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冬枣芽变身增收“金叶子”.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47785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枣芽变身增收“金叶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冬枣芽变身增收“金叶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NONGCUN XINJISHU/农村新技术致富点子 市场近日,安徽省休宁县溪口镇江潭村村民吴成林天天在稻蛙养殖基地里忙活。“瞧,这片土地都是我流转的,今年一共流转了10余亩,用来发展稻蛙生态立体种养。”吴成林一边围网一边说。走近一看,10余亩养殖基地被分成多块区域,四周挖了一圈浅浅的水沟,水沟向外连着田埂,每块土地四周用竹筏、网纱搭起了围墙,上方也用天网罩得严严实实。整个养殖区域分为两大块,其中3亩为该农场去年开发的种养基地,黑斑蛙已成熟,腹部雪白的黑斑蛙在网内欢快地跳跃着,整个田块“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另外7亩稻田是新开发的区域,黑斑蛙正在育苗,黑压压的小蝌蚪在水田里畅游。说到稻蛙共

2、养,吴成林说道:“我女儿吴兰是本科毕业大学生,去年开始从上海返乡创业,注册成立了兰兰家庭农场,和我一起发展特色农业,去年我们搞稻蛙共养成功了。今年在掌握种蛙培育技术的基础上,扩大了种养规模。”在种养过程中,该农场基地整片稻田既不打农药,也不施化肥,通过黑斑蛙吃虫、除草达到防治水稻虫害、草害的目的,水稻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是提高了稻田空间利用率,提升了稻谷和水产品品质。(摘自农业科技报)每年5月份,正是冬枣树冒嫩芽的季节。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几个乡镇提前进入了“农忙时期”。在沾化区下洼镇曹家庙村的枣芽茶加工厂,30多个工人正忙着掐冬枣芽。抹芽、晾晒、揉捻、炒茶、包装一片片枣叶经过多道工序,“化

3、身”为一罐罐枣芽茶。加工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阵阵声响,浓浓的茶香扑面而来。“每到此时,村民们采下的枣芽会被农业合作社统一收购,制成冬枣芽茶。”滨州市沾化区长标富硒二代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学凤说。2019年,山东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来到曹家庙村,他们引进了先进的制茶技艺,又聘请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村民如何操作机械设备。慢慢地,枣芽茶摆脱了此前单一的粗加工模式,开始向全链条加工转变。枣芽茶的价值被重新挖掘,也带动周边乡镇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近年来,当地高度重视冬枣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枣花节、黄河大集等活动,积极组织冬枣深加工产品的推介会,鼓励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进一步强化“沾致致富富点点子子“

4、稻+蛙”提 高 种 养 收 益冬枣芽变身增收“金叶子”502023.7/致富点子化冬枣”的品牌效应。从“单一卖枣”升级到“全身变宝”,不起眼的枣芽成为一片片致富的“金叶子”。“我们将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冬枣产业深加工文章,强化区域品牌宣传推介,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说。(摘自松江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蔬菜是种在土中的,鱼是养在水里的,但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孔峪村将两者有机结合,探索出“鱼菜共生”模式,实现了养鱼、种菜两不误,带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出生态农业新模式。走进沁水县龙港镇孔峪村的设施大棚内,映入眼帘的不是熟悉的蔬菜瓜果,而是

5、一个个巨大圆形帆布鱼池,鱼池里的鲈鱼等活力十足。对比传统水产养殖,室内养殖可以控制水的温度及纯净度,鱼的发病率更低、生长周期更短、存活率较高。大棚水产养殖在开辟增收新空间的同时,更是一次对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在这个大棚里,采用的是“鱼菜共生”系统,它将水产养殖和水生栽培两种不同的种养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结合起来,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养鱼的同时又能兼顾种菜,可谓一水双收。“鱼菜共生系统,就是既发展蔬菜产业,又发展养鱼产业,用鱼塘里的水浇灌蔬菜,这样种植出来的蔬菜不用施化肥,绿色无公害。”基地负责人崔江波介绍。一套系统,两种产出,投入少、效益高又环保。实施“鱼菜共生”项目是沁

6、水县龙港镇孔峪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路径。(摘自致富快报)“这种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产的蛋营养价值较高。因其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且毛色纯黑,故名藏黑鸡。村里一直都有饲养藏黑鸡的传统,藏黑鸡肉和藏黑鸡蛋受市场欢迎,盈利空间大。所以我们一商量,就决定把藏黑鸡养殖产业做大做强。现在,1枚藏黑鸡蛋的售价是4元。”忙错藏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洛桑扎西介绍。2015年,6户家中散养藏黑鸡的农民共同建立了忙错藏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他们也心怀忐忑。“虽然之前有过养藏黑鸡的经验,但我们几乎还是从头做起,饲料、饮水、鸡舍我们一样样摸索、一步步前进。刚开始鸡苗少,成功孵化1只后激动得不得了,为了能让新生鸡仔存活下来,经常把它们拿进屋子里,和我们一起取暖、一起睡觉。”洛桑扎西回忆道。从100多只鸡苗起家到年养殖18000多只,洛桑扎西如今已是当地知名的“养鸡达人”。“现在藏黑鸡蛋日产量达到2000多枚。”他说。“合作社的成功运营,离不开每一位曾经为它付出心血的人。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把养殖数量增加到20000只,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洛桑扎西自信地说。(据新华社)藏黑鸡助农走上致富路“鱼菜共生”打造生态农业新模式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