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

上传人:ewewa 文档编号:21734255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200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2021年4月目 录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1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1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12第二章 总体要求14第一节 指导思想15第二节 基本原则15第三节 “双区”引领17第四节 主要目标18第三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强省24第一节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24第二节 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27第三节 打造创新人才强省29第四节 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31第四章 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2、32第一节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32第二节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37第三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39第五章 推进数字化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41第一节 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能力42第二节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43第三节 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45第四节 优化数据要素配置体系47第六章 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49第一节 积极拓展投资空间49第二节 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51第三节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53第四节 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54第五节 完善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畅通的体制机制57第七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提升发展支撑能力59第一节 构筑新型基础设施体

3、系59第二节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61第三节 构建高质量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66第四节 建立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70第八章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打造高质量体制机制新典范72第一节 深化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72第二节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75第三节 建设服务型有为政府76第九章 聚焦高水平开放 增创全面开放合作新优势79第一节 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80第二节 积极拓展全面开放空间81第三节 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83第四节 全力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85第十章 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加快建设金融强省87第一节 构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新格局88第二节 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89第三节 提升金

4、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90第四节 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93第十一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94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95第二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97第三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00第十二章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101第一节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101第二节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106第三节 支持推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 “四个出新出彩”109第四节 提高城市发展品质111第五节 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113第十三章 积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 全面建设海洋强省115第一节 大力实施海洋综合治理115第二节 加快构建海洋

5、开发新格局117第三节 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118第十四章 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加快建设美丽广东121第一节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121第二节 全面系统治理环境污染123第三节 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126第四节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27第十五章 坚持守正创新 促进文化强省建设129第一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129第二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31第三节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132第四节 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134第十六章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省136第一节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36第二节 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138第三节 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139第四节 建设

6、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40第五节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141第十七章 实施健康广东战略 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145第一节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145第二节 筑牢“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147第三节 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149第四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50第五节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运动153第十八章 强化民生保障 加快建设幸福广东157第一节 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57第二节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159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60第四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63第五节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166第十九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建设法治广东168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169第

7、二节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170第三节 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171第四节 创新完善社会治理172第二十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73第一节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174第二节 保障经济安全174第三节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176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179第二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180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80第二节 完善规划体系181第三节 健全实施机制182第四节 强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项目支撑183附件1 广东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目录清单185附件2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汇总表186 3 本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广东

8、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重点明确“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要求,谋划重大战略,部署重大任务,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和“十四五”时期 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人民团结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9、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十三五”时期,面对中美经贸摩擦、香港“修例风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影响,我省深入推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举措,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总量连续跨越8万亿、9万亿、10万亿元台阶,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如期实现比2010年翻一

10、番,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五年年均增长约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9.4万元(按照16.9的汇率,折合1.37万美元),五年年均增长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29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6%,2016年即成为全国唯一超万亿元的省份。进出口总额跨越7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7.1万亿元,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突破4万亿元,五年分别年均增长10.5%和5.8%,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图1 “十三五”时期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继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

11、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形成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5G 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产业、数字经济规模均居全国首位。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服务产业和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339.256.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6.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4.7%,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2%;2019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8%。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基本建成,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12、,2019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约2.11万亿元,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珠三角地区7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支撑,辐射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5年的2.41%提高到2020年的2.9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8.04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24件,PCT 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1%,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基本达到创新型地区水平。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正式运行,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13、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总数分别达30个、39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3万家,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251个。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累计获国家批复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5个。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1%,比2015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扎实推进18项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率先推进13项创造型、引领型

14、改革任务攻坚突破。“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省级权责清单事项从5567项大幅压减至1069项;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累计取消各类证明事项1220项。全面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实名注册量分别超过9500万、600万、170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稳居全国首位。加大财政、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力度,实现省市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全覆盖,部分省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出台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形成58项营商环境改革制度成果,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电子税务局,企业开办时间平均仅需1个工作日。全省实有各类市

15、场主体总量达1385万户,五年净增6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突破5.5万家、居全国第一。出台“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3800亿元。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527项制度创新成果,41项全国首创,6项成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133项在全省相关范围复制推广。外贸格局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超过加工贸易,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由2015年的42.1%提升至2020年的51.2%,民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由39%提升至55.1%,成为第一大贸易主体;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和市场采购出

16、口实现快速增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十三五”时期,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7.9万亿元,年均增长7.5%,2020年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达24.8%;中欧班列共发运1069列,发送集装箱10万标准箱,货值52.1亿美元;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累计203对,基本实现沿线主要国家全覆盖。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一批高质量外资大项目相继落户、顺利推进,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277.1亿元。对外投资合作实现新发展,五年累计对外实际投资693.3亿美元。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

17、一核一带一区” 一核: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一带:沿海经济带,包括珠三角地区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地区7市;一区:北部生态发展区,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等5市。区域发展格局渐次成形,城乡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4%,四年提高2.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1150万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珠三角地区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四个出新出彩: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推动现代服务业

18、出新出彩、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全面推进,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态势初步形成,佛山进入经济总量万亿元城市行列,东莞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飞地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范例。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强化,660多个投资超10亿元的产业项目密集落地,沿海重化产业带和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珠三角地区联系东西两翼地区快速运输通道基本形成,一批高等院校和高水平医院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梅州、韶关获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全省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现

19、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实现农业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全省自然村基本完成基础环境整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5年的2.601缩小到2020年的2.501。我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入选全国智慧城市,广清接合片区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惠东、台山等10县(市)列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图2 “十三五”时期广东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2020年,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2065公里,总里程居全国前列,五年新增704公里;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476公里;高速公路通

20、车里程达10488公里,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五年新增约3500公里;民航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多年居全国前列。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建成通车,广州至湛江高铁、广州经汕尾至汕头铁路、深中通道、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深圳机场扩建、湛江机场迁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基本建成,沿海主要港口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19.2亿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6600万标准箱。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科技创新水平和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海上风电实现跨越式发展,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阳江核电、台山核电建成投产,建成

21、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十三五”时期,新增建成油气管道约2085公里,全省油气管道总里程约6280公里,形成覆盖珠三角地区、贯穿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天然气主干管网,实现市市通管道天然气,建成连接炼厂、主要消费市场和成品油储备基地的成品油运输管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五年累计治理中小河流12800公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省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分别达116.5%、120.1%,5G基站数累计超过12万座,居全国第一,5G产业服务链初步形成。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

22、1万元,五年年均实际增长5.5%。“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突破7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20元,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五大险种 五大险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累计结余均居全国第一。教育强镇、强县、强市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

23、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启动建设30家高水平医院,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三馆合一” 三馆: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广东文学馆。项目正式开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落户深圳,基本实现全省五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设施覆盖城乡,“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稳步推进,五年累计新开工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0.2万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社会保持持续安全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三大攻

24、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965户省属“僵尸企业”全部市场化出清。地方金融机构经营稳定,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我省在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获国务院金融督查激励。2020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19%,比2015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互联网金融风险基本出清,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政府债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隐性债务增量得到全面遏制。精准脱贫扎实有效,累计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条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帮助广西、四川、贵州、云南4省(区)93个国定贫困县实现500多万人口脱贫,帮助西藏、新疆和四川甘孜共29个县(市、区)

25、脱贫摘帽。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省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87.3%,全面消除劣类国考断面,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7%(标况),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2微克/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五年累计下降30%以上;2016年至2019年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3.51%;珠三角地区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表1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指 标2015年基期数“十三五”规划目标值“十三五”实际完成数指 标属 性2020年五年年均增长累计2020年五年年均增长累计1.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7.

26、47 117%11.086.0%预期性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6.93106%9.44.2%预期性3.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1.37176.1%15.44.1%预期性4.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771.7371.4*2.7*预期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4.148.1448.1*4*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0.355.55.256.56.2预期性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5103102.6102.4预期性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412.710.32.900.49预期性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219728.0416.04预期性9.科技进

27、步贡献率(%)56.859.83603.2预期性10.技术自给率(%)71.275.24786.8预期性11.互联网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62.494.331.9116.554.1预期性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81108.627.6120.139.11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5.626.6131.15.5预期性13.常住人口(万人)10849114001%11521*预期性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5预期性1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5211.1以上0.6 以上11.140.62约束性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155.55

28、50133.7717.25预期性17.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161.5161.5约束性1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990190*1*预期性19.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8.81.1152.020.2约束性20.人均预期寿命(岁)77.177.80.778.41.3预期性21.耕地保有量(万公顷)316.3247.93约束性22.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121114.69约束性23.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030以上约束性24.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713.51*约束性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266299约束性2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5

29、20.5约束性27.森林发展森林覆盖率(%)56.9258.621.758.661.74约束性森林 森林蓄积量 (亿 (亿立方米)5.025.840.825.840.8228.空气质量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1.592.51.092.71.2约束性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达到35微克/立方米国家标准9达到22微克/立方米33.329.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77.5 84.5787.39.8约束性劣V类水体比例(%)8.5 0-8.50-8.5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10.414.6约束性氨氮11.31

30、3.1二氧化硫5.411.7氮氧化物3.06.3注:1. 内为累计数,*为2019年数, *为20162019年累计数。 2.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实际增长。 3. 因2020年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年,目前国家督察组已在我省各市进行人口普查质量抽查工作,2020年人口数据暂无法预计,对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末总人口指标完成数暂缺,待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后再确定。 4. 因统计制度改革和国家核定目标值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科技进步贡献率、技术自

31、给率、互联网普及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耕地保有量、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森林发展等指标的2015年基期数据作了相应调整,增长目标保持不变,表中数据均为核定后的统计数据。5. 因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相关成果国家正在审核,2020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相关工作国家尚未布置开展,2019年、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数据暂缺。6. 因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指标的2015年基期数、2020年目标值及增长目标均进行了调整,2020年完成情况为调整口径后的统计数据。7.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待国家核算确定。8. 主要污

32、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指标,以国家最终核定完成情况为准。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我省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将进入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变局加速演进,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世界进入竞争优势重塑、国际经贸规则重建、全球力量格局重构叠加期,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旧的格局行将打破,新的相对稳定均势尚未建立

33、,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时代加速到来,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并深刻改变国家间比较优势。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从社会主要矛盾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从发展方式看,我国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正处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时期;从战略格局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经济发展优

34、势区域将更多地集聚人口和要素资源。总的来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省内情况看,我省处于竞争优势重塑期、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期、工业化城镇化深化期、社会转型加速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生态环境提升期,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处于跨越常规性、长期性关口的攻坚阶段,既具备坚实的发展条件,也面临不少新旧矛盾挑战。一方面,我省经济总量大、产业配套齐、消费空间广、市场机制活、开放水平高,转型升级、领先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

35、区“双区驱动效应”不断增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将为我省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我省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依然存在,处于“两个前沿”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更为直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城乡、区域、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农业农村、安全发展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综合研判,尽管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不确定性显著提升,但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发展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中央积极支持我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在我省

36、叠加,为我省应对新挑战、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将有力牵引带动我省加快形成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高地。特别是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省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第二章 总体要求围绕总定位总目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37、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总定位总目标,持之以恒实施“1+1+9”工作部署,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

38、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第二节 基本原则“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

39、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落实顶层设计相结合,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

40、性推进,坚决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全省一盘棋,更好发挥各级各方面积极性,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第三节 “双区”引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引领带动全省形成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为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支撑。支撑引领全省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化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融合,瞄准

41、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联合攻克关键环节核心技术难题,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着力优化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技术基础,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支撑引领全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双区”经济实力雄厚、质量效益领先的优势,率先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打造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42、服务业基地,推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引领全省高效畅通经济循环。以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投资为先导,科学统筹“双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力、人口、基础设施布局,引领全省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政策环境,扫除流通体制机制障碍,畅通经济循环通道,形成全省全域参与“双区”建设、“双区”引领带动全省全域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支撑引领全省打造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高地。充分发挥“双区”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和窗口作用,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水平高的综合优势,大力推动与港澳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依托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43、举措;推广复制“双区”经验,引领全省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制度保障。支撑引领全省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依托“双区”规则软联通和设施硬联通优势,推动省内供给同国内强大市场需求高效适配,加快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以“双区”循环畅通支撑引领全省更好参与国际循环,推动稳住存量市场同时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深度对接国际经贸体系,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第四节 主要目标展望2035年,广东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更高水平,关

44、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携手港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广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彰显。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文明素养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更加协调,建成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广东和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

45、体形成,碳排放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广东基本建成。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全面确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着眼广东新发展阶段总定位总目标,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综合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如下主要目标。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全省GDP年均增长5.0%左右,到2025年GDP约为14万亿元。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提升,实现供给和需求结构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指示公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