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以四川省乡村法律援助为视角.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52946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以四川省乡村法律援助为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以四川省乡村法律援助为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以四川省乡村法律援助为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振兴-209-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扎实推动乡村振兴,需要着力打造乡村法治高地,构建完善的乡村法律援助体系。同时,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法治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满足基层治理的“底层需求”,需要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支持作用。运用法律援助力量逐步引导农村群众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促进“美丽乡村”“和谐乡村”发展。1 乡村法律援助与乡村振兴内在联系在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依法推进乡村法律援助是实现基层治理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保障。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地区的纠纷数量不断

2、增多,法律援助的诉求也在日益增长。通过完善乡村法律援助体系,能够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防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乡村和谐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层乡村法律援助工作体系与推进乡村振兴在基础需求、作用对象与内在导向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图1)。因此,以乡村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四川省乡村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现状2.1 制度规划法治四川建设规划(20212025年)和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的颁行,为四川乡村社区的法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述文件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单位要关切基层人民群众(尤其是乡村群众)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

3、障、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以法律援助建设为工作抓手,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法为根本遵循,不断拓宽对话协商、平等交流的群众参与渠道,推进乡村振兴的法治化建设。2.2 实施机制四川省通过搭建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中心+站点”的立体式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一方面,依托线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现市、县、乡、村全层级覆盖1;另一方面,开设线上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时更新四川法律服务网等,及时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截至目前,四川省全省范围内现已建成3 600多个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办公室,15个便民法律顾问联系点(线上),累计为乡村群众开展法律援助6 000余

4、次。2.3 主要措施2.3.1 乡村产业专项法律服务 围绕相关主体发展需求,对乡村企业、合作社、土地承包户等进行 收稿日期 2023-04-01 基金项目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四川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SC21ZDTX001)。作者简介 闫永波(1995),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地理标志;冉华庆(1989),女,四川成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振兴、知识产权管理。通讯作者 王 舒(1994),女,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地理标志。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以四川省乡村法律援助为视角闫永波,王

5、 舒,冉华庆(成都文理学院文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1)摘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以法治建设为根本遵循。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深化基层治理离不开法律援助工作的协调作用。法律援助是有效化解乡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助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法法律援助法等修订实施,四川省各地市十分重视法律援助的工作成效,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在体制机制、人员、经费等方面困境频频。因此,需要多措并举,围绕法律维权意识提升、法律援助成效提质、法律援助监督提档,奋力开展乡村法律援助工作“新格局”,夯实乡村振兴法治基础,实现乡村振兴跨越式发展。关键词 乡村振

6、兴;法律援助;乡村法治 中图分类号 DF0-05 文献标识码 A图 1 乡村法律援助与乡村振兴内在联系模型闫永波,等: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乡村振兴-210-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6 期(总第 564 期)“法治体检”,经由法律咨询、合同审查、出具法律意见书等形式,为土地置换、闲置农房流转等产权问题提供法律服务。2.3.2 解决村民法律援助需求 以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家庭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农民工薪资纠纷等为切入点,着力开展乡村基层矛盾纠纷治理工作。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同时,结合基层群众的文化背景、思维认知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普及工作,做好“

7、溯源治理”文章。2.3.3 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通过乡村工作宣传栏、“村村响”广播等途径,定期开展各类普法活动;结合“315”“124”等法治节日进行专题宣传,逐步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2.3.4 开展民族地区重点帮扶工作 通过“对口帮扶”机制,推动深度贫困地区、部分涉藏州县法律援助资源均等化建设;引导、支持律师事务所在“无律师(所)县”设立分所,培植本地法律援助服务人才,加快“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的工作格局转变。3 乡村法律援助的现实困境3.1 法律援助差异性明显律师(法律援助律师及社会律师)、志愿者及社会工作者是法律援助队伍的重要组成人员。司法实践中,因不同地区经济发

8、展水平、薪资待遇水平存在客观差异,导致法律援助队伍发展的地区差异化明显:成都、绵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法律援助资金完备、人员数量充足,反观凉山州、阿坝州等地区碍于经济原因,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部分地区还存在资源缺失的窘境)。公开数据显示,成都市现有基层法律服务所103个、专职法律援助工作者435人;绵阳市现有基层法律服务所71个、专职法律援助工作者331人;凉山彝族自治州共有基层法律服务所20个、法律服务工作者55名;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基层法律服务所20个、法律服务工作者30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暂无基层法律服务所及专职工作人员(图2)。3.2 法律援助经费保障不足当前,法律援助活动经费来

9、源单一、总量有限,尚不足以为乡村法律援助工作实践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日前印发的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报告NO.(2019)显示,上一年度全国法律援助活动经费共计6 000余万,各级法律援助部门累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145万余次。法律援助费用总量不足,若分摊至各具体服务活动中更是少之又少(部分深度贫困地区补贴费用仅几百元)2,囿于经费,许多工作难以有效实施。此外,法律援助资金还存在渠道来源单一、管理混乱的问题。具体到地方实际工作中,法律援助活动经费主要依赖财政拨付,较小部分源于福利彩票、社会捐赠及企业捐献。此外,虽然法律援助法中明确提出,要将法律援助相关活动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健全资金动态调整机制

10、,但对资金拨付的具体成效未予以明确,这就导致资金拨付不到位、不及时甚至是挪用等乱象频发,制约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有序开展。3.3 法律援助质量有待提升目前,四川省乡村法律援助工作更多地还是着眼机制建设、普法宣传等基础性工作,还未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法律需求擘画特色援助服务。整体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还有待提高,随着法律援助不断深入乡村社会,其对于盘活乡村资源,助力乡村经济的潜在价值有待发掘。由于不同地区对法律援助案件缺乏统一的评价机制,加之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力度不够、补贴标准低、律师积极性不强等原因使得法律援助实际办案质量参差不齐。3.4 法律援助监督机制不畅为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建设,四川省曾着手开展办案程

11、序、补贴标准、档案管理等专项活动,但尚未形成规范完备的法律援助规程和激励机制。部分律师事务所、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流于形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际性不高。现实实践中,法律援助的困难标准、受援案件的受理、援助律师的指派、实际工作的成效和当事人利益实现等方面仍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多为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考评,缺乏一定的中立性和价值无涉性。4 完善乡村法律援助实施路径建议4.1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依托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手段,充分整合区域内部法律人才要素,搭建起包括法律援助在内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弥合法律服务资源的供需不均衡、不匹配的问题,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在建设平

12、台的过程中,重点打造土地承包经营图 2 四川省各地区基层法律服务所与法律服务人员数量分布情况乡村振兴-211-纠纷、家庭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农民工薪资纠纷等服务板块,除提供日常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外,通过实际案例分享、评析等提升乡村企业、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者等受众的法律意识。同时,以该系统为集成链接平台,实现与民政、妇联、残联、劳动保障等单位联通,精简乡村企业、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者等寻求法律援助服务事项和流程,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打通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法律援助的“效能最大化”。4.2“政府+社会”协作,优化资金配置4.2.1 拓宽法律援助资金引入渠道 对社会资金进行适度的使用

13、。在此过程中,司法机关要与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合作,对国家法律援助的专项补助进行协调,并进行社会资源的整合,拓宽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途径,协同搭建法律援助的专用资金库。首先,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捐赠渠道,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法律援助捐赠工作。充分发挥各社会群体和福利机构的积极性,增加公共福利和福利事业的投资;其次,与相应的专门司法救助资金相连接。各地区的法院可以通过有效的协作机制,与各基金进行沟通,补充当地的法律协助资金不足。然后,让机构参与到法律援助的福利中来,对其提供帮助,对开展了法律援助捐款活动的公司、机构给予免税、表彰等。最后,要提倡建立和购买律师事务所的保险制度。建议保险公司增加有关的法

14、律事务的保险,今后如果遇到有关的案件,可以向保险公司承担一些甚至是所有的律师和其他有关的诉讼费。4.2.2 加强法律援助专项资金分配与监管 首先,确保法律援助资金“专款专用”,严格规范资金流向及资金使用流程,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台账及名册,严防资金挪用、他用,甚至是贪污行为。建立健全专项经费层级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法律援助行政主管部门专项资金使用,因地制宜开展资金使用线上、线下信息公开工作,便于社会公众及时进行监督和信息查阅3。其次,建立法律援助经费评估机制,根据年度预算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及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开展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法律援助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最后,

15、建立完善法律援助经费监督机制,明确法律援助经费使用范围、责任主体、监督主体和追责方式等内容,严格落实法律援助资金监管工作责任制。同时,要增加法律援助专项工作经费补助,提高办案补贴,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根据地方财政收入状况,适当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补助标准。加大对经济困难公民、残疾人员、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实行免审经济困难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确保残疾人零障碍获得法律援助;对特殊群体中因工伤致残或致残的当事人实行免审经济困难审查;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等涉及劳动保障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实行“绿色通道”制度,优先

16、办理。4.3 优化人员配置利用高校法学专业人才资源。四川地区有较多大学开设法学专业,法律援助主管部门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法律诊所”,吸收法学高校教师和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增加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的人员储备、助力基层乡村社区实现法治资源均等化建设。同时,建议吸纳法检系统退休的专业人才4。返聘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退休人员作为法律援助机构顾问,为法律援助工作中相关专业、疑难问题的解决保驾护航。4.4 以需求为导向,实现援助服务精准化供给乡村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不仅要全覆盖,还应该做到“精准供给”。法律援助是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而精准化机构建设恰恰就是让法律援助服务主动靠近这些困难人群,以便于人

17、们找到机构并享受这项服务,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乡村居民。第一,根据机构的固定性与流动性来安排工作人员。首先必须保证固定工作场所的人员驻扎,这是开展流动式法律援助的前提,一般来说专业的场所能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建立流动人员排班表,不定期安排一部分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法律援助的宣传资料,流动在村庄、田间以及老百姓家中,为广大乡村居民释疑解惑,及时记录居民的法律援助需求并提供帮助。第二,在乡级设立乡级律师服务中心。依据不同乡镇地理位置、辖区面积、常住人口数量、纠纷频发态势等,合理集中法律服务人员,成立以专职律师为主、志愿者为辅的服务组织,“条块状”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5。同时,法律援助主管部门,

18、可以考虑增设法律援助乡级工作部门,形成“多层级联动、多机构协作”的服务模式。4.5 完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社会化监督(1)在确保身份信息私密的基础上,引入同行审查质量评估,组建由专职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评估审查团队。挑选各专业领域业务能力较强的专职律师,或者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全国性的随机互评,综合多名同行的评估结果,尽量确保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性。(2)合理擘画法律援助工作评价指标。在具体评价指标中,建议统筹考量以下因素:受援人与援助律师沟通效果、法律意见是否得当、事实调查是否清楚、费用支出是否恰当。同时,审查者也可(下转第236页)闫永波,等: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

19、收入消费-236-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6 期(总第 564 期)为文化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四是开展文化活动。农村地区要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可以激发人们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推动文化振兴。4.4 推进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振兴同样是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农村地区的生态振兴,必须进行如下工作。一是意识层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法律与制度层面。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对环境

20、违法行为依法惩处,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安全。三是生态环境治理实践。农村共同富裕的生态困境需要综合治理,政府和社会力量需要共同努力。一方面,加大农村地区生态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意识。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农村地区环保工作,为实现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目标提供绿色屏障。综上所述,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提高居民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完善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法律和制度,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建设、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最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19-21.2 高

21、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27.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3-8.(上接第208页)设,将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转化为治理效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市高质量推进工作常态化;襄阳各地在城乡综合治理方面推陈出新,特别是南漳、宜城、襄州等地“共同缔造”工作成效显著,下一步,应将襄阳各地创新的模式、经验、成果凝练成推广方案,进一步扩展到着力打造文明美好社区、美丽村庄上来,彻底擦亮襄阳“共同缔造”的名片。【参考文献】1 吴砾星,赵 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

22、协调发展N.农民日报,2023-07-22(4).2 黄 进,方雯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百千万工程”有利于破解三个不平衡实现全域富裕N.南方日报,2023-07-19(A5).3 付洪良,周建华.县域视角下浙江乡村生态治理评价及差异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21,33(5):146-150.4 李 欢.“千万工程”的浙江经验及对内蒙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北方经济,2020(9):38-41.5 吴敬秋.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J.党政干部论坛,2022(12):43-44.6 王 虹,姜后意.孝昌陡山:深入探索“五变”模式 共同缔造秀美曹砦N

23、.孝感日报,2023-06-15(3).7 魏传远,杜 航.以共同缔造推进仙桃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J.学习月刊,2023(5):31-33.8 吴国平,何 靖,彭月娇.南漳:共同缔造美丽乡村路N.襄阳日报,2023-05-23(5).9 徐明杰,胡 隽.我国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新加坡社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J.嘉兴学院学报,2019,31(5):105-109.10 刘雅静.社会治理创新:理论蕴涵、实践困境与路径探寻J.理论导刊,2014(10):12-14,26.11 王明为,杨 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转型路径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21(2):92-98.(上接第211页)

24、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合理意见,但应据此说明理由。(3)根据评估结果划分办案质量等级,等级高低关乎案件补贴、奖惩条件。对消极办理案件的法律援助人员除给予相关训诫、处罚外,适时设置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法律援助律师怠于履行职责的追责制度6。通过大力宣传充分吸收村委会、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对案件质量评估的意见(包括办案态度、是否参与全部诉讼环节、是否进行了有效答辩等),辅之建立受援者反馈与法律援助机构主动调查、文书审查与乡村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多方监督机制。(4)完善随机抽查“回头看”评价机制。通过不定期电话回访、走访调查、线上投诉、备案存档等方式,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跟踪处理长效评价机制,切实确保受援者利益有效实现、

25、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乡村法治环境有效改善,进而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助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参考文献1 赵天红.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制度研究以我国法律援助法为导向J.法学杂志,2022,43(2):65-82.2 杨宏.乡村法治振兴背景下乡村法律援助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1(6):34-36.3 杨 彬.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法律援助制度探析J.乡村.农业.农民(B版),2022(8):52-53.4 龙飞虎,岳书光.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乡村经济与科技,2022,33(7):183-186.5 李银辉,尹大勇,强垚鑫.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唐昌司法所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建设J.人民调解,2021(6):43-46.6 方杨统,於永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法治扶贫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乡村实用技术,2022(2):47-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