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doc

上传人:ths314159 文档编号:182718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6、所见su jin【清】袁枚【qng 】yun mi牧童骑黄牛,m tng q hung ni歌声振林樾。g shng zhn ln yu意欲捕鸣蝉,y y b mng

2、 chn忽然闭口立。h rn b ku l【注释】 1、欲:想要。 2、捕:捉。 3、鸣:叫。 4、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简析】 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诗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小牧童,多么自在神气;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就留给读者去自己想像了。

3、 7、小池xio ch【宋】杨万里【sng 】yng wn l泉眼无声惜细流,qun yn w shng x x li树阴照水爱晴柔。sh yn zho shu i qng ru小荷才露尖尖角,xio h ci l jin jin jio早有蜻蜓立上头。zo yu qng tng l shng tu【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

4、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 8、赠刘景文zng li jng wn【宋】苏轼【sng 】s sh荷尽已无擎雨盖,h jn y w qng y gi菊残

5、犹有傲霜枝。j cn yu yu o shung zh一年好景君须记,y nin ho jng jun x j正是橙黄橘绿时。zhng sh chng hung j l sh【注释】 (1 ) 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 )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 ) 最:一作“正”(4 ) 君:你,指刘景文。 【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

6、“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

7、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品味】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

8、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9、山行shn hng【唐】杜牧【tng 】d m远上寒山石径斜,yun shng hn shn sh jng xi白云生处有人家。bi yn shng ch yu rn ji停车坐爱枫林晚,tng ch zu i fng ln wn霜叶红于二月花。shung y hng y r yu hu【注词释义】 寒山:深

9、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xi。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 【古诗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

10、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11、10、回乡偶书hu xing u sh【唐】贺知章【tng 】h zh zhng少小离家老大回,sho xio l ji lo d hu乡音无改鬓毛衰。xing yn w gi bn mo shui儿童相见不相识,r tng xing jin b xing sh笑问客从何处来。xio wn k cng h ch li【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 cu。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

12、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1、 (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 例如电脑给我们和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电脑有(辐射) ,长期使用电脑会给人的(视力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农药可以(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 ,但是, (农药有一定的毒性,人长期食用,会引起中毒) 。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问题,如(电子垃圾、残留农药、废旧电池等) 。2、请任意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科技产品(电视机) 、 (洗衣机) 、 (电冰箱) 。3、克隆就是(复制) ,1996 年科学家克隆的小羊叫(多

13、利) 。4、休闲生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 ,还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知道的休闲生活有(阅读、运动、听广播、下棋、看电视)等,我最喜欢( ) 。5、 (5 月 31 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对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影响) 。青少年吸烟危害更大,我给吸烟者一句忠告:(吸烟有害健康) 。 6、 (6 月 26 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是指(鸦片) (海洛因) (吗啡) (大麻) (冰毒)等能够使人上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这也是全世界

14、的共识。吸毒不仅使本人的(身心)受到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我来写一句禁毒的标语:(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 7、生活中的陷阱有:(赌博、暴力游戏、烟酒、黄色录相、吸食毒品) 。8、我们要注意自已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学会在公共场所兼顾他人的(利益) ,尊重他们的(权利) 。这样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 9、 (文明) ,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讲文明不仅为别人,受益的也是我们(自已) ,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 ,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带来(温馨) 。举出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三种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说脏话等) ,这些看起来

15、是一些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10、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现在社会中仍存在着一些(迷信)和伪科学现象,我们应当学会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已的头脑,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分析、和认识事物,这样才不会因愚昧无知,走入精神误区。我们应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 。在中国曾经有一个邪教组织叫(法轮功) ;11、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隐私和权利)的尊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有这样一道看不见的(“一米线” ) 。在银行取款台前和安检入口处都有一道黄色的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米线) 12、你怎样理解科

16、技是一把“双刃剑”?答:(1)一方面高科技如:医疗技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电视、电脑、网络等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2)另一方面如电子垃圾、残留农药、废旧电汇等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所以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13、什么是克隆?答:克隆就是复制。运用克隆技术,从生物体中提取一个单细胞进行培育,可以长出同母体外形一模一样的子体。14、吸毒带来的危害是什么?答:1、吸毒会使本人引发多种疾病和传染病,摧毁其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2、吸毒往往会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导致家庭失和、破裂,甚至残害家庭成员。3、吸毒会引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15、说说网络的好处和坏处。答:好处

17、: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工作和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和见闻,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等。坏处: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健康地运用网络,就会掉入网络陷阱,如在网上受骗或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等。16、天津公交车上“六少”现象是怎样的?答:吐痰、扔垃圾的少了带宠物乘车的少了不给特需让座的少了不足额投币的少了吵架的少了不往车里走的少了。17、请给自已设计一个文明形象。答:出入公共场合衣着要大方整洁、说话要文明,对人要有礼貌;饭前便后要洗手,上完厕所要冲洗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第一课不能忘记的屈辱1、1925 年爱国诗人闻一多写的一组诗歌“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指(澳门) 、 (香港) 、(台湾)

18、、 (威海卫) 、 (广州湾) 、 (九龙) 、 (旅顺和大连) 。2、 (1840)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这是外国列强同我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之后外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等(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3、 我知道在一百多年历史中,割占或强租中国领土的列强有(英国、德国、俄国、法国、日本、葡萄牙等)4、 (1860 年 10 月)英、法侵略军对我国“万园之园”(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并烧毁了它。5、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三省。6、 (1937 年 12

19、 月) ,日军侵占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南京超过(30 万)军民先后被杀害。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制造的血腥惨案。第二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1839 年 6 月,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2、鸦片是一种有强烈(麻醉性)的毒品,如果吸食上瘾就不易戒除。慢慢地,人就变成了面黄肌瘦,萎靡不振的大烟鬼。鸦片不仅会摧残人的(健康) ,还会侵蚀人的(意志) 。3、1841 年 5 月,广州(三元里抗英) (这是一次中国人民自发组织抗击外来侵略的战斗)4、1894 年日本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和致远舰上二百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