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doc

上传人:海外认知 文档编号:21734032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探析中考语文评价改革风向标以 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为分析对象 2009 年是课改实验区中考的第六年。根据“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基本评价理念, 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在前五年探索之路上守正出新,整体上遵循了稳中求变,继承中有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在具体情境和实践问题中综合地考查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的特色。 本文以矩阵抽样法从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抽取 44套

2、试卷为样本卷,根据试卷的测试框架从 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三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展现 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特色,借以预测 2010 年中考语文评价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主要 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一)语言积累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包括字音、字形、 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 成语等四部分内

3、容。 在 44套样本卷中,只有吉林长春卷、吉林卷和上海卷等 3套试卷把字音、字形的考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没有单独设题。试题赋分在 2分 -9分之间,占总分的比例在 3.3%-6.0%之间。题量在 1题 -4题之间, 18.2%的试卷设置 1题, 45.5%的试卷设置 2题, 25.0%的试卷设置了 3 题 ,只有贵州贵阳卷和四川乐山卷设置了 4 题 。题型仍以选择题为主,设置选择题的试卷共 25套,占样本卷总数的 56.8%,设置填空题的共 16套,占样本卷总数的 36.4%。 字音的考查重点多是多音多义字、形声字、难读字、习惯性误读字和一些常用字。其中以形声字为最多,达 63.3% ,其中

4、又以声旁部分表音的字为最多;其次是难读字和多音多义字。在难读字的测试中,有 26 个( 61.9%)汉字源自教材 ,课本注释中的读音值得引起重视。字音考查频率较高的有: 锲而不舍( qi )、 嗤笑( ch )、忍俊不 禁( j n )、广 袤( m 0 )、 孜孜 不倦( z )等。 2008 年在少数省市出现的异读字,在 2009 年的字音测试中消失。 字形的考查重点是错别字, 根据造成别字情况的不同,可将这些别字分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字形考查频率较高的汉字有: 迫不 及待、籍 / 藉 既 / 即、因地 制宜、通 宵达旦等。 部分省市采用了新的视角来关注汉字,例如宁夏卷“ 中国汉字具

5、有三美:形美以感目,如月和 ;音美以感耳,如哗和 ;意美以感心,如信和 。” 反映出命题者对字形考查新的思考。 只有 5 套试卷考查了近义词。与往年相比,除了考查近义词辨析的省市在减少,近义词辨析考查范围也在缩小, 2009 年的辨析没有涉及虚词,只保留了实词和成语。 对词语 / 成语的考查仍然侧重词语 / 成语本身的语词色彩、使用对象和结合语境辨别正误。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省市考查了时代新潮词语,例如“弯道超车”“牛人”等,体现出“课标”所要求的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近五年来重复出现过的成语只有:获益匪浅、因材施教、妙笔生花、栩栩如生等。 (二)语言运用语言运用部分 试题的综合性程度有所增加,

6、仍以开放性试题为主。 包括语 法知识(语法句法、修辞运用和标点使用)、情境写话 /语句仿写和信息提取等内容。 44 套样本卷中只有 湖北宜昌卷、吉林长春卷 、上海卷等 3套试卷没 有设置语言运用试题。试题 赋分在 2分 -10分之间,与 2008年的 1分 -16分相比,范围缩小了将近一半。 从语言运用试题占试卷总分的比例看,最高比例为 8.3% (湖南长沙卷、河北卷、青海卷),最低比例为数值为 1.3% (福建厦门卷)。 题量分布于 1题 -4题之间,主要集中在 1题(占 36.3%)和 2题(占 41.5%)之间。题型上,主观题居多,使用客观题的仅有 9套试卷。 考查语法知识在具体语言环境

7、中的实际运用一直是语言运用试题的重要测试内容之一, 2009年样本卷中有 29套试卷考查了语法知识。考查重点是 语句结构、修辞的应用和标点的使用。其中 23 套试卷考查了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独病句的修改,一是对语段的病句的修改 。 2009 年中考命题趋向于第二种形式,即在语段中含有病句,要求考生进行辨析、修改,如江苏常州卷和江苏镇江卷。此外,继 2008 年之后, 2009 年北京卷又出现了语句衔接题,考查了在对语法句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基础上的语言感知能力。 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等。考查修辞的试题主要有补写对联 、比喻句等形式。而考查标点使用的样本卷共有

8、 5 套,占样本卷的 12.2% 。 情境写话 /语句仿写试题通过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准确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描述客观事物或表达主观情感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一、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情境,理解材料所涉主题,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问题;二、恰当使用修辞等表达方式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材料中的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并且能够运用这种修辞造句;三、调动积累、发挥想象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充分调动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不仅做到“形似”,而且做到“神似”。信息提取试题对信息提取的考查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概括材料,提炼信息,考查提取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二是从材

9、料中发掘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考查探究能力。 其测试材料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在形式上异彩纷呈,不拘一格。总体而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时事和热点问题: 庆祝建国 60周年、甲流 、限塑令、国学热、食品安全、金融危机;第二,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类题材的材料或以动态的活动如新闻报道的 方式,或以静态的描述如图片或表格的方式。 第三,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语文和其他学科相关问题。 以各门学科中的知识背景为素材,调动语文元素,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发挥了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作用,也能够增强试题的综合性。 (三)文学文化常识“课标”对文学常识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

10、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从能力层级要求上看,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再现知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部分主要从作家、作品和文体常识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考查。 44 套样本卷中只有 12套试卷设置了文学常识题。文学常识的赋分在 1分 -10分之间不等,分值最低的是吉林卷为 1分,分值最高的是山东临沂卷为 10分。文学常识的题量较少,在 设有文学常识 题的 12套 样本卷中, 重庆卷和山东临沂卷有 2题,其余 10套试卷都只设置了 1题。 2009年部分省市试卷以名著阅读题的考查形式取代了文学常识题,部分省市在积累与运用部分,以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名著阅读,而取消了文学常识题。其测试内容主要

11、是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大多集中在名家名篇。 2009 年文学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等表层信息的识记能力,即学生对固定知识点的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内容的识记能力;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文学知识的能力。 其考查形式日益多样化。 一是针对文学常识内容做单一的考查。如 内蒙古包头卷,考查作家生活年代及其代表作品,并未涉及到作品的思想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其它方面,外延性较小;二是依据名句名篇考查 ,把文学常识的考查渗透于诗文默写形式之中 ,将二者融为一体。这种测试形式,考查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语言积累的水平做比较全面的测试,一定程

12、度上代表了今后的命题趋向;三是与名著阅读相结合。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本身就有联姻关系,也可作为一种测试趋势。 (四)诗文默写诗文默写包括现代诗文和古代诗文,以古代诗文为主。 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文学修养的途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 2009 年各地试卷仍然非常重视诗文默写的考查,除湖北宜昌卷外,其他样本卷皆设有诗文默写题。试题赋分 5分 -18分不等, 90.0%的样本卷赋分集中在 6分 -12分。分值最小的是北京卷和山东潍坊卷,赋分相对较高的有上海卷、吉林长春卷和广东深圳卷。题量在 3题 -11题不等, 81.9%的样本卷诗文默写题量集中在 5题 -8题。 2009 年诗文默写的考查

13、仍然集中于名家名篇,杜绝难、偏、怪的诗文内容的考查。 2009 年 43 套试卷 290 道诗文默写题中,有 235 道题来源于“课标”推荐篇目、此外还来源于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和课外琅琅上口的名篇名句。这就给诗文默写的出题范围以非常具体的规定,使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009 年的中考试卷,单纯默写诗文的试卷已经很少,只有广东卷和北京卷。大多把默写和理解、迁移结合起来,最典型的是山西太原卷,对古典诗词主题意境的理解贯穿整道试题,用来综合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默写篇目中出现次数较高的作家依次是杜甫( 23次)、李白( 15次)、范仲淹(

14、 14)次、苏轼( 13次)、白居易( 12次)、王维( 11次)、陶渊明( 10次)、刘禹锡( 10次)。这些作家大多是集中在唐诗繁荣的唐代和宋词昌盛的宋代,而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出现次数较高的篇目依次是论语( 16次)、行路难( 10次)、钱塘湖春行( 9次)、望岳( 9次)等。对现代诗文的考查涉及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余光中的乡愁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几篇都是课本中现代诗歌的传统篇目。 二、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 部分从古诗词曲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阅读材料选择的共性和特质;根据对测试内容和测试材料的分析,力求发现规律,展现特点。 (

15、一)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曲阅读。 从赋分比例来 看,古 诗文阅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的比重继续保持稳定的状态。 与前两年一样, 2009年的样本卷皆设有古诗文阅读试题,且赋分大多占全卷总分的 10.0%-15.0%。 测试内容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和基本内容的理解。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文意理解的考查,而古诗词曲阅读部分则更侧重于对诗词的赏析。开放性的试题居多,注重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理解,充分体现课标“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的理念。 古诗文阅读中出现了诗、词、曲、传记、散文等体裁,测试材料遍布先秦至明清各个时代。其中,文言文阅读测试材料的取材集中在先秦、两

16、宋和明三个时代,而古诗词曲阅读则偏重于唐宋两代,以诗为主。 较之于 2008年,样本卷单设古诗词曲阅读试题的试卷明显增多,由 10套增至 21套,占样本卷总数比例由 23.0%提升至 47.0%。 从测试形式来看,古诗文阅读试题的题型分布以非选择题为主 , 44套样本卷的非选择题共计 206题,占试题总数的 84.0%。 1. 文言文阅读试题 44 套样本卷共考查文言文 48篇, 13篇是“课标”推荐篇目,未出现于“课标”的篇目为 35篇。以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三版教材作为参照,分析 23套选择了两篇文言文测试材料的试卷,可见除湖北宜昌卷、上海卷选用的文言文测试材料没有出现于三版教科书,天津

17、卷选文唐雎不辱使命仅出现于人教版教科书外,其他 20个地区所选用的篇目都有一篇为人教、苏教、语文三版教科书共同篇目。说明文言文的测试材料选择遵循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倾向。 文言文的考查重点在于积累和理解。测试内容包括 文言字词、句子翻译、默写、文学及文体常识、断句及语气、写作手法、文意概括、文意理解等八项内容。其中 文言字词、句子翻译、概括和文意理解四项显然占据了主体地位。 44套样本卷中,有 42套直接考查了文言字词, 41套直接考查了句子翻译,考查比率分别达到 95.5%和 93.2%。 各地中考试卷皆重实词考查,实词中又以动词为主,即业已达成共识的所谓的文言字词考查倾向:“避虚就实”。字

18、词的重合率并不高, 77.1%的字词在不同地区试题中仅出现过一次,即使测试材料相同,文言字词考查也没有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体现了文言字词需要广泛的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是考查热点。 句子翻译题所占比例仍较大,除江西卷、长春卷外皆考查了句子翻译。含特殊句式的句子、与文章理解密切相关的句子是重点语句。所考查的不含特殊句式的句子或总领某段,或为文章中心句,对于理解整篇文章至关重要。可见,句子翻译题开始放弃单纯考查文言句法,而以理解文意为核心,更加切中对重点字词的考查难度,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及运用能力。 2. 古诗词曲阅读试题 今年抽取的 44套样本卷中有 21套出现古诗词曲阅读考查(这

19、 21套试卷以下简称古诗词曲样本卷),所占比例为 47.7%。共出现古诗词曲阅读试题 40题 古诗词曲阅读试题与文言文阅读试题有非常明显的不同。前者的测试内容包括古诗词曲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后者偏重于文言文的内容。 古诗词曲测试内容包括解释字词、诵读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理解情感、赏析词句、写作手法、综合考查等。 理解诗词作品情感的试题所占比例最大,共计 13题,占样本卷古诗词曲阅读试题总量的 31.7%;要求考生概括诗词曲内容、中心或要求解释诗词曲的试题也有 12题,占 30.0%的比例。有 5套试卷要求考生赏析诗词语言,感悟诗词曲遣词用句的妙处,在 21套古诗词曲样本卷中也占据了一

20、定比例。安徽卷将古诗词曲阅读与文言文阅读结合起来考查,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因而古诗词曲阅读试题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比如解释字词、为诗文断句。此外,广西河池、广西柳州、湖南长沙、辽宁沈阳、新疆 5套试卷出现了以选择题形式进行综合考查的题目,测试内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囊括了古诗词曲内容理解、感悟诗词曲主旨、分析写作手法等各方面。 古诗词曲样本卷中所出现的古诗词曲测试材料集中于唐宋两朝。唐朝诗词出现 11篇(次),占考查篇目的 52.3%,两宋作品出现 8篇(次),占考查篇目的 38.1%,两者相加,占据了考查篇目的绝大部分比例。所选唐代作品全部为诗作, 8篇宋代作品中有

21、4篇为词作, 4篇(次)为诗作。除此之外,仅有晋代陶渊明饮酒和马致远的元曲 天净沙秋思 被选为古诗词曲测试材料,天净沙 秋思 也是唯一选入的元曲作品。 19篇(不计重复篇目)古诗词曲测试材料中,有 8篇为“课标”推荐内作品, 11篇为推荐外作品。从出现频率来看,“课标”外测试材料所占比例更大,在 19篇古诗词曲中占据 57.9%的比例,“课标”推荐外作品明显多于推荐篇目内作品,而去年仅有 40.0%的测试材料为“课标”推荐外的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三个阅读板块。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创造性理解等

22、。 44套样本卷共考查了 102篇测试材料。文学性文章 52篇,说明性文章 30篇,议论性文章 20篇。文学性文章依然是测试的重点,新闻通讯开始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并且更加关注学生心灵的丰富和成长;说明性文章继续重视科技前沿和地域文化的推介;议论性文章仍然重视学生对观点的提炼,对自我想法的表达。现代文阅读赋分占阅读总赋分的比例在 60.1%-70.0%之间的样本卷有 20套,比例在 70.1%-80.0%的样本卷有 15套。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简答题一如既往地占据主要位置,题量最多,达 346题。最少的是选择题,共 28题。 1. 文学性文章阅读文学性文章阅读共 52

23、篇选文,散文 40篇,占 76.9%,其中叙事类散文有 22篇;小说 9篇,占 17.3%。此外,湖北黄冈卷有一则新闻,贵州贵阳卷和湖北黄冈卷各选择了一篇现代诗歌。 44套样本卷中文学性文章阅读的分值在 9分 -35分之间,山东潍坊卷赋分最低为 9分;湖北宜昌卷考查了 3篇文学性文章阅读,赋分最高为 35分。题量在 3题 -16题之间,题量以 5题为最多,共有 19套试卷,占到了 44套样本卷的 43.2%,湖北宜昌卷题量最多,为 16题。 测试内容上基本包含了整体感知、词句理解、内容概括、文意把握、鉴赏评价和作品感受等,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注重学生个性表达和

24、自由空间。与往年相比,学生的选择性和自由度更高,很多题目出现了“任选一句”“任选角度”等表述方式。如北京卷:“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二、注重拓展探究。由原本的注重欣赏评价,到更重视拓展探究 ,很多试卷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阅读,提供材料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宽度,延伸问题思考的深度。三、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强调个性化阅读。常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经历或是课内外的积累进行写作或是表达看法,或是提出建议、策划某项活动等等。例如山西太原卷试题:“结合你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话,表述你的看法”。 测试材料关注家庭生活,用文中人物的经历来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境界提升;注重地域文化特色;关注学

25、生比较阅读能力的发展。话题涉及精神世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天地五个方面。并出现了以“组”的形式命题的新方式。如吉林卷以最忆母亲裹粽时和父亲为我念书命制了一组试题,广西南宁卷以雨荷(张晓风)和暗香(皓月)两篇文章命制了一组试题。让学生懂得,同一个题材,由于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写出风采各异的文章来。 2. 说明性文章阅读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赋分情况从 3分 -22分不等,跨度较大,但分值集中分布在 10分左右。赋分值最低的是湖北黄冈卷,赋分值最高的是上海卷。题量分布主要集中在 3题 -5题之间, 3篇说明性文章共命制 117题。

26、其中有 11个省市命制了 4题,在样本卷中比例最大,达 36.7%。题量最多的是辽宁沈阳卷,为 7题。题量最少的为两题,分别是北京卷和湖北黄冈卷。 测试内容的特点体现在:一、淡化文体知识考点。 2009 年, 44套样本卷共命题 117题,对说明顺序、说明手法、说明语言的考察题目已经融入了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等能力点中,除了说明手法之外,其他考点融合在多种能力测试中,较少独立出现,尤其是考查说明顺序仅仅只有 3题。说明方法依然是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重要的命题点之一, 2009年共设说明方法相关考点试题 18题;二、能力测试更加综合化。主要的设题角度有: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2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有何感悟与评价,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这都要求学生能依据文本,联系现实生活,把文本知识活化、拓展、升华。 测试材料主要来源于期刊杂志报纸、科普类书籍以及课内教材。内容涉及科技、传统文化、自然植物动物、环保等。特点体现如下:一、体现适切性,积极适应中学生日常阅读范围。其内容多与日常生活(如广西河池卷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自然现象(四川乐山卷日全食)等关系紧密,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所选文段趣味性强,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如新疆卷植物不光彩的“小动作”,广西柳州卷大熊猫的祖先找到了、黑龙江哈尔滨卷美食身上穿等;二、强调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甲型

28、 H1N1流感、拍卖兽首、罕见的日全食景观等事件都进入了说明性文章测试材料内容中。 例 如,浙江宁波卷的测试材料选择了参考消息 2009年第 5 期的一篇文章,对甲 型 H1N1流 感做了介绍;山东临沂卷测试材料介绍了圆明园十二兽首的由来和价值等;三、体现科技型,介绍科普新研究、新发现。例如天津卷介绍了克隆技术;黑龙江鸡西卷高速铁路新时代阐述了动车组的原理和特点。四、导向文化性,凸显地域性和中国文化的结合。命题者往往选取那些能代表或表现本地方或区域特色文化的文章作为测试材料。不仅让学生感受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且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富有特色的解答。例如湖北宜昌卷的德化白瓷,河北卷“长信宫”

29、灯等。 3. 议论性文章阅读试题议论性文章共 20 篇,分值从 6 分到 18 分不等,大部分集中在 12 分左右。分值最低 6 分为北京卷,最高 18 分为重庆卷。题量 主要分布在 3题 -6题之间,共命制题目 85题。其中有 10个省市命制了 4道题,所占比例最大,达到 22.7%。 从测试内容来看, 核心在于找出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并论述其作用,其次是对文章词句的理解。一方面,重在考查学生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论证思路手法,围绕观点选择恰当的事例进行论证,既要考 生有充足的相同素材又要学生对众多例证有准确的判别和筛选能力。在围绕观点选材的同时要进行恰切的分析和评论。让观点和事实能有机融合,

30、增强论证的力度。另一方面,淡化文体术语和坚持使用文体术语这两种命题取向并存发展。作为议论性文章,论点、论据、论证几要素是其所固有的。在题干中出现或不出现,关键是对能力点设置的考查是否到位,跟出题者需要考查的内容和项目高度相关。 从测试材料来看,来源于报刊时文、名著节选和名家随笔等。 2009 年阅读材料选择涉及生命价值、人生态度、成功励志、阅读、道德、友谊、信念、学习等多个方面的话题和内容。 阅读材料形式多样,有图表等。 对材料的选择呈现特点如下:涉及到人的话题,基本都是举例论证,涉及人生的生命价值、人生态度、成功励志,达 12篇;涉及到抽象概念和道理 的话题,基 本都是道理论证,包括阅读、道

31、德、友谊、信念、学习等,有 8篇。 在阅读测试的选择题如今不太看好的情况下,南京卷的出题思路给人以一种新的思路。首先是借学生熟悉的课内文章内容来考查学生如何统一论点和论据,体会二者的关系;其次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寻找恰当论据的能力,取代以往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事例的命题方式,考查学生辨析能力也是一种新尝试。 (三)名著阅读44 套样本卷中考查了名著阅读的试卷总共有 32份,赋分 1分 -11分不等,主要集中在 2分 -5分。 2008年最高的名著选择题分值有 18分之多(见 2008年广东卷),而 2009年赋分最高的是宁夏卷,仅有 11分,有一些省市不再考查名著阅读。 从测试内容上看,包括

32、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考查,人物情节理解能力考查和鉴赏评价能力考查三个能力点。首先,考查能力点更加综合和复杂,有一些题目结合了综合能力学习或文章阅读等形式,在考查学生以上相关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新疆卷的读书卡设计与平时的语文活动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内容也比较全面,从作品出发,考查人物、情节以及启示,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地理解一个人物或者一本书,这也是近年来常采用的出题形式。陕西卷 要求学生根据选段的情节来写点评,这是今年新出现的题型,其实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实现从原来的概念化地总结人物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的转换。 其次,在考查内容

33、上有细化的倾向。例如 浙江无锡卷所选文段是杨志护送的生辰纲被劫后的情节,考题中并不是很常见,考生也可能容易忽略。但学生可以通过“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等信息来判断相关人物和情节,并且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了备选人物,而非用填空,降低了难度。第二小题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对杨志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再结合具体的情节来进行概括,比起直接让学生填写性格特点要求更高。 从测试材料上看, 命题者也在逐步地挖掘测试材料的深度,使得提供的阅读材料更加细化,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化的阅读。 2008 年 36 套试卷涉及 30 篇作品, 2009 年 32 套试卷只涉

34、及 20 篇 作品,且基本上都是课标要求的篇目。考查篇目减少,但方式更加深入。 福建福州卷把格列佛游记中的典型句子摘录出来,让学生判断格列佛游历的地方,要求学生对格列佛游览地方的细节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并且能从提供的语句中进行信息判断。同样是利用格列佛游记的内容,福建厦门卷( 示例 7-3第 3题)则要简单得多,仅让学生选出格列佛没有到过的地方,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从篇目上来说水浒传出现频率最高,有 20次;其次是西游记, 10次,占 28.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格列佛游记等也考查频率也较高。根据近几年的篇目统计数据,水浒传是命题者经常选用 的命题材料,考查维度多元。 三、表达与交

35、流交流与表达部分包括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等三部分的内容。 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模块是中考的两块变化比较大的部分。“课标”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课程需让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依然是亮点。 写作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语言与思维的能力、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基本写作技能之上。 (一)口语交际2000 年的教学大纲 “第一次注意到了口语文化的课程价值,克服了听、说分离的局限,突破了简单的听说技能训练的狭窄视域” ,口语交际在“课标”中第一次作为独立版块出现,弥补了之前忽视口语交际能

36、力的缺陷。近几年来,口语交际的考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越来越得到命题者的重视。 在 44套样本卷中有 10套试卷考查了口语交际,整体来说分布较少,分值、题量也较低。今年口语交际试题的分值一般为 2分 -3分,最高为福建厦门卷 7分、题量在 1题 -2题,就题型而言,口语交际类试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多为言之成理即可。 测试内容的变化之一体现在听力测试的去留上。 2009 年 的福建厦门卷试题舍弃了使用多年的听力测试方式,以“读”代“听”,使用书面材料测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弱化听力测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命题者做更多有益尝试。变化之二体现在由考查单一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发展为强调听说读写 复合

37、能力在实际生活语境中的综合运用。近年来,从 “听的能力考查”“根据情境说话”到“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等称谓的改变,反映出口语交际试题从单向能力的独立考查到多项能力的综合考查的变化过程。试题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生活语境的原貌,劝说题、安慰题、反驳题、转告题力求在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试材料选材广泛,均来自课外, 大多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就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与学生的真实生命体验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类题目,包括家庭、学校及社会多个层面;二是民风浓郁、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类题目;三是中考当年的时事热点类题

38、目,如地震灾后重建、祖国六十华诞、家电下乡等。 口语交际试题的测试形式也有明显变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考查方式更灵活;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过渡,更加开放。这可能会成为今后口语交际能力测评方式的主流。 (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以其新颖、开放、综合、灵活的特点,在今年的中考试题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44套样本卷中有 30套试卷涉及了综合性学习的测试与考查,占样本卷总数的 68.2%,试题赋分 3分 -12分,题量在 1题 -3题,题型上主客观题的比例约为 6: 1。 综合性学习试题 试图搭建一个平台,探讨用多种方式考查多层面测试内容。生活常识、经济知识、体育文化等进入语文评价视野,与口语

39、交际、语言表达相结合。活动成为试题切入点和载体,体现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追求和价值取向。测试内容 在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展开,涉及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图表解读能力、修辞运用能力、修改文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策划活动能力、搜集材料的方法和途径、展示与表达的方式途径、参与、合作分享与创新的意识等多个方面。 测试材料全部来自课外,将文字描述与图表、图画结合起来,多样呈现。就材料内容而言:一是来自亲切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 家庭里发生的趣闻轶事、师生之间课堂内外的小故事、街坊邻里茶余饭后议论的社会问题等都是切入点。有 12 套试卷的测试材料取材于日常生活,占到了总数的 40.0% ;

40、二是来自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注重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思考,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 7套试卷围绕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传统艺术、民俗文化设题,超过总数的 20.0%。 ;三是来自风情浓郁的省市地域资源。 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的活动中,继承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和地方风俗 ;四是来自中考当年的时事热点话题。 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懂得个人命运和社会、国家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写作试题写作部分的赋分比例相对保持稳定,有 34套试卷写作赋分占全卷总分的比例主要在 40.0%-42.0

41、%之间。赋分最高的是辽宁大连卷 80分,最低的是黑龙江鸡西卷 40分。就题量而言,设置了一道作文题的试卷有 25套,设置两道作文题的试卷有 19套。设置一道作文题的限题作文试卷有 24套,占试卷总数的 54.5%;设置两道作文题的选题作文的试卷有 20套,占试卷总数的 45.5%。最低字量要求为 500字或 600字, 44套样本卷中 36套要求 600字,只有 8套试卷 字量起点是 500 字。 个别试卷针对具体的写作任务,对写作字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湖北黄冈卷 设置了两道写作试题,并指定了写作文体,基于课标对不 同文体的要求,对记叙文的写作字数要求是“ 600字以上”,对议论文的写作字数

42、要求是“ 500字以上”。 写作的测试内容趋向外部世界,由自我走向他人和社会:一、重视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多角度观察生活。 44套样本卷 66道写作试题中,有 36道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占写作试题总数的 54.6%;二、关注真情实感的表达。“课标”以“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各省市试卷大多明确要求“表达真情实感”;三、提倡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考查学生带有个人个性特征的独立体验和见解。 66道作文题中关注“有创意的表达”的试题有 11道,占试题总数的 16.7%;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作文试题,指向一定的育人

43、功能和健康、积极的价值导向。例 如,湖北黄冈试题“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虚荣、坚强、幸运、依赖父母)”,广东深圳试题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 天津卷“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山东潍坊卷“伸出自己的手”“我心中有杆秤”、山东临沂卷“走出自我小天地”、山东潍坊作文题目“伸出自己的手”,重庆卷“ 的承诺”等。 作文测试材料来源广泛, 涵盖时政热点( 3套)、广告杂志( 3套)、诗词散文( 6套)、寓言故事( 4套)、卷内材料( 1套)及自编材料( 15套)等。测试材料 更加 关注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宁夏卷和吉林卷都选用了热点素材:青少年学习榜样 14岁初一学生马鹏飞的感人事迹;更

44、加关注学习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天津卷选用素材“精神压力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更加关注为人处世,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例如,山东潍坊卷 鼓励考生“伸出自己的手”去关爱别人,山东临沂卷强调考生应“ 充分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湖北宜昌卷 的“送你一轮明月”引导学生回顾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 更加关注哲理思辨, 青海卷材料作文测试材料:“ 谁能挡住你,是别人还是自己?只要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就测试形式而言, 保持了传统的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四种主要题型,没有出现新的测试形式。 命题作文侧重考查审题能力,话题作文侧重考查创新能力,材料作文侧重考查读写

45、结合能力。 写作的文体要求上有两种:一种是不限文体,还用亲切的语言鼓励考生选择最擅长的文体写作。如安徽卷“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吉林长春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山西太原卷“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课标”提倡的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另一种是指定文体。各地指定的文体多为记叙文、议论文和书信。自 2007年中考出现以来,指定文体占到样本试卷总数的 5.7%, 2008年升至 11.7%, 2009年保持在 9.1%。可见命题者力图运用中考写作试题的导向作用,纠正因“不限

46、文体、淡化文体”而可能导致写作教学中产生“取消文体、漠视文体”的现象。 整体上来看, 2009年的中考语文还呈现一些其他的新气息:湖北宜昌卷自 2001年率先试行的开卷考试最终取消;广东卷和福建三明卷设有附加题,对试卷内容进行提升和补充,开阔了试卷测试内容空间,增加了试卷的开放性,为学有余力、平时注意课外积累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机会。试卷结构改革上:湖北宜昌卷改变了去年以“自然”为主题命制试题的方式,使用“触摸汉字”“轻松阅读”“快意写作”等柔和词汇构筑试卷结构,形式新颖、轻松、活泼;湖北恩施卷的结构分为:“基础:我的积累运用”、“现代文:我的阅读理解”、“诗歌:我的审美体验”、“文言文:我的文化积淀”、“实践:我的自主学习”、“写作:我的创意表达”六个板块,匠心独具。 总体来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中考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以“能力立意”取代“知识立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命题原则和发展趋势。 结合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选取测试材料,关注时代热点,营造真实的、现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应用已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洋溢着充沛人文情怀的中考试卷命制将成为未来中考评价改革的方向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