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78608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考纲: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产业结构(包括工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整体发展状态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起步缺乏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工业化阶段出现一系列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逐步提高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超过第一产业;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内部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基础梳理】区域发展水平区域发展阶段划分衡量常用指标综合性指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格局【实战演练】一轮用书P176T29(3)(已做)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

2、异考纲: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基础梳理】区 域 差 异自 然 差 异发 展 差 异世界:13个分区中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区北方南方区域差异(填书P21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东、中、西部差异范围:东12省、中9省、西10省(见图P13)发展差异表现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工业化(进程、产值、类型)城市化(水平、密度、城市综合实力)对外开放(时间、程度)书P19图、图册P7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划书p14-19优势不足发展方向北方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南方水热充足;有色金属、水力、生物资源丰富注重环境保护

3、西部大开发目的、范围(10+1+1)书P22图优势: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丰富(图册P170)限制性: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金、技术匮乏生态脆弱开发重点: 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科教和人才培养,推进技术革新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生态脆弱意义:书P23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气候角度):亚季与温季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800等降水量线经过;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4500等积温线经过;一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水文水系角度):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界线;有结冰期与无结冰期(植被角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界线(地形角度):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界线(农业):水田与旱地界

4、线=水稻与小麦界线;一年两熟与两年三熟界线【方法提炼】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人类活动差异自然环境差异气候差异气温差异降水差异纬度下垫面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地貌差异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河流水文差异水量、水位季变结冰期含沙量流速气候植被地形起伏土壤差异肥力酸碱性土层厚度气候植被地形人类活动植被差异气候资源差异农业工业交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结构调整方向方式、通达度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人口人口变化(自然增长、迁移)人口结构(1)分析各区域发展条件及原因(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优势、限制性条件【实战演练】(20

5、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1、2题。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 国1.0052.571.001.00青 海0.8647.440.140.95河 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 江1.6563.200.832.561四省相比,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

6、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2四省相比,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3、4题。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 B.、 C.、 D.、4.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区迁往I区 B.铁路建设成本区一般大于区C.商业网点密度区一般大于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

7、移的主要是区(2010浙江卷)5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左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右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10分)(2014北京卷)6(24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第(2)题。(2)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参考答案:1C 2D 3.D 4.A5.(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6(2)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10分) 5编稿者:何灵飞 日期:2015.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