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51580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齐然姚志薇牟锐.敦煌莫高窟第 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敦煌莫高窟第 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齐 然 姚志薇 牟 锐(.敦煌研究院 档案馆甘肃 敦煌 .敦煌研究院 编辑部甘肃 兰州.敦煌研究院 石窟监测中心甘肃 敦煌)摘 要:莫高窟第 窟是西魏时期开凿的大窟此窟壁画题材风格多样艺术水准极高 此窟供养人形象是反映北朝服饰特征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其中北壁世俗供养人从其袴褶装和姓氏分析应为鲜卑化的汉族武官 此窟集中出现较多的武人、神将形象和战争题材壁画反映了北魏末期武人阶层的崛起推测应是西魏时敦煌统治者元荣率领瓜州武官营建属于巩固边防军事的地方治理策略关键词:

2、敦煌石窟莫高窟第 窟供养人像武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敦煌石窟档案知识库构建研究”()作者简介:齐 然()男内蒙赤峰人敦煌研究院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敦煌学与佛教史 :.姚志薇()女甘肃成县人敦煌研究院编辑部馆员研究方向:敦煌石窟艺术史 :.牟 锐()女甘肃会宁人敦煌研究院石窟监测中心馆员研究方向:敦煌石窟保 护:.一、问题的提出敦煌西魏石窟绘塑中的人物和神像着装是研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朝服饰的珍贵资料莫高窟第 窟北壁有七铺世俗供养人其着装风格包括两类:东起第七铺为三身大袖袍服、头戴笼冠王公朝臣形象根据时代和服饰规格判断很可

3、能是来自西魏大统年间敦煌统治者北魏宗室元荣家族东起第一至第六铺中的男供养人为上身交领窄袍、下身小口裤袴褶装辫发戴毡帽或巾佩蹀躞带 根据题记第一铺是滑黑奴家族第四铺是滑安家族第六铺是阴安归家族各家族女性有史姓、何姓、丁姓等其余几铺题名漫漶无法辨识 两类人物中前者着典型汉式传统服饰后者游牧民族服饰特征明显因此研究者普遍将东起一至六铺供养人服饰认定为鲜卑服饰民族定位为胡族 如姜伯勤、张元林先生结合敦煌地区粟特人活动史料和第 卷 第 期 年 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参见石松日奈子敦煌莫高窟第 窟北壁供养人像和供养人题记筱原典生、于春翻译载敦煌研究 年第 期第 页贺世哲从供养人题记看敦煌莫高

4、窟的营造年代贺世哲敦煌石窟论稿甘肃民族出版社 年版第 页供养人题记考证其中的滑、何、丁、史诸姓供养人为嚈哒人、粟特人 在对此窟人物的服饰专题研究中研究者逐渐注意到前六铺人物着装亦胡亦汉的双轨并存特征 对照正史文献分析经孝文帝改革和胡汉文化长期融合北朝社会胡汉之别已让位于阶级、阶层之别此时期袴褶装是否仍属胡族服饰?同一家族内为何男供养人着袴褶装女供养人汉式着装?几位供养人是否可能为汉族?这些问题仍有必要研究商榷二、北壁世俗供养人服饰反映出的衣冠制度如上所述 窟北壁世俗人物服饰呈现两种风格距离西壁主尊佛像最近的汉式笼冠、冕服供养人与南壁壁画中的国王、大臣形象服饰接近应为洛阳王公贵族其着装与此窟佛像

5、、菩萨绘塑接近其余几铺男世俗供养人均着带有游牧民族特征的袴褶装、佩鞢带与南壁壁画中的武人服饰类似 考虑到十六国至西魏两百余年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背景之下随着北方政权营造“正朔”地位和鲜卑贵族的汉化等因素南北朝后期服饰上曾代表“夷夏之防”的胡汉左衽右衽掩衣观念和制度已逐渐消除仅依靠衣着服饰已不能准确区分胡汉: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以此言之右衽应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掩衣法的变化意味着北魏鲜卑贵族统治北方百余年以后不断接受北土未南迁世家大族的儒学礼乐精神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融合逐渐大于差异在服饰上具体表现为

6、统治阶层的中原汉族儒风以及平民尤其是军户的鲜卑化 胡服不如汉族传统服饰更能体现朝堂礼仪和等级汉族传统褒衣博带着装无法满足骑行、战争、劳动需要从实用角度孝文帝服饰改革应是保留骑射便利袴褶着装的胡汉混一衣冠制度禁胡服可能只限朝堂之上或者祭祀庆典因汉族儒风服饰完全不能适应骑行的普遍推广:褒衣博带革履高冠本非马上所施自是车中之服 必也袜而升镫跣以乘鞍非惟不师古道亦自取惊今俗求诸折中进退无可 且长裙广袖襜如翼如鸣珮纡组锵锵弈弈驰骤于风尘之内出入于旌棨之间倘马有惊逸人从颠坠遂使属车之右遗履不收清道之傍絓骖相续固以受嗤行路有损威仪传统儒生和文官服饰在骑行时的狼狈不便北朝史书亦有记载:马子结者其先扶风人世仕凉

7、土魏太和中入洛子结为南阳王绰管记随绰定州 绰每出游猎必令子结走马从禽 子结既儒缓衣垂帽落或叫或啼令骑驱之非坠马不止胡汉服饰分别适合乘车与骑行适合高车缓行、庙堂威仪的汉族朝臣衣冠无法满足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的骑行需求因此不可能阻止便利骑射的袴褶着装得到推广 南北朝时期经过改进的袴褶装正如 窟南壁壁画中的盗贼形象着装多数右衽、大袖、袴腿肥大膝盖处以绳扎缚既顺应了中原人喜欢宽衣大袖的习惯又保持了第 期 齐 然等:敦煌莫高窟第 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 参见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版第 页张元林粟特人与莫高窟第 窟的营建 粟特人及其艺术对敦煌艺术贡献云冈石窟研究院编 年云冈学术国际研

8、讨会论文集(研究卷)文物出版社 年版第 页参见周晓薇、王菁三至九世纪流行的袴褶服与南北文化的融合载浙江社会科学 年第 期第 页周方北朝晚期莫高窟壁画中世俗人物服饰研究东华大学博士论文 年第 页武琼芳从莫高窟供养人画像管窥袴褶的流行与演变刘元风、贾荣林、陈芳主编敦煌服饰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学术论坛论文集东华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袴褶服原有的行动便捷特性能够满足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需要是北朝后期战争、狩猎、骑行时的正式着装也是平民劳动服装 因此窟北壁男供养人所着袴褶中的戎装元素应大于胡服袴褶在南朝亦为武人正式着装兼具实用与礼仪进一步证明袴褶与游牧民族已无必然关联 南朝帝王和贵族武事着装如南齐废帝东昏

9、侯萧宝卷:“拜潘氏为贵妃乘卧舆帝骑马从后著织成袴褶金薄帽执七宝缚槊 又有金银校具锦绣诸帽数十种各有名字 戎服急装缚袴上著绛衫以为常服不变寒暑”再如军事活动中的名士风流:“三十年元凶弑逆义宣发哀之日即便举兵畅为元佐位居僚首哀容俯仰荫映当时 举哀毕改服著黄韦绔褶出射堂简人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之者皆愿为尽命”可见无论南北着袴褶者的官品地位涵盖各类衣冠贵族乃至士人已经纳入朝廷着装礼仪 袴褶也是武官、普通士卒着装指代武官如南史吕安国传:“安国欣有文授谓其子曰:汝后勿袴褶驱使单衣犹恨不称当为朱衣官也”作为南朝普通士卒着装如南齐书王奂传:“上以行北诸戍士卒多褴缕送袴褶三千具令奂分赋之”在莫高窟第 窟营造之时代

10、南朝政权对服饰制度中的袴褶规格、等级已有严格规定:梁制云袴褶近代服以从戎今缵严则文武百官咸服之 车驾亲戎则缚袴不舒散也 中官紫褶外官绛褶舄用皮 服冠衣朱者紫衣用赤舄乌衣用乌舄 唯褶服以靴 靴胡履也取便于事施于戎服南北政权长期对峙但始终保持文化交流相互吸取衣冠礼仪、战略战术等各方面长处衣冠胡汉之别逐渐消融不同等级的袴褶装应用于南北社会各个阶层 莫高窟第 窟恰好体现了中原、南朝、敦煌三地的多元文化特征供养人服饰包括宽衣大袖庙堂缓装与袴褶袍靴戎事急装可以证明孝文帝改革后的朝服与袴褶不是简单地推行汉族朝廷服饰否定游牧服饰而是融合胡汉民族之长在完善朝堂风仪的同时适应现实骑射战争需要 此时期北朝衣冠服饰胡

11、汉兼用之特征正如时人褚緭所言:“帽上著笼冠袴上著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第 窟以外莫高窟西魏第 窟供养人为宽袍大袖贵族与红黑色袴褶装侍从组合莫高窟北周第 窟、第 窟佛传故事画中君王、大臣、侍从亦是分别着汉服和圆领窄袖服均是以缓服与戎装划分等级尊卑 敦煌是接壤突厥、柔然、吐谷浑的边地军镇 窟之供养人服饰呈现游牧之风更能代表的应是骑射娴熟的武人身份而非胡汉民族之别在左衽右衽之制和袴褶不能区分胡汉的情况下依据鞢、辫发、毡帽、靴等佩饰特征也很难辨别供养人的民族第 窟北壁供养人所着鞢七事、巾、靴从游牧民族习俗逐渐变为隋唐武官礼仪佩饰此过程正是发生于西魏政权依托关陇集团实行胡汉双轨政策之时代此时期吸收游

12、牧服饰创新并影响隋唐之处很多:太宗又制翼善冠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襦通著之 若服袴褶又与平巾帻通用 著于令 其常服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再如唐代武官所佩鞢七事:景云中又制令依上元故事一品已下带手巾、算袋其刀子、砺石等许不佩武官五品已上佩鞢七事 七谓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也 至开元初复罢之袴褶、袍靴、鞢七事成为唐代武官的正式佩饰来源应在北朝因此经民族融合和孝文帝改革北朝后期石窟供养人服饰中的鞢、配剑造型以及辫发、毡帽装扮已经不能代表民族服饰差异反而能够反映敦煌作为接壤突厥、柔然、吐谷浑的边地军镇武官之服饰特征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第 卷

13、三、第 窟北壁供养人身份、民族辨析依据题记北壁可以辨认的东起一、四、六三铺供养人来自三个家族:滑安与丁爱、滑黑奴与何、阴安归与史崇姬各家族男性成员均着袴褶女供养人均着汉装 如前所述姜伯勤、张元林等研究者根据人物姓氏、袴褶装结合敦煌地区粟特人活动史料认为其中包括来自中亚昭武九姓滑国、何国、史国粟特人 考虑到袴褶装为南北朝后期武人通用服饰而阴姓、丁姓为汉族姓氏滑、史、何几个粟特姓氏同时也是汉族姓氏在主要由鲜卑统治者和敦煌本土汉族大族支配本地权力的情况下以商业闻名的粟特人成为洛阳宗室元荣亲随武官并随其建窟是否合理仍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首先是滑姓人物 姜伯勤、张元林等研究者认为是来自滑国的西方胡人依据是

14、后汉书西域传班勇出击北匈奴的记载:顺帝永建元年勇率后王农奇子加特奴及八滑等发精兵击北虏呼衍王破之 勇于是上立加特奴为后王八滑为后部亲汉侯帝以车师六国接近北虏为西域蔽扞乃令敦煌太守发诸国兵及玉门关候、伊吾司马合六千三百骑救之掩击北虏于勒山汉军不利尽管此滑国史料涉及敦煌但在南北朝时代“滑国”是南朝时的称呼北朝史书中均称此国为“嚈哒”其中以魏书西域传的撰写时间最接近西魏:嚈哒国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高车之别种其原出于塞北 自金山而南在于阗之西风俗与突厥略同其人凶悍能斗战 西域康居、于阗、沙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与蠕蠕婚姻 自太安以后每遣使朝贡正光末遣使贡师子一至高平遇万俟丑奴反因留之 丑

15、奴平送京师 永熙以后朝献遂绝嚈哒的族属、族源问题极为复杂研究者能确定其为徙居阿姆河流域的游牧民族进入中亚后独尊祆教曾以武力控制粟特但与粟特商胡并不相同六世纪初尚以游牧为生 前引魏书史料也说明此国仍作为游牧民族与北朝通使在中土的商业活动和定居情况均少记载 姚薇元先生的北朝胡姓考对安、史、何等粟特姓氏均有考证但未涉及滑姓胡人说明尽管此国多次与北朝通使但其国人在北魏活动有限并未如粟特商胡那样大量定居河西地区 敦煌西魏以后的文献也不见滑姓家族研究者对十六国至初唐吐鲁番地区姓氏资料的考证中大量粟特姓名里同样不见滑姓因此很难认定此国人会与来自洛阳的贵族元荣产生交集并以侍从身份出现于敦煌北朝石窟 而春秋时期

16、为秦所灭的滑国其百姓以国为姓世居河洛地区以下邳、京兆为郡望与来自洛阳的东阳王元荣有所接触更有可能 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注:“杜预云滑国都费河南缑氏县为秦所灭时属郑、晋后属周 事在鲁釐公二十年 括地志云:缑氏故城本费城也在洛州缑氏县东二十五里也”此姓周代有郑国大夫滑罗汉代有滑兴、滑延年如古今姓氏书辩证载:“元和姓纂曰:汉有滑伯堪为齐悼王中尉误矣是人氏滑而名伯堪非复姓也”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时期有武将滑稽:永初三年十月嗣自率众至方城遣郑兵将军扬州刺史山阳公达奚斤、吴兵将军广州刺史苍梧公公孙表、尚书滑稽领步骑二万余人于滑台西南东燕县界石济南渡辎重弱累自随此尚书滑稽可能来自滑台一带因北魏早期有授职当地武官征战

17、本土先例 滑姓非世家大族在魏晋时代以军功拔迹行伍几乎是唯一出身途径北魏早期军队和军镇的将官多为鲜卑人军士则包括鲜卑及鲜卑化之汉人 敦煌是胡汉杂居的边境军镇滑姓武人自明元帝时已在北魏政权第 期 齐 然等:敦煌莫高窟第 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 任军职则西魏时期此姓供养人之生活方式和衣着佩饰呈现鲜卑化从民族融合的角度可以解释因此第 窟中滑姓供养人形象首先应考虑是跟随元荣来自河洛地区的鲜卑化汉人第 窟其他供养人中阴姓为武威与敦煌的汉族著姓可以认定阴安归及其身后阴苟生、阴胡仁、阴普仁等人的袴褶装是河西地区汉族武人衣着阴安归妻史崇姬既着汉装也不应当来自西域史国而更接近十六国至北朝河西建康郡(今甘肃张掖高台县

18、)史姓尽管不排除胡汉联姻的可能性但河西本土两大汉族著姓联姻更为可信 据姚薇元先生对西域史姓、何姓的考证此两姓商胡以北齐地域记载较多与西魏敦煌地区的军事、文化活动关联似并不大 东汉皇后、外戚中有阴姓、何姓如果滑黑奴为汉族其妻何氏也以出过汉代经学家何休、外戚何进的汉族姓氏更为可信且姚薇元先生亦考证过魏书官氏志所载鲜卑贺拔氏改何氏并不成立 另据伯希和记录第 窟东壁有何、梁、赵、王、成等姓氏供养人仍以汉族姓氏为主 因此从姓氏角度分析 窟几铺世俗供养人均非胡族也非鲜卑人而只能是追随元荣来自河洛和河西地区的鲜卑化汉族军人四、第 窟武人形象与元荣治理敦煌方略莫高窟第 窟于西魏大统年间营建于战争扰攘之际的边塞

19、军州敦煌绘塑中出现袴褶装武官供养人在内的众多武人形象如西壁南、北龛上部持人面盾和托举做战斗状的虎车、凤车武士西壁龛外戴宝冠、着金甲战裙持枪天王西壁中龛北侧四臂持戟战神童子天西壁北龛北侧神将南壁“得眼林”壁画中具装铠骑兵与步卒南北壁的狩猎者、药叉、力士等这些武人、神将、力士形象似有意表现粗犷刚健军风突出军功尚武风尚体现了石窟营建群体身份和北朝游牧尚武精神与北方长期战乱中武人阶层崛起和敦煌作为防御柔然、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战略要塞地位相对应 南壁通壁“得眼林”壁画故事中的战争场景也是此时期北方战乱与盗贼蜂起时局下军事活动的真实写照征战攻杀场景显然为造窟者所熟悉符合建窟者元荣“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大

20、将军”的身份以及“敦煌之立其来已久虽土邻强寇而兵人素习纵有奸窃不能为害循常置戍足以自全 进断北狄之觇途退塞西夷之窥路”的边塞特征对 窟的建窟原由、石窟艺术风格、石窟形制功能等均有影响这些武人形象在石窟集中出现首先是改镇为州后北朝军人地位变化之直接产物 北魏统一北方后的百年安定以及孝文帝迁都和改革后洛阳礼乐儒风兴起北魏政权立国根本的代北崇军尚武风尚逐渐消散轻视边镇武人之风气在洛阳贵族中蔓延 边镇军人肩负边防重任却因远离政治中心而待遇落后、升迁困难造成政治隐患正如尚书令李崇长史魏兰根所言:缘边诸镇控摄长远 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 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

21、齿致失清流而本宗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 更张琴瑟今也其时静境宁边事之大者 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 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尽管安抚武人对巩固边防、稳定内政关系重大但诸镇武人待遇不公之隐患并未得到统治者重视直至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军人变乱和六镇起义这才迫使北魏政权采取提高武人地位和改镇为州等措施来缓解矛盾“时羽林新害张彝之后灵太后令武人得依资入选”此后的战乱令武人军功升迁之途重新拓宽:“魏正光末天下兵起特诏募能得三千人者用为别将”内忧外患下 年敦煌与六镇一起改镇为州是北魏最后一批升格为州的军镇 年左右元荣以宗室身份就任敦煌显然与倚重军人军事的

22、政治形势和政策调整相关 严耕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第 卷先生考证改镇为州前的北魏军镇政府组织:“置都大将为之长例加将军之号且绝大多数以亲王或鲜卑族人为之持节统军兼治民事镇摄一方威权极隆 有副将为之贰 又开府置佐如将军、公府之制:有长史、司马为上佐诸曹参军分职主事 又下统军戍亦各置军将 大抵一府官员盖近千数”可见在敦煌这个兵事频繁之边地的官吏中武人之比例与重要性 从时代看元荣率领武人建窟武官供养人形象大量出现在其营建的 窟既是敦煌北魏末年战乱中边塞政治形势的反映也是北魏末年杀戮甚重的军人积极参与佛事活动的表现与北朝将领奚康生建南北石窟寺、杨大眼在麦积山开窟造碑等活动一致均反映出军人

23、地位的显著变化敦煌军人地位变化和参与第 窟营建的动力还有逐渐加重的边防压力 敦煌所防御的柔然是北魏西北边境的主要压力所在“其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 其常所会庭敦煌、张掖之北 小国皆苦其寇抄羁縻附之”因此孝文帝汉化改革逐渐废除军镇制度后敦煌仍为西北边境保留的十一镇之一 神龟末年()蠕蠕主阿那瑰、婆罗门在高车的打击下归顺北魏关于如何处置的讨论中凉州刺史袁翻之建议反映了敦煌的地位和作用:河西捍御强敌唯凉州、敦煌而已凉州土广民希粮仗素阙敦煌、酒泉空虚尤甚若蠕蠕无复竖立令高车独擅北垂则西顾之忧匪旦伊夕乞遣大使往凉州、敦煌及于西海躬行山谷要害之所亲阅亭障远近之宜商量士马校练粮仗

24、部分见定处置得所此后敦煌州军擒讨叛乱的婆罗门:十二月诏安西将军、廷尉元洪超兼尚书行台诣敦煌安置婆罗门 婆罗门寻与部众谋叛投嚈哒 嚈哒三妻皆婆罗门姊妹也 仍为州军所讨禽之婆罗门姊妹皆嫁嚈哒证明敦煌州军擒讨婆罗门时滑国与柔然关系较近 滑国在突厥崛起前控制着西域广大地区为此时期敦煌军事防御对象之一这也是敦煌西魏石窟不应出现滑国供养人的证据 蠕蠕主阿那瑰叛乱和六镇起义后随着突厥崛起敦煌的军事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突显元荣正是此时期承担经略河西、整顿瓜州军政组织、巩固边防使命的重臣敦煌从军镇升格为州刺史御外与安抚边民职责并重 元荣治理敦煌二十余年瓜州地界无论高车、柔然、吐谷浑、突厥还是本地大族、流民均无较大规

25、模叛乱元荣去世后的瓜州却很快发生邓彦杀刺史元康夺权和城人张保杀刺史成庆等变故至北周时期边患又起:“州通西域蕃夷往来前后刺史多受赂遗胡寇犯边又莫能御”可见元荣以宗室身份久任瓜州刺史成功抚御了内外各种势力其政绩正符合时人所论之理想边任人物:若能统御有方清高独著威足临戎信能怀远抚循将士得其忻心不营私润专修公利者则就加爵赏使久于其任以时褒赉厉其忠款 所举之人亦垂优异奖其得士嘉其诚节这或许也是元荣作为宗室却久不得迁返洛阳的原因之一 第 窟营建于元荣整顿边防的多事之秋南壁“得眼林”壁画故事为官军平定寇盗主题在壁画艺术上为敦煌首创很可能取材自元荣整顿边防与修理武备的讲武练兵活动代表了元荣对武事武将之重视 第

26、 窟北壁布局中以七铺八佛为不同家族供养人划分独立区域而非追随贵族身后礼佛也体现出元荣对下属武人的重视 因此可以断定第 窟整窟均有彰显元荣功勋和敦煌边塞军人功绩之意图有着非佛教的世俗政治意义元荣招纳武人建窟其动力还来自瓜州与中原政权关系变动中对地方武力的倚赖 魏末周初元荣作为北魏宗室于社稷将倾之际面临尔朱荣河阴之变、东西魏分裂和宇文泰鸩杀孝武帝等复杂处境 赵万里先生推测:尔朱荣入洛元荣以抗命或他故一度被夺爵永安二年复职原第 期 齐 然等:敦煌莫高窟第 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 因是其久处瓜州为众倾服加之朝廷西北经略秦陇需要 瓜州与中原变动政权保持往来尔朱氏击败万俟丑奴平定关西地区后“于是三秦、河、渭

27、、瓜、凉、鄯州咸来归款”元荣普泰二年()所造大智度论题记中载有“天子中兴是得遣息叔和诣阙修受”之事“中兴”应指西魏之建立与宇文泰拜上柱国之位同时:“初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 荣败后此官遂废 大统三年魏文帝复以周文帝建中兴之业 始命为之”元荣在西魏建立后遣子叔和进京属于朝觐宇文泰、辅佐新天子登基之举也有观望时局、祈愿还乡之意此事与其写经、建窟祈福活动有关 大统初年西魏文帝安排大量宗室成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以强化皇权对抗宇文泰霸府势力有重振元魏皇族的意图此事可能也会涉及瓜州元荣势力 在政治斗争中北魏宗室势力被不断削弱宇文泰对河西陇右的控制逐渐加强 大统三年()宇文泰亲信

28、将领念贤转太师、都督河凉瓜鄯渭洮沙七州诸军事、大将军、河州刺史 在瓜州拥有军事力量的元荣此时面对一系列政治变动培植部曲观望时局倚赖武力应对内外威胁几乎是必然选择其招纳军人建窟和窟内题材的军将特征应有笼络地方军事势力以延寿、祈福、避祸的动机从以上石窟集中出现武人题材的几个原因分析元荣写经、造窟似非私人佛事活动而是以神道设教来辅助“文武兼用威恩并施”的地方治理策略 元荣的治理策略首先表现在与世为西土冠冕、后来进入北周和隋唐政权中枢的敦煌令狐氏之关系上 敦煌人令狐整在帮助元荣处理地方事务上作用殊显“刺史魏东阳王元荣辟整为主簿加荡寇将军 整进趋详雅对扬辩畅谒见之际州府倾目 荣器整德望尝谓僚属曰:令狐延

29、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当委以庶务画诺而已顷之孝武西迁河右扰乱 荣仗整防扞州境获宁”敦煌文献中.西魏大统三年令狐休宝书东都发愿文残卷题记:“大统三年五月一日中京广平王大觉寺涅槃法师智严供养东都发愿文一卷仰奉明王殿下在州施化齐于受称之世流润与姬文同等十方众生同含生同于上愿 令狐休宝书之”大统五年()有令狐休宝大般涅槃经义记卷四题记孙晓林先生考证令狐休宝为令狐整之弟令狐保“明王殿下”即元荣令狐休宝洛阳、敦煌写经时间与元荣遣子入京时间接近可能属于同一个活动反映出元荣家族与令狐氏之关联两者的写经、建窟等佛事活动都体现出瓜州统治者积极协理军政 第 窟建窟无令狐氏参与则

30、此窟似是在发挥本土大族作用之外抚循层级较低但数量众多且不可忽视的非瓜州籍中下层武官、将士之宗教手段充分发挥敦煌升格瓜州后刺史治民、治官两方面职责遵循河西地区佛教兴盛传统以神道设教手段笼络边塞将士在结好乡豪的同时对外来武人和不同于敦煌本土大族的元荣私人部曲进行佛教信仰层面之安抚 在敦煌石窟中第 窟首次完整地出现四天王题材继承了北凉以来河西佛教天王护国思想同样是利用武神类信仰使神佛、武人、百姓、刺史凝聚成一体实现“文武兼用威恩并施”策略下的安人劝农与控边御盗之稳定局面 因此对第 窟的研究应从西魏瓜州边防建设体系的角度并结合元荣对武人的重视和讲武练兵行为来理解五、结语在北朝后期胡汉文化融合、南北差异

31、变小的背景下莫高窟第 窟北壁男世俗供养人所着袴褶装是南北政权通用的适宜骑射的武人武事服饰其民族应为生活方式鲜卑化的汉族其身份应是西魏敦煌统治者元荣的侍从武官 此窟出现较多武人、神将形象和战争题材证明此窟为元荣率领瓜州武官营建 营建此窟并非出于个人或家族祈福延寿的需要而是为了以神道设教安抚武人、巩固边防与元荣对敦煌本土大族的笼络动机一致是北魏末期政局动荡、战事频繁之背景下元荣治理地方的策略和手段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第 卷参考文献:李延寿.北史.北京:中华书局.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周晓薇王菁.三至九世纪流行的袴褶服与南北文化的融合.浙江社会科学():.李延寿.南史.北京:

32、中华书局.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余太山.嚈哒的族名、族源和族属.文史():.沙梅真.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姓氏资料及其文化意蕴.敦煌研究():.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凌迪知.万姓统谱.成都:巴蜀书社:.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夏鼐.读史札记:论北魏兵士除六夷及胡化之汉人外似亦有中原汉人在内.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北京:中华书局.徐自强张永强陈晶.敦煌莫高窟题记汇编.北京:文物出版社:.李 百 药.北

33、 齐 书 .北 京:中 华 书 局:.严耕望.北魏军镇制度考/“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本.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赵万里.魏宗室东阳王荣与敦煌写经/冀叔英张志清刘波.赵万里文集:第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袁迪嘉.西魏北周宗室出镇与宗室力量的演变.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令狐德棻等.周书.北京:中华书局:.王素李方.魏晋南北朝敦煌文献编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孙晓林.跋.东都发愿文残卷.敦煌吐鲁番研究():.(.):.:(责任编辑 吴艳玲)第 期 齐 然等:敦煌莫高窟第 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