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豫叟遇搜记韩丙寅著

上传人:清风88 文档编号:139658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346 大小:9.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豫叟遇搜记韩丙寅著_第1页
第1页 / 共346页
豫叟遇搜记韩丙寅著_第2页
第2页 / 共346页
豫叟遇搜记韩丙寅著_第3页
第3页 / 共346页
豫叟遇搜记韩丙寅著_第4页
第4页 / 共346页
豫叟遇搜记韩丙寅著_第5页
第5页 / 共346页
亲,该文档总共3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摇录三贤颂(1)天下阮姓摇 根在尉氏(2)阮姓伊始源羲皇(3)摇 摇 阮 ru伲n 源于商诸侯国的姓(6)煌煌巨族立尉氏(8)摇 摇 阮汝孟的建议书(15)摇 摇 专家经研讨认为 周口淮阳为“中华姓氏发源地冶(15)摇 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阮姓概况(16)摇 摇 魏晋南北朝时阮姓的生活与播迁(17)摇 摇 尉氏阮氏(19)摇 摇 重庆渝北阮明宗亲讲阮籍的故事(23)摇 摇 阮籍做官不恋栈(24)摇 摇 阮籍大人先生传(25)摇 摇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五言)(29)摇 摇 另有四言咏怀诗十三首(37)摇 摇“酒隐冶指的才是阮籍(39)摇 摇 阮籍:文化偶像世家的洒脱和隐痛(40)摇 摇 阮籍

2、三荐卢播(45)摇 摇 阮籍故事四则(45)摇 摇 阮摇 咸(47)摇 摇 历代名人关于阮咸的诗词(49)摇 摇 习近平谈家风(54)摇 摇 阮氏家训文化(55)1目摇 录摇 摇 家训三字经(57)摇 摇 阮姓家训(57)播迁四海徙异域(59)守护根遗尉氏阮(61)摇 摇 阮晏公(67)摇 摇 福安阮氏与孟氏三姑婆(海神)传记(68)摇 摇 走访散落在岁中的汴梁遗迹 阮籍啸台(70)摇 摇 别冷落了啸台(72)摇 摇 历代名人咏名台摇 名台彰显名人迹(73)摇 摇 阮籍、阮咸故里考证(81)摇 摇 读马现锋阮籍、阮咸故里考证有感(85)摇 摇 阮籍在尉氏历史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88)摇

3、摇 关于阮元为阮籍题写墓碑的思索(88)摇 摇 南京阮籍纪念墓(90)摇 摇 绍兴阮社 即将消失的水乡(90)枝繁叶茂固根强(91)阮姓文化启重辉(94)摇 摇 阮与“八冶之缘(110)摇 摇 河南省阮姓文化研究会公告(一号)(115)摇 摇 尉氏县政协主席吴六零在河南省阮姓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17)摇 摇 精诚团结摇 继往开来(118)摇 摇 河南省阮氏陈留堂联谊会 Q 群群规(123)摇 摇 清朝山阳阮再虞应韶公作阮氏笔训:阮氏十条祖训摇 子孙共同格守(129)摇 摇 继往开来摇 稳前前进(131)摇 摇 名人辈出的陈留阮氏(136)摇 摇 陈留阮氏南迁与闽台客家阮姓之关系(13

4、7)摇 摇 关于批准阮姓文化研究会为我会分支机构的决定(148)摇 摇 春华又是播种日摇 秋实来自耕耘时(149)摇 摇 关于兴建中华阮氏大宗祠的倡议(155)2豫叟遇搜记摇 摇 进得词堂(186)摇 摇 中华阮氏文化园用地商讨会议(193)摇 摇 阮籍不槐玉树曹,戎清爽舞浊醪。(195)摇 摇 竹林七贤部分遗迹考察汇报(198)摇 摇 研究魏晋风度的现代意义(207)摇 摇 阮籍:文化偶像世家的洒脱和隐痛(208)摇 摇 洛阳老城区阮籍故居感悟(213)摇 摇 阮姓祖源碑(碑文)(217)摇 摇 阮姓祖源碑(碑记)(218)摇 摇 重修阮籍纪念墓碑记(219)摇 摇 中华阮氏首二村(221)

5、摇 摇 阮籍诞辰 1800 周年纪念碑暨首次世界阮姓文化论坛大会碑记(227)摇 摇 思贤敬祖贵在行摇 慈行善举德厚人(228)摇 摇 阮籍诞辰 1800 周年纪念碑上的诗词、对联(230)摇 摇 院庄,阮庄?(231)摇 摇 冉家坟,阮家坟?(232)摇 摇 秦朝名将阮翁仲与阮木匠的传说(233)摇 摇 白狮堂原是“拜师堂冶(234)摇 摇 友谊回忆颂同心(237)摇 摇 伏羲陵(245)摇 摇 数百年前铁笔无意摇 数百年后留下线索(252)摇 摇 阮籍啸台专家谈(253)摇 摇 鬼修城摇 盔修城?(257)摇 摇 王里波摇 坡里王?(258)摇 摇 康构河摇 康沟河?(258)摇 摇 娘娘

6、庙(259)摇 摇 麦仁店(260)摇 摇 扳倒井(260)摇 摇 一台双贤耀古城(261)摇 摇 阮籍与阮籍啸台(262)摇 摇 荒台名气大摇 啸声传千古(263)摇 摇 孝子台“下耷槐冶阮籍啸台(264)摇 摇 农家年年捶布石摇 却是明时啸台碑(265)3目摇 录摇 摇 台县同庚摇 岁逾双千(266)摇 摇 三贤故里摇 魅力尉氏(270)摇 摇 开封两台与尉氏两台(279)摇 摇 啸台文物保护碑落成社(280)摇 摇 阮朝阳将军寻根记(281)摇 摇 蔡邕故里辩考(282)摇 摇 闲访蔡祠(289)摇 摇 公益成就梦想摇 梦想促进公益(291)摇 摇 妇摇 好(298)摇 摇 重立汉蔡中郎

7、墓碑(300)摇 摇 重立大唐宰相刘仁轨故里碑(301)摇 摇 尉缭府邸在哪里?(302)摇 摇 尉缭府宅与蓬池书院(303)摇 摇 尉缭墓冢在蔡庄镇大新庄村(304)摇 摇 尉氏县历史名人名胜古迹(305)摇 摇 阮姓及阮姓名人(313)摇 摇 凉马村(313)摇 摇 石碑侥幸摇 史料宝贵(314)摇 摇 韩集村简史(322)后摇 记(323)4豫叟遇搜记三摇贤摇颂蓬池之滨华夏乐土名贤众多摇尉缭蔡邕阮籍功冠神州不愧地灵人杰摇摇古尉誉称三贤里,三贤里碑城北立。彪炳史册垂千古,秦缭汉邕魏晋籍。泱泱中华铸伟疆,尉缭韬略秦统一。煌煌五经润华夏,正定六经蔡邕绩。五言律诗兴古今,承前启后祖阮籍。功冠神州

8、昭日月,灿烂文化永弘熠。盛世吟咏三贤颂,啸台遗韵壮环宇。摇摇史载志述民传古迹佐证实乃史久名胜摇尉氏斯地春秋得名秦朝置县1豫叟遇搜记天下阮姓摇根在尉氏丝绸之路万千里摇 华夏文明五千年灿烂光辉耀环宇摇 姓氏文化融其间姓氏是根亲文化的载体,祖地根亲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氏族播迁、发展的重要依据。姓与氏是有区别的,氏是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后来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冶。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

9、生出来的分支,如陈留阮氏。所以,我们说“天下阮姓,根在中原,发祥泾渭;天下阮氏,源于陈留,根在尉氏冶,就是说阮姓最辉煌的鼎盛时期是在古陈留郡所辖之尉氏县形成的,陈留郡望陈留堂、竹林衍派竹林堂阮姓之祖源地,当今天下阮姓的先祖都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从河南省尉氏县走向全国乃至世各地的。常言道:木本乎根,水本乎源,人本乎祖。木无根不生,水无源不流,人无祖不立。“一个中国人不论他在什么地方,不论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於列祖列宗福荫之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和认同感冶。“阮姓是中华姓氏史上得姓最早的氏族之一,

10、是个历代人才辈出,业绩斐然的氏族。数千年来,阮姓氏族的繁衍迁徙,悲欢聚散,记录着阮姓氏族祖祖辈辈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折射着阮姓氏族灿烂的文化之光冶。一家一族是国家的帮本,家兴则国昌,国泰则民安,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该敬祖慕根,饮水思源,固根培源,团结创新,为族争光,报效国家。这样,中华民族一定能实现伟大的复兴,一定能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提供这个资料,希望能成为天下阮姓寻根问祖之向导,联络亲情之纽带,传递信息之桥梁,为国奉献之动力,发展共赢之衢道。2豫叟遇搜记阮姓伊始源羲皇派衍羲皇中华阮摇 隃伯得姓耀中天封邑西域昆仑地摇 世代承家脉永延阮姓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光辉的姓氏,源于“羲皇赐栿阮冶。人

11、们常说,中国历史是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冶发展而来的。三皇者,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伏羲氏“继天为王,为百王先冶。他画八卦,分阴阳,定姓氏,制嫁娶,以龙为纪,号称“龙师冶。他开创了华夏民族远古文明,被尊为人类始祖。伏羲因赫赫功绩位列“三皇冶之首。史传,伏羲有十二大贡献:一、结网罟;二、养牺牲;三、兴庖厨;四、定姓氏;五、制嫁娶;六、刻书契;七、作甲历;八、兴礼乐;九、造干戈;十、服诸夷;十一、纪龙官;十二、画八卦。阮姓就来自太昊伏羲氏的第四大贡献“定姓氏冶。据三皇五帝记、八闽阮氏家谱、福建省阮姓宗亲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阮文火草撰的中华阮姓(通)公谱、广东、浙江、湖北等地阮姓族谱有

12、关记载和浙江省玉环阮善智、湖北省阮浩教授等的研究,“羲皇少子名栿,号隃伯,赐姓为阮始冶,故此,栿,号隃伯,乃阮姓得姓始祖和血缘始祖。这样看来,阮姓子孙当之无愧为龙之正宗传人。隃伯佐黄帝有功:一是协助黄帝打败蚩尤等,统一各个部落;二是黄帝子病,隃伯为其诊治,开肚洗肠纳入缝之,即癒。由此看来,阮姓得姓始祖阮隃伯还是中华医学外科之鼻祖。福建省阮姓宗亲会原副会长、秘书长阮文火,在会长阮卫东等的支持下,用自己前半生作玉石雕刻师时的积蓄,跑了河南、湖北、江西、山东、福建、广东、广西等大半个中国考察阮姓渊源、族谱和迁徙情况,草撰的中华阮姓通(公)谱记载,“阮姓得姓始祖阮隃伯。羲皇少子名柎号隃伯,赐姓阮始。最

13、早居于陈州(羲皇都宛丘即后来的陈州亦即今天之河南省淮阳县)。柎因佐黄帝有功,封食邑于大西北昆仑之邑,曰“阮隃邑,遂称阮隃伯承家,世袭封邑,系阮姓 5000 年文明文化史源头冶。尧舜时代,世隃子孙咎繇为大理职官造律定狱,为中华民族文明先驱。夏禹时,咎繇,号陶,又名皋陶,伯益父子,受夏禹赞为最贤,本禅让授政,不巧因早卒,遂封受阮姓后裔仲甄,仕夏四百余载。夏末统治者腐败,后裔去夏归商。髡有功於商受封西都伯侯,髡不忘世袭封邑,“以阮为国冶,建立阮国,阮国诸侯六百余载仕商。商末,阮国被姬周大诸侯国吞并,阮国亡,阮僖公尽忠弃国隐逸。历史上第一次弃国隐逸尽忠。浙江省玉环县双友集团党委书记阮善智宗亲研究:据旧

14、志、左传。舜、禹(公元前),传说古时有一名叫柎的人,号隃伯,伏羲氏少子(约公元前 3500 年间,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阮姓自太皞(昊)伏羲氏所出。太皞风姓,俗称羲皇,为古代“三皇冶之一,定都宛丘(陈州即现在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伏羲氏的少子3豫叟遇搜记柎,号隃伯,因为帮助黄帝讨伐蚩尤有功,受封食邑于昆仑山之域阮隃邑,遂称阮隃伯承家,为阮氏的肇姓血缘始祖。隃伯医术高明,助黄帝伐蚩尤有功并治愈黄帝子之病,受封金天氏少昊,食邑于昆仑之西,遂称“阮隃邑冶。世事沧桑经隃伯后传四十代至皋陶。皋陶,名庭坚,又名咎繇,字聩,颛顼帝与邹屠皇后第七个儿子,隃伯第四十代裔孙。再如福建省罗源县飞竹乡守善村古老的阮氏

15、宗祠立柱上对联:派摇 衍摇 伏摇 羲摇 蓬摇 岛摇 流摇 风摇 传摇 万摇 代源摇 发摇 泾摇 渭摇 陈摇 留摇 郡摇 望摇 播摇 千摇 秋也说明了阮姓源于伏羲赐姓。“派衍伏羲冶即伏羲之后裔是也。“蓬岛流风冶,蓬者,蓬池乎?。尉氏古称“蓬池冶。史载尉氏春秋得名,秦朝置县,汉代筑城、明代城墙包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平城墙建环城公园,八十年代又毁公园建干部家属院。春秋之前尉氏之地就称为蓬池。阮姓是公元前五百七十四年(还有早于此次的阮庄。据湖北省黄陂阮姓族谱记载,公元前 770 年,阮庄保平王东迁洛阳有功,封东平候,赐居尉氏县阮家湾庄。另外,据传公元前 770 年西周大将阮庄隐

16、居尉氏,即院庄。查看本书“上院下阮冶的故事。)以阮国近秦为其附庸,阮国 15 传(末位)大夫阮肥子坚不侍秦,率领阮姓主流迁徙隐逸於蓬池之滨,当时还没有“尉氏冶其名,只是蓬池之滨一陆地(岛?)。尉氏古称“蓬池冶,应该就是“蓬岛流风冶所指“蓬岛冶?至于“飞竹乡冶、“守善村冶也是有其历史典故和渊源的。(注:福建省罗源县飞竹镇的守善村名字由来,源自于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贪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冶朱子释之曰:“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笃信,守死,直也;好学,善道,顺也;一直一顺,一刚一柔,相济相成,

17、修身之道也。冶守善阮氏一脉,从先祖自陈留郡随闽王王审知入闽,居宁德漳湾,寻迁古田茶洋,明朝正统元年(1436 年)再迁此地,先祖取名“守善冶,瓜瓞绵延,已 500 余年。居此山林环绕,松竹茂密之所,虽治乱迭起,而全族进退未尝失据。究其原因,能笃信好学,守死善道,阴阳刚柔,得其时中而已。于今 500 余年矣,世移时异,而宗风不改,必固执于一善,未尝迁延俯仰,取媚当世。阖族之人,士尚德修,女慕贞洁,处处与人为善,鲜有争斗,联曰:“守道唯求真与美,善行岂论显和微冶。此“守善冶之所以能宾于其实者欤!)羲皇少子栿赐姓阮,因佐轩辕黄帝有功,受封赐邑于昆仑之西邑(青海大夏河之西泾渭之间),遂称阮隃邑。此乃阮

18、姓承启发祥之地。1、阮姓渊源:福建省阮姓文化研究会文史部(高覃)於 2016 年初发文说:据福安阮氏资料,阮氏起源自上古之羲皇,羲皇少子名柎,号隃伯,赐姓阮,因佐黄帝有功,封邑于昆仑山之西域,遂称阮隃邑,阮隃伯为阮氏的得姓始祖。羲皇,即伏羲氏,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史记中称伏牺。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神话中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4豫叟遇搜记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冶此阮氏,出自偃姓,属皋陶的后代。皋陶次子阮仲甄,夏禹时受封于甄邑。后去夏归商,其后裔阮髠有功於商,受封西都伯侯,在

19、岐渭间建立“阮国冶。商末,武王伐商,阮侯僖公上书谏大诸侯,武王拒纳,僖公遂弃国而隐。周立,周成王封僖公之子阮訚(音 yin:意思是和颜悦色的进行辩论)为大夫,世袭阮国故地,为阮乡侯。春秋战国时,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至周简王时,以阮近秦而为其附庸,阮邑大夫阮肥子义不二秦,於公元前 574 年尽国弃邑迁徙河南陈留(今尉氏县)隐居,世称“陈留君冶。历经秦汉数百年,陈留阮氏不断壮大兴盛,成为望族,遂以陈留为郡望,堂号“陈留冶,即陈留郡望陈留堂。2、传衍:阮氏发端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发展。汉末三国魏晋时,繁衍于陈留郡的阮姓名人辈出,声

20、誉显赫。如,“建安七子冶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贤冶其中的阮籍、阮咸。永嘉之乱,阮咸子阮孚、从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陈留阮姓避乱南迁,阮修于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等人到达今江苏南京,阮裕由于无意仕途,隐居于会稽剡山(今浙江绍兴)。避乱江浙等地的阮氏,名人辈出,高官不断。此间,因仕宦、避乱、升迁、谋生等原因逐渐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并有阮姓进入越南。隋一统后,有南朝阮氏回迁北方,此时开始有阮氏入闽者。如,南朝刘宋元嘉二年(425)阮弥之三兄弟,从江左入闽,出任昌国都(福州)太守,定居在福州东门屿前屿墩,在乌山石南面兴办书院,邀江左居士阮籍、阮咸的后裔来闽讲学,传播中原文化。清乾

21、隆旨赐重建“忠惠阮公祠冶,赠“闽瓯师表冶。唐咸通年间(860 874 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阮晏奉命运粮入闽,定居福安溪东,次年移居灵岩。唐末,京畿陈留郡人阮能(字仲仁),娶吴氏,于唐广明元年(880)避黄巢乱迁河南光州固始,又于乾宁初(894)携其七子,随王潮兄弟入闽。为本系入闽始祖。应该说“发祥地冶与“发源地冶是不一样的。发源地即得姓源头地,而发祥地则应该是发展、成长、壮大之地,故此,泾川是发祥地,宛丘(淮阳)才是发源地。殷商之际,阮姓后裔髡(音坤)有功于商,封西都伯侯,封邑依然在世袭封邑之平凉歧渭之间的阮隃邑(今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一带)。中华阮姓通(公)谱载:“阮髡不忘世袭封邑,以姓为国,建

22、立阮国冶。只谈阮姓是“以国为姓冶而不认可“以姓为国冶之史实,是不够全面的,也是不够系统的,理由更是不十分充足的。只认定以“史载冶为据而否认口述史实和族谱记载,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没有文字之前的历史,是谁记的?是怎么记的呢?就是以言口相传和古时结绳记事等等研究、整理追记的。再者“髡有功於商,封西都伯候,不忘世袭荫地建立阮国冶。为什么叫“阮国冶?那就是因为:一、斯地是阮姓得姓始祖阮隃伯的封邑之地,即“阮隃邑冶、“阮地冶;二、髡是阮姓裔孙。中华阮姓(通)公谱记载,阮髡“不忘世袭荫地冶而以姓为国,建立阮国,所以才叫阮国。况且,阮国之前阮姓还有好长一段历史在夏朝。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哈

23、佛大学终身教授,联合国“文明对话冶精神的倡导者和倡议起草者杜维5豫叟遇搜记明教授说:“礼失求诸信,信史在民间,信矣呼?吾信也。冶这就是说,信史(信得过的历史事实)很多时候存在于民间的口耳相传。日本冲绳阮氏我华会前会长阮世行在回复阮姓祖源碑碑文征求意见稿时说,“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历史事件就是靠前辈一代一代口耳相传传下来,而后人整理追记於史书、方志和族谱的。我同意征求意见稿中阮姓源自伏羲赐姓的叙述冶。况且,阮国之前的阮姓历史,福建、广东、湖北等地阮氏族谱都有明确的载述。阮姓先祖根据世代口言相传,记录在族谱里,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每个阮姓宗亲都应该相信自己族谱的记载,珍惜自己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感

24、谢自己的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外国,有些国家为了证明自己国家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他们造文物、买文物、甚至抢文物。我们有扎扎实实的文化历史,怎么能够认局部而弃全局呢?。广东省廉江市每年祭祖程序就是“在阮氏宗祠举行祭祖大典;祭祀中华阮姓得姓始祖阮隃伯、廉江阮姓开基祖阮讳金纶暨阮氏众先祖冶。也说明了阮姓源于羲皇赐姓。阮 ru伲n 源于商诸侯国的姓商代有个诸侯国叫阮国,在今甘肃泾川县境,是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y佗o)的后裔,为偃姓。商朝末年,阮国犯扰周部族,被周部族首领姬昌(即周文王)伐灭。诗大雅皇矣有“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冶之句,其中的“阮冶,即指此阮国。亡国后的阮国子孙,以原国

25、名为姓氏,称为阮氏。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冶秦代有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使他将兵守临洮,声振匈奴,他死后,铸铜为其像,置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世陵墓、庙宇前铜制、铁制或石制的巨人像即称“翁仲冶。阮翁仲是见诸史籍最早的阮姓人物。汉代,阮氏有一支循黄河流域东迁,徙居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历三国至晋,发展成为名门大族,至南北朝时仍兴盛不衰。因此,姓氏考略说阮氏“望出陈留冶。陈留郡为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置,治所在陈留(今开封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

26、长垣,南至杞县、睢县地,西晋改为国,南朝宋复为郡,治所及辖境均有变化。陈留阮氏南迁,大致有两支:一支迁入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台湾,一支迁入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安南(今越南)。南朝宋有奋威将军阮谦之,徐闻(今属广东)人,其后人多居遂溪(今广东湛江市西南);宋明帝时大臣阮佃夫,诸暨(今属浙江)人;五代南唐进士阮思道为建阳(今属福建)人。这说明前一支阮氏南迁的时间至迟在晋代;五代以前福建已有阮氏。明代,建筑家阮安、兵部侍郎阮勤,均为交阯人,阮谦为顺天(治所在今北京市大兴、宛平县)人,阮福为北海(今山东潍坊)人,说明阮氏分布地更加广泛。交阯,一作交趾,古省名,明永乐五年

27、(1407年)置,治所在交州府(今越南河内),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中部地区,1427 年地入安南,复独立建国,于 1802 年由阮福映改国号为越南。清代,闽南阮氏有移居台湾者,最早居于屏东县东港镇,人数不断增多,后又有人去海外谋生。今新加坡等国有阮姓华侨。6豫叟遇搜记又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载:“石姓改阮者,梁文宣后令嬴生元帝,拜修容,赐姓阮氏。见南史。冶这是说南北朝时有石姓人改为阮姓。东汉至南朝时的阮姓名人,大多出自陈留尉氏。东汉末有文学家阮瑀,陈留尉氏人,为东汉巴吾令阮敦之子,善作书檄,又能诗,为“建安七子冶之一。阮瑀之子阮籍,是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冶之一。他常用醉酒

28、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善诗,专长五言,又工文;在哲学上,以老庄思想批判“礼法冶。阮籍之侄阮咸,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亦为“竹林七贤冶之一,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冶。南朝梁目录学家阮孝绪,亦为陈留尉氏人,他隐居不仕,博采宋、齐以来公私图书记录,集为七录一书,总结了前人目录学的成就。宋代有音乐家阮逸,建阳(今属福建)人,仁宗时曾上钟律制议并图三卷,后主管乐事。明末有怀宁(今属安徽)人阮大铖,官至兵部尚书,后降清,作有传奇 9 种,现存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4 种。清代有学者阮元,江苏仪征人,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

29、学;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主编经籍籑诂,校刊十三经注疏,汇编皇清经解等;著有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阮姓的堂号为“常兴冶。阮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华姓氏中,被排在第 189 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0.05%;在台湾姓氏中居于第 96 位。阮姓分布很广,其中浙江、福建、山东、湖北 4 省的阮姓,约占全国汉族阮姓人口的 57%。此外,台湾土著、京、彝、回、壮等民族均有阮姓。作者:谢钧祥辑录者:关于阮姓历史文化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的差异,形成了不同意见。这也是正常现象。余认为可以划分成三个历史阶段叙述:即羲皇赐姓至髠建阮国,为史前阶段即传说阶段,可以“粗处理冶简述;阮国建立至迁

30、徙陈留为阮姓发迹定址阶段,可以适当细述;陈留望族形成至现代,是阮姓辉煌、鼎盛阶段,应该详细记述。这样即详细、系统、完整的记载了阮姓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也有益于统一认识,统一记述,正确传承。阮史颂(开封县阮伟)羲皇赐姓宛丘地,隃伯承世昆仑西;殷商阮国岐凉间,肥子隐逸尉氏栖。东汉肇公陈留起,文坛五言祖阮籍。慕祖伏祈庇孙曾,事业有成鹏万里。7豫叟遇搜记煌煌巨族立尉氏中华阮姓源流长摇 陈留郡望铸辉煌根植尉氏沃土地摇 枝繁叶茂陈留堂史载,商汤起乙未,尽纣戊寅凡二十八王计六百四十四年,阮国诸侯始终世袭诸侯阮国。从第一位阮侯起计二十六代,都是忠心耿耿,阮国平民经济发达,安居乐业,被誉为“五阮郡冶(羲皇少子栿排

31、行第五,赐姓阮,封邑西域,故曰“五阮郡冶?),周围流民纷纷迁入阮国过和平安定的生活。商末,纣王腐败,周灭商,阮国失昌。迁入阮国的居民为了怀念和平安定的生活,便以国为姓,和原来的阮姓一样,也姓阮了,此乃广义之阮,且后来慢慢融衍了。东周简王时阮国因近秦而被强秦兼并,阮国末位大夫阮肥子“坚不侍秦冶,率领阮国主流“弃国隐逸尽忠冶,东迁回归中原。他们“分散弃邑避追杀,聚集居住图再兴冶,所以,大夫阮肥子隐逸中原蓬池之域,其他散迁的臣民也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陆续集聚于此,与主流汇集,打下了在陈留形成望族的人气基础;由此,阮国故地已基本没有了阮姓。2018 年 11 月 14 日,阮干轩宗亲在中华阮姓谱牒微信群

32、发表了“追寻阮姓姓氏之脉,我们在行动?冶的文章,说在泾川“宁县焦村乡樊浩村第二村民小组,共有阮姓村民 17 户 110 多口人;他们说他们的阮姓源头就是阮国,就在现在的甘肃泾川!冶;同日,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历史部部长、湖北省武汉市阮化植发表了题目为“寻亲西北冶的文章,说此处阮姓是从湖北省红安迁徙过去的(原文略);广东省阮鸿永跟帖说“原来甘肃宁县焦村的阮氏还是湖北红安贵卿公后裔之迁出的族人。冶此处阮姓居民自称是从陕西迁来的。陕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省政府特殊补助的专家王学理在阮国阮姓阮人一文迁徙印痕

33、中讲:“在泾川的阮氏传到第十五代,正是西周末季。那时,正值政治昏暗,社会动荡。戎人势力炽盛,天下不宁,周幽王被犬戎杀死于骊山。关、陇地区竟成了戎人驰骋纵横的天下,一向臣服于周的阮氏族群为避开争斗的锋芒,随着周平王东迁洛邑的趋势,开始了大迁徙。阮肥子与族人从西北泾川流向河南,但不是落脚成周,而是朝东到了郑国的故地。这里,在战国时期地属魏国。秦统一之后,阮人的住地被划归颍川郡的尉氏县。陈留郡是西汉时期设立的,辖尉氏县等 17 县,属于兖州刺史部,一直延续到东汉未变。不过,从东周、秦到两汉期间 500 余年时间,阮人远离政治,埋头经营,在史籍中并没有留下多少显赫的业绩。但事实上阮人在韬光养晦中不仅人

34、口数量增加,而且文化积淀增厚,一切的一切都在发展壮大。冶阮国大夫阮肥子,忠国誓不侍秦,於公元前 574 年带领阮族之主流,弃邑而走,回奔中原8豫叟遇搜记隐逸,史为第二次弃国隐逸,韬光尽忠。为什么说回归中原呢?因为得姓始祖羲皇少子柎号隃伯(初居宛丘即今之淮阳)因佐黄帝有功,封邑于昆仑之西域曰“阮隃邑冶。所以阮肥子他们要回归得姓始祖故地之“中原冶。他们行至“宜居冶的风水宝地 中原蓬池之域(古陈留所辖之地即今尉氏)安顿下来,故此,史称阮肥子为“陈留君冶。因为是弃国隐逸,所以在五、六百年的隐逸生活中,阮姓族人隐而不仕,生息自强,几经沧桑,日渐壮大,至东汉时,成为陈留郡一个人才济济,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

35、这是阮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鼎盛时期。为此,阮氏后人就把本族郡望定为“陈留郡望冶,并以郡望之地名为堂号,即陈留堂,陈留堂是当今天下阮姓的总堂号,陈留郡望也就是当今天下阮姓之祖源地。公元前 574 年,阮国末位大夫阮肥子率阮姓主流,回归中原,隐逸於古陈留郡所辖之尉氏(当时还没有尉氏之名,古豫蓬池一陆地),就居住在今天尉氏县城阮籍啸台西侧一带。尉氏县是“春秋得名,秦朝置县,汉代土筑城,明代城包砖冶。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修筑城墙需就地取土,阮姓居民才搬迁乡村。故此,阮籍啸台西侧一带传承着阮姓从阮国(泾川)到陈留的历史全程;这里承载了陈留郡望阮姓从隐逸不仕到汉魏鼎盛辉煌的整个历史文化内函。这里是陈留郡望阮姓之

36、源!阮籍啸台是阮姓祖源地历史遗留原汁原味的唯一真迹,所以,要更加认真的加强保护。阮姓经历了“以姓为国冶到“以国为姓冶的过程,这是阮姓历史文化的独特之处。切不可认前不认后或认后不认前而否认历史的特殊性、连续性和全局性。上海复旦大学王建国教授在关于阮氏世系考中讲:阮氏的真正兴起是从东汉后期的陈留郡开始的,陈留可以说是阮氏名副其实的郡望冶。宋本广韵说:“阮姓出陈留冶。这都说明,陈留堂竹林堂阮姓嗣裔的先祖都是从古陈留郡所辖之尉氏走出去的,这就是“尉氏阮姓满天下冶和“天下阮姓,根在尉氏冶。尉氏是陈留堂竹林堂阮姓的祖源地,全国大部分阮姓族谱都记载来自河南陈留。川南阮姓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阮开云说:我们这里祖坟

37、碑刻都是陈留郡。2004 年,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阮朝阳将军兼程陈留寻根,尉氏县武装部张政委和尉氏县志办公室刘焕之编辑专程到陈留镇向阮朝阳将军汇报尉氏阮姓历史,阮朝阳将军听了后认定祖根在尉氏;他说,刘老师,你把资料让我带回去好吗?我们部里还有一位团级干部,是安徽的,我把资料让他看看,我的祖根在河南尉氏,他的祖根也应该是尉氏。刘焕芝编辑高兴地把资料送给了阮朝阳将军。2009 年,江西省阮姓寻根团在阮洪果、阮丰茂率领下,第一时间来尉氏寻根,并在阮籍纪念墓前立下“思贤冶敬祖纪念碑;紧接着湖北省寻根代表团在阮荣斌的率领下,也来到尉氏寻根谒祖2010 年 12 月 4 日,有广东省、福建省、湖北

38、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上海市、郑州市、武汉市,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海内外 213 位阮姓宗亲代表,齐集尉氏举行“纪念阮籍诞辰1800 周年暨首次中华(世界)阮姓文化论坛大会冶,欢迎晚宴时,200 多位海内外阮姓宗亲高举酒杯异口同声高呼:“回家了,我们回家了!我们回家了冶!旅美阮姓宗亲、82 岁的阮积良老人一下汽车就紧紧握住阮秀荣的双手久久不放,激动地眼含热泪说:“我 82 岁才真正回到家!冶什么是家?家就是郡望,就是故乡,就是先祖居住、生活过的地方,就是发祥地、祖源地。9豫叟遇搜记广东阮姓宗亲阮汉先感慨的说:多谢尉氏县委、政府对阮姓的关怀和支持,感谢尉氏县的广大阮姓宗亲和热心阮姓文化的

39、人士为我们搭建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回祖地看看。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福建省人大代表阮陪金宗亲提议建立“全国阮姓联谊组织冶,引导大家慕根敬祖、固根培源、传承文化、携手发展,报效祖国。2013 年 5 月 18 日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在北京成立,阮绪娟为首任会长;22 日部分与会宗亲和美国寻根祭祖访问团来尉氏祭祖,福建省漳州市阮姓宗亲会常务会长阮其尾先生看到尉氏县庄头镇阮家村陈留堂二世祖阮柏杜纪念碑亭上“陈留堂冶三个字时,意味深长的说:“陈留堂冶是我们阮姓的血脉啊!这三个字应该再扩大些并染上金色、红色,让她更突出更恢弘!阮家村的宗亲按照建议进行了修改。以上所述都说明“阮姓出陈留,根在尉氏县冶。201

40、4 年 10 月 18 日,河南省阮姓文化研究会、中华阮氏编纂委员会、中国阮乐艺术家协会,联合举行中华阮氏第一部首发式和阮咸雕像落成庆典,广西省博白阮姓宗亲会会长阮国义发贺电说“河南是我们的老家,我们祝贺大会顺利成功冶!史至魏晋时期,由於竹林七贤之精神领袖阮籍以及同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叔侄俩名声很大,誉耀华夏,阮姓后人分享其荣,又冠一竹林堂。竹林堂是从陈留堂衍生出来的,故称“竹林衍派冶。竹林堂当然也是“陈留郡望冶了。所以,陈留堂、竹林堂阮姓的祖源地,都是指的当时陈留郡所辖之尉氏县。尉氏县孕育造就了阮姓“陈留郡望陈留堂,陈留血脉延无疆;竹林衍派竹林堂,竹林家声天下扬冶的辉煌历史。福建宁德阮林凯:据

41、霞浦盐田怀溪-长春洪江村明朝族谱、周宁李墩桃源阮家洞清朝族谱记载:吾祖源自河南开封陈留郡,刘汉永平年间阮郕公生二子,长曰肇,次曰棨(启。音qi),历后汉三国至曹魏文帝时,凡八传至瑀公,字元瑜,名列建安七子,嗣后贤俊辈出,凡十一传至顺公,字伯淳,任光州固始令,而迁居该县,凡十六世至严公,字国威,行阮三,大使光禄大夫,咸通年间拜为太子太傅。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黄巢起义,陷长安及光州等郡。严公携钱氏夫人并六子及孙,广明年间举兵随王审知兄弟入闽,景福二年抵福州。严公第三子阮能公,字仲仁,曾任节度使,唐末封为国公京畿,取吴氏,生七子。2015 年清明节,河南省阮姓文化研究会与中华阮氏编纂委员会主要组成人员

42、赴川南联谊并举行中华阮氏第二部启动仪式。我们在古蔺县、叙永县看到当地住在深山里的阮姓老人,跑数十里山路拿着古老族谱来欢迎我们这些从祖地来的家人。他们的族谱首页就是“陈留堂记冶。尉氏县城地势古称“龟形冶,现在的东西大街和县委、政府大院就是在龟背上。尉氏县城又称“六门寨冶,即大东门、大西门,小东门、小西门、南门、北门,就是龟的头、尾及四肢。阮肥子是阮国最后一位君侯(大夫),东周简王时以阮国近秦为由,阮国为秦附庸,阮肥子誓不侍秦,率阮姓主流回归中原,就隐逸在龟背东侧的平地处,为之“东坪冶,即龟背东边一处平坦的地方,也就是现在阮籍啸台西侧(东湖即阮湖)一带。据民国尉氏县志记载:“清宣统年间,邑人在阮籍

43、啸台西侧发现一七角陶井,据传是阮家的浇花井冶。也验证了阮姓原来就住在这里。阮村与阮庄:东汉永平年间,尉氏县筑城墙时要就地取土,当地住户需要搬迁,阮姓住户也在搬迁之列。经过族内充分的酝酿准备之后,阮肇的长子柏杜、次子唐杜兄弟俩,以当时居住地为中心点,各带部分族人,长门西北二十五里立村拓业,次门东南二十五里建庄发展,01豫叟遇搜记这就是后面讲到的“中华阮姓首二村冶的阮家村(阮村,查清朝道光尉氏县志:阮村在尉氏县城西北康墙保。)和阮庄村(阮庄)。阮肇长子柏杜是阮家村的开村始祖,所以,阮家村是中华阮姓第一村;阮肇次子唐杜是阮庄村的开村始祖,故此,阮庄村是中华阮姓第二村。柏杜、唐杜二人各带部分族人离开原

44、居住地到西北、东南各 25 里立村建庄,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内涵,是经过族人反复酝酿、认真考察、详细论证和科学预测而择定的。是本着长门西北、次门东南,长次分迁,自主择随,急迁先搬的原则精神,分批陆续搬迁的。西北的阮村北有“耀屏岗冶作为屏障,又有夏朝古城 康王城(禹王子少康王避难之处,后来的郑庄公仓城)荫庇,乃风水宝地也;东南的阮庄,西北有熊岗岗系庇佑,东南平坦开阔,生机勃勃;选择西北、东南立村建庄还寓意了阮姓是从西北而来,走向东南之意。为什么择定距原居地 25 里远建村立庄呢?2+5=7,在国学里,“七冶是艮卦,乃“高山仰止冶之象,有上升、吉祥之意,所以后来出了有名的“建安七子冶之阮瑀以及“

45、竹林七贤冶最有名的阮籍、阮咸二人。七位贤者,阮占其二,且全是尉氏人,又是亲叔侄。真乃易学之神奇也。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长子为尊冶,能代表前辈。所以,为了函隐阮姓先祖是从大西北而来,长子阮柏杜就建村西北;次子唐杜到东南立庄发展,寓意了根基稳固前景光明之意。阮肇待柏杜、唐杜建村立庄安顿住之后,就和当时名士刘晨东南远游了。那时不是“飞机高铁地球村冶,而是“步量骑驴量江河冶。故此,刘阮行至浙江会稽剡县那里,居住下来修养身心,恢复体力,以适应山地之劳顿,以致后来出现了“剡县阮肇、刘晨天台遇仙冶之故事。阮籍的文章水平高,哲理强,受到了伟人毛泽东的称赞。毛泽东晚年在谈到魏晋南北朝时说:“玄学的主流是进步的

46、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很有名冶;阮籍在五言诗的发展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有咏怀诗 82 首传世,故有“五言诗祖冶之称;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世称“神解冶,现在的乐器“阮冶就是以阮咸之名命名的,以姓名冠乐器名,中华唯此一也。关于“耀屏岗冶,从位于阮家村东北的夏代古城康王城(后来的郑庄公仓城)西北角往西到陈家村至魏家村的大路边,是一条东西向的黄土岗,古代岗上森林茂密,景色宜人。据传很早很早以前的一天,飞来一只象征吉祥的凤凰鸟,落在黄土岗西头的最高处,引颈开屏,照耀的黄土岗及周边五光十色,光耀炫天,艳丽多彩。人们就将此岗称为“耀屏岗冶了。在耀屏岗西端岗头的正南,是一条南北向的土岗,民间称“

47、大蛟岗冶,(在 1958 年深翻平整土地时,沙土地下面发现一条坚硬而粗壮的圆形黑色硬土,易学称为“土蛟龙冶)岗的南端有一处地势像簸箕形的地方,东北西三面土岗耸立,南面开阔平坦,风水学视为“风水宝地冶,阮家村的一支就把祖坟选在这里,人称“官儿坟冶。据传,阮咸官至始平太守,忠职敬业,卒于任上,家人尊其遗愿将其运回故藉,葬于斯地。现在“官儿坟冶里还有一个高大的墓塚呢!此墓是否真正的阮咸之墓?因为历史久远,又缺文字和碑刻佐证,有待进一步考古证实。中华阮姓(通)公谱、福建省古田县邹洋村、湖北省黄陂等地阮氏族谱记载:阮咸是长门阮熙之子。按照长门随长门的原则,阮熙就随柏杜到西北落户了,故此,阮咸是阮家村人是

48、顺理成章的事。大清康熙年间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之开封府山川考、开封府志古迹卷明确记载:“阮村在尉氏县北。阮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即此冶。大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古迹类亦有同样记载,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史实。由于历史的原因,居住在官坟东面的11豫叟遇搜记“北阮冶已经外迁或南移亦不复存在了,道南之阮依然兴旺发达,成为两千多年之“纯阮姓村庄冶,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冶之奇迹也!纯阮古村落纯阮古村落,全国不甚多。阮姓祖源地,尉氏有一个;县城西北方,康王古城角。庄头阮家村,村龄两千多。居民近千家,别姓没一个。历史誉美赞,族人共讴歌。风水吉祥处,地灵人杰卓。籍咸之故里,史志存其说。历史永传承,文化

49、广传播。中华总宗祠,选址此村落。中华阮姓首二村八十岁以上阮姓老人(统计不十分完全):一、阮家村支:姓名摇 摇 摇 年龄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姓名摇 摇 摇 年龄阮小年摇 摇 86阮银聚摇 摇 83阮勤乡摇 摇 88阮留贵摇 摇 88阮小秀摇 摇 83阮老金摇 摇 85阮小长摇 摇 80阮书银摇 摇 89阮冬至摇 摇 80阮铁枪摇 摇 85阮书荣摇 摇 82阮秋对摇 摇 80阮怀书摇 摇 80阮小对摇 摇 89阮书陈摇 摇 80阮铁虎摇 摇 80阮小保摇 摇 80阮京堂摇 摇 85阮老迷摇 摇 88阮张柱摇 摇 82阮恒文摇 摇 89阮尽荣摇 摇 84阮小傻摇 摇 80阮尽田摇 摇 81阮

50、根本摇 摇 86阮中发摇 摇 85阮锡乾摇 摇 81阮小风摇 摇 82阮秀荣摇 摇 82阮延方摇 摇 85二、阮庄村支阮克俭摇 摇 阮克信阮克勤摇 摇 阮大发阮大高21豫叟遇搜记阮肇为“陈留堂冶阮姓之始祖,竹林堂阮姓之太始祖。那么,阮姓迁来尉氏的始祖是谁呢?据闽、粤、浙、鄂和中华阮姓(通)公谱等阮姓族谱记载,他就是率领阮族主流弃邑回奔中原隐逸蓬池之滨的阮国十五传大夫阮肥子。阮肥子是尉氏阮姓之始祖,陈留郡望陈留堂、竹林衍派竹林堂的远始祖。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精神领袖阮籍和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叔侄俩名声显赫,尉氏阮氏家声大震,声扬天下,人才济济,誉满朝纲,人称如果没有阮姓,晋朝历史就不好写。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近代文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