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3.pptx

上传人:bubibi 文档编号:16071488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89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3.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3.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3.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3.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3.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平行平行研究是研究是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所提出和强调的比较文学学科所提出和强调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里理论。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里,平行研究与法国学派强平行研究与法国学派强调的影响研究之间有着继承并发展的关系。平行研究调的影响研究之间有着继承并发展的关系。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一样都是跨国的文学研究,但它不强调影与影响研究一样都是跨国的文学研究,但它不强调影响研究的渊源、流传、媒介等文学关系问题。响研究的渊源、流传、媒介等文学关系问题。平行研究包括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平行研究包括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作品、文学现象

2、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及文学与品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自然科学等之其他学科,包括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自然科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文化体系知识的共通性及间的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文化体系知识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通过对各种文学现象的理论体系的研究,文学的独特性。通过对各种文学现象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认识。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认识。一、类型学的定义与兴起在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

3、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但是常常会出现重合与类似现象。比较文学正是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它既有利于视野宽广地比较探讨不同文学中的类型的形成和特点,又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和探讨不同文学类型在独立发展以及在不同文化相互作用下的流变。类型学(Typology)研究的目标就是对不同国家或民族同一类型的作家作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手法和思潮流派之间的异同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一、类型学的定义与兴起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重点就在于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类同现象,也可以说重点是研究文学类型学。不

4、过,对文学类型学最为重视的是俄国学者。俄国比较文艺学之父、“历史诗学”奠基人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18381906)一生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总体文学史的学术理想,试图把文学理论建立在对一切文学中重复的、可靠的现象的概括之上。在他看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应当运用历史的比较的观点去研究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相同或相似的东西。他广泛地运用了相似的文学现象的类型对比法,积累了不同文化的丰富的文学资料,寻找一切可以作为对比的文学现象,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二、类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内容题材世界各

5、民族没有直接历史接触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内容题材相似甚至近乎雷同的现象,这是类型学研究中一个颇为引人入胜的领域。(二)人物形象世界文学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生平遭际相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美国学者詹姆斯A哈维的不同形象的普罗米修斯一文对英国作家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和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塑造的“恶魔”两个形象的比较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二、类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三)表现手法世界各民族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类型学相似有着较丰富的形态构成,如背景的设置,英国小说家哈代笔下透着阴郁情调的爱敦荒原,与美国作家爱伦坡笔下充满恐怖的古老城堡,可以作为作品的典型环境进行平行研究;狄更斯作品中的伦敦,卡夫卡作品中的布拉格和

6、索尔贝娄笔下的芝加哥,同样可以作为西方文学中典型的都市背景加以比较。二、类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四)思潮流派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现象在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坛有最典型的体现。罗马尼亚学者亚历山大迪马认为,这些流派的出现很难用源流和影响来解释,譬如发轫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其他国家的相继出现主要不是因为传播的影响,发生和发展并不同步的文艺复兴运动伴有异国影响的因素,但这种影响不是关键所在,仅仅是必要的时刻为类型相似现象的发生充当某种推动因素。三、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问题与前景一是“XY”式的东西方文学的浅度比附,如有文章对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和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夫两个人物形象进行较简单

7、的类比。比较对象选取的过分随意性和比较方法上对表面相似性的片面追求是这类研究的理论症结所在。类型学研究突破了时间、地域、文化和语言的界限,探求客观存在着的各民族文学内在的相通的诗学规律,类型学的研究方式表现出了充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整个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在寻觅总体文学发展通则和规律的同时,深入挖掘各种相似文学现象的内在异质构成,是在跨文明语境下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的类型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阅读提示】类型学中的“类型”是指具有某种通约性特征的文学要素。类型学作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受到以维谢洛夫斯基等为代表的俄苏学者的高度重视

8、。其基本研究范畴分为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思潮流派四个方面。跨文明语境下的类型学研究的重心已由俄苏学者强调的相似性转移到了差异性上。请你思考根据具体文学事例,简要分析类型学研究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产生了哪些新变化。第二节 主题学一、主题学的定义和发展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领域,主题学曾经较长时间处在富有争议的境地之中,不过,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主题学逐渐获得比较文学界的认同,并以丰富的研究实绩显示出强健的学术生命力。主题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主题学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属于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的相同主题的比较研究。它强调的是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母题、情境

9、、意象、题材的不同处理。主题学与同属平行研究的类型学的区别在于,类型学是对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虽未构成内在动因,但却存在或明或隐的共通处的文学现象进行联类比较,主题学是对不同时空的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相同的主题的比较,打破时空界限、融会各民族文化,找出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在不同民族作家笔下的不同表现,两者研究的范畴有明显的区别,但两者均在文学的可比性的层面上,探讨文学发展带规律性的因素第二节 主题学一、主题学的定义和发展作为主题学在美国发展的里程碑的是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哈利列文发表的专论主题学和文学批评。主题学在我国的发端也是民俗学。钟敬文的中国印欧民间故事之相似

10、、赵景深的中西童话的比较等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外民间故事进行研究,使我国主题学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的民俗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主题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也遭到国内外学者的质疑。克罗齐认为主题学或题材史是实证主义的产物,对同一题材不同处理的比较,艺术前提是虚假的,所以,克罗齐认为主题学根本不值得展开。主题学遭到上述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学者的质疑非议的重要原因是主题学研究具有多重的、相互交叉的学科特点,其研究方法既有事实关系的影响研究,又有我们比较赞同的具有文学审美性的平行研究。二、主题学研究范畴(一)母题研究母题是文学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范畴。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通过若干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并且,母题具有

11、客观性。倘若将母题与主题相比较的话,其主要差别就是:母题是具体的,主题是抽象的;母题具客观性,主题具主观性;母题是基本叙事句,主题是复杂句式(二)情境研究情境研究还要注意母题与情境之间的关系。母题是从情境中产生的,是情境的模式化概括。例如“仇敌的儿女相爱”的母题,就是对仇敌儿女相爱情境模式化的概括。(三)意象研究主题学中的意象,指某一民族、某一国家中具有的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文化形象。它们在历代文学中都具有深层意义。主题学中的意象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是一种动植物,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事物,而这些自然现象、动植物及想象的事物,在不同民族文化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三、主题学研究的分类典型场面的题

12、材如为了天职、不忠、复仇、嫉妒而死。典型的复仇场面有美狄亚形象的行动。塑造美狄亚复仇场面具有代表性的是欧里庇得斯、奥维德、塞内加、高乃依、弗兰茨格里尔帕策等。地理题材在世界文学中常见的有罗马、威尼斯、意大利、巴黎等。如围绕威尼斯这个城市题材,法国作家圣雷阿尔写了1618年西班牙对威尼斯共和国的阴谋,英国作家托马斯奥图埃写了得救的威尼斯,或揭穿了阴谋,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写了威尼斯之死,等等。描定对象如植物、动物、非生物等所组成的题材如阿尼塔贝尔楚盖齐亚努的色彩缤纷的玫瑰专门研究了诗歌中的“玫瑰花”题材。他先分析古希腊诗,接着分析了中世纪的拉丁诗、法国诗和意大利诗,又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诗和意大利

13、诗,发现这一题材源于圣经,进而考察了它的发展前景,揭示了传统的连续性、作品的独特性及部分作品对另外部分作品的影响等。三、主题学研究的分类世界文学中常见的各类人物形象的题材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有民族形象,如土耳其人、犹太人、匈牙利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职业形象,如士兵、军官、男仆、丫环、名妓等;社会阶层形象,如农民、贵族、无产者等。传说中的典型构成的一组组独特的题材其中有圣经中的撒旦、该隐、犹太人,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美狄亚、萨福、迈安德尔,民间传说中的浮士德、唐璜等。三、主题学研究的分类【阅读提示】主题学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属于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中的相同主题的平行研究。它

14、强调的是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母题、情境、意象、题材的不同处理。主题学的研究范畴有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三个方面。了解和掌握主题学理论,对于明确学科意识、拓展学术视野、深化课题研究等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三节 文体学文体学的定义和发展比较文学的文体学是从跨国、跨文明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如何按照文学自身的特点来划分文学体裁,研究各种文体的特征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文体的演变和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西方文体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柏拉图起就有关于文体研究的理论。在理论上最早对文学进行分类的学者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的诗学不仅被看做是西方文学理论的源头,也被视为最早用文体观点来讨论文学的著作。中

15、国的比较文学界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文体学研究,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体的相关著作和论述成果也很丰富。我国最早的比较文学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乐黛云的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陈惇、刘象愚的比较文学,都对文体学做了颇有洞见的分析。二、文体分类比较以及缺类现象研究亚里士多德雕像 文心雕龙二、文体分类比较以及缺类现象研究西方的文体研究常常把文学作品划分为三大类:叙事类(也叫史诗类)、抒情类(或叫诗歌类)、戏剧类。这三个基础文体又可以分为许多亚类。譬如,叙事类可分为史诗、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品文、回忆录等,抒情类可分为十四行诗、颂歌、挽歌、赞歌、回旋歌、歌谣等,戏剧也可分为悲剧、喜剧等

16、。(一)文体的划分(二)缺类现象研究缺类现象指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为文体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当比较文学研究从西方单一文明体系进入到中西文明对话的时代,不同文学现象之间的同一性研究被更为剧烈的差异性研究取代,以前被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关注。三、文体的平行研究西方自亚里士多德起戏剧就作为最重要的文体受到重视、得到推崇,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评论家。与此相反,中国诗与文一直被视为文学正宗,而戏剧与小说均被视为“小道”,受到压抑。在西方,由于亚里士多德只提出史诗和戏剧两个文体概念,所以诗歌尤其是抒情诗并没有成为西方文化传

17、统中与史诗和戏剧地位平等的文体,然而它却是三个基础文体中出现最早的一种三、文体的平行研究散文在中西方受到的重视程度虽有稍许差别,但它作为一个重要文体,一直是文学家进行创作和研究的一个基础层面,因此,我们也将中西方的散文做一个简略的比较研究。中西方小说文体的比较也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同戏剧的命运一样,小说这一文体在中西方受重视程度很不同:西方强大的叙事文学传统决定了小说16世纪一开始出现就逐渐成为西方的中心文体,并一直延续至今。四、文体的影响研究交流和对话是促成世界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个大语境中,各国文学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促成了各自的繁荣,文体的发展也在这一进程当中。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文

18、体的发展演变研究无法排斥实证性的影响研究,也无法忽视文学背后的文化模式问题的思考。四、文体的影响研究一般认为最早的欧洲十四行诗发现在意大利,公元13世纪有一位西西里岛的诗人披埃洛德勒维奈写的十四行诗是至今所知欧洲最早的;后来十四行诗传到法国和英国等地,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七星社诗人、西班牙的龚戈拉等都有十四行诗创作。四、文体的影响研究在进行文体的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时,我们不能忽视变异性问题,而且变异性在今天的比较文学研究中更具有新的含义,这是因为当下的比较文学已经从西方单一文明体系进入了中西文明对话的时代,不同文学现象之间的同一性或者说亲和性的发掘和提取将被更为剧烈的差异性取代,这种异质性或

19、者差异性视野下的文体学研究也具有一种被全新理解的可能。四、文体的影响研究【阅读提示】比较文学文体学主要通过跨国与跨文明的比较来研究文体,其同时涉及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两种研究范畴,由于其还存在着异质性文明所带来的文体变异性现象,当然也不能脱离变异研究。之所以在本教材中把文体学置于平行研究之中,一是为了尊重学科传统,另外是因为各国的文学都存在着大致相同的文体。四、比较诗学TITLE GOSE HERETITLE GOSE HERETITLE GOSE HERETITLE GOSE HERETITLE GOSE HERETITLE GOSE HERE一、诗学和比较诗学诗学在比较文学中,所谓的“诗学

20、”一般指的就是文艺理论,当下我们基本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诗学这个词的。“诗学”(poetics)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其意思包含了“诗”和“技艺”两方面。“诗学”在古代希腊的含义就是“作诗的技巧”。比较诗学比较诗学就是通过对各种文学现象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认识。比较诗学最终追寻的目标是“一般诗学”。比较诗学是通过对世界各民族文学理论的研究,发现人类所共有的在文学上一致的认识,或在互相观照中发现差异以激发出新的认识。(二)比较诗学的兴起和发展(二)比较诗学的兴起和发展目前学界一般认定比较文学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法国学派阶段、美国学派阶段和跨文明阶段。我

21、国的比较诗学溯源应该从清末的王国维算起。王国维1904年的红楼梦评论可以算是中国比较诗学的开端,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则借鉴了西方的主客观相分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诗学。鲁迅的摩罗诗力说(1907)也是一篇重要的中西比较诗学论文,该论文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摩罗诗派为美学导向,以文学革命为手段,以启蒙新民、改良社会为目标,介绍并称赞了拜伦、雪莱等一大批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成就和诗学理论。1943年朱光潜的诗论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三)跨文明的比较诗学研究方法诗学术语、概念、范畴比较研究中西诗学在现代中国之前基本是两个完全独立而封闭运行的理论体系,很少相互影响,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和

22、话语方式,各有不同的概念、范畴作为其理论的基石。诗学著作的比较研究从宏观上看,由于人类具有大体相同的生命形式和体验形式,以表现人类生命与体验为内容的文学就必然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诗学话语比较研究诗学体系的建构,离不开理论家、批评家的实践,而理论家、批评家是通过自己的言说来完成理论创造和文学批评的。围绕这种言说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复杂的机制,即我们所谓的“话语”,它涉及文化积淀、思维方式、人生体验、意义建构、核心范畴、文本特征等诸多方面。诗学文类比较研究比较诗学研究的路径是多方面的,通过文类来开展诗学的比较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诗学文化与文明比较研究诗学文化

23、与文明比较研究是基于文化精神分析的方法,它把诗学比较放在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背景中,追求的是返本开新、融贯中外的理论超越。五、文学人类学文学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文学和人类学两个不同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具体而言,它体现为自觉借鉴和运用人类学的视野和模式,对各时代、各地区、各族群的各类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和总结人类文学普遍的内在模式、结构、规律,并在本体论层面上进一步追问和反思“文学”的含义。五、文学人类学 除了文学批评家对人类学进行学科构想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也对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作出了积极构思。由人类学家所提出的文学人类学思想,则主要以加拿大学者波亚托斯的长篇论文

24、文学人类学:走向一个新的整合领域为代表。从以上概述中可以看出,文学人类学在西方学界大致体现为文学研究者从事的文学人类学和人类学家提出的文学人类学。前者以弗莱、伊瑟尔为代表,他们分别拟构了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原型批评”理论和进行了具有强烈形而上意味的“文学本质”的讨论;后者偏重于对文学文本的文化符号分析,通过对口语文化、文本中的非语言交流系统的分析,使构成文学文本的物质媒介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为究诘文学本体和功能带来了新的角度。(二)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原型批评”对书面文学的总体研究弗莱在弗雷泽的人类学、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影响下创建的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理论,其基本的目

25、的是建立一种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由于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把文学经验与人类原初性的思维经验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其得以从文学经由神话、仪式伸展到人类心理,成为超越西方文学批评的一种跨文明的研究范式。口头理论对口头文本的立体研究文学人类学除了研究文字文本外,还非常注重对口头文本的考察。口头文本不仅包括那些一般不依赖文字传递,由一个族群文化集体流传下来的史诗、歌谣、仪式、舞蹈等,同时它还包括史诗、歌谣、仪式、舞蹈等在展演过程中的具体情境,即时间、环境、人物身份、仪态等。六、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的定义及其源流跨学科研究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艺术门类、学科为另一端,在对其相互关系的梳理中,一方面揭示在人类

26、文化体系中不同知识形态的同质与异质,另一方面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中国古代也有自己的学术分类。周易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形上”与“形下”的标准,分出道、器,也就有了后来的“学”与“术”。殷周时代,人们将“礼、乐、射、御、书、数”视为“六艺”,后来又将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作“六艺”、“道艺”。美国学派将跨学科研究引入了比较文学,使其正式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独立的领域。而要追溯跨学科研究的渊源,可谓渊远流长。但中西方的不同知识背景,决定了其“跨学科”比较的差异。六、跨学科研究的内涵文学与艺术比较就文学与艺术的关系而言,如果把各艺术门类、各学科看做一个有着共同血缘的“家族”的话

27、,那么与文学最接近的当然要数各种艺术了。因为文学本来就是艺术大家族中的一员文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在文学的审美与语言两个维面中,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共同点是审美,但表达的媒介不同。而文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恰恰相反,它们都是通过语言来面对、把握、呈现世界,所不同的只是把握和呈现的方式,如思想的、宗教的、心理的、审美的等。文学与自然科学文学与自然科学,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面上看来,自然科学探究自然的奥秘,文学则关注人本身;自然科学多以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形式揭示自然的某些本质或规律,强调认知理性,注重规律性的知识和一般智力结构的建构,文学艺术则重视感性、情感、意象的创造和一般审美结构的建构。三

28、、跨学科研究对话的途径01010202各种艺术和各学科对世界的认识、把握、表达,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各种艺术因为表达媒介的不同,便产生了文学语言、绘画语言、音乐语言、电影语言等。而各门学科在对世界的认知、表达中,出现了哲学话语、社会学话语、科学话语等。显然,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在言说方式上是有差异的。文学理论在关于文学的表述中,与其他艺术、其他学科的理论,可能是共用一套话语。因此在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中,首先便需要清理其概念范畴,有哪些是共通的,哪些是各自独特的。在对各门艺术和学科的概念、范畴的清理过程中,同时面临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意义展开的方式、言说的规则。【阅读提示】【阅读提示】尽管跨学科研究

29、被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中已有较长的尽管跨学科研究被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中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毋庸讳言,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中,跨学一段时间,但毋庸讳言,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中,跨学科研究是最缺少理论建构的一个领域。不少教材都是停留在科研究是最缺少理论建构的一个领域。不少教材都是停留在对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之间联系与区别的梳理上,而很对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之间联系与区别的梳理上,而很少作更进一步的拓展与理论思考。由此,跨学科研究也就很少作更进一步的拓展与理论思考。由此,跨学科研究也就很难真正地走向深入。由此,如何在跨文明的视野中,通过对难真正地走向深入。由此,如何在跨文明的视野中,

30、通过对知识范式的清理,寻求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间的汇通,最知识范式的清理,寻求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间的汇通,最终终“发现人类共同的诗心发现人类共同的诗心”,实现人类文学文化的互识、互,实现人类文学文化的互识、互证、互补,便成了我们需要努力探索的课题。也只有在此基证、互补,便成了我们需要努力探索的课题。也只有在此基础上,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建构才可能有新的突破。础上,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建构才可能有新的突破。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1 1请谈谈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研究的特色与局限。请谈谈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研究的特色与局限。2 2什么叫主题学研究?它和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什什么叫主题学研究?它和比较文

31、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什么样的关系?么样的关系?3 3什么叫主题学研究的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略举例什么叫主题学研究的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略举例分别说明。分别说明。4 4比较文学文体学研究对象和文体划分标准是什么?比较文学文体学研究对象和文体划分标准是什么?5 5中西基础文类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给中西文学的特点和发展中西基础文类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给中西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各带来了什么影响?各带来了什么影响?6 6在跨文明的语境下怎样开展比较诗学的研究?在跨文明的语境下怎样开展比较诗学的研究?7 7文学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包括哪些方面?文学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范

32、式包括哪些方面?8 8如何理解跨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关系?如何理解跨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关系?本章推荐书目本章推荐书目1.1.李万钧李万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19952.2.申丹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043.3.叶维廉叶维廉比较诗学比较诗学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319834.4.曹顺庆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中西比较诗学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19885.5.张隆溪张隆溪道与逻各斯道与逻各斯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0066.6.叶舒宪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西文化中的爱与美主题中西文化中的爱与美主题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9977.7.曹顺庆曹顺庆道与逻各斯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文艺文艺研究,研究,19971997(6 6)参考例文(一)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节选)美韦勒克参考例文(二)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曹顺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行业 > 保险行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