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2011.1).doc

上传人:Wallisgabriel 文档编号:21728588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201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201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201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201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201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2011.1第二章 供求理论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2、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图形及影响因素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需求价

2、格弹性的类型:(1)Ed1称为富有弹性。一般指高档消费品。(2)Ed=1,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3)EdSAC,场上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加个小于短期平均成本,即PSAC,厂商就有亏损;如果价格等于短期平均成本,即P=SAC,场上只有正常利润。(3)亏损状态下场上继续生产的条件都是:价格大于或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即PSAVC.200607年7月考试题让大家说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并比较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长期均衡时的区别.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参考答案请参照前面的答案P LMC LACP2P1 D1=MR1=AR1 MR2 D2(AR2)

3、 Q2 Q1 Q答:(1)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不同。在完全竞争下,这三条线重合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在垄断竞争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但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则为平均收益曲线下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在长期均衡时,长期平均成本的状况不同。在完全竞争下实现了长期均衡时,产量决定的长期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而在垄断竞争下实现了长期均衡时,产量决定的长期平均成本并不是处于最低点,这说明此时存在资源浪费。(3)利润不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有正常利润,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有超额利润。第六章 分配理论1、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形状表明在工资

4、长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在工资率较低时,闲暇的效用较小,工资率的提高对人们的诱惑很大,人们愿意放弃闲暇去工作,以提高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闲暇的效用增加,闲暇的诱惑变大,而工资率的连续增加导致工资率的诱惑不断下降,工资率的增加会使得劳动者放弃部分工作时间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而去享受闲暇,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减少。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宏观经济政策1、外部性及其解决办法。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是

5、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家庭或厂商无偿带来的好处,这项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外部不经济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这项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解决对策:(1)征税和补贴;(2)企业合并(3)明确产权。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 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即C=f(Y)。短期消费函数为 C=C 0 +bY ,长期消费函数 C=bY 。图1:长期消费函数从长期看,应该如此,但从短期看,没有收入也应有消费,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消费。短期的消费函数如下式:C=C0+bY ,其中 C 0称

6、为初始消费,是自发消费, bY 是引致消费。即受Y制约的消费。表明,从短期看,如果Y=0,则C=C0。短期消费函数如图2。图2:短期消费函数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Y)为零时,仍然有消费C0,消费和收入的变化规律与长期消费函数相同,即如果Y从Y1增加到Y2,则C从C1增加到C2。2、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当某一个部门投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使其他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投资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最初自发投资增加量的数倍。同理,当投资减

7、少时,国民收入也成倍减少。 乘数的作用:投资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当投资增加时,由于乘数的作用,国民收入可以成倍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所以乘数是一把双刃剑。乘数发挥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第一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二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较小。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以提高价格为例:(1)价格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因为当价格上升,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货币需求增加,必然引起利率上升。这种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总

8、支出和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2)价格水平上升,人们所持有货币及货币表示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于是消费水平必然降低,因而使总支出和国民收入下降。(3)价格上升,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必然引起税收增加和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使人们消费水平下降,总支出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必然下降。PADY2、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在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总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 未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曲线 ab 线,平行于横坐标,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 由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总供给。 短期总供给曲线 bc

9、 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由于资源接近于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长期总供给曲线 cd 线,垂直于横轴,表明价格变动,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1、失业的含义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从失业产生的原因看,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愿失业和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所带来

10、的失业。结构性失业三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由总需求不足所带来的失业。(1)失业会直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损失。失业就是劳动力资源的闲置,而劳动力资源具有即时性,不能利用的劳动力资源无法移至下期使用,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闲置是这部分资源永久性浪费。(2)减少国内生产总值。奥肯定理表明实际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3)影响社会安定团结。从社会方面来看,失业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失业不但使失业者及其家属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还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影响社会安

11、定团结。失业者长期找不到工作,就会悲观失望,高失业率往往伴随着高犯罪率和各种社会骚乱。当然,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的,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适当的失业会使在岗的人员更加努力工作,积极进去,促进经济的发展。 2、通货膨胀的种类、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通货膨胀的类型1) 从物价上涨率角度: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2) 从市场机制作用,可分为放开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3) 从人们的预料程度,可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4) 从其形成原因,可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从成因角度通胀分为4种:

1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在需求劳动和成本推动常常混合在一起,共同推动物价上涨。结构型通胀是指在供求基本平衡条件下,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供求比例失调,或者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1)收入分配效应;2)名义税制下的实际收入的变动;3)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对抵押合同和养老金合同的影响;对借债合同及有关合同的影响;4)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前考过简答题1、需求拉动的通

13、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投资以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政策中的货币投放过多,以及宏观消费政策中的刺激消费的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2、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种类。此处没有反映出。(1) 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由于工人和工会的力量使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致使成本提高和物价水平上涨。(2) 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厂商追逐更多的利润,以成本提高为借口,使产品价格提高速度快于成本提高速度,进而产生通货膨胀。(3) 进口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进口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通货

14、膨胀。出口猛增,使国内市场产品不足,也能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以前还曾经考过一道论述题,让大家结合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中国目前时候具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1、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等。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劳务和物品的支出。如购买军需品,科技、教育开支,机关购买公用品、政府公务员报酬及维持治安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

15、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和增加转移支付,以及减少税收(主要是降低税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投资,减少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以及增加税收(主要是提高税率)。 3、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这种自动稳定作用通常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功能的工具包括:税收、转移支付和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在

16、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农产品支持价格等转移支付的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减少,各项转移支付的增加,又有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但是自动稳定器仅仅是对经济波动作稳定性反应,在波动产生之前不能发生作用。同时,它也不能充分调节社会需求,从而不能消除经济危机。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红字部分可以删掉)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给量。 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

17、流通量增加。经济高涨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2、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再贴现就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中央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利率和贴现条件来调节货币供给量。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及放宽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经济高涨时,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以及苛刻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3、 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及应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调节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的供给量。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经济高涨时,中

18、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放松贴现条件以及降低准备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货币的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和苛刻贴现条件以及提高准备率。 2010.1月的论述题:试述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应用,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是如何运用货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1、资源禀赋理论。这一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

19、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赫认为:两国要发生贸易需具备的条件-两国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的程度有差别;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俄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他们都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出口本国资源丰富的产品,进口稀缺的产品。人们称这一理论为赫-俄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它与相对优势理论的重要差别是,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以一般的均衡理论为基础,把相对优势换成比较优势。论述题重点在:微观第五章、第十章 宏观第十三章、十四章、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