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doc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420809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7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释迦牟尼成佛秘录释迦牟尼成佛秘录 - 扉页文字扉页文字 释迦牟尼既不是上帝,也不是神仙,他是一位悟得了人生最高真理的哲学家,他是播 扬人生真谛的教育家,他是从颠倒迷惘中唤醒众生的觉悟者。 什么是佛?佛是人生的觉者。 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 因此,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能大彻大悟,人人都能回归圆满,人人 都能离苦得乐,觉海慈航,安抵人生的彼岸。 不立文字,妙不可传,既有禅功,也有秘法,从对人生博大精深的初探,到对生命大 彻大悟的圆觉,静观人生,勘破寰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溶佛传、佛经、秘禅、秘法于一体,如同一盏不灭的慧灯,照 亮每一个读者人

2、生迷茫的航程,使其到达人生向往的、安详、自在、潇洒的彼岸。 - 一个识破人生,而又无意改变世界的伟人一个识破人生,而又无意改变世界的伟人(代序) 作者:高运宏 美国有位声名煊赫的大学者麦克哈特,是当代著名应用物理学家、数学家、法学家 兼天文学家。此公写过一部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 ,进入当代美国最畅销的书之列。作者 在书中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排名第四,置于耶稣基督之后,孔丘之前。 释迦牟尼,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古印度释迦族人, 故又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成道后,人们称之为佛陀,略称为佛。佛陀是 古印度梵文的音译,翻译成中国话就是“觉者” 。 释迦牟尼正如在这

3、部传记作品中所述,他并不是一般佛教徒幻想出来的救世主,而是 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识破人生、而又无意改变世界的伟人。成佛前,他是古印度迦毗 罗卫国的王子,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孔丘是同时代人。父名净饭王,母号摩耶,是拘利国的 一位公主。按古印度的风习,妇女怀孕后,必须回娘家分娩。不料,这位夫人临产前,在 回娘家途中的蓝毗尼花园里,在一棵无忧树下生下了王子悉达多。不幸的是,摩耶夫人产 后七日猝死。后来,王子的姨母,摩耶夫人的胞妹继配为净饭王后。幼年的悉达多是由姨 母养育长大的。悉达多自幼生得相貌端庄,天资聪慧。净饭王对这个王子寄予了极大的希 望,希望他继承王位,建立功业,将来成为一位万民爱戴、统一天下

4、的君主。 净饭王从小就从各方面对儿子进行严格的教育和培养,请来婆罗门大学者讲授文学、 哲学和算学等知识;让儿子跟武士学习兵法和武艺。学就后的释迦牟尼不但知识广博,而 且善骑能射,堪称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了。但他却不愿意继承父业,不想成为父亲的“接 班人” 。 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共分为四个种姓:最高的是婆罗门,为握有祭祀文教大权的 僧侣贵族;其次是刹帝利,为掌持政治、军事的国王和武士贵族;再其次是吠舍,多为商 人和自由职业者;最下层是首陀罗,为丧失一切权利的仆人和奴隶等。各种姓之间的社会 地位悬殊,层层压榨,残酷剥削。悉达多不仅从小就厌恶宫中奢侈的世俗生活,而且慧眼 独具,人世间很多观象都引起

5、他的感触和深思。他看到大多数人都是穷人,他们惨遭生活 的痛苦和折磨。同时,这位王子也发观,幸福和享受并非是富人独有的天命,种种意想不 到的厄运也在包围着他们。任何人都会突遭不幸,任何人都要生老病死。最后,势必一个 个向死神投降,同归于尽。 悉达多少年时代,有一次出城郊游,看见烈日下的农民光着身子,大汗淋漓,气喘不 息地在地里劳动;耕牛颈上勒着绳子,皮绽血流,还要受农夫鞭打;犁过的泥土里,翻出 许多小虫,鸟雀成群地飞来啄食。这时,他忽然感悟到,茫茫人世间,竟是如此的残酷悲 惨。此后,他再也无心寻欢作乐,直觉得触目惊心,所见皆苦,所闻皆悲。他常常独自在 宫中静坐沉思:应该怎样去解救人类于苦海?后来

6、,他又先后遇见过踟蹰难行的老人,辗 侧呻吟的病人,为亲朋哭泣送葬的哭丧人,还听见他的马夫说,这些无常的哀遇,是世上 所有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一种弱肉强食的孤独感,啮咬着太子的心,使他进而感到人生 的苦涩和短促,体味出命运的磨难和多舛。悉达多渴求着,生活中应该有那么一种永 远不被痛苦和死亡抹灭的东西。此后,他经常废寝忘食地为此而苦苦地思索着,甚至日夜 潜心冥想,心灵不得安宁。 净饭王为了断绝儿子终年累月的“胡思乱想” ,在悉达多十六岁时,就为他完了婚,娶 的是邻国公主耶输陀罗。后来生一子,即罗睺罗。净饭王还为王子建造了寒、暑、温三时 宫殿,日食山珍海味,歌舞朝夕不断。然而这一切,悉达多都毫无爱恋

7、,他与声色无缘。 二十九岁时,他不顾父亲的劝阻,毅然出家。他丢下妻子,剃除须发,离开宫殿,披 着袈裟遁入深山,并云游四处,拜访名师,追求痛苦的解脱和人生的真谛。他由养尊处优 的王子,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浪汉” 。他向现实抗争,向精神挑战,去寻找解脱“生 苦”之道。 在荒凉的苦行中,释迦牟尼日食一麻一麦,以清泉为饮,置艰难困苦、风霜雨露于不 顾,坚持不懈,定坐沉思,经历六年之久。结果徒劳无益,一无所获。于是,他索性到尼 连禅河去沐浴,洗去了六年苦行的尘垢,随后又接受了牧女献奶供养,调节体力,恢复了 元气,继而到附近的毕钵罗树下结跏趺静坐,端身正念,发大誓愿:“我今若不证无上大 菩提,宁可碎此

8、身,终不起此坐。 ”经过四十九天的苦寻苦思,有一天半夜过后,天上浩月 当空,明星照耀,他突然见一颗亮星升起,顿时精神境界达到一种不可言喻的清净和升华。 在他眼前,过去、现在、将来的时空障碍已不复存在,也不再受到视觉和听觉的限制,心 像平镜一样,贪爱、嗔痴和烦恼也再不起于心头,一切疑虑全部澄清,豁然觉悟到人生的 真谛,离苦得乐,清静无邪,意境宏远, “如实知见诸法实相,而证成无上正觉” 。此后, 人们就称他为佛陀,或称做佛。 依佛教的定义,佛是一个“正觉、等觉、无上觉”三觉圆满的人。即是说,佛不但自 己对生苦已经大彻大悟,而且进一步帮助众生彻底觉悟。这种自觉和觉他的工作,这种一 视同仁、平等待人

9、的精神,其高尚的程度,是世间一切行为无可比拟的。佛教认为谁达到 了这种境界,谁就是佛。他们主张,一切众生在直面认识人生上,都是平等的,都是有佛 性的,包括那些执迷不悟、行恶多端的人,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因此佛典指出: “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 ”从这种意义上说,佛教不承认任何种族、 等级、性别和观念的差别,劝人行善,普渡众生,学道不厌,悔人不倦。因而,人们颂扬 释迦牟尼是第一个为了人类的平等而献身的圣者,尽管他无意改变和摧毁旧世界。 这位先觉者一向认为,世俗人间的一切,从本质上说都是一个“苦”字,即所谓“生 苦” 。人自呱呱坠地的一天起,就要忍受种种痛苦,备受磨难,

10、造诸恶业。那么,是什么原 因给人生造成这么多痛苦呢? 实在的说,人生是一个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绵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肉体、 思想和感情不断地发生变化,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所以,一个人从生到死是一次 苦乐相掺的经历,是一股漫长的、由充沛到干涸的细流。所以人生是不尽言,也是不尽意 的。不是吗,低谷处有坎坷;高巅处有风险!甚至人类历史本身也充满了阴谋诡诈、争权 夺利和腥风血雨。在温情脉脉、彬彬有礼的背后,隐藏着层出不穷的策动、密谋、倾轧、 斗争、乃至屠杀这个旋转不息的地球,运载着一个永远卸不掉的苦难的包袱。 在这部传记作品里,这位具有时代精神的主人公认为,人生之所以忍受种种痛苦,往 往是

11、由于自身的迷惑而造诸恶业,而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痛苦无穷,轮回不止。 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源,佛典概括为六点:其一是贪,即自私自利,过分追求,不义窃 取,甚至损人利己。对于人间有限的乐境,不知是暂短虚幻,反而一味地奋争不已,贪财 如命,直至身败名裂;其二是嗔,即嗔恚怀恨,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反生忿怒, 或横起暴虐,或泄忿他人,无涵养心, 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八方障门外” ,是非 颠倒,因果迷乱了;其三是痴,即愚痴迷昧,智慧闭塞,事理不明,妄自贪求,求之不得, 受人宰割;其四是慢,即骄傲狂妄,我漫贡高,不能与人和睦相处,人苦自亦苦;其五是 疑,即不信真 理,只信邪见,杜塞善门,滋事生非,造

12、就恶业,不能自拔;其六是不正 己,即思维不正,鄙陋偏差,一意孤行,自寻烦恼,坏诸善事,蔫死一途。 一语道破,令人了然。这些意蕴深邃、凝炼的哲理的启迪,实在令人心灵震撼。佛学 真是把人生的症结说到家了!在纷烦迷离的大千宇宙中,谁操有智慧这把宝剑,谁就必将 拥有这个世界!难怪佛教千百万圣徒们经过二千多年时光的洪流,对释迦牟尼仍然潜心敬 拜而念念不忘!任凭时代风雨一幕幕地变换,在走马灯似的历史面前永远无损其形象者, 才算得上真正的伟人! 那么,怎么样才能解脱人生的烦恼呢?佛陀主张“八正道”:其一是正见,即正确的 真知灼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谛,是苦,是空,是无常,明了人生的短促,保持纯洁善良, 修慧断

13、邪;其二是正思维,又称正欲,主张缜密思考,所谓三思而行;其三是正语,修口 业, 语言端正,纯洁有理。恶语伤人,如刀剑刺心,势必引来祸患,所谓祸从口出;其 四是正业,即从事清净正当的行业,远离杀盗淫妄诸恶业;其五是正命,即保持圣洁的生 命,不使生命染污不净。对佛教徒来说,应保持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其六是正精进, 即离恶向善,勇猛精进,禁止一切恶行,进修一切善道;其七是正念,即不生邪欲。佛典 中说:“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之中,不为所害,譬如着铠入阵,则无所畏。 ” ;其八是正 定,即一心专注,修习禅定,解脱自在。故佛教小乘中主张,摄心为戒,由戒生定,从定 发慧。释迦牟尼认为,如果能实践“八正道

14、” ,不仅可以净化自己,进而能够推动社会,使 众生都行正道。这样,必然会出现一个善良、安乐、和平、幸福的人类社会。 概念上清晰,知觉上敏捷,感情上强烈,而说理又如此令人信服。白纸黑字,劝人律 己,一下子给人拨开了释迦牟尼创建的理论的神秘之雾。 我不是释迦牟尼的虔诚信徒。但我认为,作者选中这样一位识破人生,而又无意改变 世界的伟人为题材,著书立说,确实难能可贵。 世界上一切具有自由精神和独立精神的学派,不论如何千差万别,其实质都有同气相 求,异论相通的地方。西方大哲学家斯宾诺莎有一段名言:“现在,我已经将我要说的所 有关于心灵克制感情的力量,以及关于心灵的自由的意义充分发挥了。由此可以明白看到,

15、 智人是如何地强而有力,是如何地高超于净化为情欲所驱使的愚人。因为愚人在种种情况 下单纯为外因所激动,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的灵魂的满足。他生活下去,似乎并不知道他 自己,不知神,也不知物。当他停止激动时,他也就停止存在了。反之,凡是一个可以真 正认为智者的人,他的灵魂是不受激动的,而且依某种永恒的必然性能知其自身,能知神, 也能知物,他绝不会停止存在,而且永远享受着真正的灵魂的满足。如果我所指出的足以 达到这一目的的道路,好像是很艰难的,但是这的确是可以寻求得到的道路。由于这条道 路很少被人发现,看来足以表明这条道路诚然是很艰难的。因为如果解救之事易如反掌, 可以不劳而获,那又 怎么会几乎为人人

16、所忽视呢?但是一切高贵的事物,其难得正如它 们的稀少一样。 ” 一个人固然无力扭转乾坤,但是能够自我不以世俗为转移,凭一己的意志与邪恶抗衡, 这难道不正是他的可贵之处吗? 作者在这部传记中,时而披露史实,时而展示主人公的心迹,时而旁征博引秘法秘禅, 以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主人公的气魄宏大和意境高远。然而请恕我直言不讳, 释迦牟尼虽然是提倡人类平等的圣人,觉悟到“生苦”的种种业根,并不辞辛苦地化渡众 生,但是他却无力并无意改变人世间已有的现象。更谈不上摧毁旧世界,创造新天地。应 该说,这是受历史人物和史实本身的制约。 佛家讲究“佛缘” ,我觉得生活中有时也有“缘” 。两年前,我获得一个机

17、会,暂时住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南山寺里,潜心研究一点佛学。一次偶然的机遇,在青山坡上王子焚身 寺里认识了郑孝时先生。当时郑先生正在这座千年古刹里默默地写作这部宏篇。那是个满 天落霞的傍晚,坐在古色古香的东厢禅房里,眼望窗外搭了天篷似的古松,我深感这里有 点与世隔绝。然而先生笑称:这儿虽似桃园,却并非在世外。 郑孝时先生我早巳闻名,他创作出版过数量惊人的神话小说和历史小说,仅仅这近五 年间,他连续写了十多部中长篇小说,达三百余万字,可谓多产!我曾拜读过他的长篇历 史小说太平洋大海战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他那生花的妙笔,再现了近半个世纪 前那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海上大悲剧。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有血

18、有肉的人物,紧紧吸引着我, 使我一捧起来就合不得放下,掩卷后还觉余味未尽,叹为力作。此刻竟然见到先生,真是 三生有幸。 他身材颀长,面庞清癯,精神矍铄,风度儒雅,关东口音,十分健谈,非常幽默。锐 利如锥的目光,似乎把世间的一切都能一眼看透。真想不到,写罢太平洋大海战以后, 先生突然跨越时空,创作目光一下盯准了二千五百年前佛家的开山始祖! 在千年古刹里,不是续写为佛祖弘扬佛法的经论,而是创作一部文学传记。我先是惊 愕,继而迷惑,最后了然。原来,先生不仅凭着他丰富的写作阅历和雄厚的佛学知识,而 且在这古刹里还与一位佛门大师为伴,两人结友,同吃、同住、同谈。使得先生的笔端上, 情节更为真实,描绘更为

19、凝炼,倾诉更为成熟。现今中国文坛上如此的创作,真可谓“绝 活”了!令人耽心的是,先生此番的创作生活异常清苦,可以说是饥而素食,渴饮泉水。 然而他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在这里写作不仅能享受幽居野趣,而且藉此一隅能能潜心冥会, 思考不辍,怡情养生,实在是一举两得。 在他看来,写作的甘与苦应由其内涵而决定。为了完成自己宏大的创作计划而头悬梁, 锥刺股,那固然是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君不知何尝还有更多的苦境:为了生存竞争,硬 着头皮写自己不爱写的东西是苦;为了应付时势而写自己写腻了的文章是苦;为了功利目 的而不得不写也是苦倘若是冲破这一切媚俗的壁垒而写作,那么不必一掬清水洗涤, 心境就会如湖面一般舒坦,平静

20、。皆因以自己的作品给生者带来希望,给弱者带来勇气, 给世界带来新意和潇洒。那才别有一番乐趣! 于是,我自告奋勇,愿意做先生这部长篇传记定稿的第一个读者。他一听就欣然同意 了。 不久,我拜读了全稿。读毕掩卷沉思,感到这确是一部读了不感乏力的轻松作品,作 者以纯粹的白描笔法,把释迦牟尼的一生,娓娓道来,情景生动,故事离奇,可读的魅力 不同凡响,让我着了迷,爱不释手。 书中主人公在他的漫长的艰险折磨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思索和领悟。这些 淡泊的、富于人生哲理的独白,使我强烈地感受到剖析人生和戳破红尘的理念。主人公就 像一个在茫茫荒野中向澄明之境奔跑的巨人,其深奥的思索,犹如一柄凌空而降的宝剑,

21、 从无人知晓的方向砍向笼罩住人们思想的混混沌沌的罗网。在你面前展观出一种全新的境 界,宠辱皆忘,富贵远抛,淫欲离弃,名利如尘。到了这种境界,精神才会不受任何外界 的羁绊,获得充分的清静、解脱和自由,进而感到内心的完美和永恒的满足。 当你生活犯困和稍觉失意之时,尽可以躺在床上读读这部传记,其中会告诉你:名利、 贪欲和幸福、享受是一种令人无休止追求和渴望的诱饵。然而,只有你觉得知足之时,它 才会带给你真正的快乐。否则,当你永无休止地追求和渴望它之时,除了给你增加苦涩和 烦恼外,什么也不会给你,这就是人生,载浮载沉的人生。它对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一个 严重的考验和挑战。你对付它的武器,最好就是悟性和功

22、力。 有人说,一个作家之所以偏好某一种文学形式和风格,这主要是受制于其人经历、知 识和内在气质,还有的就是性格、思维方式和深层意识等等。诚哉,斯言也!按如此得出 的结论,郑孝时先生理应完成这部作品。至少我读过后深感心犀逐渐回归真朴、识穿事理 和超脱纯美了!这不能不感谢作者和书中主人公催我清醒,锤我愚顽,萌我初慧。 在下笔墨荒浮,率成胡言,聊存鸿雪,是为序。 1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2008200820082008 年第年第年第年第 9 9 9 9 期期期期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同时发布博客同时发布 “中学历史课程网中

23、学历史课程网”同时发布同时发布 主 编:朱汉国 赵亚夫 执行主编:聂幼犁 任鹏杰 编 委:朱汉国 赵亚夫 聂幼犁 任鹏杰 李惠军 黄牧航 张汉林 何成刚 张斌平 王 磊 夏辉辉 王宗琦 沈为慧 张振鸿 李 杰 吕准能 张才能 王 涛 本期责编:历史课程团队 2 高高中中历历史史新新课课程程 浙江、江苏、北京、安徽浙江、江苏、北京、安徽 实实验验区区历历史史教教学学指指导导意意见见 (供新进入高中实验区的历史老师参考)(供新进入高中实验区的历史老师参考)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 (实验)(实验)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专题按照“课程标准内容”

24、、“学习要求”、“教学建 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采取按专题直接录 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学习要求”按课用表格分“学习要求”与 “说明”列出。“学习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对历史 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 词来表示,如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 、“讲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 纳”等;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探讨”、“比较”、“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 3 等心

25、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学习要求。“说明”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 提出指导性建议。 历史必修历史必修 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政治活动本身丰富而复杂, 并且总是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人类政治活 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的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因此, 了解这些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其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 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 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

26、,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方法与能力 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 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解政 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此进行科学的评价与 阐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 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 理想。要懂得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中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 升民主法治意识,增强个人的公民素养。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课程标准内容一、课程标准内容 1.了解宗

27、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要求二、学习要求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 要求 知道夏朝与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 4 情之爱。 说明 夏朝建立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

28、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 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商朝的政治文化”、“西周的礼 乐文化”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第二课 走向走向“大一统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秦汉政治 学习 要求 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秦朝的 “三公九卿”制;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 义。 说明 课程标准的内容有“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属于“识记”层次要求。但 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29、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 线,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挟书律”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习 要求 . 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 权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代郡 国并行制、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 度演变的特点。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了解科举制的实行。感受中华民 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说明 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 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法令出一”一目和“中央监察机构”等为学生课外

30、阅读内容。 第四课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 要求 . 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及评价。认 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 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说明 本课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 式的一些主要新变化之外,还可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 5 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清朝的边疆政策”、“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 内容。 专题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

31、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课程标准内容一、课程标准内容 1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 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 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学习要求二、学习要求 第一课第一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学习 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知道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 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述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

32、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认 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 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明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 能力要求属于“识记”层次,但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列强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整个专题的总体目标,来把握本课的学习深度和 广度。 “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习 要求 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 和中国军民抗击八

33、国联军的斗争事迹,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 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说明 教科书选择的典型例子所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都有其特定含义: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 斗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视 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农民群众高举“反帝” 6 大旗与列强英勇斗争的壮丽诗篇。 “左宗棠收复新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伟大的抗日战争 学习 要求 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 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知道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34、与平型关大 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和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等;了 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 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 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说明 本课四个子目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画面,贯穿着全民族团结御侮这 一主线:中国军民由抗日救亡运动(“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国共合作抗日”)和 最终结果(抗战胜利)。这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烘托出中国全民 族抗战之伟大意义所在。 专题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课程标准内容一课程标准内容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35、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 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 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 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学习要求二学习要求 第一课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 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京的陷落;简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 篇的内容和影响;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感受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36、。 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对太平天国运动基本线索的把握,要把太平天国运动 7 说明放在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运动兴起的背景中感受农民阶级在 社会危机加深时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从运动的失败和作用中认识农民 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第二课第二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学习 要求 了解辛亥革命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 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 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说明 辛

37、亥革命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以从辛亥革命如何推动中国政 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角度认识。 “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 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学习 要求 简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大” 、“二大”的召开及意义;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 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意义、土地革命作用、红军长 征及意义、遵义会议及意义、全民族抗战、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粉碎国 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作用;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体会先进知识分

38、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和 社会责任感。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 不懈奋斗的精神。 说明 八七会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解放区土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课标要求,放在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 政治建设中学习。 专题四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8 一、课程标准内容一、课程标准内容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 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

39、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 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 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学习要求二、学习要求 第一课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学习 要求 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和意义;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 过程及意义,简述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及其颁行 意义;认识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40、, 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 志得到反映的喜悦之情。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 值观认同。 说明 本课的重点是“政治建设”,特别是三大政治制度;“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内容是专题三课标要求,放在这节课中学习。 第二课第二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学习 要求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在“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 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了解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 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41、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 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 方略的重要意义。 感受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 法制建设中。 9 说明 教科书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揭示了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和艰巨性。从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属于“识记”和“理解”两个层次 的要求,因此要注意把握好这一课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中共八大”“文革背景”“徘徊中前进”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第三课第三课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学习 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4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 的意义;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 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 兴的重大意义。 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认识邓小 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说明 本课的三个子目均围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这一中心展开,学习 时要注意把握住这一中心。 专题五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程标准内容一、课程标准内容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 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

43、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 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 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 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 力。 二、学习要求二、学习要求 第一课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 要求 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 针及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理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

44、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0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 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 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说明 教科书中三个子目内容构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概况:新的外交方针、政 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第二课第二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外交关系的突破 学习 要求 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了解中美关系 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 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说明 本课的关键词是“突破”,学习时要抓住这一关键词,掌握学习要求。 第三课第三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学习 要求 知道不结盟政策是中国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列举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认识改革 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 展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国际意识。 说明 “外交政策的调整”一目为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文集 > 人物传记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