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多元联动与协同共建:民族地区产业兴旺的实践与启示--以青海省T乡光伏产业为个案视角.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52218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联动与协同共建:民族地区产业兴旺的实践与启示--以青海省T乡光伏产业为个案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元联动与协同共建:民族地区产业兴旺的实践与启示--以青海省T乡光伏产业为个案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元联动与协同共建:民族地区产业兴旺的实践与启示--以青海省T乡光伏产业为个案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海社会科学2 0 2 3年第3期多元联动与协同共建:民族地区产业兴旺的实践与启示以青海省T乡光伏产业为个案视角彭毛卓玛郑磊摘要: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保障,在发展实践中反响突出。“光伏”作为一种新能源,在乡村形成新业态产业,其在“产业兴旺”的实践中反馈出包括政治、经济、生态、生计、文化等多元素相互交错的关系网络。乡村的产业结构,也在重塑乡村生计结构,工乡光伏产业发展引导牧民生计变迁,牧民通过社会行动整合、调适生计方式。在实践过程中,行动规范、程序正当、主体间有效协商以及方案落实等不同程度地受限,实现“兴旺”在当下面临困境,运行机制有待优化。面向未来,产业兴旺需要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有效

2、联动,共同构建协商平台,各主体主动承担“受赋”责任,以期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新局面。关键词:多元共建;民族地区;产业兴旺;光伏产业中图分类号:F127.8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要推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发展,不能忘了农民这一主体,“要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农户能干的尽量让

3、农户干,企业干自已擅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1-2 338(2 0 2 3)0 3-0 111-0 8长的事,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1。可见“产业兴旺”既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更关乎乡村社会的民生诉求,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富裕的物质资源,它所体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凸显。产业兴旺的效益不仅在于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还在于提升乡村民众的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同时兼具实现“乡村善治”的多重效益。有学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要面向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农民,而不只是要让很小的一部分乡村振兴。只有解决好大多数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才能有乡村振兴,农村才能更

4、有力地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319中国城乡分化,农村与农民基金项目:2 0 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三治结合视角下新时代涉藏地区乡村治理问题研究”(19BMZ034)。作者简介:彭毛卓玛,青海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副教授;郑磊,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 0 2 1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11-青海社会科学12 0 2 3年第3期分化,且城乡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农民之间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这是当前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背景35-6,所以乡村振兴是要集中关注农牧民这一主体,解决广大农牧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中的“产业兴旺”是一个需要多方探

5、索的难点,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地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繁荣,与农民生计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已然实现了产业工业化,而其他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如何实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能否取得实效的一个关键318。郭俊华4等提出乡村产业兴旺的方略是要挖掘区位优势,立足资源赋,整合市场资源,联结政府、农户、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主体,调整乡村传统产业结构,在农村地区形成一批现代化的集聚、共生协同产业。林俐5 关注西藏地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路径,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也是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物质基础。关键要以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产业为依托,解决好农牧民群众的钱袋子问题。向琳6 等认为结

6、合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创新推动与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就当前相关研究可见,产业发展一方面需要整合和利用区域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多元主体的联动作用,以主体间合作协同带动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虽然凭借自身独特的资源慕赋获得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从发展基础和发展进程上看,乡村振兴更具复杂性与紧迫性。实际上,产业兴旺的过程必然会使传统乡村结构与传统乡村产业分化和整合,多元主体都在通过各种社会行动参与产业下乡或乡村产业生成。在产业兴旺的社会实践中,多元主体基于自身利益需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拉近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行动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形成关系网

7、络及架构的关键因素,正是民族地区产业兴旺运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可以看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发展,其兴旺过程需要挖掘乡村的内生动力,同时整合乡村与市场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产业兴旺的合力。这个过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范式,需要因地制宜寻求方案,-112凝聚集体智慧,探究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方式。通过此种方式获得的路径共鉴,并非于实现物质财富增加的单一目标,更在于汲取地方性知识,顺应发展的多维度,联动多元主体协商共建“新乡土”。鉴于此,本文以青海省H藏族自治州T乡光伏产业为田野案例,总结实践经验,探讨光伏产业与传统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多元主体如何通过协商共建促发展,为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兴旺

8、提供启示性的个案视角。一、田野在线:T乡光伏产业的实践空间在产业兴旺的探讨上,T乡具有代表性,它是多民族混合杂居的乡镇社区,近年来迎来了诸多现代产业的人驻,其牧民主要牧地塔拉滩(一塔拉)已建成全球面积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光伏产业从规划、建设到产业生成,已将政府、企业、村集体及个体等多元主体密切联系到一起。在生态改善和不影响光伏生产的条件下,多方主体都希望实现以光伏生产为主,引羊入园发展牧业传统生计为辅,实现二者相互依附、协同发展的“牧光互补”模式。因而T乡可成为探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典型案例。(一)人文地理生境T乡区域内汉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互嵌杂居。平均海拔2 90 0 米,因置

9、身西北内陆,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低于2 0 0 毫米,全年日照时长约2 8 0 0 小时以上。乡镇背靠塔拉滩,面向龙羊峡水库。塔拉滩,古称大非川,地势绵长平坦,由三个低矮“台阶”将其“分野”,形成一塔拉、二塔拉、三塔拉。T乡向来秉持着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生计方式,农业生产区靠近龙羊峡,牧场集中分布于一塔拉。有学者说“人类行为导致的生态替演具有巨大的现实影响,人类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与自然的演替过程相结合,作为人类的应答。”7 申言之,T乡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磨合,让其地理人文都处于长期的变迁场域中,尤以自然地理环境来说,时间轴线上呈现出U型的变化样式。2 0 世纪中叶以前,该地拥有

10、良好QINGHAI SOCIAL SCIENCES丨社会学研究的生态环境。据T乡政务工作人员S介绍:“在究竟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影响又是什么类型和程20世纪50 年代塔拉滩的草很好、很高,但是后度的影响。可见,光伏新能源产业在此地规划建来气候变化加上一些过度放牧之后,就开始沙漠设既有社会经济效益层面的预算,也有生态效益化了”。上面的考量。实践证明,产业规划的效益预算已21世纪初,因生态退化,草场原本的生态有突出的成效。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政府实行退牧还草政策以缓涉及央企、国企、民营企业等七八十家公解生态恶化,但牧业生计方式也未能全然变迁,司在这里(塔拉滩)从事开发,开发面积达到当地牧民通过调整放牧

11、作息加以应对。也就是说,600多平方公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实验基因气候变化与未能实现生态有效治理,使这时期地。企业自身实现获利,同时也为当地的GDPT乡生态环境各元素降维到最低谷。增收,就业等作出贡献。已建好的生态监测站从(二)光伏产业的生成与环境的改善2018年开始持续监测气候、植被、土壤三个要光伏作为一种新能源,所形成的产业因具素。2 0 18 年3月至2 0 2 0 年底的监测数据评估显示,有经济与生态方面的效益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同光伏产业建设之后该区域的风向更单一了,土壤时也践行着可持续发展战略。T乡所处的塔拉滩,的颗粒变细,光伏板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而因其所固有的资源烹赋,成为

12、发展光伏产业的不植被面积自2 0 13年逐年增加二之地。自从2 0 13年开始在此地规划与建设光当前,T乡所处的一塔拉,已建成认证吉尼伏产业,塔拉滩(一塔拉)开启了自然生态与社斯世界纪录的“光伏海”,为企业、地方政府及会生态的变迁之旅,其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当地牧民等多元主体搭建了利益共享的平台。在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主体行动的生态效益层面,在光伏板防风固沙,凝气聚水功合集,即在规划上必然不能全然以个人偏好为主能的作用下,大尺度系统内的生态改善明显,而导,而是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考量。十年间,光伏所覆盖的地方,土壤湿度增加,植被种量、伴随光伏产业从规划、生成和规模化生产,T乡微生

13、物种量和生态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牧地从风沙漫天的半沙化地带变成了有几百亩规(三)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模的“光伏海”。T乡光伏得以生成,除了自然产业的人驻,会引发乡村结构的变迁,但无生态上的优势,在社会环境方面也有一定的支持疑也会带来多维度的效益,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条件,比如“禁牧”政策就传递了把传统牧地区需要。新事物的兴起与发展,意味着将打破当地域作为生态恢复区的理念。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原生态格局,就乡村而言,在产业的生成与发X介绍,针对禁牧区光伏电站大规模并网运营后展过程中,多方主体的社会行动,会诱导乡村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企业是有事先考量和举会面貌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与重塑。近年来,T乡措

14、的,即企业从2 0 13年就与有关的研究所合作,迎来了许多产业入驻,例如牛羊饲料加工企业、委托开展植被的种植和原生植被的监测工作,通粮食加工企业等,但是对牧民生活影响最大的还过实测数据来说明光伏电站建成以后对生态环境是坐落在传统牧地上的光伏产业集群。经过十余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8 月3日;受访人:T乡政务工作者S,男,47 岁;地点:T乡乡政府。光伏产业是指企业等组织为广泛利用光伏板吸收太阳光热而组建起来的,具有规模性生产光伏电的集合体。它的兴起和发展回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全球性会议议定的旨趣在于呼吁全球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应对因气候变化带来的

15、环境挑战。地形地势、气候特征及日照时间等条件。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7 月2 5日;受访人:光伏电站企业相关人员X,男,6 2 岁;地点:西宁。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8 月5日;受访人:光伏电站环境监测博士Y,男,33岁;地点:西宁。2 0 2 2 年6 月2 6 日,位于青海省H藏族自治州G县的光伏发电园区与水光互补发电站正式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113-青海社会科学12 0 2 3年第3期年的征收和扩建,T乡牧地基本上已被光伏板覆盖,相应地,牧民的生计方式发生转变。正如牧民x介绍:“牧民们

16、在羊群圈养之后就开始种田,其子女们有的在州上经营打字复印店,有的在光伏公司务工,主要是安装光伏板的架子”。另据S村村委会工作人员L介绍,留在村里的主要是“50后”至“8 0 后”的人,“90 后”基本就在城里,要么读书,要么打工或经商。牧业生存空间反映了牧民的生计传统与文化惯习,而牧民的社会行动则直接反映牧民生计的“阅限”。光伏产业的人驻与发展,间接地使当地民众的文化传统经受变迁与调适。牧民要么转变职业,或进入企业,或向外求生,要么在园区生态改善的基础上,获得继续牧羊的“权利”。除此之外,产业的人驻,也直接促使T乡的治理生态发生变迁,主要表现为治理问题的复杂化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其中最重要的是

17、牧民的生计问题。转业和企业吸纳只能解决小部分群体的生计问题,而大多数牧民更适宜于传统的生计方式。光伏产业建设,土地成为多元主体协调发展的关键,产业的发展、牧民生计的维护以及政府社会治理的内容等都是围绕着土地的使用权进行的。“土地”成了多元主体所思付与争取的对象,就企业而言,其获得土地,毋庸置疑是高效地发展光伏产业;政府则是为了协调产业与牧民生计的关系,促进发展;而对于牧民来说,更寄希望于获得园区的草场继续放牧。二、多维诉说:主体间的区隔与协同有学者认为在国家制度改革和乡村生活秩序变迁的双重作用下,先后经历了“乡土中国”时代、“全能主义时代、“乡政村治时代和“城乡中国时代的历史性变迁。”8 这说

18、明中国乡村在发展环境和治理格局等层面在几十年间里已发生了变迁和演进,但是对于“乡土社会”而言,“乡土性”权重依旧,其意义多维呈现,因为新时代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产业的长效发展,始终将依赖于乡村社会基础。T乡光伏产业发展的实践辐射出产业兴旺的实践逻辑,乡村固有的文化系统、产业结构、治理体系等在新业态、新事物的冲击下,正在经受变迁。光伏产业在其规划落地、生成与扩容的实践中,充斥T乡的文化生态,也重塑T乡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格局。在实践当中,各主体前进的路向产生区隔,而以牧业为核心,协同共建的愿景又形成相互交织、互为关联的行动网络。(一)牧民之愿:求地续牧就牧民而言,因其传统生计的需要,与生态环境、园

19、区空间、企业组织、光伏板、政府组织等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其缘起之故在于光伏产业的人驻直接影响到承载羊群的牧地空间规模化缩减。需要注意的是,羊群是牧业经济的支柱性来源,羊群拥有量缩减后,家庭可支配收人也将随之减少,而其他职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自适。虽然征收牧地时他们也获得了征收款项,但是对于未来长久的生活来说,却是杯水车薪,因此,重拾牧羊的生活成为他们的期望。牧民x认为:“因光伏产业征地需要而给予的补偿款对于不养羊的人来说划算,对于养羊的人来说就不是很划算了,因为羊少的人每年可以赚五六万元,那些养得多的人每年可能赚十几万元,而补偿款是一次性的,以后就没有了。”牧业作为牧民的一项传统生计,既是牧

20、民长期所依附的收人来源,也承载着牧民的生活方式。牧地征收意味着牧民的生活空间与生计空间都双重缩减。对于牧民来说,获得牧地继续放牧的本心可见一斑。然而,因园区属企业财产,对于“他者”的进人存在限制条件,并非所有的牧民都可无偿地在园区内放牧羊群。首先有正规权限进入的是企业在脱贫攻坚中帮扶的贫困户。正如S村村委会工作人员D介绍,因为该村是光伏公司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8 月1日;受访人:牧民X,男,45岁;地点:牧民家中。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8 月3日;受访人:S村村委会工作人员L,男,51岁;地点:S村村委会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8 月1日;受访人

21、:牧民X,男,45岁;地点:牧民家中。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7 月30 日;受访人:S村村委会工作人员D,男,55岁;地点:S村村委会。-114QINGHAI SOCIAL SCIENCES丨社会学研究的扶贫村,所以公司给贫困户买了羊,在产业园的作用。故而企业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区之中给他们分配了草场,他们可以进去放牧。业落地区域相关人员的生计方向和未来发展面向。可见,能够获得正式准入园区资格的仅仅是因为选择塔拉滩发展光伏产业,除了因为自然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给予福利的部分群体,但对源赋优势因素,还因为此地距离龙羊峡水电站于大部分群体来说,都不具备无偿且正式进入园较近,方

22、便并网输电,又可以相对低成本建设新区的便利。而且在现实中园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能源基地,可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企规范,对于羊群的准入也缺乏公平性与普遍性,业选址T乡生产光伏,依赖于地理特质的优势也有的牧民会通过社会行动取得非正式的便利机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企业因自身的权力为“进人准则”营造了狭光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长而宽泛的空间地带,缺乏成文的准则和实施方要,在国际国内生态、绿色可持续的时代引领下,案,“羊群人园”并没有统一而规范的秩序为引导,新能源必然是未来能源供应的一个可能的主要方而是以社会行动构建起牧民与企业关系的亲疏远向。这为具有自然优势的T乡提供了产业建设的

23、近。部分群体通过与企业之间的“私密性”联系契机。进而获得羊群的准人。这对于羊群较多又无更多对于乡村来说,存在可供利用的资源和地草料的牧民来说,无疑是获利的便捷方式;但对理位置的优势才能吸引产业下乡,下乡的过程于大多数牧民来说,因为自身的局限,缺乏资本也就是乡村变迁的过程。光伏产业人驻改变了T去参与社会行动,只得在园外“望羊兴叹”,这乡的生计传统与治理结构,在新的生计结构下,一现象直接导致资源分配难以实现普惠性。企业也在设法“补救”,力图实现企业与牧民之当环境成为生产和生活的情境时,资源竞争间的双赢。企业招聘录用本区域被征收牧地的和整合难免成为主体间社会行动的主题。牧民看牧民进人公司务工,让他们

24、从事简单、基础的着园里园外羊群的形对比,加上园外可牧之地能胜任的工作并获得收人。据T乡政务工作者的缩减,其人园之心更是与日俱增,只得寄希望s介绍,企业为了扎根本地,尽量招聘本地人,于公共权力的支撑,多次向基层政府反映,希望提供的岗位主要包括一些专业化不强的如门卫、企业将已建好的“牧地”反哺于自己,使生计得保洁、保安等非技术人员的岗位,一些基层管以持续。可见,牧民生计成本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岗以及与地方百姓和政府打交道的岗位。要素之一,虽然有偿出让了土地,但从可持续性园区的生态和设备空间均具备接纳羊群进来说,不能将这一成本置于产业创造利益的环节人的条件,开展牧光互补项目,但也存在一些呕之外。实践中

25、,因企业上下级、企业与政府之间待解决的问题。光伏企业相关工作人员X认为,往往缺失“协调共治”的衔接要素,牧民可持续一是需要采取合作社的形式把人组织起来,二是生计被无意忽略,形成负外部效应,导致资源配明确羊的品种和数量,三是选择具体从事放牧的置效率较低,使得主体之间对接牧民进人园区的人员,总之根本的目的是在园区里面形成一种以规范缺乏完整方案,“牧光互补”项目发展模式羊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尚处于不断探索中。园区的功能在于生产光伏发电,方便牧民维(二)企业之声:产业发展与乡村社会秩序系生计只是兼顾的社会效益。园区并不排斥牧民企业的目的理性在于逐利,追求利益的最大使用光伏园区发展牧业生计,从设备基建上也

26、为化。但是企业特别是国企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参“牧光互补”提供了相应设施。但园区也有承载与者,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外源动力,它们的参与量,羊群的规模和放牧的模式不能影响光伏发电在实现乡村振兴与维护社会秩序中具有举足轻重系统,需要形成“怎么进一怎么放一怎么出”的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8 月3日;受访人:T乡政务工作者S,男,47 岁;地点:T乡镇政府。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7 月2 5日;受访人:光伏电站企业相关人员X,男,6 2 岁;地点:西宁。-115-青海社会科学12 0 2 3年第3期有效准则,让“羊群吃草”的牧业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辅助体系。这就需要各主体打破传

27、统观念,探索形成规范科学的“牧光互补”模式,实现产业新融合。(三)政府之思:运筹规划作为国家与社会稳定并且向好发展的关键主体,政府的主要作用一是“政府补位”,即政府通过再造治理格局重构多元共建的治理体系;二是“政府协调”,就是需要政府设立职能机构去针对性、专门性地治理相关问题,并且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平台,协调治理主体关系9。政府是产业兴旺的航向引领者和关键行动者,通过社会行动和参与治理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看,政府组织需要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引导企业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而在微观行动中,政府组织是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诉求主体,需要关注民众的生计问题。因此,“要根据社会发

28、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健全和完善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制度”10 。政府对社会主体行为进行规约,推动不同利益主体联结洽谈,厘清和规定权责边界,并且缔造和优化政策制度环境。在光伏产业建设与T乡牧民生计协调发展的运行实践中,T乡政府作为村集体与光伏产业的中间媒介,是牧民生计与光伏产业更加欣荣发展的协调者,竭力解决牧光互补项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目前“羊群人园”因缺乏规范导向,产生“私密”“隐蔽”的潜在规则,是政府呕待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实施牧光互补,实现光伏与牧业传统生计协调发展路径的关键在于解决土地使用权的问题。通过洽谈、协商、政府补偿等措施解决即是政府需要考量的。除此之外,有序进人园区形成规范是

29、实现牧光互补高效运转的保障。正如T乡政务工作者S所构想:“由政府组织牧民成立合作社或者实行资金引人,一方面将人园羊只数量平均分配给各牧户后,集中各牧户人园羊只由专人负责人园放牧,另一方面根据人园羊只数量折算股份,人股合作社,年底进行分红。以制度规范作为保障,既能够为园区创建有序、安全的生产环境,同时在社会效益层面,基层政府通过考究和载畜衡量,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怎么放、谁去放、放多少的问题,从而有效实现企业与乡村二者之间的共赢。简言之,就是需要发挥基层政府组织的治理效力。按照基层政府的构想,就是企业让渡足够的草场使用权,进行科学有效规划之后,让村集体通过协商、定量分配、明确权限,并以集体的形式进

30、入园区,从而禁止个体户以单个主体的形式进入。如此则可以有效地避免羊群入园造成的混乱,方便园区的管理,同时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当前,要实现牧民与企业之间双重的产业兴旺,还需T乡政府、企业、村集体和牧民等多元主体为之努力。三、启示:多元联动与协同共建产业兴旺事关多元主体利益,在产业发展中,需要重视多元主体的价值趋向,联合多元共建,强化主体间社会行动的正当性,进而实现多主体共利。在多元主体协同共建产业兴旺的过程中,需强调责任的精准定位与分配,并在源头上解决问题。因而在T乡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规范、有效的“牧光互补”模式中,需要联动多元主体,赋予多元主体责任与义务。(一)充分发挥国家在场的功能

31、作用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为产业的落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的公共物品,即以政策作为保障。在解决园区放牧的问题上,统筹兼顾不同主体的利益,充分发挥好连接各主体之间的媒介作用,做好衔接企业与生计的抓手,从宏观维度整合资源,推进各主体关于产业发展和牧业生计问题的协商治理与合作治理。村民自治组织、牧民等不能与企业高层直接对话、表达诉求,因此,需要政府组织搭建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商平台,与企业进行协商,寻求实现光伏产业与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反思和总结当前光伏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采访人:笔者;时间:2 0 2 2 年8 月3日;受访人:T乡政务工作者S,男,47 岁;地点:T乡乡政府。-116QI

32、NGHAI SOCIAL SCIENCES丨社会学研究规避和防范问题的出现。上级政府组织需要宏观力的支撑。要以制度为保障,赋权于村民自治组调控,既要关注企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织,充分利用和发挥乡村集体的智慧和结构功能应该关注发展地区牧民的生计,在规划之时就重作用,在依托群体、民主协商、自治自决中增强视解决问题,即以制度规范落实“牧光互补”的乡村的发展能力。运作模式,在源头上明确土地占有和使用问题。首先,村民自治组织相对于其他组织来说,明确征收牧地为企业所有,但是光伏板建设之后,更了解牧民的实际需要和诉求,因此自治组织应将园区草场的部分使用权分拨给基层政府,实行该参与牧光互补项目建设。在规

33、范制定层面,自“占有权”与“使用权”二权分化,使基层政府治组织应该积极参与、表达牧民的实际诉求,同能够真正有效地参与园区的规划和管理,从而能时发挥集体的智慧,为规范的落地生成建言献策。够更好地整合利用“闲置地”发展牧业和相关产其次,村民自治组织是由村集体选举产生的,代业,促进牧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同时,表村集体行事,因而自治组织需要及时向公共宣在企业、基层政府、村自治组织及牧民联动协商传关乎牧民生计的政策规范,通过集体会议传达的基础上,明确企业责任和牧民放牧的“边界”政府及企业组织对于有序、定量进入园区放牧的和规范,并以制度的方式下沉至实践中具体执行。呼吁,同时传达和解读多元主体协商制定

34、的制度(二)强化企业组织的真实有效参与规范。再次,村民自治组织有责任和义务落实牧实现“牧光互补”的产业兴旺模式,其制度光互补的相关条例,按照分配的羊只数量组织牧规范从构想、协商、制定再到落地实施的一系列户按量加入合作社,并与产业园区对接,统一进过程中,都需要企业的真实有效参与。光伏生成,人园区放牧。最后,村民自治组织也要与企业组园区生态相对改善后,就成为可供牧羊的重要场织、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密切联系,随时监督园区所,施行牧光互补存在双重的效益。但是,实现牧羊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即时影响,并及时调整羊新能源产业与传统牧业的协同发展会触及各方利群进人园区的数量和方案,以期实现牧光互补的益,需要多元主体进

35、行维新,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引导效益“外溢”,促成产业新融合。(四)明确牧民群体的“边界”与责任首先,草场的使用权是关键问题。需要企业传统放牧行为呈现逐草而牧、交替并牧的特与牧民、基层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等协商洽谈,点。但在光伏产业园中,要保护园区设施,有必平衡各方利益,在协商中解决园区牧地的使用问要厘清放牧行为的边界。题。其次,企业应全面参与“规约”制定,听取园区内基建设施属于企业财产,其目的在牧民对园区牧地的诉求,同时表明企业自身发展于通过吸收太阳光能获得经济价值,实施牧光“牧光互补”的要求和承受边界,主动承担社会互补实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进行的社会行动。责任,在公司内部制定具体

36、条例,在具体实践中因而,首先,禁止以个体户的方式进人,应通做到分层级执行,即由企业派遣专员参与政府协过合作社方式进入,合作社确定每一光伏“子作和监督,使既定规约高效落地。最后,避免“熟阵”的载畜量,明确入子阵中牧羊人群和羊群人社会”的栓。企业的执行者需要强化制度意的数量;其次,牧民进入园区牧羊必须遵守政识,严格执行政企规约,按照规章制度限制“牧府、企业、村集体等共同商定的入园与放牧规羊”不规范进人园区,对于允许羊群非正式进入约,要求将羊群限定在园区“剩余空间”以及的企业工作人员,实施惩戒制度。牧草所能承载的范围内,同时监督好羊群,防(三)发挥村民自治组织集体智慧的作用止破坏园区的基建设备,保护

37、企业财产,更不乡村的发展需要集众家之合力,除公共组织能人为破坏,要有危险意识,不触碰、不损害发挥作用外,要进一步强调乡村自身的主体性,输送光伏发电的设备。同时,爱护园区卫生环境,充分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及时处理垃圾,保证园区干净整洁,营造和谐、“当家作主”,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强有有序、环保的牧羊空间。-117-青海社会科学12 0 2 3年第3期结语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保障,产业兴旺已获得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但是,产业兴旺的实践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和范式,需要因地制宜,因条件制宜,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突破产业发

38、展的瓶颈。既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同时还要关注社会效益,社会并不是单个个体的抽象表达,而是多元主体与社会人社会行动的集合体,在产业兴旺的实践中,确实需要多元主体的联动与共建,做到共商、共建、共享,在过程中出力,在结果中共赢。近年来,国家的能源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倡导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清洁低碳导向、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能源政策理念,特别是新能源发展战略为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新业态催生产业新融合,要抓住新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未来民族地区产业兴旺实践中,一是要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理顺包括生

39、态、经济、文化等多元素相互交错的逻辑关系,依托地域自然人文资源的特质而发展;二是要强调农牧民这一主体和产业的发展不能二元分化,因为农牧民及其“乡土性”与依赖乡土而建的产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重点是提高农牧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强化其参与的合理性,要相信和依靠“乡土”的智慧,实现传统与现代化的新融合;三是要兼顾多元主体的“资本”特点,形成有效联动,厘清不同主体在场域中的“受赋”责任,集体协商,共同执行,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赋能作用,进而实现“产业兴旺”建设中多元主体的资源共享及利益共赢的新局面,为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

40、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人大,2 0 2 2(2 1):6-2 1.2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台声,2 0 2 2(8):16-2 5.3贺雪峰.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M.北京:东方出版社,2 0 19:19.4郭俊华,卢京宇.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与路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1(6):42-51.5林俐.产业发展视角下西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探讨.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1(5):12 3-12

41、8.6向琳,郑长德.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 0 2 1(1):12 6-135.7马尔腾.人类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M.顾朝林,袁晓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2:7 6.8傅才武,李俊辰.乡村文化空间营造:中国乡村文化治理的空间转向.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2 2(5):5-15.9田先红,张庆贺.再造秩序:“元治理”视角下城市住宅小区的多元治理之道J.社会科学,2 0 2 0(10):94-10 6.10俞可平.走向善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 0 16:11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0:5-6.-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