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pptx

上传人:bubibi 文档编号:16071609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91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章 本章概要 何谓比较文学?这是这门学科自诞生起至今几乎从未中断过讨论、从未停止过争鸣的持久话题。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形成了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三大支点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迄今为止,比较文学的累进式发展态势表现为一种“涟漪式”结构,并以各种界限(如国家、学科、文化文明等)的跨越、圈子的不断扩大和视野的逐步拓展为特点。为了建构比较

2、文学学科研究的新范式,我们将比较文学研究重新确定为一个基本特征和三大研究领域,即以跨越性的研究为基本特征,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变异学研究为三大研究领域。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比比较文学的定文学的定义第二节第二节 比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文学的可比性第三节第三节 比比较文学文学的特征与三大研究的特征与三大研究领域域1886年,在比年,在比较文学一文学一书里,英国学里,英国学者波斯奈特(者波斯奈特(18551927)最早)最早给出了比出了比较文学的定文学的定义,他,他认为比比较文学是一个文学是一个类似似进化化论一一样的的过程。波斯奈特所主程。波斯奈特所主张的的“比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是关于文学文学进

3、化的一般理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生、衰亡这样一个一个进化化”转引自曹引自曹顺庆:比比较文学文学论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在法国,在法国,19世世纪的学的学术界深受以社会界深受以社会学家孔德(学家孔德(17981857)为代表的代表的实证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思想的影响。这种种时代背景下,代背景下,以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学派便应运而生。其主要理运而生。其主要理论代表人代表人物是梵物是梵第根第根(18711948)、卡雷、卡雷(18871958)和基和基亚(19212011)。法。法国学者提出,比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文学不是文学比

4、较,而是国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波斯奈特的比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文学当当时,波斯奈特在新西,波斯奈特在新西兰奥克奥克兰大学大学任教,其比任教,其比较文学一文学一书算得上是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比述比较文学理文学理论的的专著。著。该书对文学的本文学的本质、相、相对性、性、发展的原理、比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研究等许多多问题作了作了精辟的精辟的阐释。波斯奈特。波斯奈特对比比较文学研文学研究的内容和范究的内容和范围的的认定定较为宽泛,泛,认为文学文学发展的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都展的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都是比是比

5、较文学研究的目文学研究的目标,实际上包含上包含了后来的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了后来的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010302 圈外人对比较文学的挑战比较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接连不断比较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接连不断的质疑和挑战。圈外人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的质疑和挑战。圈外人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挑战,最突出的代表是意大利著名学者挑战,最突出的代表是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克罗齐(1866186619521952)。他认为:)。他认为:“比较比较是任何学是任何学科都可以应用的方法,因此,科都可以应用的方法,因此,比较比较不可能成不可能成为独立学科的基石。为独立学科的基石。”“”“

6、看不出比较文学有成看不出比较文学有成为一门学科的可能。为一门学科的可能。”由于克罗齐的学术地位和由于克罗齐的学术地位和影响,他的强烈反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有学影响,他的强烈反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有学者认为,克罗齐是者认为,克罗齐是“带着与比较文学公然为敌的带着与比较文学公然为敌的独裁观念,在各种场合用种种不同的沉重打击来独裁观念,在各种场合用种种不同的沉重打击来对付我们这门学科,并将它几乎打得片甲不留对付我们这门学科,并将它几乎打得片甲不留”。而。而“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这句名言恰恰是这句名言恰恰是挡住克罗齐等学者攻击的最好盾牌挡住克罗齐等学者攻击的最好盾牌。第一第一

7、节 比比较文学的定文学的定义010302梵梵第根是全面、系统地阐述法国学派理第根是全面、系统地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的第一人。他总结了法国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论的第一人。他总结了法国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并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并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他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他以“国别文国别文学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与与“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开辟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开辟了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了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其成为一门独立学

8、科的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从而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为文学的同源性,从而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以此为基础,他以影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以此为基础,他以影响关系的起点、中介、终点响关系的起点、中介、终点“三点一线三点一线”构建了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即流传学、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即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媒介学、渊源学。第一第一节 比比较文学的定文学的定义010302在梵在梵第根之后,法国学派的学者们并未第根之后,法国学派的学者们并未纠正他的偏颇,反而变本加厉,进一步

9、缩小了比纠正他的偏颇,反而变本加厉,进一步缩小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以求对比较文学概念进行所较文学研究的范围,以求对比较文学概念进行所谓的谓的“精确化精确化”。法国学派的另外两个代表人物。法国学派的另外两个代表人物卡雷和他的学生基亚,就主张窄化比较文学:卡雷和他的学生基亚,就主张窄化比较文学:卡雷在为基亚比较文学一书撰写的序言中公卡雷在为基亚比较文学一书撰写的序言中公然抛弃梵然抛弃梵第根有关第根有关“总体文学总体文学”的论点,只强的论点,只强调实证主义的事实联系;而基亚则走得更远,明调实证主义的事实联系;而基亚则走得更远,明确地完全否定了确地完全否定了“总体文学总体文学”。于是,法国学派。于是

10、,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受到以韦勒克(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受到以韦勒克(1903190319951995)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的挑战就在所难免。)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的挑战就在所难免。第一第一节 比比较文学的定文学的定义韦勒克韦勒克指出:指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和和总体文学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已成为专指超越某一种民已成为专指超越某一种民族文学界限的文学研究的术语。族文学界限的文学研究的术语。”010302雷马克的定义贡献之处在于雷马克的定义贡献之处在于它强调了平行研究。虽然韦勒克它强调了平行研究。虽然韦勒克批评该定义仍有批评该定义仍有“

11、人为的限制人为的限制”,而另外一个美国学者韦斯坦因,而另外一个美国学者韦斯坦因(19251925)却认为它为比较文学)却认为它为比较文学所设置的所设置的“圈子圈子”太大太大,因为他并因为他并不主张把文学现象的平行研究扩不主张把文学现象的平行研究扩大到两个不同的文明之中。不过,大到两个不同的文明之中。不过,雷马克的这个定义为美国学派奠雷马克的这个定义为美国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却是不争的事实。定了理论基础,却是不争的事实。第一第一节 比比较文学的定文学的定义美国学派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便凸显出美国学派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便凸显出来。这就是美国学者雷马克(来。这就是美国学者雷马克(19161

12、91620092009)所说的:)所说的:“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现领域的比较。”分

13、析以往得失、总结前人经验,本教材在借鉴分析以往得失、总结前人经验,本教材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比较文学做出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比较文学做出如下定义:如下定义: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跨越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和不同学是跨越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的文学比较研究。在这种跨越式的比较研究中,科的文学比较研究。在这种跨越式的比较研究中,比较文学主要探讨各种不同语境下的比较文学主要探讨各种不同语境下的文学的同源性、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它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它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学变异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研究目平行研究、文学变异研究

14、为基本方法论,其研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从而推动世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从而推动世界文学共同发展界文学共同发展。第一第一节比比较文学的定文学的定义概要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文明、跨国界和跨学科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比较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发展的。总体而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三个方面组成,即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第二第二节比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同源性媒介媒介学、流学、流传学和渊源学

15、是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理学和渊源学是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理论支柱,支柱,其研究其研究对象是存在着事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研究目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研究目标便是通便是通过梳理梳理“影响影响”得以得以发生的生的“经过路路线”,确定两种或多种文,确定两种或多种文学学间的同源性关系。依据梵的同源性关系。依据梵第根的第根的观点,点,这种种“经过路路线”由至由至少三个要素构成:少三个要素构成:“起点起点”(放送者)、(放送者)、“到达点到达点”(接受者)和(接受者)和“媒介者媒介者”(传递者)。而由于一个国家的者)。而由于一个国家的“接受者接受者”相相对于于别的国的国家来家来说往往担当着往往

16、担当着“传递者者”的任的任务,所以,所以这三个要素在比三个要素在比较文学文学研究者看来是同等重要的。研究者看来是同等重要的。类同性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到突破,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到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而类同性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而类同性是迥异于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美国学派平是迥异于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鲜明旗帜和突出特征。具体来说,行研究的鲜明旗帜和突出特征。具体来说,类同性是指没有任何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类同性是指没有任何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

17、、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理论等方面所表现出主题、思潮乃至文学理论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或契合之处。由此看来,以类同性的相似或契合之处。由此看来,以类同性为特征的平行研究,将彼此毫无直接影响为特征的平行研究,将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关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为和亲缘关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一研究对象,这是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推进,其所主张的类同性更是对比个重要推进,其所主张的类同性更是对比较文学可比性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较文学可比性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18、。第二第二节 比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文学的可比性 异异质性与性与变异性异性跨文明研究是比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第三文学第三阶段的基本特征,而段的基本特征,而异异质性性则是跨文明研究的理是跨文明研究的理论前提。如果在跨越异前提。如果在跨越异质文明的比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忽略了文明异文学研究中,忽略了文明异质性的存在,性的存在,我我们的研究便会陷入的研究便会陷入简单的同中求异的同中求异比如有可能比如有可能把中国文学把中国文学变为西方西方观念的注脚,也会陷入念的注脚,也会陷入简单的异的异中求同中求同比如只是比如只是进行一种浅行一种浅层次的次的“X+Y”式的比附。式的比附。因此,异因此,异质性就成了跨文明

19、的比性就成了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可比性文学研究中可比性的最基本内容。但是,我的最基本内容。但是,我们的比的比较文学研究不文学研究不仅仅是是为了找到异了找到异质性,根本目的性,根本目的还在于在于实现研究的互研究的互补性。性。影响研究影响研究虽然关注了同源性文学然关注了同源性文学间“起起点点”(放送者)、(放送者)、“到达点到达点”(接受者)和(接受者)和“媒媒介者介者”(传递者)者)这三种关系、三个方面,三种关系、三个方面,但它忽但它忽视了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了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注定播与交流中,注定发生并事生并事实存存在的文学在的文学变异。异。这

20、些些变异表异表现为形象的形象的变异异与接受的与接受的变异,甚至是异,甚至是“他国化他国化”式的式的蜕变,这种种现象的象的产生源于在生源于在语言翻言翻译、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文学文本以及文化等不同文学文本以及文化等不同层面面产生的文化生的文化过滤、文化、文化误读以及以及“创造性叛逆造性叛逆”,而比,而比较文文学学变异学所研究的正是异学所研究的正是这些内容。些内容。显而易而易见,变异性自然就成异性自然就成为比比较文学文学变异学研究中可异学研究中可比性的核心内容。比性的核心内容。第二第二节 比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文学的可比性第二第二节 比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文学的可比性因此,我们需要打破历时性地以学派学科理

21、论为区分的比较文学学科建构模式,从共时性角度重新整合现有的学科理论资源,建构起一套较为完善、更为科学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新范式。简单说来,这种理论新范式以“跨越性”和“文学性”为基点,体现为一个特征,即比较文学是一种具有跨越性的研究。同时,这种理论新范式涉及三大研究领域,即比较文学包含着对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现象交流中的变异性研究以及没有影响关系的平行研究。能否划分、建构一个合理的理论体系,是决定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学理上的科学性的问题,比较文学也不例外。就当前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来看,学界主流的做法是将法、美学派两个板块或者法、美、中学派三个板块的学科理论模式进行简单的相互叠加

22、。这种做法有可取之处,但历时性地以学派理论来对学科理论体系进行板块划分,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三大领域我们在这里坚持比较文学的跨国界研究,是为了对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我们在这里坚持比较文学的跨国界研究,是为了对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理论实践表示尊重,并向比较文学的派的理论实践表示尊重,并向比较文学的“世界性世界性”学科胸怀表示敬意。学科胸怀表示敬意。法国学派在研究中关注国与国之间的文学关系,卡雷提出法国学派在研究中关注国与国之间的文学关系,卡雷提出“比较文学是文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它研究“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实际联系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

23、交往与实际联系”并坚并坚持在跨国文学史的关系研究中延伸国别文学史的研究范围。美国学派虽然持在跨国文学史的关系研究中延伸国别文学史的研究范围。美国学派虽然提出重视国与国的平行比较,并在研究实践中突破文学关系史的限制,但提出重视国与国的平行比较,并在研究实践中突破文学关系史的限制,但他们仍然对比较文学的跨国界研究特别重视,比如雷马克就在对比较文学他们仍然对比较文学的跨国界研究特别重视,比如雷马克就在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中提到比较文学是的定义中提到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对中国学派来对中国学派来说,跨国界研究依然并未过时,我们仍然认为它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基说,

24、跨国界研究依然并未过时,我们仍然认为它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本特征之一。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跨越性研究最先提出跨学科研究的是美国学者雷马克,他主张比较文学除了跨国界文学研究之外,也应“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同时,为避免这种研究过于宽泛,他还提出了“系统性”的限制。该主张将比较文学的范围拓展到跨学科的研究,即比较文学对文学和人类其他一切学科领域都可以进行跨越性的比较研究,唯一的限制就是这种比较必须属于文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进行的系统性比较。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开拓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一经倡导,就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学科范式。作为对比较文学学科研

25、究的推进,跨学科研究功绩是有目共睹的,它也自然应该被纳入文学跨越学的研究范畴。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跨越性研究跨文明研究的提出是对以往我们所讲的跨异质文化研究的修正,它是一种更为确切的表达。我们认为:“如果说法国学派跨越了国家界线,沟通了各国之间的影响关系,美国学派则进一步跨越了学科界线,并沟通了互相没有影响关系的各国文学,那么,正在崛起的中国学派必将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这堵巨大的墙壁,必将穿透这数千年文化凝成的厚厚屏障,沟通东西方文学,重构世界文学观念。”虽然“跨异质文化”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不如“跨文明”一词更能凸显比较文学在新的历史阶段所进行的中、西(或东、西方)文学的比较研

26、究的特点。因此,提出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更为确切。可以说,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新阶段,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学科理论的立足点,也是文学跨越学研究的新领域。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跨越性研究 (一)(一)实证性影响研究实证性影响研究虽然以影响研究为基础的国际文学关虽然以影响研究为基础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比较文学作为一系史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诞生,但是由于法国学派过于强个学科的诞生,但是由于法国学派过于强调影响研究的实证性,以致影响研究在学调影响研究的实证性,以致影响研究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怀疑和非议。美国科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怀疑和非议。美国

27、学派就针对其无视审美价值、单纯强调科学派就针对其无视审美价值、单纯强调科学实证而展开过猛烈攻击。他们认为,比学实证而展开过猛烈攻击。他们认为,比较文学不应该只是文学史研究,它也应该较文学不应该只是文学史研究,它也应该包括文艺批评和美学批评的内容。包括文艺批评和美学批评的内容。比较文学研究三大领域另一方面,影响研究想要从文学另一方面,影响研究想要从文学艺术的外部研究来揭示其内部的规律艺术的外部研究来揭示其内部的规律性,正如卡雷所说,这性,正如卡雷所说,这“做起来是十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经常是靠不住的。在分困难的,而且经常是靠不住的。在这种研究中,人们往往试图将一些不这种研究中,人们往往试图将

28、一些不可称量的因素加以称量可称量的因素加以称量”正是这种纵向的国别文学史和横向的正是这种纵向的国别文学史和横向的国际文学关系史,才形成人类文学发展的国际文学关系史,才形成人类文学发展的网状结构。而比较文学的文学关系史研究网状结构。而比较文学的文学关系史研究的一个任务就是改变以前单一的纵向国家的一个任务就是改变以前单一的纵向国家文学史的研究模式,以世界性的开阔眼界文学史的研究模式,以世界性的开阔眼界来描述这种纵横结合的文学发展的网状结来描述这种纵横结合的文学发展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发展模式也促使我们重新定构。这种网状发展模式也促使我们重新定位和理解文学发展的动力,即文学发展的位和理解文学发展的动

29、力,即文学发展的动力是纵向的继承和创新与横向的比较和动力是纵向的继承和创新与横向的比较和借鉴的一种合力。借鉴的一种合力。比较文学研究三大领域虽然有以上怀疑和非议,但结合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初衷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将影响研究重新定位为文学关系学的实证研究更为合理。事实上,法国学派的文学关系学研究属于文学史研究的范畴。在法国学派眼里,比较文学在于横向比较、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学史,也可以称之为不同国家文学体系之间的文学关系史研究,它是对纵向研究的国别文学史的一种补充。(二)变异学研(二)变异学研究究将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范畴,是我们首次在将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基

30、本理论范畴,是我们首次在比较比较文学学一文学学一书中比较系统地提出来的。该理论范畴以文学变异性为基点,通过对书中比较系统地提出来的。该理论范畴以文学变异性为基点,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进行研究,以求对文学变异现象的内在规不同国家之间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进行研究,以求对文学变异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做出合理的阐释和解答。具体说,文学变异学研究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律性做出合理的阐释和解答。具体说,文学变异学研究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语言层面变异学研究,也就是翻译学或译介学研究。它主要是指研究文一是语言层面变异学研究,也就是翻译学或译介学研究。它主要是指研究文学现象穿越语言的界限,通过翻

31、译而在目的语环境中得到接受的过程学现象穿越语言的界限,通过翻译而在目的语环境中得到接受的过程。二二是民族国家形象变异学研究,又称为形象学。其实,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赞是民族国家形象变异学研究,又称为形象学。其实,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赞成将形象学归入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基亚曾在其比较文学一书中辟出专章成将形象学归入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基亚曾在其比较文学一书中辟出专章“人们看到的外国人们看到的外国”来讨论形象学,认为形象学给比较文学研究来讨论形象学,认为形象学给比较文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的研究方向”但韦勒克并不认可基亚等人的这种尝试,他认为形象学只是一种但韦勒克并不认可基亚等人的这种

32、尝试,他认为形象学只是一种“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史研究学和文化史研究”不过,随着社会科学理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不过,随着社会科学理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它本身也从原来的实证性关系研究发展为对文学和文分支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它本身也从原来的实证性关系研究发展为对文学和文化的化的研究。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三大领域三是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该研究关注的是文学文本在文学接受三是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该研究关注的是文学文本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可能的变异,因为文学接受的过程存在美学和心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可能的变异,因为文学接受的

33、过程存在美学和心理学因素的渗入而可能发生无法实证的变异,所以它属于文学变异的范学因素的渗入而可能发生无法实证的变异,所以它属于文学变异的范畴畴。四是文化变异学研究。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一四是文化变异学研究。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跨越异质文化的研究,它要面对的必然是种跨越异质文化的研究,它要面对的必然是“文化模子的歧异以及由文化模子的歧异以及由此而起的文学的模子的歧异此而起的文学的模子的歧异”而文学因文化模子的不同所产生的变异中,文化过滤的现象最为而文学因文化模子的不同所产生的变异中,文化过滤的现象最为突出。所谓文化过滤,是指在文学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接受者一方因突出

34、。所谓文化过滤,是指在文学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接受者一方因为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影响所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传播者一为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影响所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传播者一方的文学信息进行删改、选择和过滤的一种文学现象。方的文学信息进行删改、选择和过滤的一种文学现象。五是跨文明研究,典型的理论就是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的问题。五是跨文明研究,典型的理论就是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的问题。生于耶路撒冷的美籍文论家萨义生于耶路撒冷的美籍文论家萨义德早就德早就提出了提出了“理论旅行理论旅行”的观点的观点。比较文学研究三大领域 (三)平行研究(三)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由美国学派所倡导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与跨

35、学科研究平行研究是由美国学派所倡导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与跨学科研究一起构成了美国学派的理论基础。该研究旨在打破法国学派的人为设限,一起构成了美国学派的理论基础。该研究旨在打破法国学派的人为设限,主张在实践中将没有实际接触和影响的两国文学或多国文学、文学与其他主张在实践中将没有实际接触和影响的两国文学或多国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艺术门类加以比较研究。平行研究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艺术门类加以比较研究。平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即类比与对比,包括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前者指作品主要方法有两种,即类比与对比,包括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前者指作品与作品、理论与理论的

36、比较,后者指一国理论与他国作品的比较、其他学与作品、理论与理论的比较,后者指一国理论与他国作品的比较、其他学科理论与文学作品的比较等。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科理论与文学作品的比较等。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平行研究主要关注点为文学性,即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平行研究主要关注点为文学性,即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比较文学研究三大领域平行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不仅使美国

37、学派得以确立,同时也极大地拓平行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不仅使美国学派得以确立,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使其在方法论上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该学展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使其在方法论上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该学科的体制化。该研究方法在拓展比较文学跨越性的同时,也丰富了比较文科的体制化。该研究方法在拓展比较文学跨越性的同时,也丰富了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内涵,使类同性和综合性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学可比性的内涵,使类同性和综合性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事实上,平行研究就是一种类同性的研究,即在没有直接影响的不同事实上,平行研究就是一种类同性的研究,即在没有直接影响的不同国家的文学现象之

38、间探求契合之处或相似点;而跨学科研究则体现了综合国家的文学现象之间探求契合之处或相似点;而跨学科研究则体现了综合性研究的特点。可以说,面对学科知识日趋单极化和零散化的局限性,美性研究的特点。可以说,面对学科知识日趋单极化和零散化的局限性,美国学者以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进行科际整合,在多种学科关系系统中来考察国学者以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进行科际整合,在多种学科关系系统中来考察文学,这不仅是对文学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丰富,更为有效揭示文学的本质文学,这不仅是对文学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丰富,更为有效揭示文学的本质特征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特征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总的来讲,无论是平行研究还是跨学科研究,终极目的都在于寻

39、求人总的来讲,无论是平行研究还是跨学科研究,终极目的都在于寻求人类文学现象的普遍规律,这不仅是美国学派的学理基础,也是比较文学学类文学现象的普遍规律,这不仅是美国学派的学理基础,也是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理旨归。科的学理旨归。比较文学研究三大领域本章思考题1你怎样评价比较文学的定义之争?你认为本教材所给的定义与前人有什么不同之处?2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如何理解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内容?3试述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4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本章推荐文献1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2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4孙景尧比较文学的研究之道:可比性重读比较文学理论名著的札记中国比较文学,2003(4)5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中国比较文学,1995(1)6乐黛云“学科之死”与学科之生中国比较文学,2009(1)7曹顺庆比较文学定义与可比性的反思与探索江汉论坛,2006(7)本章推荐文献参考例文(一)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节选)美韦勒克参考例文(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节选)曹顺庆谢谢大家 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行业 > 保险行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