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党代会报告精选之八.doc

上传人:幼儿教育老师 文档编号:21729391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党代会报告精选之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1年党代会报告精选之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1年党代会报告精选之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1年党代会报告精选之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1年党代会报告精选之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中国共产党*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进入“十二五”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两个率先”、建设“三个*”新要求,回顾总结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进一步明确我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发展举措,选举产生中共*市第十届委员会和中共*市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勇前进,为建设幸福美好的现代化新*而努力奋斗。现在,我代表中国共

2、产党*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一、在全面达小康的宏伟征程上追赶跨越的五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建设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弘扬新时期*精神,抢抓机遇、埋头实干,披荆斩棘、奋力追赶,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五年的奋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

3、高位增长,经济运行质态不断提升,2010年实现GDP254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财政总收入35.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和4.1倍。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壮大,2010年全部工业产值跃上千亿台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倍和5.2倍。科技创新日益活跃,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65亿元,是2005年的10倍。建筑业在深化改革中加速扩张,2010年建筑企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是2005年的4.9倍,跻身全省建筑强市行列。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建成现代高效农业79.2万亩、农村“三大合作”组

4、织824家,连续三年被评为省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市。传统服务业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2.5亿元,是2005年的2.5倍。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7.350.232.5,二三产业比重五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这五年,我们还干成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全市上下团结奋斗,提前两年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五年的奋斗,开发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日益凸显。始终突出“园区大开发、招商大行动、项目大建设”,以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各类园区发展迅猛。“十一五”期末,全市各类园区累计开发面积36.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351家,比“十五”期末增加18.5平方公里、1359家企业。招商引资

5、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86亿美元,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335亿元,均是“十五”的7倍;累计出口11亿美元,是“十五”的2.9倍。项目建设数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加快、体量不断攀升,特别是去年成功落户了一批10-6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有力促进了产业提升、发展提速。五年的奋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高起点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中心市区集聚带动功能明显增强。五年来,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累计投入198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21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5.8%。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以撤县设市20周年为契机,以改

6、善民生为导向,实施了城市东入口、文游广场、净土寺塔广场、珠光路、通湖东路、海潮东路、盐河、大小淖河、北澄子河等一批重点工程,创成了江苏省园林绿化城市,拉开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形象,振奋了民心士气。集约节约用地成绩显著,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土地执法模范市。城乡交通环境显著改善,建成三级以上公路300公里,改造危桥169座,形成了市域公路网络化、对外交通快速化的大交通格局。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关闭“三高一低”企业56家,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1%。国家生态市创建进展顺利,18个乡镇通过国家生态镇验收,*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乡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五年的奋斗,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7、幸福指数逐年攀升。坚持“惠民、利民”导向,持续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幸福指数,全面小康创建群众满意率80%以上,名列全省前茅。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073元、882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1.8亿元,比2005年增加80亿元。积极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受益人口达50万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改造农村草危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33.9平方米和40.5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保和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结对帮扶、慈善救助、光彩

8、捐助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大力推动平安*、法治*建设,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文化*建设深入推进,顺利接受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创成省体育强市、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五年来,我们还摘取了多项国家级桂冠,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市、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中国路灯制造基地等一个个金色名片,有力提升了*的知名度、美誉度,拓展了*发展的新空间、新平台。五年的奋斗,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

9、力明显提高。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开办“周末课堂”75期,举办干部培训班96次,先后选送400多名干部赴高等院校、各级党校和先进地区学习深造,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得到提升。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阳光选任等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逐步完善,顺利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和乡镇党委及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党管人

10、才,加强政策引导,高层次人才集聚步伐不断加快,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得到统筹协调推进。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力度加大,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城市社区党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机关党建工作围绕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全市党建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四线六心”工作法,努力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坚持“清风惠农、执纪为民”,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坚持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11、坚持重大事项向党外人士通报协商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人民武装、国防教育、双拥、知识分子、群众团体、老干部、民族宗教、残疾人、外事侨务、对台和港澳工作等都取得了新的进步。我们深深感到,五年来的历程极不平凡,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归功于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83万*人民的团结拼搏,归功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归功于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向所有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给予支持、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

12、感谢!五年的奋斗,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坚定不移地以解放思想破除发展障碍,以创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每一轮思想大解放都赢得了发展大提速,每一次创新突破都推动了工作大进步。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大力推动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优先。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抢抓发展机遇,在形势有利的时候,奋勇争先,乘势而上;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有力促进了全市又好又快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把挑战当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艰难险

13、阻,实现新的跨越。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坚定不移地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增强了发展实效,惠及了人民群众,赢得了百姓口碑。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开展调研,充实完善“四线六心”工作法,带着深厚感情、政治责任和敬畏之心做好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够为加快发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四是必须始终坚持真抓实干。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要求广大干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在岗、在行、在状态”,推动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工作、同频共振干事业的良好局面。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始终弘扬“四干”精神,干字当先,实绩为本,就一定能够在百舸

14、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大潮中走在前列、再创辉煌。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坚定不移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勤政廉政为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营造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政治环境。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始终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一定能够更好地统揽全局、驾驭全局、推动全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集聚度还不够高,大企业、大项目还不够多,做大总量与加快转型的任务仍然紧迫而艰巨;二是土地、资金、人

15、才、用工、电力等要素的制约加剧,破解发展难题的办法有待进一步创新;三是乡镇发展不平衡性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社会思想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五是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二、向着建设幸福美好的现代化新*奋勇前进今后五年,*将进入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要求,已经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地方,要巩固发展全面小康成果,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既是省委

16、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也是确保*在新一轮发展中不落伍、不掉队、不被边缘化的必然选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肩负的新使命,准确研判面临的新形势,科学谋划未来的新蓝图。未来五年,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银行预测,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总体依然向好,预计2011年和2012年的实际GDP增长分别为9.3%和8.7%。从国际看,虽然西亚、北非、中东等地区局势不断动荡,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但第三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释放新信息,日本福岛地震对全球能源战略调整及产业发展的影响,国际产业对

17、我国东部地区转移趋向中高端环节,为我们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国内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回归“正常化”,国内市场需求潜力逐步释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效应加速显现,在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转型势头强劲的新起点上,只要我们十分珍惜机遇,敏锐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够赢得大发展、实现大跨越。未来五年,我们正处于支撑能力大幅提高的黄金发展期。随着一批重特大工业项目的实施,我市的产业基础将更加坚实,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产业配套将更加完善,产业特色将更加明显。随着苏中江都机场、连淮扬镇铁路、京沪高速扩容、S237、S3

18、33及新民滩特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市“接轨沿江、融入宁镇扬”的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将更加活跃。随着我市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优势的进一步释放、彰显,将催生更强劲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我们还积累了一系列有益的发展经验,锻造了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善招商、抓项目的优秀干部,培养集聚了一大批企业家团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诸多优势叠加汇集,必将支撑和助推我们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未来五年,我们正处于竞争压力加剧的攻坚关键期。今后,土地、信贷等生产要素的从紧安排将成为常态,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将更加深远,通货膨胀风险仍然存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不可预见性

19、增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对我们提出了破解要素制约的挑战性课题;经济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加大,对我们提出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复杂性课题;周边地区迅猛发展的超越态势、区域竞争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对我们提出了不断增创新优势、全面增强竞争力的紧迫性课题;乡镇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大、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的现实状况,对我们提出了做强特色板块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课题。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理性面对,积极应对,合心合拍合力,打好攻坚战,赢得新发展。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20、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两个率先”、建设“三个*”新要求,以融入沿江为目标,以创新突破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树立后发先至的志气和决心,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一个跃升: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二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县市排名中跃升5位。实现两个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5年分别超1.6万元、3.4万元。实现三个高于:GDP增长速度高于苏中平均水平,到2015年突破6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

21、平,到2015年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到2015年突破1000亿元。总之,未来五年,我们就是要跑出*速度,加快融入沿江,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富裕、创新、生态、文化、幸福”的新*,建设一个小康水平更高、现代化图景初现的新*,建设一个让全市人民感到幸福美好、引以自豪的新*!在今后五年工作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好以下五条原则:更加突出科学发展。坚持“好中求快、以快促好”,在“加快”上下功夫,坚决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加快实施一批重特大项目,优化经济结构,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态,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实现发展质量大幅提升,为

22、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切实推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把*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载体功能完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更加突出改善民生。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解决好就业、养老、住房、医疗、教育、出行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突出基层基础。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重心下移、关注基层,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化解各类

23、社会矛盾,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加突出党建创新。以实施党建创新工程为统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和活动载体创新,大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上来。三、全力建设更加“富裕、创新、生态、文化、幸福”的现代化新*建设幸福美好现代化新*,需要举全市之力、汇万众之智,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立足*发展的新阶段,顺应全市人民的新期待,坚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切实推进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奋

24、力融入沿江、接轨苏南,全力建设一个更加“富裕、创新、生态、文化、幸福”的现代化新*。(一)着力建设产业强、园区强、综合实力强的现代化新*。产业强则经济强,园区强则城市兴。要以转型升级为抓手,积极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服务业为支柱、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千亿级经济开发区、千亿级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千亿级机电装备制造业和千亿级建筑业”,推动*经济跃上沿江发展平台。1、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心无旁骛地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和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经济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第一任务、首要产业的要求,集聚共识、集聚资源、集聚力量,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做大做强,力争到

25、2015年全部工业产值突破3700亿元。高起点制订产业规划。深入研究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密切关注、把握国内外产业发展走向,进一步找准和明确“十二五”及更长时期*产业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目标,引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制定实施“千亿产业发展计划”,促进新能源、新型照明器具等新兴产业尽快成长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引导机械电子、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加速高新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品牌化发展,到2015年,“两新三主”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80%以上。着力壮大企业规模。坚定不移地推进“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和“重点企业上台阶工程”,加快制定、精心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创造条件,引导和

26、推动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信誉高、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名企业,到2015年,力争培植10亿元企业30家以上、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百亿元企业2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600亿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推动企业上市,通过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发展能力。“十二五”期间,力争5家以上企业成功上市,培育上市储备企业20家以上。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创新与综合应用,“十二五”期间培育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0家以上、示范企业1-2家。要大力拓展建筑市场,进一步打造“*建设”品牌,到2015年,建筑企业

27、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深入推动开发开放。策应江苏沿江、沿海开发战略,呼应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和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在更大空间推动开发开放,是*的历史机遇;以更大力度推动开发开放,是*加快融入沿江经济圈的必由之路。要立足沿湖、沿河、沿路等区域优势,进一步优化全市开发开放布局,倾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加快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各类园区以完善规划为引导推进有序化开发,以优势产业为重点推进特色化开发,以活化机制为动力推进市场化开发,以化解要素瓶颈制约为突破推进集约化开发。市经济开发区要进一步提升集聚、服务、融资和创新功能,保持重大项目集聚、基础

28、设施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的强劲势头,建成省级创新型园区、省级生态园区,努力跻身苏中开发区前列。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园要进一步高点定位、科学规划,进一步在项目引进、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特色发展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走特色化、高新化、品牌化之路。乡镇工业集中区要更加注重集约发展,提升建设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板块特色。进一步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扬长避短,打好乡镇牌,不断激发乡镇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市、镇协调发展。对乡镇、园区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考核,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和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完善“飞地”政策,强势推进招商引

29、资,更加注重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企业招商,更加注重招大商招外商,更加注重投资与效益、体量与强度相匹配,“十二五”期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14亿美元,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650亿元。积极推动外贸扩张,优先扶持和发展技术密集型机电、光伏等产品出口,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自营出口超6亿美元。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第一支撑,持之以恒实施大项目战略,加快建成60亿元康博高纯硅、20亿元华新光伏、20亿元风力发电等一批重特大工业项目,确保今后五年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50个以上、投入超过1000亿元。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我市

30、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目前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居于后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服务业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城市活力、增加就业、加速富民的重要意义,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合理布局商业网点,不断完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加快培育文游中路、秦邮路、北海商圈服务业集聚区和城市东部中央商务区,积极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连锁超市、购物中心、美食广场、星级影院等入驻*,做活做优服装、家具、钢材、灯具、水产等一批专业市场,“十二五”期间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要大力发展新

31、兴服务业。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突破提升,规划建设特色软件产业园,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业拓展提升,创新活化金融业务,促使金融信贷增长“先于、快于、高于”经济发展增长,每年引进金融机构1家以上,努力创成省金融生态示范市。重点推进波司登物流园、运河港口仓储物流园、诚信物流园、红太阳物流园建设,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力争到2015年全市物流总营业额超10亿元。要加快发展旅游业。集中力量打造盂城驿、文游台、东湖湿地、界首芦苇荡、天山汉文化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扮靓珍珠、串珠成链,打响“东方邮都、帝尧故里、滨湖名城、回族风情”等旅游品牌,把*打造成为文化特色彰显、乡村特色鲜明

32、、广受游客欢迎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的支柱产业。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安民产业、基础产业,也是*的富民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要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体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积极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我市农机现代化水平。要加强科技兴农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

33、科技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狠抓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十二五”期间,新增有机食品转换基地2.5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0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食品10个,建成国家重要的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新型农民塑造工程”,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要加快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围绕“鸭、鹅、蛋、米、虾、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成一批千亩以上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园区,90%以上的村建成高效农业特色专业村,到2015年设施农业达20万亩。要建立农业现代经营

34、体系。继续大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不断完善机制,提高运行质态,确保“三大合作”组织稳定在1000家以上。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确保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二)着力建设创新驱动、改革推动、活力涌动的现代化新*。创新驱动是“十二五”发展的核心战略,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构筑人才高地,让一切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活力在*竞相迸发,让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源泉在*充分涌流。1、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把科技作为创新之要,全力以

35、赴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点、富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之路。要强化目标引领。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创建工作,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加快“*制造”向“*创造”转变。要强化产业支撑。制定实施“产业创新升级计划”,设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储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力争到2015年,科技研发支出占GDP比重2.5%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3%以上。要强化主体支撑。加快实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计划”和“

36、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扶持计划”,支持企业建立“两站两中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强化投入支撑。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和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服务,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引导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推动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要强化服务支撑。加快建设一批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研发、技术、检测、科技信息公共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公共服务支撑。要强化产学研支撑。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建设光伏、电缆、照明等重点产业研究机构,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努力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

37、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创意载体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力培育知识、人才密集的高附加值企业,加快发展智慧经济,建设智慧城市。2、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今后五年,我们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要创新完善管理格局。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体系,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强化源头治理。完善推进“阳光三

38、问”,阳光问政推动决策管理民主化,阳光问责推动行政和执法行为规范化,阳光问效推动工作成效最大化。全面推行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切实维护公民利益权益,正确理性引导人们的思想。把顺应民意与解决民怨民忧民盼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良好秩序,为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诉求表达、矛盾排查和预警、矛盾调处、应急管理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五大机制,加强信息研判,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9、做到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有效作为,实现矛盾排查常态化、问题化解及时化、应急处置规范化。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做好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网络,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把城乡社区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使之成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可靠力量。要“用好”、“管好”互联网,真正使互联网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真正掌握互联网使用管理工作主动权。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优势是发展的最大优势。要以“亲商、安商、富商”和“亲民、爱民、为民”为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阳

40、光型、效能型、创新型政府。要优化服务。完善落实部门挂联企业、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和执法行为,把行政服务中心打造成集“行政审批、资源配置、效能监察、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要提高效能。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审批系统,减少审批环节,清理收费项目,规范中介组织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大力治理“中梗阻”,强化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要深化改革。积极推进行政村组撤并,适时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全面推进社保、就业、住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改革,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顺应人民群众期待、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共事业体制。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进

41、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引导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大力促进更多的企业走上现代企业之路。4、倾力构筑人才高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力、科技生产力、人才引领力“三力融合”,打造人才高地,抢占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要加强人才规划。面向“十二五”,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需求,精心制定人力资源和人才工作发展规划,真正把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要加大人才投入。确立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逐年提高人才基金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力争到2015年突破2亿元、占比4%以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政策的激励效应。要加

42、强人才集聚。突出高端人才集聚,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全面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集聚工程”,确保今后5年全市新增高层次领军人才100人以上,新增产业发展急需专门人才1000人以上。要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积极组织实施“绿扬金凤计划”、“百千万”人才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特色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名医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工程等“八大人才工程”,为*融入沿江、跨越发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43、。实施“企业家成长计划”,通过政策激励、荣誉鼓励、重点培养,不断提高企业家能力素质,造就一批有眼光、会思考、善经营的优秀企业家。(三)着力建设城乡一体、生态一流、面貌一新的现代化新*。绿色生态是*得天独厚的财富,改善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的重大责任。要把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的现代城镇体系,为城乡百姓提供最宜居最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1、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建设。放眼长远,调整优化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形成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44、,引导城市有序扩张、精明增长。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3%,中心市区常住人口30万人以上,*市级以上重点中心镇常住人口3万人以上。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地段、重点片区、重点部位,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致建设,打造更多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城市精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实施城市数字化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低碳、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让城市更加文明有序、靓丽和谐。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规划建设能源、交通、供电、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更好地迎接高铁、空港时代的

45、到来,更好地适应区域性中等城市发展的需要。要创新推动集镇建设。把重点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菱塘、三垛、临泽和界首、卸甲等重点中心镇完善规划、做出特色,带动其他镇加快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完善“三集中”政策措施,让有条件的农民有序转化为市民。按照“科学规划、控制布点、集聚人口、完善功能”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2、提质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抓住关键,扎实工作,把农村真正建成农民的美好家园、*的特色亮点。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

46、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好新农村建设百件实事工程,大力推进“四有一责”行动计划,全面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切实化解镇村债务,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积极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到2015年,力争创成*市级新农村建设优美村3个以上、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8个以上,所有村建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村。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不懈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水平,切实做好秸秆禁烧、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真正让农村环境干净卫生、整洁优美。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危桥改造任务,优化提升农村公路网络,积极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47、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制定实施“水利改革发展意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提高城乡防汛防旱能力,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巩固和扩大区域集中供水推进成果,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推进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和统一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对接与共享,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大力度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全面深入开展生态建设

48、,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创成国家级生态市,使“生态文明”成为*的重要品牌。要加强生态保护。以解决饮用水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恢复和建设。要坚持低碳发展。鼓励发展低碳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扎实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生产方式。要强化节能减排。坚持源头控制、科技支撑、严格监管三管齐下,铁腕治污,刚性降耗,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提升环境质量。要打造森林城市。广泛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提升绿化品位,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四)着力建设文明开放、文化繁荣、文脉彰显的现代化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我们要秉承7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以崭新的视角审视*文化,以全新的理念打造*文化,努力建设“文明开放、文化繁荣、文脉彰显”的文化名城。1、建设文明开放之城。文明开放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促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交融、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加强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公平正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