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多元主体治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对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51705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主体治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对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元主体治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对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元主体治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对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影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3 年第 64 卷第 9 期2309收稿日期:2023-05-10作者简介:叶煜(1997),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E-mail:18357872216 。通信作者:王春燕(198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发展与空间演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决策行为,E-mail:hapwcy 。文献著录格式:叶煜,王春燕.多元主体治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对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影响研究 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9):2309-2314.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80多元主体治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对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影响研

2、究叶煜,王春燕(塔里木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阿拉尔843300)摘要:农村垃圾分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深化农村垃圾分类实践情况研究,提高其处理效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居民视角下,借助结构方程构建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模型,探索多元治理主体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对垃圾分类满意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信息服务对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设施服务次之,人际服务最不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需提高农村垃圾分类服务中人际服务质量、重视数字平台的应用与优化,科学合理优化垃圾相关设施分类布局、建立健全服务考评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服务发展,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

3、考。关键词:农村垃圾分类满意度;多元治理;数字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8-9017(2023)09-2309-0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农村垃圾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不仅与乡村发展、绿色发展有关,也与农民生活福祉,身体健康紧密联系。农村垃圾分类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第一,垃圾处理技术。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提高回收利用率与无害化处理是现在面临的难题1。第二,农村垃圾管理体系。由一开始以政府为主导,逐

4、渐向多元主体方向发展。创新使用“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2、垃圾溯源追责机制3、PPP 模式4,强调发挥村民、村集体、社会力量等作用。第三,农村居民分类意愿影响研究。政策执行、社会关系5、村庄制度6、社会互动、互联网技术使用等被证明能促进垃圾分类意愿7。针对现有文献垃圾分类过程中缺失服务方面研究。本文从农村居民角度出发,运用结构方程研究多元共治与数字技术应用对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对提高农村垃圾分类服务质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意义。1研究区域概况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得到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并要求在全国推广浙江垃圾分类经验。遂昌隶属浙江省丽水市,辖区内共有 7

5、 个镇、11 个乡、201 个行政自然村,现有居 住 乡 村 人 口 为 13.59 万 人,占 总 人 口 的60.04%。遂昌县作为我国首个出台地方 农村垃圾分类管理规范8,相比国内其他地区较早重视农村垃圾处理相关工作。2003 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遂昌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之后的几年中,遂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地方管理办法,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明确规定。在此背景下,选取浙江遂昌为研究样本,为浙江省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和其他地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供参考借鉴。1.1多元主体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垃圾分类也从

6、由政府单方面引导模式向多元化发展。作为乡村治理示范点,2022 年遂昌2310 2023 年第 64 卷第 9 期县发布了 遂昌县 2022 年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提出“落实垃圾分类处理部门统筹、乡级组织、村级实施三级责任”形成多级管理主体。以村(街道)为单元布置垃圾投放点,乡镇(街道)为 单 位 设 置 垃 圾 清 运 中 转 站,落 实 了“村乡(镇)县”垃圾分类分段运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100%,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63%,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如图 1 所示,居民是生活垃圾分类第一阶段直接参与者。自垃圾分类政策实

7、行以来,大部分居民并未改变原有垃圾倾倒习惯,没有自觉分类意识。村集体组织志愿者在垃圾投放点引导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第二阶段由村集体或者乡镇雇佣全职的垃圾清运员,经专业培训后上岗,并且配备相应的设备(专业清运车应配置智能称重设备)。垃圾清运员须做到每天每户上门清运垃圾收集,借助智能化设备对居民每日每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价。完成清运后,将评价结果通过设备上传到大数据智慧系统中,由政府部门相关专职人员进行 定 期 评 估 反 馈。垃 圾 分 类 第 三 阶段,清运人员将垃圾转运至乡镇垃圾资源集中处理点,垃圾初处理企业进行进一步分类处理。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由各村清运员运至乡镇资源化处理站集中处理,

8、其他垃圾则由清运企业集中转运至县城进 行 无 害 化 处 理。垃 圾 分 类 第 四 阶段,有害垃圾经各村收集后由县级统一转运至有处置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图 1农村垃圾分类流程1.2数字智能监督遂昌依托数字技术,按照“互联网+物流网”模式,构建了垃圾分类“云监督”模式。借鉴产业大数据分析,建立“村乡(镇)县”垃圾分类智慧监督平台。通过垃圾清运员对居民每天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记录,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垃圾分类正确率、参与率、合格率、垃圾重等进行综合评价。所在地乡(镇)根据各村垃圾分类综合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查漏补缺,维护垃圾投放、收集、清运、处置相关设备,同时对垃圾清运员进行相应考核。县级相关单

9、位对乡(镇)、村进行不定时抽查,根据各村、乡(镇)进行综合性排名公示。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现有垃圾分类的情况,对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整治、及时公布。建立垃圾分类综合治理网络体系,加快垃圾分类处理效率,构建透明高效监管系统。如图 2 所示,垃圾清运员将每户居民垃圾分类情况拍照记录上传至垃圾分类智慧监督系统。居民可以根据垃圾分类智慧系统计算垃圾分类正确率、参与率、合格率、垃圾重等综合评价对自家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反馈查看。乡(镇)相关人员根据各村居民垃圾分类情况综合评价,并对垃圾清运员进行监督考核。县级相关部门根据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系统运行情况、每月督查考核实绩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

10、合评价,评选出垃圾分类示范乡镇、示范村,优秀处理站点、收集员等。县农业农 村 局 与 生 活 垃 圾 分 类 办 专 项 督 查 组,按 照“3+1+1”模式进行按月常态化排名考核公示(随机抽查 3 个自然村、1 个机关单位、1 个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将垃圾分类与乡(镇)年终考核、资金挂钩,综合排名靠前的乡(镇)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支持。垃圾分类与“洁净乡村”工作组结合督查,对各村进行综合评价月排名,排名情况经主流媒体公布,并且抄送县级相关部门。对于治理不及时、考核频繁垫底的乡村将进行专项通报。2实证研究分析2.1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目前,我国对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研究方面鲜有文献,因此,借鉴

11、其他领域服务满意度与实叶煜,等:多元主体治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对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影响研究2311图 2农村垃圾处理流程践相关研究内容的基础上9,研究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与多元主体治理、数字化技术服务之间的影响关系。根据费孝通10 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村民之间的关系如波浪一样由己及人地散开。但是随着农村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农民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空间,彼此之间的联系开始减弱。村民在外接触的人越多,农村内部的人际关系越受到影响11。基于此,提出假设 H1:H1:人际关系对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生产正向影响。通过对农村公共设施实地调研发现,城乡不平衡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公共设施配置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

12、12,村民对公共设施总体需求较大。但是大多数村民对现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较为满意,包括村庄进行城乡统一供水和垃圾处理以固定垃圾桶形式13。由此提出假设 H2:H2:设施服务对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生产正向影响。当前处于信息发展高速时代,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是当前我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工作的重要方法14。信息对农村家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当前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15。通过对农村社区信息化治理的实证研究,证明村民对信息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16。由此提出假设 H3:H3:数字化技术服务对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生产正向影响。综合以上分析,为了更深入研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理论

13、概念模型如图 3 所示。图 3农村垃圾分类居民满意度理论模型2.2数据来源本次问卷发放采用分层抽样法,遂昌县内石练镇、三仁乡、王村口镇、湖山乡等 6 个农村地区乡镇随机发放问卷。选取发放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村集体、企业员工等生活在农村的居民。考虑到农村地区问卷发放难度问题,将问卷设计简单、问题设置通俗易懂。综合遂昌农村垃圾分类服务现状,基于服务设计与服务接触理论,将多元治理与数字化技术服务分为人际服务、物理服务、信息服务 3 个方面17,根据“SERVQUAL 服务品质量表”设置相应题项。采用李克量表对垃圾处理 3 个阶段进行满意度评分。本次共发放 300 份问卷,收回 300 份有效问卷,问卷

14、回收率为 100%。农村居民对现有垃圾分类模式总体评价为一般满意,其中女性人数占 43.67%,男性人数占56.33%,农 民 人 数 占 67.33%,非 农 民 人 数 占32.67%。具体结果如表 1 所示。2312 2023 年第 64 卷第 9 期表 1基本情况调查信息类别频数百分比/%性别男16956.33女13143.67年龄018155.0019309030.0031409431.3341607926.3361 以上227.34学历初中及以下4615.33高中13444.67大专及以上12040.00职业农民20267.33非农9832.672.3信度效度检验运用 SPSS 软

15、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问卷信度分析采用克隆巴赫系数进行检验,效度分析采用 KMO 和 Bartlett 进行检验。克隆巴赫系数越大表示相关性越大,内部一致性越高,各个潜变量的信度在 0.701 0.827,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效度分析结果均大于 0.7,达到可用因子分析的标准。具体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问卷信度效度潜变量观察变量标准负荷克隆巴赫系数CRAVE人际服务A10.7520.7150.7790.543A20.796A30.656物理服务B10.8150.7340.7270.475B20.686B30.786信息服务C10.6070.8270.8490.532C20.771C3

16、0.810满意度D10.6230.7010.6780.413D20.701D30.6452.4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评价通过 AMOSS 软件对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拟合分析,检验方程模型整体适配度情况。经与适配值比较,除 GFI 值 0.896 略低于适配值之外,其他拟合指标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证明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表 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指标X2/dfGFIAGFIRMSEANNFICFI适配值30.90.80.080.90.9实际值0.2330.9170.8680.0860.9070.8962.5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AMOSS 中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模

17、型进行拟合。模型评价首先要考察模型结果中估计出的参数是否具有统计意义,需要对路径系数或载荷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利用临界比值(CR)的统计检验系数概率 P 值进行判定。通过数据分析,除人际服务对满意度的路径分析 P 值小于 0.05,证明该路径显著效果一般,其余 2 条路径均小于 0.01,表示明显正向显著。且 CR 值均达 1.96。具体结果如表4 所示。表 4结构方程模型路径路径关系EstimateCR差异显著性人际服务满意度0.1542.024 物理服务满意度0.6074.559 物理服务满意度0.8156.122 注:表示差异显 著(P 0.05),表 示 差 异 极 显 著(P0.01

18、)2.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由图 4 可知,根据标准化数据可支持本假设H1、H2、H3 成立。通过以上结果分析,信息服务正向显著影响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他们之间的路径系数为 0.81。设施服务与农村垃圾分类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为 0.55,证明农村垃圾分类设施服务对满意度也有较强的正向影响。人际服务和农村垃圾分类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是 0.20,是 3个维度之中关系最不显著的。3结论与建议由实证研究结果可知,已知信息服务对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设施服务次之,人际服务最不明显。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垃圾服务生产中,使得农村垃圾分类更加方便快捷,进而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满意度。“云上乡村”智慧系统,农户能

19、够及时了解自家垃圾分类情况,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打造自下而上的信息公开体系,同时兼顾监督功能。针对农村地区区域功能划分不合理的现状,由村集体牵头修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垃圾收集点和收集方式,最大程度方便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多元共治增加了村民与垃圾分类工作人员接触范围,但是服务质量还存在问题,导致居民满意度并不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提高垃圾分类人际服务质量,满足农村居民多元需求。在培养参与农村垃圾分类人员技能方面叶煜,等:多元主体治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对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满意度影响研究2313图 4农村垃圾分类居民满意度模型分析结果时,也要培养其服务意愿。例如农村目前面临老

20、龄化问题,垃圾处理对于老年人来说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村集体等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其他主体进行协助。面对农村居民需求多样化要求,通过“线上+线下”“校园+家园”等形式,利用微信、广播电视等平台为不同年龄段编制相应的宣传资料。创新开辟“音乐线”垃圾收集模式,打破农村中农户工作时间不固定导致无法定时投放垃圾困境。同时定期组织垃圾分类现场会,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现场实际操作。由相关部门和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入户指导,及时了解和反馈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和改进。提升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树立农村垃圾自觉分类新风尚,为农村垃圾分类服务提供软支撑。重视“云”技术平台,科学合理优化相关设施分类布局。虽然遂

21、昌已经实现农村垃圾分类智慧管理,但是数字技术服务对于农村部分居民还存在部分壁垒,无法进行高效的管理和应用。通过升级现有平台运行模式,扩大信息服务种类和覆盖面,实现收集、发布、讨论等多功能信息交互线上运行,积极引导更多村民参与垃圾分类“云监督”,打造上下一体监管体系。对线下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与升级,进行设备改良与升级,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相应的设置,使其方便高效投入使用。科学合理布置垃圾分类相关设施。根据农村人口结构分析,按照村民需求与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设施配置。做到“撤大桶,换小桶”,即撤销村内大型垃圾桶,每户人家分发小型二分类桶(即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将“定时投放”与“路线收集”模式相结

22、合,达到真正使居民便利。健全服务考评机制,坚持村民为主体。改变现有单向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村民考评、自我考评等多方双向综合考评体系。重视村民对垃圾分类服务的评价,根据村民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相关服务设计。健全建立垃圾分类相关规定,积极引导村民积极依法依规参与评价,改变农村居民不会参与、不懂参与的状态,让村民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参与者,更是重要的受益者,构建良性互动的空间。参考文献:1 杜静,常志州,钱玉婷,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发展趋势 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6):11-14.2 鲁圣鹏,李雪芹,杜欢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典型模式比较分析与若干建议

23、J.世界农业,2018(2):4-10,210.3 浙江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项小创新 开辟新天地:浙 江 省 龙 游 县 贺 田 村 建 立 垃 圾 处 理 新 机 制J.中国财政,2014(9):62-63.4 于奇,贾小梅,吴娜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PPP 模式研究: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 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43(5):58-60.5 魏夕凯,马本.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模型 J.中国环境科学,2022,42(8):3822-3831.6 贾亚娟,叶凌云,赵敏娟.村庄制度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

24、分析 J/OL.生态经济:1-14 2023-06-29.http:/ki.2314 2023 年第 64 卷第 9 期net/kcms/detail/53.1193.F.20220915.1031.002.html.7 左孝凡,康孟媛,陆继霞.社会互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 J.资源科学,2022,44(1):47-58.8 浙江遂昌出台我国首个 农村垃圾分类管理规范J.中国标准化,2014(10):6.9 曹逸伦,董坚峰.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用户满意度及忠诚度影响因素测评研究 J.图书馆研究,2023,53(1):1-8.10 费孝通.乡土中国 M.上

25、海人民出版社,2019.11 易钢,杨帆.“幸福广东”背景下农村人际关系情况调查:以广东省月池 村 为 例 J.南 方 农 村,2012,28(10):45-49.12 杨贵庆,杨建辉,张颖薇,等.农村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村民满意度调研及需求分析 J.小城镇建 设,2011(11):67-70.13 王金岩,孙世德,许美洁,等.基于居民需求的集聚提升类村庄公共 设 施 精 细 化 建 设 探 析:以 东 营 市 东 营 区 为 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11):112-118.14 张彬,李 潇,TAYLOR R D.数 字 鸿 沟 测 度 理 论 与 方 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15 王剑,高峰,冯建中.农村振兴背景下信息服务投入效应对创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2,34(6):50-60.16 熊春林,李莲,陶琼.农村社区治理信息化的村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J.人口与社会,2020,36(3):94-108.17 彭悦.新 农 村 垃 圾 分 类 系 统 的 服 务 接 触 优 化 设 计 研 究D.镇江:江苏大学,2021.(责任编辑:汪亚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