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1. 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体现了A. 法律至上B. 人民主权C. 公民意识D. 权力制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体现公民权利平等,与法律至上无关,排除A。根据材料“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体现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
2、故B项正确。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与材料不符,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权力制约,且与信息“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等不符,排除D。2.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分封制
3、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3.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 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C. 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答案】C【解析】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说明权力是分散
4、的是未能形成中央集权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家国同构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权力分散而非等级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特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分”享着一部分权力即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的意思。4. 宋代丞相吕蒙正曾说:“中书、枢密院,自来难处之地。唐末帝王,专委臣下,致多缺失,兼家族罕有保全。今陛下躬决万几,臣下止于奉行圣旨,臣尝与同列等言,实知荣幸。”这说明A. 唐末帝王不顾大臣安危B.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C. 藩镇割据削弱唐末皇权D. 宋代君主专制强化【答案
5、】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和君主权力的加强,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君权加强而非中央集权加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藩镇割据削弱的是唐末的中央权力而非唐末的皇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5. 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一职,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A. 提高三司的行政地位B. 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C. 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力D. 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
6、基础【答案】B【解析】北宋增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是通过分化事权来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故答案为B项。AC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三司使的设立不是针对地方的措施,排除D项。6.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 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B. 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C. 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D. 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主要是依靠习惯法审判,习惯法被贵族所垄断,是贵族欺压平民的工具;十二铜表法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
7、的利益;故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设问强调“平民的胜利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平民没有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设问强调“平民的胜利不符”,排除。7. 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B. 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C. 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时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故可判断A项说法错误,排除。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的说法错误,内阁制是皇权专制之下的产物,排除B。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8、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法定决策机构 ,六部也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D项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的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阁制,需要学生熟悉掌握内阁制的相关知识即可。8.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砍伐:“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 发动金田起义C. 定都天京D. 提出资政新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能
9、够证明这一观点,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9.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A. 雅典所有人都可参与政治生活B. 雅典公民可担任一切官职C.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D. 消除了公民内部等级差异【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只是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不能享有参政权利,A错误;雅典民主改革后规定,除十将军委员会外,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B错误;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讨论决定城邦事务,C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不可能消除等级差异,D错误。10
10、.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A.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B. 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C.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D. 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五四运动之前,仅有”、“五四运动之后,多达四百种左右”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对题干材
11、料内容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实;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D项,题干内容无从体现。进一步可知,C项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意义11.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罗马法A. 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B. 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C. 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D.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答案】A【解析】罗马法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因此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故答案为A项。BD项与罗马法无关,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12. 两百多年以
12、来,美国1787年宪法历经风雨,如两次世界大战、各种经济危机、种族矛盾以及地域发展问题,但是美国却总是能够从宪法中找寻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攻坚克难。这主要说明美国宪法A. 属于典型的柔性宪法B. 具有前瞻性和持久性C. 已成为宪法中的圣经D. 内容全面且操作性强【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1787年宪法尽管历经风雨但仍然能够长存并且能够解决许多问题,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前瞻性和持久性,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体现出柔性宪法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宪法的内容及操作性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3. 1848
13、年12月,路易波拿巴用公民投票把自己推上了总统宝座。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次年他打着议会的旗号破坏民主,私改宪法,在保证恢复全体人民的选举权的旗号下建立了第二帝国,这说明当时的法国A. 民主化进程充满曲折性B. 民众的素质普遍不高C. 公民投票权得到了扩大D. 议会政治已形同虚【答案】A【解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制与君主制之间进行了几十年的反复斗争,材料反映的路易波拿巴打着议会的旗号破坏民主,私改宪法,将共和制改为帝制,说明当时的法国民主化进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14.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
14、,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 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B. 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C. 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D. 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既有中央政府的权力,而地方也有一定的自治权力,这就具有联邦主义性质,所以答案选C,排除D。普鲁士通过三次的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结束了分裂的局面,排除A;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等权力,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所以排除B。15. 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原因是A. 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颁布B. 法典赋予平民一定
15、利益C. 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D. 法典给予家长绝对权力【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虽然有各种弊端,但是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故C项正确;A项是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原因,不是平民胜利的原因,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十二铜表法并没有赋予平民多少权力,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未涉及家长权力,故D项错误。16. 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 其失败缘
16、于时代局限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天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突出天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17. 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实非日本海军之胜。”该评论可能印证的是A. 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B. 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C. 洋务运动的自强梦已告破产D. 清政府的军力
17、远甚于日军【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并非是日军实力太强大而是因为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洋务运动破产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实非日本海军之胜足以证明清政府的军力并非远甚于日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8. 著名历史学家将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 革命任务不明确B. 指导思想不科学C. 革命目标不清晰D. 具有空想性【答案】B【解析
18、】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反对西洋化、反对近代化,不顺应历史潮流即指导思想不科学而必然失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义和团运动的革命任务是明确的,革命目标也是清晰的,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义和团运动是典型的反帝爱国运动,不具有空想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9.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 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B.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 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 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勇敢地担
19、负起反侵略的任务。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说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故C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20. 抗战初期,在武汉会战中,日军主力第十师团步兵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记载:“遭到中国军的顽强抵抗,曾有一度陷入焦虑时期中央部也无增援的余力。至10月11日才勉强由华北方面军派骑兵第4旅团前往增援”。这表明A. 中共军队抗战意志顽强B. 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中流砥柱C. 敌后战场地位和作用有限D. 正面战场的抵抗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答案】D【解析】武汉会战属于正面战场,而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是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武汉会战属于国民党军队的抵抗,所以
20、不能体现中共军队抗战意志顽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敌后战场地位和作用也非常大并非有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1.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不平等条约是A. 天津条约B. 马关条约C. 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故D项正确;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未涉及设立使馆,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未涉及设立使馆,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规定“协商关税”
21、,未涉及设立使馆,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当驻兵队护卫使馆”,由此可知这是辛丑条约内容。22. 1962年人民日报社论批判赫鲁晓夫在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冒险主义”和“投降主义”即“在战略上不敢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轻率、鲁莽,那就既会在战略上犯投降主义的错误,又会在战术上犯冒险主义的错误”。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的态度是A. 批判苏联在冷战中的不作为B. 反对苏联核冒险中的错误行为C. 赞扬美苏妥协维护世界和平D. 发出对抗苏联示好美国的信号【答案】B【解析】“冒险主义“和“投降主义”等字眼足以证明当时中国是反对苏联核冒险中的错误行为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批判苏联
22、在冷战中的太作为而非不作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批判美苏威胁世界和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中国既未发出对抗苏联又未发出示好美国的信号,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3. 祈盼”五谷丰收”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 我国重视家畜养殖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 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D. 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答案】B24.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该演说A. 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B.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23、C. 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D. 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序幕,故B项正确;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不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A项错误;铁幕演说也不是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的直接因素,故C项错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故D项错误。故选B。25. 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他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 下一步主要是追剿国民党的残余部
24、队B. 中共当时已取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C. 旨在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基础D. 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答案】D【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转变,因此毛泽东的“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说法是指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故答案为D项。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新中国成立也只是取得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3月召开,从时间上可以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古代监察官在行使监察权力时,一般说来不仅不受同级乃至上级行政
25、长官的干预,也可以不受上一级监察长官的左右。隋唐时期,其独立性更加明显,一般御史在执行监察任务时,不仅不受任何官员的约束,甚至连御史台长官也无权过问,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且可以闻风奏事。清代还规定“御史言事,不先自台长”。摘编自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材料二古罗马监察官制度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22年一共持续了421年。一般认为监察官制度在苏拉独裁期间被废除,因为在这近十年间没有作过人口普查。尽管后来在庞培和克拉苏任执政官期间,监察官制度又被恢复了,但其权力受到保民官克劳狄制定的一项法律的限制。该法律规定,监察官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才能把某位元老驱逐出元老院,同时两位监
26、察官必须就此处罚达成一致意见。庞培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期间废除了该法律,但监察官的权力和影响再也无法恢复。随后的内战期间没有再选举监察官,公元前22年以后,罗马不再设监察官。摘编自李阳华古罗马监察官制度及其评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古代罗马监察官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监察权力具有独立性;监察官员依附于皇权;监察体系完整而连续。作用:保证了监察制度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监察机构的实效性;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吏治清明。(2)不同:古代罗马监察官由选举产生;古代
27、罗马监察官权力逐步削弱;缺少持续性。原因: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体制,古代罗马是民主共和制。【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其独立性更加明显”“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作用依据所学从“监察制度运行、监察机构的实效性以及君主专制统治“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监察官制度在苏拉独裁期间被废除监察官制度又被恢复了”“权力受到保民官克劳狄制定的一项法律的限制”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中西政治制度的特点回答即可。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
28、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思想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民主的发展特点,并加以说明。【答案】(1)实践: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现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2)特点一:民主权利扩大。说明:获得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选举权逐步突破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特点二:民主发展体现渐进性。说明:公民身份上,公民性别上,公民财产上,公民年龄上一步步解除各
29、种限制。特点三:民主发展体现持续性说明:公民获得民主权利历经近200年。(写出两点特点,说明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1)实践: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再结合美国近代代议制的相关知识可知,“宪政主义”指的是颁布1787年宪法;“联邦主义”指的是实行联邦制;“有限政府”指的是实现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概括出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由材料二中的第一条、十五条、十九条和二十六条修正案可以得出其特点之一是民主权利扩大。特点之二是民主发展体现渐进性。说明:可结合内容摘录的相关内容和通过时间回答即可。即特
30、点一的说明是获得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选举权逐步突破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特点二说明是公民获得民主权利历经近200年。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准确解读和对历史信息进行归纳和论证的能力,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第二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得出相关的特点,答案可以与参考答案不一样,只要是符合材料原意就可以,之后要进行说明,这是考查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考生的说明要进口材料中的信息才可以。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陪审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雅典著名的政治家梭伦实行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设立了被称为“赫里埃”的公民陪审法院。陪
31、审法官从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中选举产生(一般人数为500名左右),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参加案件的审判。每次参加审判的陪审法官人数大概是法院陪审法官总数的1/10,审判结果由陪审法官投票表决,投票方法是往票箱内投放石子。摘编自浅祈中西陪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材料二目前,美国有两种人数不同的陪审团,分别是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由23人组成,小陪审由12人组成,每位陪审员任期最长不超过18个月。美国法律规定,选出的陪审团必须在受理地区的范围内具有相当合理的代表性,即在种族、年龄、性别等方面较为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的人口状况;这样就更能保证陪审团不会在某些问题上有严重的意见倾向原被告双方的律师都有相等
32、的将其认为应该回避的人从陪审员名单中除名的机会。整理自试论美国的陪审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陪审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雅典陪审制度相比美国陪审制度的不同,并分析美国陪审制度所体现的价值理念。【答案】(1)特点:陪审员由公民抽签产生;陪审员的法律素质不高。评价:古代雅典的陪审制度既是当时司法民主的体现,也是维护城邦民主的重要保证,但其抽签产生陪审员的方式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多数人的暴政)。(2)不同:陪审员人数减少;陪审员不再由抽签产生;选出的陪审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利益相关方采取回避原则。理念:公平、民主。【解析】第(1)问,
33、“特点”,由材料信息“陪审法官从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中选举产生(一般人数为500名左右),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参加案件的审判。每次参加审判的陪审法官人数大概是法院陪审法官总数的1/10,审判结果由陪审法官投票表决,投票方法是往票箱内投放石子”得出陪审员由公民抽签产生、陪审员的法律素质不高。“评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陪审制度既是当时司法民主的体现,也是维护城邦民主的重要保证,但其抽签产生陪审员的方式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也就是多数人的暴政。第(2)问,“不同”,由材料一信息“一般人数为500名左右”,材料二信息“大陪审团由23人组成,小陪审由12人组成”得出陪审员人数减少;由材料
34、一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参加案件的审判”,材料二信息“即在种族、年龄、性别等方面较为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的人口状况”得出陪审员不再由抽签产生、选出的陪审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材料二信息“原被告双方的律师都有相等的将其认为应该回避的人从陪审员名单中除名的机会”得出利益相关方采取回避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陪审制度所体现的价值理念是公平、民主。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世界格局状态,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当时的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是一种凝固的“两极格局”,以意识形态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但在毛泽东的视域下,这一时期
35、的世界格局基本由四类国家决定,即美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亚、非、拉等经济落后国家。这四类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成不同的力量集团,从而构成了世界格局变动的图景。李敏伦毛泽东视域下的二战后世界格局转换及其外交应对材料二1957年,苏联发射了多极洲际弹道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59年,火箭到达月球;次年,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这种形势下,前苏联领导人的思想和对外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强烈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从此,苏美对抗由革命与反革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与战争的较量,演变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苏联于1968年武装占领社会主义国家捷
36、克斯洛伐克,1969年挑起苏中边界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占领中国领土珍宝岛,继而又支持古巴入侵安哥拉,指使越南入侵柬埔寨,促使印度肢解巴基斯坦。摘编自周启先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及中国的外交政策之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世界格局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格局发生变动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苏关系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答案】(1)观点: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动;不应单纯根据意识形态来划分国际力量集团;四大国际力量集团的分化组合影响着世界格局变动。表现;西欧一体化进程启
37、动并发展,日本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其盟友的挑战;不结盟运动兴起,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致力于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2)变化:美苏对抗演变为霸权之争;社会主义阵营矛盾突出;中苏关系恶化。影响:有利于国际力量的暂时稳定和平衡,有利于制约战争因素的增长。【解析】(1)从材料中“在毛泽东的视域下,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基本由四类国家决定,即关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亚、非、拉等经济落后国家”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世界格局是发生变动的,而且不是仅以社会意识形态来划分的,四类国家在世界上起到重要的作用。(2)变化: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在两极格局中的变化,苏联不断进行的活动表现出它与美国的竞争已经属于霸权之争。与此同时它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中国的关系都有微妙的变化,中苏关系最终也因此恶化。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尤其在制衡方面对苏联起到牵制作用,使世界各国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有利于制约战争因素的增长。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