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2):2753-2758.48 徐田红,单筠筠,许爱娥,等.鲜马齿苋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含量测定研究.浙江中医杂志,2021,56(3):225-226.49 栾会玲,业康,金祖汉,等.鲜益母草胶囊促进药物流产不全大鼠子宫复旧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2):200-203.Knowledgemap and Dat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Fresh Use of Tradit

50、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1978-2020)Han Dong1,2,Wang Shan2,Wang Le1,2,Gong Wei-ling1,2,Peng Xiu-juan2,Li Bo1,2,Liu Feng2,3,4(1.College of Pharmacy,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China;2.Shaanxi institute of 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