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 绪论.ppt

上传人:bubibi 文档编号:1494698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 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 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 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 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 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目录p第1章绪论p第2章数据交换技术p第3章计算机互联网技术p第4章光纤通信p第5章数字微波通信p第6章卫星通信p第7章移动通信p第8章物联网通信p第9章三网融合第1章绪论p1.1通信发展简史p1.2通信基本概念p1.3通信标准化组织p1.4通信技术发展趋势1.1通信发展简史1.1.1世界通信发展简史p通信是信息交换与传递的手段。在电用于通信之前,人们就开始采用不同的方式向远方传递信息。我国古代战争中采用的烽火台、旌旗、击鼓等就是这种形式。图1.1 烽火传信和击鼓传声p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

2、。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p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p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p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p美国画家莫尔斯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第一台电报机问世。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

3、和“长断”来代替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p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p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图1.2 电报机示意图图1.3 莫尔斯电报代码p电报的发明给人类的通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电报传送的是符号。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一种能直接传送声音的通信方式,这就是现在无人不晓的“电话”。p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一

4、便士黑票”;p1843年,美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贝思(AlexanderBain)根据钟摆原理发明了传真(如图1.5所示)。图1.4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一便士黑票”图1.5 世界上第一个传真机结构图p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一直沿用至今。p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图1.6所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在此基础之

5、上,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利用电磁效应,制成了炭精送、受话器,使电话机有了重大改进。p1878年,美国在纽黑文开通了世界上最早的磁石式电话总机(也称交换机),预示磁石电话和人工电话交换机诞生;p1880年,供电式电话机诞生,通过二线制模拟用户线与本地交换机接通;p1885年,发明步进式交换机;图1.6 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p1892年由美国人A.B.史端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自动交换机(如图1.7所示),这是一台步进式IPM电话交换机;p1889年,阿尔蒙-B-斯特罗杰发明了第一台无需话务员接线的自动交换机。它标志着电话及电话交换技术开始走向自动化。图1.7 世界上第一部自动交换机p1901年,意

6、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火花隙无线电发报机(如图1.8所示),成功发射穿越大西洋的长波无线电线号;图1.8 世界上第一部火花隙无线电发报机p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p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p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p1928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兹沃尔金发明光电显像管,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p1930年,发明超短波通信;1931年利用超短波跨越英吉利海峡通话得到成功。p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

7、电子工程学院研制成功。这台叫ENIAC的计算机是以美国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为主设计的,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p1947年,发明大容量微波接力通信;p1956年,建设欧美长途海底电话电缆传输系统;p1957年,发明电话线数据传输;p1959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电子技术诞生了(如图1.9所示)。图1.9第一块集成电路p1962年,地球同步卫星发射成功;p1964年,美国Tand公司Baran提出无连接操作寻址技术,目的是在战争残存的通信网中,不考虑实验限制,尽可能可靠的传递数据报;p1967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个晶体管的线

8、路。p1969年,美军ARPAnet问世;p1972年,发明光纤;p1972年,光纤和CCTIT(ITU的前身)通过G.711建议书,电信网络开始进入数字化发展历程。p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马丁库帕博士发明第一台便携式蜂窝电话,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哥大”。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即“肩背电话”。图1.10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p1972年-1980年的这8年间,国际电信界集中研究电信设备数字化,这一进程,提高了电信设备性能,并改善了电信业务质量。p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p1979年

9、,发明局域网;p1982年,发明了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分别是欧洲标准的GSM,美国标准的D-AMPS和日本标准的D-NTTp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的唯一正式协议;p1988年,成立“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p1989年,原子能研究组织(CERN)发明万维网(WWW);p20年代90年代爆发的互联网,更是彻底改变了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p1990年GSM标准冻结;p1992年,GSM被选为欧洲900MHz系统的商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p2000年,提出第三代多媒体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其中包括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和中国的TD-SCDMA

10、,中国的第一次电信体质改革完成。p2007年,ITU将WIMAX补选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p我们现在就处于当代通信的时代,只要你打开电脑、手机、PDA、车载GPS,很容易就实现彼此之间的联系,人们生活更加便利。1.1.2中国通信史发展p1871年,英国、俄罗斯、丹麦敷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于1871年4月,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沿扬子江、黄浦江敷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p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编成

11、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名为电报新书。后由我国的郑观应将其改编成为中国电报新编。p1875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建船政学堂附设了电报学堂,培训电报技术人员。这是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p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事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拟定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方案,并派电报学堂学生苏汝灼、陈平国等专司其事。先由旗后(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负责工程的是武官沈国光。于1877年8月开工,同年10月11日完工,全线长95华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开创了中国电信的新篇章。p1879年,李鸿章在其所辖范围内修建大沽(炮台)、北塘(炮台)至天津,以及从天津兵工厂至李鸿

12、章衙门的电报线路。这是中国大陆上自主建设的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p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p1881年,从上海、天津两端同时开工,至12月24日,全长3075华里的津沪电报线路全线竣工。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p1882年2月21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通了第一个人工电话交换所。当时有用户二十多家,每个话机年租金为银元150元。p1887年,在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主持下,花费重金敷设了长达433里的福州至台湾的电报水线-闽台海缆,于1887年竣工。它使台湾与大陆联通一气,对台湾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p1889年,当

13、时在安徽主管安庆电报业务的彭名保设计制造成我国第一部电话机,取名为传声器,通话距离最远可达300华里。p1899年,我国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地区是广州。早在1899年,就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p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以后苏州、武汉、广州、北京、天津、上海、太原、沈阳等城市,在1900年到1906年之间也先后自行开办了市内电话局。使用的都是磁石式电话交换机。p1901年,丹麦人濮尔生趁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机,在天津私设电话所,称为“电铃公司”。p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

14、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p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p1907年,北京市内电话改为共电式,同年5月15日,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的万门共电式交换设备投入使用。p1908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的汇中旅馆私设了一部无线电台,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无线电台。p1911年,德商西门子德律风公司向清政府申请,要求在北京、南京设立无线电报机,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试验。电台分设在北京东便门和南京狮子山,通报试验结果良好。辛亥革命时,南北有线电通信阻断,南北通信就靠这两地的试验电台沟通。p1912年,即民国元年,接管清政府邮

15、传部,改组为交通部,设电政、邮政、路政、航政四个司。是年:上海电报局开始用打字机抄收电报。p1913年8月,交通部传习所设有线电工程班和高等电气工程班,分习有线电、无线电各项工程。同年,北京设立邮电学校。p1919年4月,北京无线电报局迁至天坛。在北京无线电报局东便门原址设立远程收报处,应用真空管式无线电接收机直接接收欧美各国的广播新闻。6月28日,将直接收到的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拒签对德和约的消息,传报给正在总统府前静坐示威的学生,鼓舞了“五四”后的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打破了外商大北、大东、太平洋三家电报公司垄断传递国外新闻的局面。p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p1921年1月

16、7日,中国加入国际电报公约p1923年1月23日,中国最早与外国通报的无线电台建立p1924年3月29日,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在租界装设了爱立信生产的自动电话交换机投入使用。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自动电话交换机。p1927年6月,沈阳大型短波电台竣工,装设了10千瓦德制无线电发报机。p1931年-1934年,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广州、杭州等城市陆续开办市内自动电话局。p1936年,浙江省电话局首先在杭州、温州间装设德制的单路载波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载波电话。p1937年,中国在长途干线上开始装用单路或三路载波机p1943年,中国利用载波电话电路试通双工音频电报。p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

17、高频(超短波)电路。p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p1950年6月,开始建设的北京国际电台的中央收信台和中央发信台,于1951年相继竣工。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重点通信建设工程。p1952年9月10日,北京至上海的相片传真业务开放。我国首次开通明线十二路载波电话电路。p1952年9月30日,第一套明线12路载波机(J2)装机,开通北京至石家庄的载波电路。p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p1956年,上海试制成功55型电传打字电报机我国第一次开放会议电话业务p1958年,上海试制成功第一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第一套国产明线12路载波电

18、话机研制成功p1959年,第一套60路长途电缆载波电话机研制成功,北京与莫斯科之间开通国际用户电报业务,1月20日正式开放北京市内电话开始由五位号码向六位号码过渡p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p1964年,北京至石家庄74高频电缆60路载波试验段建成,开始试通电报、电话业务。开始研制晶体管载波电话机p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p1970年,960路微波通信系统型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p1972年,北京开始建设地球站一号站,1973年建成投产p1974年,北京卫星地球站二号站建成投产,通信容量为132条话

19、路和一条双向彩色电视。p1978年,120路脉码调制系统通过鉴定。-研制成功多模光纤光缆。p1980年,64路自动转报系统(DJ5-131型)研制成功p1982年,首次在市内电话局间使用短波长局间中继光纤通信系统。-256线程控用户电报自动交换系统研制成功并投户使用。-我国自行设计的8频道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上海投入运营。p1983年9月16日,上海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438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p1984年4月8日,我国的DFH-2(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定点高度35786公里,4月16日定点于东经125E赤道上空。通过该星进

20、行了电视传输、声音广播、电话传送等试验。p1984年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程控中文电报译码机通过鉴定并推广使用。首次具备国际直拨功能的编码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HJ09型)研制成功。p1986年7月,以北京为中心的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投产。p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此为中国人使用因特网之始。p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p1988年,第一个实用单模光纤通信系统(34Kbs)在扬州、高邮之间开通,全长为75公里。北京高能物理所成为我国最早使用因特网的单位p1988年3月27日,我国分别发射了实用通信卫星

21、p1990年7月,上海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800MC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140Mb/s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研制成功。p1991年,一万门程控数字市内电话交换机通过鉴定。1920路(6GHz)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一点对多点微波通信设备通过鉴定。p1991年3月,第一个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模型网在北京完成联网试验,并于通过了技术鉴定。622Mbs光纤通信数字复用设备(五次群复用设备)研制成功,3月通过了技术鉴定。p1991年11月15日,上海首先在150MHz频段上开通汉字寻呼系统。p1992年7月,我国第一个168自动声讯台在广东省南海开通。p1993年9月19日,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

22、电话通信网于在浙江省嘉兴市首先开通p1994年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p1998年5月15日,北京电信长城CDMA网商用试验网-133网,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投入试验。p2002年1月8日,中国联通新时空CDMA网络正式开通。中国联通计划在未来3年内逐步建成一个覆盖全国、总容量达到5000万户的CDMA网络,成为世界最大、最好的CDMA网。p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从5月17日起在全国正式投入GPRS系统商用。这意味着,现阶段世界范围内最先进、应用最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GPRS在中国实现大规模应用,中国真正迈入2.5G时代。p2008年10月,

23、中国六大运营商经: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属于固网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属于移动运营商;中国卫通属于卫星电话运营商;重组之后形成了现在的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其中中国电信收购了原来联通的CDMA网络,形成了现在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GSM网与中国网通合并为现在的中国联通;中国铁通被并入了中国移动;中国卫通并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p2009年2月,通信部发放3G网络牌照。p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互联网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1.2通信基本概念1.2.1 通信通信1通信的定义p通信:通信

24、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即将信息从发送器传送到接收器p信息:可被理解为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信息一词在概念上与消息的意义相似,但它的含义却更普通化,抽象化。p消息:消息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消息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符号、文字、话音、音乐、数据、图片、活动图像等p信号:信号是消息的载体,消息是靠信号来传递的。信号一般为某种形式的电磁能(电信号、无线电、光)。p通信的目的:通信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2.消息、信息与信息量(1)信息量p为了对信息进行度量,科学家哈莱特提出采用消息出现概率倒数的对数作为信息量的度量单位。当a=2,信息量单位为比特(bit);a=e,信息量单位为奈特(nit);a

25、=10,信息量单位为哈莱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比特,即a=2。不可能事件P0,I=;小概率事件P0.125,I=3;大概率事件P0.5,I=1;必然事件P1,I=0;可见,信息量I是事件发生概率P的递减函数,图1.11讨论对于等概率出现的离散消息的度量。图1.11二进制和四进制码元系列p二进制码元若0、1出现的概率相等,任何一个码元的信息量为:p四进制码元若每种码元出现的概率相等,任何一种码元的信息量为:(2)信号的时域分析p时域:信号的表示形式是时间的函数。其中,三个重要参数是:幅度、频率和相位。图1.12正弦信号时域波形图(3)信号的频域分析p在通信领域中,信号的频域观点比时域观点更为重要

26、。如果不考虑相位,正弦波的时域表达式为:由傅立叶变换,频域表达式为:频域波形为图1.13所示。图1.13正弦信号频域波形图图1.14叠加信号时域波形图图1.15叠加信号频域波形图利用傅里叶变换,任何信号都可以被表示为各种频率的正弦波的组合。信号在时域缩减,叫做频域展宽;信号在时域展宽,叫做频域缩减。也就是说,信号的时间周期越长,则频率越低;反之,信号的时间周期越短,则频率越高。1.2.2通信系统通信系统p1通信系统的模型图1.16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信息源:把各种可能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发送设备:使原始电信号适合在信道中传输,对原始电信号变换成与传输信道相匹配的传输信号信道:信号传输的通道;接收

27、设备:从接收信号中恢复出原始电信号;收信者: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2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1)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在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模型如图1.17所示。图1.17模拟通信系统模型p基带信号由消息转化而来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含有直流和低频成分,不宜直接传输;p已调信号由基带信号转化来的、频域特性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又称频带信号。对模拟通信系统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不同信道条件下不同的调制解调方法。(2)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在信道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模型如图1.18所示。图1.18数字通信系统模型p信源编/译码器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p加/解

28、密器实现数字信号的保密传输;信道编/译码器实现差错控制功能,用以对抗由于信道条件造成的误码;p调制/解调器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与复用。数字通信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p数字电路易于集成化,因此数字通信设备功耗低、易于小型化;p再生中继无噪声累积,抗干扰能力强;p信号易于进行加密处理,保密性强;p可以通过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进行差错控制,改善传输质量;p支持各种消息的传递;p数字信号占用信道频带较宽,因此频带利用率较低。3通信系统的分类p按消息分:电报系统、电话系统、数据系统、图像系统p按调制方式分:基带传输、频带传输(调幅、调频、调相、脉幅、脉宽、脉位)p媒质上的信号分:模拟系统、数字系统p按传输媒质

29、分:有线系统(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系统(长波、中波、短波、微波)p按复用方式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p按消息传送的方向和时间分:单工、半双工、全双工p按数字信号的排列顺序分:串序、并序p按连接形式分:专线直通(点对点)、交换网络(多点对多点)1.2.3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众多的用户要想完成互相之间的通信过程,就靠由传输媒质组成的网络来完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这样就构成了通信网络。1通信网络的组成:通信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接入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p接入设备:包括电话机、传真机等用户终端,及集团电话、用户小交换机、集群设备、接入网p交换设备:包括各类交换机和交叉连

30、接设备;p传输设备:包括用户线路、中继线路和信号转换设备。此外,通信网络正常运作需要相应的支撑网络的存在。支撑网络主要包括数字同步网、信令网、电信管理网三种类型。p数字同步网:保证网络中的各节点同步工作;p信令网:可以看作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利用各种信令完成保证通信网络正常运做所需的控制功能;p电信管理网:完成电信网和电信业务的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理。2通信网络的分类:p按照信源的内容可以分为:电话网、数据网、电视节目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其中,数据网又包括电报网、电传网、计算机网等;p按通信网络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p按通信

31、网络所使用的传输信道可以分为:有线(包括光纤)网、短波网、微波网、卫星网等。1.3通信标准化组织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规章、制度等,通信行业也不例外这些限制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1)通信行业中的政策法规:政策法规主要由各国的政府部门制订。这些政策规章对于通信运营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准入”。(2)通信行业中的技术标准:通信行业中的技术标准主要由各种技术标准化团体、以及相关的行业协会负责制订,典型的标准化组织包括国际电联(ITU)、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3GPP)等,主要由设备制造商与网络运营商组成。下面以IEEE802系列标准的制订

32、过程为例,对此通信技术标准的制订过程进行说明:p首先,一个新的标准必然会针对某个特定的市场,先行关注这一市场的公司一般也会是技术上的先行者,他们会向IEEE申请设立这一标准的研究机构;p这些研究机构会定期举行会议,以交流工作进展,参加这些研究机构的资格即通过参加这些会议来取得;p标准的研究机构下设多个工作组与研究组,它们针对不同的技术主题,并接受各种研究提案,会提出很多草稿以供进一步的研究p完成以上研究之后即会进行表决,包括内部的表决和之后提交给IEEE的表决;pIEEE表决通过之后,即成为IEEE各系列的标准,这些标准又会经常被很多国家的标准化机构所引用,成为该国的国家标准。1.4通信技术发

33、展趋势1宽带化更强大的信息传输能力提高信息速率、获得更宽的带宽,可以说是通信技术发展中的永恒主题。通信网络各个环节所应用的技术都在追求更宽的带宽。这与计算机行业中,对于硬件处理能力的追求是非常类似的,CPU的最高主频,总是在被不断的刷新,无论是用户还是INTEL公司的技术人员都在不停的追逐这一数字,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强大的计算机能力。2广泛化无处不在的通信通信已经日益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通信技术将会以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结合的日趋紧密,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生活。3多样化多种多样的人机交互方式对于用户来说,通信的根本目的是获取信

34、息并进行有效的使用,对于这些信息,他们甚至不会关心信息的具体获取方式;而另一方面,通信向其它领域的渗透会产生新的应用。现有的人机交互手段,已经严重的限制了这些应用的产生与使用。4综合化多种业务的综合传统的通信网络基本上是一个单一业务的网络,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不仅在传输上是分开的,而且用户也把它们分别作为独立的业务来使用的。多种业务的综合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应用,也能够为运营商提供更多的收入。5应用中心化对各种信息传输技术和处理技术进行整合无论是通信网提供的多业务传输能力,还是终端提供的多种人机交互方式,其中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设计更能吸引用户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通信技术的发展只是提供了实现各种应用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行业 > 保险行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