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mnh 文档编号:1583709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一)2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2 2 教育知识与能力2 3 全真模拟卷(一)2 3.1 一、单项选择题2 3.2 二、辨析题17 3.3 三、简答题18 3.4 四、材料分析题19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二)23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23 2 教育知识与能力23 3 全真模拟卷(二)23 3.1 一、单项选择题23 3.2 二、辨析题37 3.3 三、简答题39 3.4 四、材料分析题40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

2、卷试题及解析(三)43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43 2 教育知识与能力43 3 全真模拟卷(三)43 3.1 一、单项选择题43 3.2 二、辨析题57 3.3 三、简答题58 3.4 四、材料分析题60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四)63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63 2 教育知识与能力63 3 全真模拟卷(四)63 3.1 一、单项选择题63 3.2 二、辨析题78 3.3 三、简答题79 3.4 四、材料分析题80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五)84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

3、证考试84 2 教育知识与能力84 3 全真模拟卷(五)84 3.1 一、单项选择题84 3.2 二、辨析题97 3.3 三、简答题98 3.4 四、材料分析题991 2.“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持这一观点的是()。故正确答案为 C。题干不符,排除。D 项: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与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两个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能推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作B 项:教育的个

4、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派生功能。包括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A 项: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C 项正确。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1.【答案】CD.隐性功能C.显性功能B.个体发展功能A.社会发展功能不少。上述事实主要体现了教育的()。周。一段时间后,张老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成绩

5、也上升了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并且设置了奖惩制度,每次竞赛的后十名给前十名服务一1.某实验中学张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展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一)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一)20232023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2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的观点。荀子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D 项正确。A 项: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

6、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而题干说的人性本恶,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孟子提出“性本善”。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老子认为质朴无华是人的善良本性的重要表现。并没有提到人性之恶。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培养目标概念的理解。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基础教

7、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题干中,关键词“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符合培养目标的概念。C 项正确。A 项: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3 习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并非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8、,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4.就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来说,与格赛尔观点相一致的教育家是()。A.威尔逊B.吴伟士C.华生D.皮亚杰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分为:内发论和外铄论。其中,格赛尔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属于内发论。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霍尔、格赛尔。高尔顿等。因此,与格赛尔观点一致的教育家是威尔逊。A 项正确。B 项: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的学者主张“二因素论”。其中,吴伟士提出“相乘说”,认

9、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是典型的二因素论。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华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的学者主张“多因素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是典型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4 故正确答案为 A。5.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

10、育经费的分配、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的控制。A.教育宗旨和目的B.教育领导权C.受教育权利D.教育内容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包括:(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题干中统治阶级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经费的分配、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B 项正确。A 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

11、的是指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是指在一个社会里,让哪些人受教育,受什么样的教育,达到什么程度,教育的结果如何,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新的社会关系理应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经济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为了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教育的管理体制更直接受制于社会政治

12、经济制度。例如: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多强调集中统一;而实行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多强调地方自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6.以学生为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课程理论是()。5 A.要素主义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理论C.儿童中心课程理论D.社会中心课程理论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程理论的掌握。儿童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提出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C 项正确。A 项:要素主义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其代表人物是巴

13、格莱。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该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7.某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不再系

14、统地向学生讲授教材,而是为学生指定参考书目,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特朗普制B.班级授课制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其中,道尔顿制是由美国的6 柏克赫斯特于 1920 年在道尔顿中学创立的。它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D 项正确。A 项: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

15、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 20 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主要体现了五个方面的固定,即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它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设计教学法又叫单元教学法,

16、是由美国的杜威首创,由他的学生克伯屈加以改进而成的。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8.历史课上,张老师分发学生人手一副 VR 眼镜,利用 VR 技术再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史实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教学现象体现的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主要的教学原则有:(1)直观性

17、教学原则;(2)启发性教学原则;(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7 教学原则;(5)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因材施教教学原则;(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8)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其中,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题干中,教师运用 VR 技术,再现历史情境,是运用了模象直观。因此,体现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D 项正确。A 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

18、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循序渐进原则又叫系统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9.以下古语出自于学记的是()。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学不可以已C.君子欲其自得之也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记。

1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学记。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体现了启发性原则。D 项正确。A 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体现了启发性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学不可以已”出自荀子的劝学。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出自孟子离娄下。与题干不符,排除。8 故正确答案为 D。10.为了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联系,班主任组织学生到先进单位、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参观。这里运用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10.【答

20、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方法。德育的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品德评价法和角色扮演法。其中,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事实说服是指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等。题干中体现的是说服教育法。A 项正确。B 项: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实践锻炼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

21、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11.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这是因为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A.前提B.基础C.中心环节D.重点工作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八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和课外活动、9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以及个别教育工作。其中,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C 项正确。A

22、、B 两项: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个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重点工作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12.一杯糖水,只有添加 5 克糖以上时,小红才能感受到甜度的区别。这种刚刚能使人感受到差别的最小差异量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一般规律。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题干中,能够引起甜度之间的差别的量属于差别感觉阈

23、限。C 项正确。A 项:绝对感觉阈限也叫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岀最小刺激量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差别感受性是指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13.小锦在参观故宫之后,脑海中就留下了关于故宫的生动的样子。这属于()。A.语义记忆B.情绪记忆10 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的类型。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其中,形象记忆指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题干中,在参观过故宫之后,对

24、故宫的形象的生动记忆属于形象记忆。D项正确。A项: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情绪记忆是指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动作记忆是指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14.学生先学会“花”这一概念,再去学习“玫瑰花、栀子花”。这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意义的同化。下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

25、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题干中,新学的“玫瑰花、栀子花”可以归属到原来的“花”下面,属于下位学习。B项正确。A、D两项:上位学习,又叫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并列结合学习,又叫并列组合学习,指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11 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5.“我正在逐步接近目标吗?我的

26、思路有没有错误呢?”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组织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也就是说,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及其情感体验。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其中,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题干中,“我的思路对吗?我正逐步接近目标吗?”,体现了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B 项正

27、确。A 项: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是指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主要包含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精细加工策略属于认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16.李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辅导学生时,要注意学生的特殊情况,不能照搬照抄理论知识,搞“一刀切”。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应遵循()原则。12 A.面向全体学生B.学生主体性C.个别化对待D.整体性发展16.【答案】C【解

28、析】本题考查心理辅导的原则。心理辅导的原则有:(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其中,个别化对待原则是指学生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心理辅导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个别化地对待每个学生。题干中,李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辅导学生时,要注意学生的特殊情况,不能照搬照抄理论知识,搞一刀切。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个别化对待原则。C 项正确。A 项:面向全体学生原则是指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与题干不

29、符,排除。B 项: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辅导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因之一是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整体性发展原则是指心理辅导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状况,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不仅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17.有的人在生活中非常活泼,有的人极易发怒,有的人则十分安静。这属于个体心理特征中的()。A.品德B.气质C.人格D.情绪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气质的概念。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13 指向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

30、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通常称为秉性、脾气、性情,心理学上叫气质。题干中问“活泼”、“极易发怒”、“十分安静”属于气质类型当中不同类型的特点,根据描述分别符合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B 项正确。A 项: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

31、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等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绪体现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18.张老师在讲解最后一课时,给学生们设置了一个特殊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小学校里,被迫改学德文的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张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的()。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B.学习的社会互动性C.学习的情境性D.学习的背景性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主动建构性、社会互

32、动性和情境性。其中,学习的情境性即建构主义者提出的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它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题干中,张老师在讲解14 最后一课时,给学生们设置了一个特殊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小学校里,被迫改学德文的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体现了知识存在情境性。C 项正确。A 项: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是指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

33、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学习的社会互动性是指这一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学习的背景性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情感类型是()。A.道德感B.理智感C.自豪感D.美感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情感类型的认识。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

34、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正义感、责任感、神圣感、羞耻感等。题干中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体现出了按照为国家做贡献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情感体验。因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情感类型是道德感。A 项正确。B 项: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成就感、热爱真理、孜孜以求等。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15 D

35、项: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20.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A.联合群体B.松散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2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群体的分类。根据群体的构成原则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D 项正确。A、B 两项:根据群体成员相互关系的程度和发展水平可将群体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松散群体是低层次的,是人们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而结成的集合体。联合群体是中间层次的,其特点

36、是成员之间存在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活动目的,群体成员之间建立有公务和个人间的接触,共同的活动较多。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为了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题干中考查的是根据构成原则的分类,而非成员间相互关系的程度。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正式群体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分工。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21.学生上课有意捣乱,敌视教师;教师上课不耐烦,常常发脾气。这种情感状态的课堂气氛类型是()。A.积极的课堂气氛类型B.消极的课堂气氛类型C.对抗的课堂气氛类型D.敌意的课堂气氛

37、类型21.【答案】C16【解析】本题考查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教师失去了对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行其是,教师因此有时不得不停止讲课来维持秩序。C 项正确。A 项: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听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又深刻地思考。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38、。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情绪压抑、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小动作多有的甚至打瞌睡。对教师的要求,学生一般采取应付态度,很少主动发言。有时学生害怕上课或提心吊胆地上课。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二二、辨析题、辨析题22.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22.【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教学过程要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等。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故该说法错误。23.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

39、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23.【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培养要求。例如,小学、17 中学、大学的培养目标就有所不同。故该说法正确。24.注意的分散就是注意的转移。24.【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是被动的、无意识的。注意的转移是指主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它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注意的转

40、移是注意的品质之一,而注意的分散则是注意的稳定性品质的反面。题干中的表述混淆了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转移。故该说法错误。25.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定势与功能固着起消极作用。25.【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们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功能固着是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它也可以看成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因此,定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功能固着只有

41、消极作用。故该说法错误。三、简答题三、简答题26.实现体育教育的途径(如何开展体育教育)。26.【参考答案】(1)体育课。这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2)早操、课间操。(3)课外体育锻炼。(4)运动队训练。27.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18 27.【参考答案】(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28.简述认知策略的内容。28.【参考答案】(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

42、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29.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29.【参考答案】(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四、材料分析题四、材料分析题30.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某某是一个 7 岁男孩,现在李老师班里读小学一年级。该生学习成绩差,性

43、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李老师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了此问题。向其他同学和任课老师询问后得知,他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19 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李老师还会寻找各种机会与该生交谈,得知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有几次,通过与其父亲的交流,发现其父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

44、极其头疼。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1)李老师在了解和研究学生时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以何种恰当方式来帮助、教育王某某?30.【参考答案】(1)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要实现对本班级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李老师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观察法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表现

45、,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李老师明确要了解王某某行为特征这一目的,有计划地在活动中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从而得出真实结论。谈话法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有意识地、主动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活动。调查访问调查访问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调查访问的对象很多,它包括学生、老师、学生家长等。李老师还要及时向同班学生、科任教师和家长作调查,获得王某某的一些真实情况和生动典型的事例,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为班主

46、任后续的班级管理工作打好基础。(2)要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摸清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学习特点、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李老师通过了解分析发现王某某是20 一名典型的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后进生人数虽少,可是他们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从以下几点入手: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综上所述,后进生的

47、教育要格外重视,不能将其认定为问题学生而不管不问,应给予其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31.材料:材料:小明转学到 A 学校,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问题:(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小明成绩下滑的原因。(2)如果你是小明的班主任,你该怎么帮助他摆脱困境。31.【参考答案】(1)马斯洛

48、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首先,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被叫做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材料中,小明转学后无法融入班集体,人际关系不好,说明他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其次,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21 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被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材料中,小明得不到同学的认可,说明缺少尊重的需要。综上所述,根据马斯洛的观点,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

49、越低,其动力越强。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材料中,小明是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学习成绩下滑严重。(2)如果我是小明的班主任,面对小明的情况,我会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他。第一,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我会帮助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同学、社会的尊重。第二,小明可以利用自己学习优异来帮助其他同学,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第三,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并且可以组织一些班会活动、

50、课外活动促使学生们加强沟通,通过活动建立良好的友谊。综上所述,我会时刻关注小明的情况,及时的帮助他,关心他的心理变化。使其更好的适应新环境。22 A.联想明了系统方法对四段教学法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下列故正确答案为 C。D 项:民族独立性不属于教育的社会属性。与题干不符,排除。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A 项: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的不平衡性。C 项正确。(3)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 > 教师资格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