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路径选择.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53080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路径选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路径选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路径选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第 期 总第 期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路径选择李宏伟,张二进(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北京)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形成巨大环境压力。新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现阶段我国发展方式面临突出问题,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总结和发扬新时代十年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主要为:正视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爬升期,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全面

2、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词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现实;任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绿色转型是指经济发展摆脱对资源能源高消耗、污染物高排放和生态环境损害的依赖,转向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排放减少和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革命性的发展方式转变,是对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彻底抛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

3、意义。一、新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紧迫性(一)现阶段我国发展方式面临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迅速增加。根据生态环境部颁布的 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 亿元,除西藏、海南、青海、天津外,其余 个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均超过 亿元。”可见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依然严峻,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尤为重要。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经验研究”()。作者简介

4、李宏伟,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张二进,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气候灾难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这“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凸显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方式面临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谋划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并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

5、一。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是对我国发展方式的重新审视和适时调整。(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发展要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降碳,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形成高效利用、排放减少、环境优美、生态稳定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形成绿色高效的发

6、展格局。新发展阶段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从本质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最广泛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内在自觉养成为本质目的,让绿色生活成为人民自身的内心信仰和自觉的自主的活动方式。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现在温饱问题稳定解决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三)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都重视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关系。早在 年时候,毛泽东同志已经明确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

7、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等分流域综合治理的思想。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年党中央制定的 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中,明确“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 年要实现美丽中国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同时指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努力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新时代十年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8、的成就与经验(一)党的领导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一以贯之大力推进,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年第 期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年,第 页。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国土资源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文献选编(年),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9、社,年,第 页。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把“美丽中国”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十八大以来“十三个方面”巨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党中央以

10、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明显增强,企业依法排污治污、保护环境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全社会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氛围日渐浓厚,人人参与环保、贡献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为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也将生态文明写入了 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明了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二)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方

11、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生态环境的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些成效的取得与我国开展的生态环境相关治理重大工程密不可分。比如备受关注的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年 月,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提升环境质量,国务院发布实施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 月,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国务院发布实施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 月,为了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国务院发布实施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些行动计划是推进绿色转型的关键部署,使得我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得到满足,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新时代十年,通过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严格落实,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成为常态。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12、大幅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都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正在加速转型,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也在快速转变,新的美丽中国正在实现。(三)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把生态环境的优劣看作是人类文明兴衰的决定性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作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嵌入到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全面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提供远景

13、规划,并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从制度层面来加强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法制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规定“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这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思考,是对中国及世界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具体

14、实践中,我国建起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科学的政绩考核和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制度,逐渐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框架。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路径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论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升到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也为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做出中国特有的贡献。年 月 日,我国召开了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

15、护大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面向国内召开的一次环保会议,该会议的主题是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会议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坚持好的六大原则、需要把握的五方面要求、需要建立健全的五方面内容、建立美丽中国的两个阶段目标,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更加关注绿色发展,强调要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多个方面做出系统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以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制定修订完成 多部法律法规,

16、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其中,既包括顶层设计上的宏观法律,也包括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环境监察办法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保护税法 核安全法 等在内的专门部门和领域法律法规,我国生态文明法律体系更加健全。三、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路径选择(一)正视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爬升期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很大,生态环境压力依然不减。一是生态环境结构性、基础性问题依然严重。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

17、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仍没到来。二是经济快速复苏、不利气象条件挑战依然存在。疫情之后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制造业,在恢复生产的同时也加剧了污染风险。从气象条件来看,今年开始,气象特征将从拉尼娜状态逐渐过渡到秋冬季受厄尔尼诺影响,未来几年可能处于不利的气候形势场,易形成高温、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扩散。尤其是 年春季以来,受外蒙古沙尘暴影响,全国空气质量有所反弹,污染天气数量出现次数增加,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年以及未来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大压力,存在“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难以完成的风险,部分区域污染物排放有所反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风险,发生突发重大

18、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气候变化带来的局部性突发性生态环境风险等。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资源需求仍处在一个爬升期,对能源与资源的消耗仍然呈增长趋势。要在 年实现碳达峰、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尤为重要。绿色转型是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生产集约节约的一种发展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尤为注重的是正视资源环境压力、把握资源需求现状,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二)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年第 期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

19、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期,必须加大绿色转型的攻坚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是培育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发展清洁、节能、环保的绿色工业,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普及推广。同时加强绿色能源的开发与节约使用,鼓励绿色能源开发、发展节电节水等环保企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大清洁能源存储技术的开发,将新兴绿色能源技术进行普及。加强企业之间在绿色技术研发、绿色技术共享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同配合。二是建设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绿色科技研究,加大对环保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绿色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清洁环保绿色生产。加强对绿色科学技

20、术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资金支持和相关奖励力度,将新型技术创新放在市场中增强其竞争性,构建绿色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完善资源集约节约体系。加强现代企业循环生产模式推广,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企业,推动企业实施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企业的优先鼓励和劣质淘汰的管理制度。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坚持可持续的资源使用制度。对于部分污染企业加大环境评价力度,推进环境保护的监管和认证制度,推进资源过度使用的黑名单制度。四是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空间整体规划,加快“多规合一”制度的有效推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将国土空间的规划与绿色企业发展相结合,规范绿色空间的使用和开发,形成综合有效的绿色体

21、系。加大对国土空间的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城市、乡村以及城乡结合地区的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的集中绿色开发,持续推进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形成绿色保护带。五是建立绿色市场服务体系。开展多种绿色产品交易的多样化试点,实施完善的市场交易和监管体系。完善企业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和境外碳交易市场。加大绿色金融和碳汇市场的试点,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进行绿色市场服务体系的领先开发,加强建立跨行政区的绿色市场交易体系,实现绿色交易的多区融合开展。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推动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加快绿色金融市场国际化,推进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六是完善绿色低碳

22、政策体系。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离不开政策保障。“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落实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第三方防治企业所得税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税收支持政策。”引导银行和社会金融组织规范绿色金融服务,推动绿色金融公司发展绿色业务,为广大绿色生产企业和绿色消费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规范发展社会资本进入绿色市场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与绿色交通等绿色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七是宣传绿色生活消费理念。加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生活用品的使用,鼓励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加大节能减排绿色产品的生产力度。加快建

23、立绿色产品的流通渠道,鼓励绿色批发市场、绿色产品专售区的建立。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绿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绿色环保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利用报纸、手机和电视的宣传平台开展绿色公益宣传,利用互联网平台普及绿色产品的使用观念。开展绿色积分活动,鼓励广大市民使用绿色产品。形成绿色信用体系,将绿色纳入到信贷、生活等多个领域,推动全社会积极履行绿色消费的新风尚。(三)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离不开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实现。年,全国主体功能规划 首次提出并明确生态产品的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路径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

24、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十多年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已经在全国众多地方进行了生动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实际成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重要途径,对于科学有效挖掘生态价值、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利益导向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很多省份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积极探索了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边疆地区和乡村振兴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探索出生

25、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益交易、资源产权流转、资源配额交易、生态载体溢价、生态产业开发、区域协同发展和生态资本收益等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根据“政府市场”关系探索试点政府权威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和混合机制等多种实践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桥梁,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民利益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加快绿色转型,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种形式,这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宝贵经验,更是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我国仍然属于探索期,其对绿色转型的具体作用仍需要不断审视和检验。(,):,:;责任编辑:刘月平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年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