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CYP2C19基因型指导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609758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YP2C19基因型指导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CYP2C19基因型指导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CYP2C19基因型指导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换术中重建的股骨矩对于术后假体的初始稳定,抗旋,抗内翻,防止假体下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髋关节假体固定区域出现高应力极有可能发生短期的关节骨折及长期的疲劳骨折,置入假体柄之后,假体周围不均匀的应力分布的存在将导致相应区域的骨小梁的形态学发生变化;基于这些原因,如何增加髋关节的假体寿命,减少手术翻修是关节外科的研究热点,对股骨矩的形态进行处理,可以优化关节置换的应力分布;但对股骨矩处理没有明确的定论。有限元分析利用仿生学的原理,将边界条件及结构不规则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一种有效的现代方法3。本研究通过在两种模型上施加应力后,研究假体与水泥界面,骨水泥与骨界面的应力变化云图,均显示骨水泥重

2、建股骨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应力分布要小于股骨矩骨折复位型的应力;说明模型在接受施加的应力后,在传导的速度上,骨水泥重建股骨矩型能更快的将应力向下传递,避免局部应力偏高,避免应力遮挡,改善人工髋关节的短期及长期性能;在初始位移方面,骨水泥重建股骨矩型的位移数值小于股骨矩骨折复位型;在临床应用中,股骨矩严重粉碎,无法解剖复位的,利用骨水泥重建股骨矩区域;而在大小粗隆等解剖标志完整的粉碎性骨折,在注入骨水泥前,使用钢丝缝合捆扎转子间嵴,实现股骨矩的解剖复位;放置假体柄后,在水泥尚处于牙膏期时,将携带软组织的大小粗隆,股骨矩等骨块通过以假体柄为模板,以骨水泥基底,利用水泥的“镶嵌”作用,靠面团期的塑形

3、特点,将它压入骨与假体的非压力面之间固化后镶嵌;重新复位的骨折髓腔内表面富有网孔,允许更多的骨水泥嵌入骨内形成嵌插,增强交锁力;使骨水泥与髓腔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用钢丝环扎后大小粗隆及股骨矩成为一体,重建了股骨近端内侧的有效支撑;所有骨水泥的操作均在水泥的成团期进行,此阶段水泥相对温度约3 7,不粘手套,易于操作;而且应用低粘的水泥避免渗入骨折端影响后期骨折的愈合;在面团后期局部温度升到1 0 0,达到固化期;对于小粗隆及股骨矩呈现纵向多发劈裂的骨折,采用类似栅栏样子在钢丝上缝扎多个骨块,实现内侧的连续及骨折的解剖复位;我们对于股骨矩区域粉碎性骨折,更倾向于利用骨水泥重建股骨矩区域的解剖标志及

4、内侧支撑,从而使假体更好的承受近端内侧的压应力,将假体近端的压应力沿着股骨内侧均匀有效的传向股骨远端;从而保证假体的初始稳定性及长期的有效性。鉴于此实验涉及力学,材料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在将对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优化,假体柄的种类更加齐全,建模更接趋于真实情况,得出更完整的实验结果指导临床,从而在减少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远期并发症。参考文献1 李咏壑,孟昱,高丽兰,等.不同步速下髋关节置换后股骨的应力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 0 2 1,4 2(2):6-1 1.2 许晓沛,吕欣.内侧壁破坏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及恢复骨性支撑和骨皮质连续性J.中国组织工程,2 0 2 1,2

5、5(1 4):2 2 5 9-2 2 6 53S h e n g-H o u L i n,W e n-G u a n g L i u,Q i n g-F e n g Y i n,e t a l.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c e m e n t e d p r o s t h e s e s f o r h i p r e p l a c e m e n t i n e l d e r l y p a-t i e n t s w i t h c o mm i n u t e d i n t e r t r o c h a n t

6、e r i c f r a c-t u r eJ.A n n I t a l C h i r,2 0 2 0,9 1:6 7 9-6 8 7(收稿日期:2 0 2 2-0 7-0 3 修回日期:2 0 2 3-0 2-2 0)临床研究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冠心病患者P C 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李永祥,陈 勇,黄人杰(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 4 0 2 1 6 0)摘 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 C I术后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下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与非基因型指导的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相比能否带来更多临床获益。方法 选取2 0 1 8年9月至2

7、0 2 0年1 2月期间在我院行P C I治疗的患者2 0 6例,随机分为基因型指导组(1 1 4例)与常规治疗组(9 2例)。基因型指导组根据C Y P 2 C 1 9基因型检测结果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由医师根据相关指南和诊疗规范自行选择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 C E)和出血、心绞痛等次要终点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基因型指导组MA C E及心绞痛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5);但在合并MA C E和心绞痛的复合终点方面,基因型指导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1 1.4%v s.2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8现代医

8、药卫生2 0 2 3年7月第3 9卷增刊1 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J u l y 2 0 2 3,V o l.3 9,S u p p l 1*基金项目:重庆市永川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 c s t c,2 0 1 8 n b 0 2 1 6)。通信作者,E-m a i l:1 6 1 5 2 2 3 5q q.c o m。0.0 5)。此外,亚组分析发现,经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后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较常规使用氯吡格雷患者心绞痛及复合终点发生率得到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的个体化抗

9、血小板方案与临床常规D A P T方案相比,未能有效减少MA C E发生;但结合亚组分析发现,在使用氯吡格雷前借助C Y P 2 C 1 9基因型对患者的药物有效性进行事前评估和指导是有较好临床价值的;中代谢型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加量或更换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两种方案对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关键词 C Y P 2 C 1 9基因多态性;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0 0 9-5 5 1 9.2 0 2 3.2 5.0 2 9文章编号:1 0 0 9-5 5 1 9(2 0 2 3)2 5-0 0 8 2-0 5文献标识码:

10、A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t e r v e n t i o n,P C I)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A C S)或心绞痛患者接受了P C I治疗。氯吡格雷(C l o p i d o g r e l)是目前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血小板二磷酸腺苷P 2 Y 1 2受体(P 2 Y 1 2)口服抑制剂,在改善A C S或P C I术后患者的预后中有着显著效果。它是一种前体药

11、物,需要被肝细胞色素P 4 5 0酶C Y P 2 C 1 9生物转化为活性代谢物1。然而相关数据表明,氯吡格雷治疗后1年内仍有约5%-1 5%患者出现了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不良临床终点事件,临床上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 P G r e s i s t a n c e,C R)2。研 究 发 现C R与C Y P 2 C 1 9基因多态性变异后导致酶功能缺失有关,C Y P 2 C 1 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临床上冠心病药物治疗,特别是A C S或P C I术后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 重 要 原 因3。最 常 见 的C Y P 2 C 1 9功 能 丧 失(L O F)等位基因是C

12、Y P 2 C 1 9*2和C Y P 2 C 1 9*3,与非携带者相比,氯吡格雷治疗的C Y P 2 C 1 9 L O F等位基因携带者有更高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但由于缺乏前瞻性证据证明基因多态性检患者测的临床效用,即将氯吡格雷改为基于C Y P 2 C 1 9 L O F基因型的替代口服P 2 Y 1 2抑制剂可改善临床结果,因此尚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评估C Y P 2 C 1 9基因型对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2,4。本研究旨在探讨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下的抗血小板治疗与非基因型指导的常规治疗相比能否为冠心病P C I术后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

13、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取2 0 1 8年9月至2 0 2 0年1 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行P C I治疗患者。入选标准:年龄1 8-8 0岁之间;行P C I手术并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自愿参加并愿意按照方案要求随访者。排除标准:左室射血分数3 0%;合并房颤需行抗凝治疗者;有其他疾病(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严重瓣膜疾病、恶性肿瘤等),或预期寿命1年者;计划在1 2月内重大择期手术者;P C I术未能成功者;受试者依从性差或研究者判断不适合参加该研究者。入院患者必须完全符合入选标准的每一项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任何一项。所有入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全程监督。1.

14、2 一般资料及分组 最终入选患者2 0 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基因型指导组(1 1 4例)与常规治疗组(9 2例)。入选 患 者P C I过 程 中 支 架 的 选 择、口 服P 2 Y 1 2抑制剂的负荷剂量、入路部位和治疗病变的选择由治疗医师决定。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组为实验组,根据C Y P 2 C 1 9基因型检测结果,超快/快代谢型患者术后给予氯吡格雷7 5 m g 1次/d,中代谢型患者术后给予氯吡格雷1 5 0 m g 1次/d或替格瑞洛9 0 m g 2次/d,慢代谢型患者术后给予替格瑞洛9 0 m g 2次/d;常规治疗组为对照组,无C Y P 2 C 1

15、9基因型指导,由医师根据相关指南和诊疗规范自行选择给予替格瑞洛9 0 m g 2次/d或氯吡格雷7 5 m g 1次/d,根据服药情况再分为替格瑞洛亚组和氯吡格雷亚组。所有患者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 0 0 m g 1次/d及其他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收集所有入组对象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 I)、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伴随疾病等资料。1.3 C Y P 2 C 1 9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及分型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 D T A)抗凝管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 m l,将样本颠倒1 0次,充分混匀后使用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C Y P 2 C 1

16、 9基因检测:吸取1 0l样本加入样本稀释液中,涡旋混匀后静置3 m i n,充分裂解血细胞。然后取2 l稀释样本按照顺序孔位加入含有反应试剂的8 联管中,盖紧管盖,6 0 0 0 r p m 离心1 0 s后4 0 温浴5 m i n;采用F a s c a n 4 8多通道荧光定量分析仪(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并读取荧光信号分析C Y P 2 C 1 9基因*2、*3、*1 7位点多态性。根据临床药物遗传学实施联盟(C P I C)的定义8,结合等位基因组合结果将C Y P 2 C 1 9代谢类型分为:慢代谢型(C Y P 2 C 1 9*2/*2、*2/*3、*3/*3)、中代谢

17、型(C Y P 2 C 1 9*1/*2、C Y P 2 C 1 9*1/*3)、快代谢型(C Y P 2 C 1 9*1/*1)、超快代谢型(*1/*1 7、*1 7/*1 7)。1.4 随访及终点 研究人员在出院时以及P C I术后1个月、6个月和1 2个月通过电话/门诊进行随访评估。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 a j o r A d v e r s e 38现代医药卫生2 0 2 3年7月第3 9卷增刊1 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J u l y 2 0 2 3,V o l.3 9,S u p p l 1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18、r E v e n t s,MA C 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计划性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次要终点:再发心绞痛、出血(包括大出血和小出血)。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2 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样本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或F i s h e r精确检验。P0.0 5)。此外,两组患者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L D L-C水平对比,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5)。详见表1。2.2 基因型指导组C Y P 2 C 1 9基因多态性分布 基因型指导组共计1

19、1 4例,分别对该组每位患者进行C Y P 2 C 1 9基 因 多 态 性 检 测,结 果 提 示:等 位 基 因C Y P 2 C 1 9*1和*1 7分别为快代谢型和超快代谢型基因,占比分别为6 1.8%、0.4%,以*1为主;*2、*3是主要的提示功能缺失的突变,突变频率分别为3 2.0%、5.7%;不同性别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 5);各代谢型所占例数及比例分别为:超快代谢型(*1/*1 7)0.9%、快代谢型(*1/*1)3 6.8%、中代谢型(*1/*2、*1/*3、*2/*1 7、*3/*1 7)4 9.1%,慢代谢型(*2/*2、*2/*3、*3/*3)1

20、 3.2%,不同性别之间代谢类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 5);详见表2。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项目基因型指导组(n=1 1 4)常规治疗组(n=9 2)t/2P性别(男/女)7 9/3 56 5/2 70.0 4 40.8 3 3年龄(岁,xs)6 5.8 4 9.3 56 4.9 5 9.3 40.6 7 60.5 0 0B M I(k g/m2,xs)2 3.0 4 1.1 22 2.7 9 1.0 40.2 4 30.4 3 5吸烟n(%)4 5(3 9.5%)4 3(4 6.7%)1.0 9 80.2 9 5高血压n(%)7 9(6 9.3%)5 4(5 8.7%)2.5 0

21、20.1 1 42型糖尿病n(%)3 4(2 9.8%)2 1(2 2.8%)1.2 7 40.2 5 9L D L-C(m m o l/L,xs)2.8 5 0.9 62.7 3 0.8 20.9 9 00.3 2 42.3 两组患者预后对比 基因型指导组共发生4例MA C E事件,发生率3.5%;常规治疗组共发生7例MA C E事件,发生率7.6%,较基因型指导组高;但两组间MA C E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在次要终点方面,基因型指导组共发生9例心绞痛事件,发生率7.9%;常规治疗组共发生1 4例心绞痛事件,发生率1 5.2%,较基因型指导组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P0.0 5)。在合并MA C E和心绞痛的复合终点方面,基因型指导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 1.4%v s.2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详见表4。表4 基因型指导组与常规治疗组出血情况对比n(%)组别n出血大出血小出血出血事件总计基因型指导组1 1 42(1.8)4(3.5)6(5.3)常规治疗组9 21(1.1)6(6.5)7(7.6)20.1 5 81.0 0 10.4 7 4P1.0 0 00.3 4 70.5 7 02.4 亚组分析1:基因型指导的氯吡格雷组与常规使用氯吡格雷组预后情况对比 为排除常规治疗组中替格瑞洛的影响,将常规治疗方案中氯吡格雷组与C Y

23、P 2 C 1 9基因型指导方案中基因型为超快/快代谢型并使用氯吡格雷组(二组口服P 2 Y 1 2抑制剂方案均为:氯吡格雷7 5 m g 1次/d)进行预后情况对比,用以反应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方案对使用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的临床价值。通过对比发现,相较于常规使用氯吡格雷组,经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后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组MA C 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 5),但心绞痛及复合终点发生率得到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详见表6。表5 基因型指导的氯吡格雷组与常规使用氯吡格雷组预后情况对比n(%)组别nP 2 Y 1 2抑制剂方案MA C E心

24、绞痛复合终点:MA C E+心绞痛常规氯吡格雷治疗组3 3氯吡格雷7 5 m g 1次/d2(6.1)8(2 4.2)1 0(3 0.3)基因型指导使用氯吡格雷组4 3氯吡格雷7 5 m g 1次/d1(2.3)3(7.0)4(9.3)20.6 8 74.4 9 65.4 8 0P0.5 7 60.0 4 90.0 3 4表6 中代谢型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加量方案和替格瑞洛方案的预后对比n(%)P 2 Y 1 2抑制剂方案nMA C E心绞痛复合终点:MA C E+心绞痛出血大出血小出血氯吡格雷加量2 41(4.2)2(8.3)302替格瑞洛3 20(0)3(9.4)30021.3 5 80.0

25、1 80.1 4 02.9 3 5P0.4 2 91.0 0 01.0 0 00.1 6 73 讨 论目前,临床上冠心病患者P C I术后建议常规使用P 2 Y 1 2抑制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 u a l a n t i p l a t e l e t t h e r a-p y,D A P T),以预防治MA C E等不良心血管事件。但由于受到C Y P 2 C 1 9基因多态性影响,部分患者表现出C R现象,引起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存在差异,C R患者的缺血事件风险增高。在大多数患者接受P C I的A C S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普拉

26、格雷和替格瑞洛的疗效优于氯吡格雷;然而,与氯吡格雷相比,这些替代药物的出血风险和停药率更高5。因此氯吡格雷仍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最广泛使用的P 2 Y 1 2抑制剂之一。近年T A I L O R P C I1等多个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均验证了冠心病患者在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下选择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的 安 全 性 及 有 效 性,但 也 有 一 些 研 究 发 现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未能有效改善MA C E结局,因此,使用C Y P 2 C 1 9基因型来指导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还没有被广泛采用。但对于存在高出血风险的患者,C Y P 2 C 1 9

27、基因型指导的 D A P T 降阶治疗是具有较好临床价值的6。本研究共2 0 6例冠心病行了P C I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基因型指导组(1 1 4例)与常规治疗组(9 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 I、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L D L-C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5),提示分组质量较好,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基因型指导组的全部C Y P 2 C 1 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等位基因C Y P 2 C 1 9*1、*2、*3、58现代医药卫生2 0 2 3年7月第3 9卷增刊1 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J u l y 2 0 2 3

28、,V o l.3 9,S u p p l 1*1 7占比分别为6 1.8%、3 2.0%、5.7%、0.4%,各代谢型所占例数及比例分别为:超快代谢型(*1/*1 7)0.9%、快代谢型(*1/*1)3 6.8%、中代谢型(*1/*2、*1/*3、*2/*1 7、*3/*1 7)4 9.1%,慢代谢型(*2/*2、*2/*3、*3/*3)1 3.2%,不同性别之间等位基因及代谢类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 5)。其中,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总占比占了人群6 2.3%,提示相当大一部分患者存在C R风险。通过对基因型指导组与常规治疗组随访资料对比,P C I术后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

29、的D A P T方案较目前临床常规D A P T方案在MA C E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v s.7.6%,P0.0 5),其原因可能与常规治疗组中临床医师使用了较大比例的替格瑞洛有关,但这真实反应了临床实际;而在纳入了心绞痛在内的复合终点上,P C I术后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的D A P T方案较常规D A P T方案明显降低了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 1.4%v s.2 2.8%,P0.0 5),提示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的P C I术后D A P T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出血事件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其原因也可能与常规治疗组中临床医

30、师使用了较大比例的替格瑞洛有关。此 外,为 了 更 好 验 证C Y P 2 C 1 9基 因 型 指 导D A P T方案的有效性,排除常规治疗组纳入了替格瑞洛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设计了亚组分析对比。发现相较于常规使用氯吡格雷组,尽管经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后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组MA C 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心绞痛及复合终点发生率得到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综上,本研究通过对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方案与临床常规D A P T方案对P C I术后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分析对比,C Y P 2 C 1 9基因型指导组较常规治疗组未

31、能有效减少MA C E发生。但结合亚组分析发现,在使用氯吡格雷前借助C Y P 2 C 1 9基因型对患者的药物有效性进行事前评估和指导是较好临床价值的。此外,中代谢型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加量或更换为替格瑞洛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两种方案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考文献1N a v e e n L P,M i c h a e l E F,D e r e k S o,e t a l.E f f e c t o f G e n o t y p e-G u i d e d O r a l P 2 Y 1 2 I n h i b i t o r S e-l e c t i o n v s C o n

32、v e n t i o n a l C l o p i d o g r e l T h e r a p y o n I s c h e m i c O u t c o m e s A f t e r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T h e T A I L O R-P C I R a n d o m-i z e d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J AMA.2 0 2 0,3 2 4(8):7 6 1-7 7 1.2 钟诗龙,陈纪言,韩雅玲,等.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用

33、药基因型检测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 0 1 5,3 5(1):3 8-4 1.3 郭 琳 娟,姜 醒 华,贺 文 凤,等.冠 心 病 患 者 C Y P 2 C 1 9 基因突变及其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中生物活化作用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 0 2 1,4 9(1):4 3-4 8.4C r a i g R L,J a s m i n e A L,K a t r i n S,e t a l.C l i n i c a l P h a r m a c o g e n e t i c s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C o n s o r t i u

34、m G u i d e l i n e f o r C Y P 2 C 1 9 G e n o t y p e a n d C l o p i-d o g r e l T h e r a p y:2 0 2 2 U p d a t eJ.C l i n P h a r m a-c o l T h e r.2 0 2 2,1 1 2(5):9 5 9-9 6 7.5D a y o u b E J,S e i g e r m a n M,T u t e j a S,e t a l.T r e n d s i n p l a t e l e t a d e n o s i n e d i p h o

35、 s p h a t e P 2 Y 1 2 r e c e p t o r i n h i b i t o r u s e a n d a d h e r e n c e a-m o n g a n t i p l a t e l e t-n a i v e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 p e r c u t a-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2 0 0 8-2 0 1 6.J A-MA I n t e r n M e d.(2 0 1 8)1 7 8:9 4 3-9 5 0.6S i b b i

36、n g D,A r a d i D,A l e x o p o u l o s D,e t a l.U p d a-t e d 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 s t a t e m e n t o n p l a t e l e t f u n c t i o n a n d g e n e t i c t e s t i n g f o r g u i d i n g P 2 Y(1 2)r e c e p t o r i n h i b i t o r t r e a t m e n t i n p e r c u t a n e-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J.J A C C C a r d i o v a s c I n t e r v,2 0 1 9,1 2(1 6):1 5 2 1-1 5 3 7.(收稿日期:2 0 2 3-0 2-1 9 修回日期:2 0 2 3-0 5-1 5)68现代医药卫生2 0 2 3年7月第3 9卷增刊1 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J u l y 2 0 2 3,V o l.3 9,S u p p l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