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某综合医院2015-2019年报告梅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03849 上传时间:2024-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某综合医院2015-2019年报告梅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京市某综合医院2015-2019年报告梅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京市某综合医院2015-2019年报告梅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性病、艾滋病防治263皮肤病与性病 2023 年 8 月第 45 卷第 4 期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Aug.2023,Vol.45,No.4【收稿日期】2022-08-20北京市某综合医院 2015 2019 年报告梅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姜巧巧,郭政,李利伟(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100022)【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梅毒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某综合医院2015 2019 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对梅毒病例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特征及报告科室分布情况,各年龄段报告梅毒分期情况及早期梅毒(包含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所占比例

2、随年龄增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15 2019 年报告梅毒病例 436 例,男女性别比为 1.46:1。梅毒报告病例年龄以 20 29 岁组最多,占全部病例的 29.36%,其次是 30 39 岁组和 60 岁组,各占病例总数的 21.56%。2015 2019 年报告梅毒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 66.06%。报告梅毒病例的科室为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和其他科室,各占报告病例的 26.83%、18.81%、18.35%和 36.01%。皮肤性病科报告梅毒病例以二期梅毒为主,占报告梅毒病例的 58.97%,泌尿外科报告以一期梅毒为主,占 65.85%,妇产科和其他科室报告以隐性梅毒为主

3、,各占 95.00%和 97.45%。男、女性梅毒病例婚姻状况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2=7.745,P=0.021)。结论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在 20 岁组和 20 39 岁年龄组占比较高,应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教,加大梅毒筛查力度,做到早诊断及早治疗。【关键词】综合医院;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R759.1;181.3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002-1310.2023.04.009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其危害性大、传染性强,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晚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还可胎传后代,给患者及家

4、庭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1。在我国梅毒被列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加及性观念的变化,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 3 位2,而且梅毒还会促进艾滋病的传播,梅毒的流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3,4。为更好地了解梅毒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收集北京市某综合医院2015 2019 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某综合医院 2015 2019 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梅毒的诊断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梅

5、毒诊断标准5。1.2方法采集某综合医院 2015 2019 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对梅毒病例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特征及报告科室分布情况,各年龄段报告梅毒分期情况及早期梅毒(包含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使用 Excel 2019 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 SPSS 22.0 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假设检验。用 x-s 表示服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n(%)表示计数资料。各年龄段早期梅毒所占比例的趋势性检验和构成比比较均使用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2结果2.1基本情况2015 2019 年报告梅毒病例 463例,删

6、除重复报卡 27 例,有效报告病例数 436 例。其中男性 259 例,女性 177 例,性别比为 1.46:1。病例年龄最小为 15 岁,最大为 101 岁,平均年龄为43.2420.28 岁。2.2年龄分布梅毒报告病例年龄以 20 29 岁组最多,为 128 例,占全部病例的 29.36%,其次是30 39 岁组和 60 岁组,均报告 94 例,各占病例总数的 21.56%。这 3 个年龄组病例数占全部病例72.48%。早期梅毒(包含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所占比例在 20 岁组最高,为 68.75%,随着年龄增长,该比例依次降低(表1),二者之间存在线性趋势(2=59.266,P 0.001

7、)。2.3婚姻状况分布436 例梅毒病例中,已婚者为241 例,占全部病例的 55.28%;未婚者为 166 例,占38.07%;离异或丧偶为 29 例,占 6.65%。男、女性梅毒病例婚姻状况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2 =7.745,P=0.021)(表 2)。2.4梅毒分期情况2015 年 2019 年报告梅毒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 66.06%,其次是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各占 16.74%,三期梅毒报告仅有 2 例,占0.46%。2015 2018 年隐性梅毒报告比例逐年增高,2019 年比例略有下降(表 3)。264性病、艾滋病防治皮肤病与性病 2023 年 8 月第 45 卷第 4 期

8、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Aug.2023,Vol.45,No.42.5科室分布2015 2019 年报告梅毒病例的科室为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和其他科室,各占报 告 病 例 的 26.83%、18.81%、18.35%和 36.01%。其中皮肤性病科报告梅毒病例以二期梅毒为主,占58.97%,其次是隐性梅毒,占 29.06%。泌尿外科报告以一期梅毒为主,占 65.85%,其次是隐性梅毒,占30.49%。妇产科和其他科室报告以隐性梅毒为主,各占 95.00%和 97.45%(表 4)。3讨论梅毒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个器官,并产生

9、多种多样的症状体征,还可胎传后代,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1。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早期及时发现梅毒患者并进行科学有效地防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本资料显示,梅毒报告病例年龄以 20 29 岁组最多,占全部病例的 29.36%,其次是 30 39 岁组和 60 岁组,各占 21.56%。早期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所占比例在 20 岁组最高,为68.75%,随着年龄增长,该比例依次降低,60 岁组最低,为6.38%。早期梅毒代表成人梅毒新发感染,表 1各年龄段组报告梅毒分期情况梅毒分期

10、20 岁20 29 岁30 39 岁40 49 岁50 59 岁 60 岁n%n%n%n%n%n%一期梅毒531.25 2721.09 1617.02 1220.69 817.39 55.32 二期梅毒637.50 4232.81 1617.02 46.90 48.70 11.06 三期梅毒00.00 00.00 00.00 11.72 12.17 00.00 隐性梅毒531.25 5946.09 6265.96 4170.69 3371.74 8893.62 合计16100.00 128100.00 94100.00 58100.00 46100.00 94100.00 表 2不同性别梅毒病

11、例婚姻状况性别已婚未婚离异或丧偶合计n(人)%n(人)%n(人)%男13351.3511243.24145.41259女10861.025430.51158.47177合计24155.2816638.07296.65436表 3报告梅毒病例不同分期构成情况年度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合计n(人)%n(人)%n(人)%n(人)%20152025.001215.0011.254758.758020161416.092022.9900.005360.928720172119.811110.3810.947368.871062018 78.431214.4600.006477.11832019

12、1113.751822.5000.005163.7580合计7316.747316.7420.4628866.06436表 4不同科室报告梅毒分期情况科室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合计n(人)%n(人)%n(人)%n(人)%皮肤性病科1411.976958.9700.003429.06117泌尿外科5465.8533.6600.002530.4982妇产科45.0000.0000.007695.0080其他科室10.6410.6421.2915397.45157合计7316.747316.7420.4628866.06436性病、艾滋病防治265皮肤病与性病 2023 年 8 月第 45

13、 卷第 4 期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Aug.2023,Vol.45,No.4传染性强,能够更加客观反映梅毒传播与流行状况6。20 39 岁年龄段是性活跃人群,发生非婚、男男、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的几率较高,且此年龄组人群流动性较大,因此需要加强该年龄人群的梅毒防治工作。此外还需要关注 20 岁低年龄组的梅毒防治工作,该年龄组早期梅毒所占比例最高,需根据差异化策略,针对该人群采取加强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干预,提高其对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要重视在高风险人群(如不安全性行为或多性伴者)和高发人群(性活跃年龄段和 20 岁低年龄组)的梅毒防治工作

14、,及时发现梅毒患者,及早给予患者正规治疗,以控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60 岁组报告梅毒病例数较多,但以隐性梅毒为主,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群因住院和手术的可能性相对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梅毒筛查的概率增加,从而导致报告病例数增加,许多既往感染者得以被发现。早期梅毒和隐性梅毒不同的年龄分布特征以及老年人群病例中隐性梅毒构成比最高,也可以佐证该人群较高的梅毒报告发病率部分是由于筛查机会较高所致7。2015 2019 年报告梅毒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 66.06%,与胡春艳等8研究结果一致。报告梅毒病例的科室为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和其他科室,各占报告病例的 26.83%、18.81%、18.35%和

15、36.01%。其中皮肤性病科报告梅毒病例以二期梅毒为主,其次是隐性梅毒;泌尿外科报告以一期梅毒为主,其次是隐性梅毒;妇产科和其他科室报告以隐性梅毒为主。隐性梅毒患者也属于重要传染源,但由于隐性梅毒患者不存在明显症状与体征,发现手段主要依靠被动筛查而非患者的主动就诊,也加大了防控难度。在 20 39 岁性活跃人群中,虽然有症状的早期梅毒构成比较高,但由于该年龄段人群住院和手术的概率相对较低,可能存在部分隐性梅毒未能及时发现及报告的情况,提示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梅毒的主动检测和扩大筛查,应加强在性病相关科室(包括皮科、泌尿科、男科、妇产科、住院部等)进行梅毒筛查,以加强病例的发现、报告。由于梅毒会侵

16、犯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医疗机构各临床科室均可能遇到梅毒患者,各临床科室发现梅毒患者后,建议及时将患者转诊至皮肤性病科或者请皮肤性病科专家会诊,给予规范的梅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及随访,确保疗效,减少梅毒进一步传播9。同时加大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控制与宣传力度,增强梅毒主动筛查强度,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监测,从而降低梅毒感染风险10,11。本组数据显示,梅毒病例以已婚者居多,为 241例,占全部病例的 55.28%;其次是未婚者为 166 例,占 38.07%。女性病例已婚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病例未婚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当前婚前同居已成为普遍现象,婚前性行为的增多使梅毒感染患者呈现升高趋势,而近年来婚

17、检率呈现下降趋势12,13,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形式,加大宣传婚检的重要性。性伴追踪是预防与控制性病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医务人员发现梅毒病例时,要做好梅毒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督促配偶或性伴进行就诊检测,从而发现潜在梅毒患者,及时采取诊疗措施,减少梅毒传播。参考文献: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3):168-169.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 年 3 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1,1

18、1(3):181.3 齐亚辉,赵桂让,牛世文,等.漯河市 2004 2018 年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江苏预防医学,2020,31(4):450-451.4 苏兴芳,张琬悦,张小斌,等.云南省 2012 年 2017 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2):200-202.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梅毒诊断:WS 273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6 陈祥生.我国梅毒防治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0,47(4):289-292.7 陈祥生,姜婷婷.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与防治 J.皮肤科学通报,2021,38(1):1-

19、7.8 胡春艳,陈晨,戴前梅.安徽某三甲综合医院病患梅毒筛查分析 J.中国性科学,2018,21(6):130-133.9 林永前,钟海英.54549 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8):457-459.10 张瑞卿,孙悦.山西省晋中市 2010 2019 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7):1196-1198.11 李世慎,陈怀忠,陈娜娜,等.120 例隐性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4):510-512.12 王颖燕,叶亚莲.2007 2014 年宁海县婚检中未婚先孕监测分析 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483-485.13 马昭凯,孙逊,孙金海,等.上海市 9 年婚检情况的调查与医院管理 J.解放军医药管理杂志,2020,27(12):1161-1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