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管理学 练习与思考(第七章).doc

上传人:志在邹 文档编号:177821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 练习与思考(第七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学 练习与思考(第七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学 练习与思考(第七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管理学 练习与思考(第七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管理学 练习与思考(第七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模式的。2、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知觉者本人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是从变化分析的角度来提出他的归因模式的。他指出在对人的知觉过程中可把人的行为归结为三方面的因素:(1)知觉者本人的特点(2)知觉对象的特点(3)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3、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研究重点是人们在成功时和在失败时存在的不同归因倾向。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从成功和失败的角度提出归因模式。他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三、归因偏差及其克服1、常见的归因偏差: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

2、因偏差 C、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2、归因偏差的克服:A、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避免拟人化归因。B、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C、要引导组织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归因,少从内在的稳定因素( 能力)归因,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第四节 自我知觉、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一、自我知觉1、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2、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广义的社会知觉包含了自我知觉。A、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

3、知觉中进行的,离开社会知觉,就不存在自我知觉。B、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自我知觉对社会知觉具有影响作用。二、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2、自我意识的构成A、物质自我(也称生理自我,个体的躯体是其中心部分 )B、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C、精神自我(是个体对其心理活动的觉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3、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觉的关系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觉的关系,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两者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自我意识是

4、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也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对自我知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能够根据自我意识来选择,调节和控制自我知觉,提高自我知觉能力,使自我在作为被意识的同时成为意识的主体。三、自我管理-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1、自我管理: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2、自我管理的内容:自我思想管理(是自我管理的首要内容,对自己的思想实行管理使自己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自我心理管理(即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理调节 )。

5、自我行为管理(人们通过自我管理来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朝着对自身和对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方向发展)。3、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所构成。A、自我意识为自我管理提供根据 B、自我意识决定了自我管理的方向 C、自我意识使自我管理获得了一致。第五章 价值观与态度第一节 价值观及其作用一、价值观的概念与形成1、价值观:是个人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含义:(1)价值观决定了事物或行为对于个人是否有意义及重要程度如何。(2)价值观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2、价值观

6、体系:每个人对各种事物的行为的意义及重要程度都会有所评价和判断,所有这些判断和评价的主次、轻重和排列次序,就构成了个人的价值观体系。3、价值观的形成一个人以出生开始,就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各种社会规范的作用、塑造下建构自己的价值观,进而形成个个的价值观体系。二、价值观的分类及其特点1、阿尔波特及其同事尝试将价值观分为六种:理论的;经济的;惟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2、格雷夫斯按照生活形态,把价值观归纳为七个层次:反应型;宗法型;自我中心型;坚持已见型;玩弄权术型;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三、价值观的作用与应用1、价值观的作用:动力作用标准作用(是价值观全部作用的

7、实质和核心) 调节作用定向作用2、价值观在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对个体群体、组织和管理者的实际意义。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和反应。具有不同价值观基础的群体或组织会确定不同的组织目标,从而采取不同的组织行为,进而影响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社会形象等各方面。一个成功管理者,必须重视人的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其对经营管理方式和管理目标实现的影响。第二节 态度及其作用一、态度的概念与构成1、态度:是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识、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2、态度构成的四要素:认知要素评价要素情感要素意向要素。3、态度构成要素的关系认知是态度的基础;评价和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意向是态度的

8、最终表现形式。二、态度的特性1、对象性(主体的态度总是指向特定对象的 )。2、社会性(任何人对社会对象的态度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不是独立的人,而是社会的人) 。3、个体性(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态度 )。4、内隐性(态度是一种内在心理倾向,不能直接被人们所观察,因为它只是行为的意向、行为的心理准备,而不是行为本身)。5、稳定性6、系统性(态度群中各种态度之间是彼此联系、紧密相关的,这也就使得不仅每一态度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系统性,而且使得人们的各种态度之间具有系统性)。三、态度的作用或影响1、态度对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的影响 2、态度对学习的影响3、态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4、态度对人的忍耐力的相容

9、度的影响第三节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一、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1、态度改变:指个体已经形成的态度,在某一信息或意见等因素的影响下,向新的态度转变的过程。2、态度的两种类型:一致性改变,即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不一致性改变,即方向的改变。3、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A 、社会环境因素 B、团体因素 C、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D、个体人格因素。二、态度改变理论及应用1、参与改变理论及应用它是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来的。他认为改*度的方法,离不开群体的规范和价值。个人在群体中所

10、从事的活动的性质,对其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在现代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民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认知失调理论及应用它认为,人们都力求认知的一致性,总是试图将各种认知彼此统一协调起来。但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认知之间常会发生矛盾。失调便会产生。3、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它是心理学家凯尔曼在 1961 年提出来的三阶段理论:1、服从阶段 2、同化阶段 3、内化阶段4、学习理论及应用它认为态度的改变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理论包括三方面的观点,即经典条件反射观点(代表人:弗鲁姆)、操作条件反射观点(代表人:英斯科 )、社会学习的观点。5、沟通对态度理论及应用沟通对态度改变的影响程度,

11、受到沟通者、沟通过程和沟通对象三方面影响。第六章 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的一般概述一、需要(一) 需要的定义与产生过程1、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物质或精神的) 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2、需要的产生过程人的需要有一个产生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二) 需要的种类1、天然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划分)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按需要的对象不同划分)3、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按需要的内容及满足条件划分)二、动机(一) 动机的定义与表现形式1、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

12、维持的心理状态。2、动机的表现形式:从动机再现的程度差异看,可表现为兴趣、意图、愿望、信念和理想等各种形式。从动机表现的信度差异看,可分为真实动机与伪装动机。(二) 动机是制约个体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1、个体活动效率的主观制约因素(取决于能力与动机两个因素) 。2、动机因素比能力因此要重要。三、激励1、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2、激励理论的分类。内容型激励理论(从人的需要出发 )属于这一理论的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从需要未满足这一过程出发 )。属于这一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

13、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从行为后果状态出发 )。属于这一理论的主要有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1、五种需要层次的划分和内容: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2、需要层次论为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3、需要层次论对五种基本需要的高、低两级区分的(二) 对需要层次论的评素:( BCE ) 。A 制度现状B 职位权力C 任务构成D 下属素质E 上下级关

14、系15、目标-途径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以下类型( ACDE ) 。A 指示性领导方式B 咨询性领导方式-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C 支持性领导方式D 参与式领导方式E 成就指向式领导方式16、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主要的激励因素包括( BCE ) 。A 晋升B 金钱C 竞争D 权力E 荣誉17、组织中最普遍使用的沟通方式包括( ABDE ) 。A 口头沟通B 书面沟通C 布告期刊D 非语言沟通E 电子媒介三、判断题(正确选 A,错误选 B)1、领导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15、。 (A)2、领导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的效能或效果,取决于领导者本身。 (B)3、具有合理结构的领导班子,通过有效的组合,不仅使个人能力得到施展,同时也发挥巨大的集体力量。(A)4、领导特质理论的结论是领导特质是影响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 (B)5、领导权变理论主张没有万能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因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采取的不同的领导方式。 (A)6、激励的目的是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的行为。 (B)7、金钱激励一直是管理者手中重要的激励手段。 (B)8、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A)9、在组织中,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同样重要。 (B)10、在领导班子

16、的结构中,知识结构不仅代表领导班子中不同成员的知识水平构成,还代表了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构成。 (B)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论述领导含义的内容?(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或部下的能力或力量。(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组织的目标。(4)领导是一个过程。(5)结合实际的内容。2、结合实际论述领导效果的影响因素?(1)领导者:背景、知识、经验、能力、个性、价值观、对下属的看法(2)被领导者:背景、专业知识、经验、技能、需求、责任心、个性(3)领导环境:群体的规模与类型、工作任务的性质和目标、形势的压力和时间的急迫性、上级领导的期望与行为、与下级员工的关系、组织的

17、文化与政策等。领导方式须与领导环境相适应-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3、试论述领导应发挥的作用。(1)沟通协调作用:缓和冲突,解决矛盾。(2)指挥引导作用:认清外部环境、组织状态,明确目标。(3)激励鼓励作用:分析成员需求,选择适当的激励方式、方法。(3)业务技能(4)身体素质4、论述领导理论的发展过程。(1)领导特质理论(2)领导行为理论(3)领导权变理论5、试论述沟通中的干扰因素(1)个人因素(2)人际因素(3)结构因素6、试论述领导权变理论的菲德勒模型。菲德勒提出的权变方式理论,又称随机制定理论,认为领导工作是一个过程。在领导方式测评基础上,菲德勒将领导工作做所面临的环境具体分解为以下三方面情境因素: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根据三种情境因素的不同组合,归纳出 8 种不同类型的环境条件,对于各种情境来说,只要领导风格能与之适应,都能取得良好的领导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