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董氏奇穴针治中风后偏瘫医案.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47799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氏奇穴针治中风后偏瘫医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董氏奇穴针治中风后偏瘫医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董氏奇穴针治中风后偏瘫医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 0 2 3,V o l.3 1N o.1 4大学,2 0 2 0.9 谢琪瑶.头穴丛刺电针治疗失眠患者情绪改变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 0 1 3.1 0 李莉,丁丽玲,王祖红,等.管遵惠益脑十六穴治疗慢性脑供血不 足 临 床 经 验 探 析 J.中 华 中 医 药 杂 志,2 0 1 9,3 4(1):1 6 5-1 6 8.(收稿日期:2 0 2 2-0 2-1 2)通信作者:崔建美,E-m a i l:9 5 6 1 6 3 0 4 1q q.c o m第一作者:赫

2、佳,E-m a i l:1 7 3 7 8 1 5 6 4 6q q.c o m董氏奇穴针治中风后偏瘫医案赫 佳,张贵琴,范素锦,刘梦伟,张梓行,崔建美(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0 6 3 2 1 0)【摘要】中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多会存在后遗症,其中又以肢体偏瘫较为多见。该文介绍应用董氏奇穴为主增强中风后偏瘫的典型案例,为董氏奇穴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关键词】中风;偏瘫;下肢肌力;董氏奇穴;针刺中图分类号:R 2 4 6.6 文献标识码:BD O I:1 0.1 9 6 2 1/j.c n k i.1 1-3 5 5 5/r.2 0 2 3.1 4 3 0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

3、血管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脑卒中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特别是下肢运动会造成很大的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2。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3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尤其对于下肢肌力的改善较为明显,为更多饱受中风后遗症痛苦的患者增加了康复治疗的信心。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家传并经过临床不断总结所创的一种诊治体系,因其疗效快、效果明显、针刺手法独特

4、,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得到迅速推广4。据统计,董氏奇穴共有7 4 0个穴位,临床常用穴位约有2 0 0个,这些穴位在人体中大致划分为1 2组,在手指部对应“一一部位”,手掌部对应“二二部位”,前臂部和后臂部分别对应“三三部位”和“四四部位”,足底部和足背部分别称“五五部位”和“六六部位”,小腿部和大腿部分别称“七七部位”和“八八部位”,耳朵部对应“九九部位”,将头面部称为“十十部位”,再加上“后背部位”和“前胸部位”5。在针法上,董氏针法又和传统针灸有所区别,可概括为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和不定穴针法6。左常波先生论述了运用董氏奇穴有两个境界:一是要掌握特效且非常丰富的治疗经验;二是参悟针

5、道原理,掌握阴阳规律,在临床上从容不迫,达到最佳治疗效果7。董氏奇穴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疗效明显,现介绍验案3则,以飨同道。1 病案资料(1)患者,女,7 1岁。主 诉:左 侧 肢 体 活 动 不 能1 8d。患者自诉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遂即摔倒,当时嘴角斜,口角流涎,意识清晰,立即送往当地脑科医院治疗,考虑为脑梗死,给予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又行介入手术(具体术式不详)治疗,术后患者意识转清,左侧肢体活动不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以“脑梗死恢复期”收住入院。症见:嗜睡,面色少华;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质尚可;左侧半身不遂,无视物模糊及昏暗不明。舌质红,苔白腻,

6、脉弦滑。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H o l d e n步行功能分类0级:无功能。功能独立性评分(F I M)得分:5 0分,重度依赖。改良A s h w o r t h痉挛评定量表(MA S)评分:3分,重度运动障碍。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左侧肢体偏瘫。中医诊断:中风病(风痰阻络证)。选择董氏奇穴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处方:双侧肾关穴,健侧灵骨、大白穴,患侧花骨穴。选用华佗牌规格为0.3 0mm4 0mm毫针施术,针刺肾关穴时,针尖向肾经和肝经方向刺入;针刺大白穴时,针尖向同侧灵骨方向刺入,均平补平泻;患侧肢体花骨穴给予强烈刺激,

7、留针3 0m i n,并配合艾灸和电针治疗。患者每日针刺1次,每周6次,4周为1个疗程,并进行观察评估。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左侧肌力可达到12级,下肢肌力改善明显;患者继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可恢复到23级,下肢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后患者及家属自觉症状好转,要求出院。按语:本案中西医诊断明确,患者为脑梗死恢复99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7月第3 1卷第1 4期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 0 2 3,V o l.3 1N o.1 4 期,针对患者左侧肢体偏瘫的主要症状,选取董氏奇穴加用艾灸和电针进行刺激。中风后

8、患者因正气不足,气血失和,邪气阻于人体,筋脉失于濡养,造成偏瘫,病证属于“痿证”范畴。黄帝内经 有“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大肠经和胃经均属阳明经,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时,选取的灵骨和大白位于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上。临床针刺两穴时,要贴骨进针,符合“肾主骨生髓、以骨治骨”的原理8,两穴合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中风后偏瘫患者皆为本虚之证,肾关穴为董氏奇穴之一,是补肾亏的第一要穴,针刺肾关穴既可起到补肝肾强筋骨之功,还可达到通经活络之效9。花骨穴包括4个穴位,位于足底第1、2跖骨之间,董师取穴的位置是:第1穴距趾间叉口5分,适与行间穴相对应;又5分为第2穴;再5分

9、为第3穴,和太冲穴相对;再8分为第4穴。第3穴和太冲穴相对应,第2穴则在两穴之间;第4穴在第3穴后8分处。以上穴位对患者肌力的恢复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2)患者,女,7 5岁。主 诉:左 侧 肢 体 活 动 不 利2 0余日。家属诉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伴双下肢无力,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为脑梗死,并于当日夜间出现左下肢拖曳。患者神态正常,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黄腻,语声无力,脉弦。在我院就诊时,患者可短时间独立坐位,左上肢前臂可抬离床面,左下肢在床面上可进行平移,遗留有吞咽功能障碍。体格检查: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上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2

10、级,左下肢针刺觉较右侧减退。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中医诊断:中风病(风痰阻络证)。选取董氏奇穴的肾关、灵骨、大白和花骨穴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方法同上;吞咽功能障碍加针刺舌下、舌系带两侧;患者左上肢活动障碍,选取肩髃、手三里和外关穴,分别配合艾灸和电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左上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可达4级,左下肢肌力2+级。继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左上肢肌力可抵抗轻度阻力,下肢肌力达3级。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下肢肌力可抗重力及轻度阻力。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要求出院。按语:该患者在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基础上伴有吞咽功能障碍,选取董氏奇穴原理同上,针对该患者有吞咽功能障碍,针刺舌下和舌系带两

11、侧。中医认为,中风后患者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是因为病之邪气阻塞在舌咽,往上则扰乱清明,下之不得,通过刺激舌体,促进患者咽喉通利之效1 0。患者除两侧下肢肌力减退外,左上肢活动障碍明显,上肢不遂配以肩髃、手三里和外关穴,手三里和肩髃同为手阳明经穴,符合“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理念;外关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起到通经活络之功1 1。(3)患者,男,4 8岁。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个月余。家属诉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头痛,无恶心、呕吐,伴言语不清,当时患者意识清晰,无肢体抽搐,无二便失禁。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头颅C T提示脑出血,并于第2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后给予输液治

12、疗,遗留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进行康复诊治。刻下患者伴有言语不清,右上肢抬起费力,右手抓握功能差,可在辅助下步行,步态不稳。神态正常,面色红润,形体适中,舌质红润,苔润,苔色红润,气息平和,脉弦。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上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西医诊断:脑出血恢复期,右侧肢体偏瘫,言语障碍。中医诊断:中风病(肝阳上亢证)。依据患者病情选取董氏奇穴的肾关、灵骨、大白和花骨穴;因患者辨证属肝阳上亢证,言语障碍可归属为肝经的问题,故选取太冲、期门、三阴交针刺;患者右上肢肌力近端为3级,远端为2级,选取患侧上肢的大陵、曲池、手三里和外关针刺,

13、加用艾灸和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上肢肌力有所恢复;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右上肢肌力可达到3+级,右下肢肌力3+级;治疗3个疗程后,医生查体检测患者右侧肢体可抵抗轻度阻力,患者及其家属自觉症状好转,要求出院。按语:该患者为脑出血恢复期,辨证为肝阳上亢证。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在选取董氏奇穴的肾关、灵骨、大白和花骨穴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属肝阳上亢证,加之患者言语功能障碍,可选取太冲、期门、三阴交。太冲、期门均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配以肝之募穴期门穴,起到疏肝平肝之功;三阴交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患者患侧上肢不遂,配以大陵、曲池、手三里和外关穴。手三里和曲池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濡养

14、筋脉的作用,配大陵、外关穴对上肢加以刺激,促进经络通畅,有利于上肢肌力的恢复。001 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7月第3 1卷第1 4期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 0 2 3,V o l.3 1N o.1 4以上3则医案侧重点不同,第1例患者前来就诊时主要是下肢肌力的问题,笔者选取董氏奇穴中的灵骨、大白、肾关和花骨穴,并加用电针和艾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下肢肌力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第2例患者不仅下肢肌力出现问题,其上肢肌力和吞咽功能均出现障碍,在选取董氏奇穴基础穴位上对症选穴,加用手三里、肩髃和外关穴,并

15、针刺舌下和舌系带两侧,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要求出院;第3例患者为脑出血恢复期,辨证属肝阳上亢证,其上下肢肌力均出现问题,并伴有言语功能障碍,在董氏奇穴基础上配以大陵、曲池、手三里、太冲、期门等穴,对症选穴治疗。3例患者均表现有下肢肌力的问题,基础穴位均选取为董氏奇穴。余康潮等1 2采用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 讨论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中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全身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1 3。正气虚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气血失和;肝主藏血,中风后患者气血逆乱,阴阳失衡,继而藏血功能失常,导致肢体筋脉濡养不足,肝风夹痰,风痰瘀阻于经脉,易出现肢

16、体偏瘫;中风日久,肝肾亏耗,肝肾阴虚,阴不制阳,筋脉失养,萎软无力,故而半身不遂,所以中风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应当以补虚为主,重用益气祛风、活血养阴之法。阳明经为何能被用于治疗痿证呢?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条:一是 素问痿论 提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足痿不用也”,中风患者之所以会有偏瘫不用,归其根本原因是“宗筋纵而带脉不引”,故选取阳明经治疗痿证;二是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大肠经和胃经属阳明经,而胃与大肠有消化和吸收的作用,能促进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使气血生化充足并运行于全身,起到濡养筋脉的作用,可以此经辨治足痿1 4。董氏奇穴有别于传统的针灸经络体系,但其根

17、源来自于 黄帝内经1 5。本文介绍3例患者皆属于中风后恢复期本虚标实之状,选取董氏奇穴中的灵骨、大白、肾关和花骨穴作为基础穴位进行针刺,有利于中风后肌力尤其是下肢肌力的恢复,又可以起到补虚活血之功。练春玲等1 6采用董氏奇穴治疗中风病半身不遂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董氏奇穴因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而迅速受到推广与应用6。临床实践表明,与传统经穴比较,在治疗中风病上董氏奇穴针灸见效快,能给予患者康复治疗自信,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王亚楠,吴思缈,刘鸣.中国脑卒中1 5年变化趋势和特点J.华西医学,2 0 2 1,3 6(6):8 0 3-8 0 7.2 陈培荣

18、,李奎,吴丹丽,等.多通路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对于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 0 1 7,3 2(6):4 7 6-4 7 8.3 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0 1 6:2 1.4 黎海军.董氏奇穴应用浅析J/C 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 0 1 5,1 5(4):1 2 7.5 邱雅昌,刘燕池,傅延龄.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 9 9 9,2 2(6):7 6-7 7.6 左常波.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1)J.中国针灸,2 0 0 3,2 3(5):2 8 3-2 8 6.7 左常波.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C/

19、庆祝中国针灸学会与大韩针灸师协会缔结姊妹学会1 0周年暨全国针灸新疗法新技术现场演示和疑难病证针灸治疗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2 0 0 2:3 3-3 6.8 刘明阳,罗邵涵,谢丽娜,等.电针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 0 2 1,2 8(2 7):1 8 0-1 8 3.9 王艺静,林海波,钟淑芬,等.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概况J.河南中医,2 0 2 0,4 0(6):9 6 4-9 6 8.1 0 李华.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C 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 0 1 7,5(2 4):1 6 9.1 1 郑婵娟,夏文广,陈燕志,等.针刺配合康复

20、训练对脑卒中患 者 上 肢 功 能 恢 复 的 影 响 J.上 海 针 灸 杂 志,2 0 1 8,3 7(1):1 1-1 5.1 2 余康潮,陈俊琦,黄焕琳,等.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 0 1 3,1 9(2):1 7 9-1 8 0,1 8 7.1 3 王林林,陈岚榕,许文威,等.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取穴规律探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1 8,4 1(3):9 8-1 0 2.1 4 张邵青,邱美榕,吴追乐.“治痿独取阳明”的古今研究及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1 6,3 9(2):9-1 2.1 5 唐明,卢江华,曾科学,等.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 0 2 1,4 2(3):6 4-6 6.1 6 练春玲,黄天析,潘栋,等.董氏奇穴治疗5 0例中风病急性期半身不遂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 0 1 7,2 6(1):7 2-7 3,7 5.(收稿日期:2 0 2 2-0 3-2 9)101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7月第3 1卷第1 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