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晚风1 文档编号:21748710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 .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的难易程度。 4.1牛顿第一定律 注意: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错误的。 2.伽利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3.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m 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1.实验目的:定量分析a、F、m的关系 4.牛顿: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2.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 M 条基本定律。 A、m一定时,

2、a与F的定量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 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实验一:探究加速度 a 与合外力 F 的关系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作用: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2)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2)方法: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记住: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钩码。 3)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解决问题2:测量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出。 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决问题3:测量小车的加速度:逐差法求加速度。 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解决问题4:测量和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当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 实重 视重实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a) F=m(g-a) F=0 mgsinfma 条件 向上的a 向下的a 向下的a,且a=g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运动情况 加速向上/减速向下 加速向下/减速向上 自由落体/竖直上抛 v=v+at 3.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 0 联立,解得f20.8N 重力不变,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4、 即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20.8N。 2例题:在升降机中测人的体重,已知人的质量为40kg,若升降机以2.5m/s的加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速度匀加速下降,台秤的示数是多少?若升降机自由下落,台秤的示数又是多少? (1)确定研究对象; 解:当升降机匀加速下降时, (2)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 (3)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求加速度; 即Fmgma (4)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求所求量。 2当a=2.5m/s,F=300N 11 当自由下落时,a=g,F=0N 22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台秤的示数分

5、别为300N和0N。 1.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 为超重现象。 专题1:连接体问题 2.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超重 失重 完全失重 参考.资料 . . . . 0.1,a、b间的距离L2.5 m,则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gmF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 212m+m1210 m/s) 2取mg解:对物体,根据题意容易得:ag1 m/s 2mvv100当速度达到1 m/s时,所用的时间t s1 s a11mFvv22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 0112通过的位

6、移x m0.5 m2.5 m 2am+m112总结:当整个连接体处于相同的环境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不变。 在剩余位移xLx2.5 m0.5 m2 m中,因为物体与传送带间无摩擦力,所21 x2专题2:传送带问题 以物体以1 m/s的速度随传送带做匀速运动,所用时间t2 s v21、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 因此共需时间ttt3 s 12(1)若物体到达传送带的另一端时速度还没有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则该物体一直做匀2、倾斜传送带 变速直线运动。 (1)一个关键点:对于倾斜传送带,分析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方向(2)若物体到达传送带的另一端之前速度已经和传送带相同,则物体先做匀变速直

7、线的分力的关系是关键。 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两种情况 注意: 如果最大静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传送带只能下传物体,两者共速前的(1) 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是物体和传送带恰好保持相对静止的临界状态; 加速度大于共速后的加速度,方向沿传送带向下。 (2) 滑动摩擦力存在于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因此两物体的速度达到相同时,滑如果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不论上传还是下传物体,物体都是先动摩擦力要发生突变(滑动摩擦力为0或变为静摩擦力)。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共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l3.25 m,套有传送带,例题:如图6所示,A、B两轮间距1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

8、质量m0.5 kg例题: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以传送带与水平面成30角,轮子转动方向如图所示,使a点轻轻地放上去,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的物体从离传送带很近的参考.资料 . . . . 传送带始终以2 m/s的速度运行,将一物体无初速度的放到A轮处的传送带上,物受力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 Fma 3f2 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取g10 5Fmgcos 0 Nm/s) 2其中FF fNag(sin cos )2 m/s 2解:将物体由静止放上传送带时,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 由式得2v2 m/s、加速度a2 m/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即

9、此后物体以初速度2其位移为xlx3.25 m0.25 m3 m 由位移公式得xvtat 21122222解得t3 s(舍去)或t1 s 22ttt0.25 s1 s1.25 s 故所用时间1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专题3:滑板滑块问题 mgsin Ffma 1 板块模型的三个基本关系: Fmgcos 0 N(1)加速度关系:如果滑块与滑板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它FF 其中fN 2们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如果滑块与滑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应采用“隔离法”求出ag(sin cos )8 m/s 由式得1滑块与滑板运动的加速度。应注意找出滑块与滑板是否发生相对运动等隐含条件。 其速度增加

10、到2 m/s所用时间为 v2(2)速度关系:滑块与滑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认清滑块与滑板的速度关系,从而t s0.25 s a181确定滑块与滑板受到的摩擦力。应注意当滑块与滑板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会发生v222此时的位移为x m0.25 m 1突变的情况。 2a128(3)位移关系:滑块与滑板叠放在一起运动时,应仔细分析滑块与滑板的运动过程,mgsin mgcos , 当物体与传送带具有共同速度后,由于认清滑块与滑板对地的位移和滑块与滑板之间的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 故物体仍继续加速下滑,而摩擦力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 参考.资料 . . . . 例题:如图7所示,质量M8 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

11、的水平面上,在长木板左端加一水平恒推力F8 N,当长木板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长木板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2块,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长木板足够长。(g取10 m/s) (1)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后,小物块及长木板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3)从小物块放上长木板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解析 (1)物块的加速度ag2 m/s 2mFmg2M长木板的加速度a0.5 m/s M(2)由atvat可得t1 s m0M12(3)在开始1 s内小物块的位移xat1 m,1 s末速度为vat2

12、m/s 21mmF在接下来的0.5 s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Mm0.8 m/s 212这0.5 s内的位移为xvtat1.1 m 22通过的总位移xxx2.1 m12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