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幼儿教育老师 文档编号:21758541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Parents generally value the first class, mainly to see whether the students can accept the tutor, so the first class is more important. It is best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first, to communicate well with their parents in advance, to make adequate preparations for the students st

2、udy habits, learning habits, good or bad learning, and what knowledge they have mastered, whether they are willing to study, whether they are willing to learn, or whether they are willing to study, and whether they are temperamental and so on.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target be targeted. If the foun

3、dation is relatively poor,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the old knowledge, accompan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exercises to make consolidation; learn better,个人小课题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主题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嫩江县第四小学陈连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主题活动”的研究嫩江县第四小学陈连玉一、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1.课题的界定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材主要讲授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中采用小主题的方式,力求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掌握知识

4、。主题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一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各种知识,经受种种磨练,实现多方面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是为学生的创设一个活动情境,活动主题的设置要体现信息科技的学科特征,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已有经验,活动过程的安排要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理解技术,发散性地使用技术,将技术灵活的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组织、交流、讨论,提高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理论依据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

5、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实质也是说明教育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理论。他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研究,自己在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才可能在心灵上获得种种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其中包括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主要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字教材的设计与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五)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以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为主要方

6、法,辅以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各个课题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六)研究过程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时间:2001年9月2001年12月)(1)制订课题研究的计划,组织课题立项(2)组织课题(三级)申报,共立项380个课题(3)课题开题(4)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省课题组共举办三期培训班,培训研究人员共1000人次,市级培训4000多人次。2、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阶段(时间:2002年1月2005年)(1)中期检查(时间:2003年5月)采取了省课题组与市课题组分工负责的督导方法,对380个课题研究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导评估。(2)中期成果与经验交流20

7、04年4月在石家庄召开了“中期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会”3、结题阶段(时间:2005年4月7月)(1)2005年4月召开了结题工作会议,部署结题工作(2)采取了结题申报与专家评议的方式,首批170个课题结题。该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校的类别有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学科的种类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语文、政治等。归纳已经结题成果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内容当中,作为架构学科知识新体系的技术支撑,服务于学科教与学,同时在学科学习中培养信息素养和能力;第二种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8、。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就集中于这两个方面。(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课程整合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因此,课题组着重对此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构架学科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同时,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态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多媒体环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和

9、流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设计。倡导基于资源、任务、课题、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媒体的特性,合理地选择技术,合理安排使用的时机与方式,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如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强调协作学习和情感交流,把技术的工具性和教学的人文性统一起来。其中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能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工具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0、的课堂教中普遍采用如下教学设计流程。分析教学方案评价量表形成教学目标媒体组合教学结构和过程教学方法问题体系确定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信息技术环境1、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成果多媒体环境下,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交互性,可以让教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互动和交流。经过研究和探索,课题组设计了教学设计流程,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十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多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参与这种整合习过程中,感受到一种与传统课堂(主要指没有信息技术参与)不同的学习模式。他们能够感受到学科的内容与他们生活是如此贴近,学习

11、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的过程改变了。这种学习过程的改变首先在于他们在面对学科的时候感受到自己是主动参与者,同时,这种学习过程的改变还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拥有自己的理解。模式一:多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 价反 馈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任务驱动重点再现分析总拨总结升华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想像表述实践操作运用拓展该模式是秦皇岛市建设路小学、新一路小学、张家口市下东营小学、斜街小学等十几所学校研究成果。该成果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激情,引思、拓展等教学功能,有力的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发展,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模式二:多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的

12、创新能力评 价反 馈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资源科学趣谈外设情境点拨导议应用巩固开阔视野引观促思合作释疑创新拓展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资源都能充分发挥作用,是学习活动中观察、思考、知识构建、促进能力发展的源泉。教学步骤:科学趣谈 开阔视野:由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确立生物趣谈的主题,学生查阅互联网或翻阅其他资料而获得趣谈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创设情境 引观促思:运用媒体展示图片或生理活动等学习材料,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点拨导议 合作释疑:根据媒体展示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就有关问题进行

13、分组讨论,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加工,促使学生在协作讨论的氛围中自己整理学习成果。巩固应用 拓展创新: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用所学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开拓创新的机会。模式三:多媒体环境下发展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评 价反 馈学生多媒体教学资源整体感知局部强化延伸拓展粗读初思细读深思品读拓思教 学 目 标教师特点:在教学目标引领下,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教学功能,通过“粗读(导疑)细读(议疑)品读(释疑)”三步读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适于语文等社会学科的教学学科。模式四: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

14、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师生媒目标生情理启发辨识多向求解创新应用全面发展以上是邯郸市峰峰实验小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特点:以教师、媒体、学生、教材四元多向立体结构,取代师生二元主从线型结构,生为主体,学为中心。把课堂,“讲问一听答”的注入过程,改变为学生在外因激励下,实现自主探究和愉快发展过程。以多媒体组合的互动式教学法代替讲述法、谈话法。教师以高层次的主导代替“讲深讲透”的直接主导,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持者,担负设计,主持、评价与示范的新职能。模式五:多媒体环境下的作文课教学教师媒体审题立意形象感知修改整理创意写作 反 馈自主探究评议交流学 生这是涉县实验小学在课

15、堂作文教学中构建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方法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主要采用了如下应用方法:观察法:提出问题观察资料回答问题;聆听法:提出问题听录音资料回答问题;导视法:在学生观察资料的同时,教师针对资料进行讲解;示范法:观察示范资料模仿形成技能;习作法:提供习作资料习作作品展播、评价等。(3)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要素。设计开发与文字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省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都在做这项工作,几年来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并形成了几点共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以素材为主,课件为辅,

16、如,图片、动画、视频、音频、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文本等。组织专家、教师和制作人员的三结合研制小组进行研制,能多出精品,少出赝品。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应具备下列特征:A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B为学生提供间接经验C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D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E激发学生的积极地思考问题F给学生以美学知识和审美享受G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H凸现科学创新精神运用多媒体,可以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设想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这对我们进行生物创新教育十分有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自

17、己去探究、创新。比如,将课本中的结论性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质的资料和信息,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将获得的信息加工组织,使学生亲身体验人类取得的成果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多媒体课件,从植物开花到传粉,再到受精子房开始发育到形成果实和种子,这一系列的变化先向学生分别展示开花、传粉、受精、种子的形成、果实的形成的动态变化(电脑动画模拟),然后要求学生填写出各个过程的变化特点,自己从中总结出过程中的特点。接着将整个形成过程连续地、完整地放一遍,同时配有解说词。最后要求学生用鼠标器拖动各部分结构到适当位置以完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8、图,该课件要求学生手、眼、耳、脑并用。这样学生既亲身体会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又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并且培养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成果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指导思想是:在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教学功能,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习过程,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1)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学功能分析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利用信息处理工具进行教与学利用交流平台进行网上交流与合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设问学生间设问师生

19、间提问自主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竞争协作伙伴角色扮演达标级提高级优胜级欣赏级老师小结学生小结创设情景多媒体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协作交流课堂检测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情景训练学生质疑、猜想的能力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情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景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削弱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2)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组织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组织形式可采取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两种形式,其中小组学习形式经常使用。依据教学内容,对于一般性的学习内容采取个别学习方式

20、,对于内容复杂或难度较大适合选择小组的学习形式。(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课件引领下的半开放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师将学习方案设计制作成专题网页形式放到网上,引领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学习,除教师组织的学习资源外,还提供相关网站扩展和延伸学习资源。问题引领下的开放式自主学习方式由教师或者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运用网上学习资源,采取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学习。课件引领下的探究式学习课件提供了研究的问题、方法、资源、让学生尝试找出问题答案。对较复杂问题的合作式学习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分别由各个小组进行探究,各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获得问题的答案,最后将各小组汇报的探究

21、结果综合归纳,使问题获得解决。(4)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模式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峰峰春华中学课题组研究成果。它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协作交流、课堂检测、课堂小结等环节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自主的技巧、规律,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模式二:教学目标引领下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评 价反 馈教师网络学生网络教 学 目 标外设情境 自主学习任务驱动 合作学习小组互动 展示成果教师参与 多项交流实际演练 综合培养该模式是秦皇岛市昌黎四中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其特点是:在教学目标引领下的教学活动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充分体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功能;每个教学环节都清晰

22、地表达了师生双边的活动;阐明了在师与生、生与生合作学习的环节和内容。该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能够自觉地钻研、学习、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模式三:中学物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学习模式网络资源教师学生设置情景提供相关网站参与引导感受利用检索参与选择指导监控反馈矫正问题导入研究主题查寻资料论坛讨论成果展示确定研究方法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归纳总结问题拓展完成构建提交问题获得成功体验该模式是张家口市第二中学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其特点是:以问题引入调动学习探索欲望;学生通过网络、电子图书和纸介图书查找资料、筛选内容、提出解决思路;在教师的指

23、导下通过论坛、BBS,QQ群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自由结合的兴趣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建立思维模式、学习方法等。模式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评 价反 馈教师网络资源创设情景任务驱动重点再现分析点拨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想像表达实践操作总结升华拓展运用学生网络资源该模式是邯郸市峰峰实验小学第二课题组研究成果。该模式下的教学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建构实用的、最优化的信息技术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科学的整合,能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4、;能积极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能促进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实现新课题标准的必要要素。信息技术具有多方面强大的教育教学功能,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的。只有恰当的适用才能事半功倍,盲目的运用就会画蛇添足。(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研究 设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围绕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关键问题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与开发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索。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与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承载体

25、,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编制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自然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教材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学到受益终生的东西。根据这一理念和河北省信息技术教育实际,我们研究并开发了河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包括小学2册、初中2册和高中2册,河北教育出版社)。这套教材具有以下显著特色:(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增加了亲和力,提供了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教材融入探究式教学方法,

26、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模式。(2)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动态性。教材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同时,教材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教学创新,引导而不是禁锢、规范而不是限制教师利用教材对教学进行建构和创造。 (3)强调了整合性和实践性。教材贯彻了整合理念,把握了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研究和把握了知识的局部和知识的整体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教材的综合性,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同时,突出了实践性,安排了大量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内容,使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材投入使用后得到了很好的社

27、会效益,教育部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对教材有较高的评价。高中部分已通过教育部信息技术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手段,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核心,是对教材、网络信息资源以及技术等要素的二次创造,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强调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掌握信息技术。鉴于此,搞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课题组立足河北省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特征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8、过程设计的特征分析鲜明的学生中心论。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任务驱动。同时,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技术支持。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帮助个体学习,从而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确保没有一个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潜能的平等机会”。多维动态生成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设计参与者。教室因网络而拓展了时空,社会成为具有丰富资源和研究价值的课堂或实验场,课堂比以往更具活力。随着设计节奏的展开,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调整与修改教学设计策略的状态,即在

29、过程中产生新的设计方案,在过程中逐步趋向完美,最后达成教学的最优化。 活动、实践与创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过程隐含在所组织的教学过程或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它最外显的部分是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因此,活动设计的水平是衡量教学设计水平的一大标志,我们完全可以说,活动设计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核心。加上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达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创新是教学设计永恒的主题,那就要求设计者主动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洞察能力,这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另外,熟练操作技术本身离不开实践,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实践,同样,教师的设计工作

30、相应地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才能真正产生指导意义,才能真正产出当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生命价值。(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的模式在三级子课题研究报告和河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的基础上,课题组概括出了三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的模式。模式一: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价反馈评价教师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提供示范 模仿练习总结要领 讨论归纳拓展延伸 创作运用作品展播 总结评价外设情境 明确任务该模式是根据张家口下东营小学给图画上颜色优质课(刘学慧老师主讲,获河北省2003年优质课一等奖)概括出来的。该模式的特点: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室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

31、自主学习操作技能,完成创作。模式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学目标价反馈评价教师计算机网络学生计算机网络引思导读 确定方案提供网址 收集资料强化研讨 整理资料归纳总结 达成共识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外设情境 提出问题该模式是根据邯郸峰峰实验小学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题和河北省2002年优质课梦在网上飞(王静老师主讲,获一等奖)概括出来的。该模式的特点: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学习工具,学习信息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模式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教师提出主题分解任务提示方法激发兴趣引发思考计划构思实践操作总结评价拓展

32、运用学生创新思维成果展示交流提高指导答疑该模式是根据沧州运河区南陈中心校画小树林优质课(张艳老师主讲,获河北省2003年优质课一等奖)概括出来的。该模式的特点:各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利用网络资源,共同对同一主题进行探讨,适合综合问题的学习。(三)其他研究成果围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出版著作、发表论文,以及各种优质课与课件的评选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下表所示。研究成果统计表类别获奖等级统计省级以上省级市级著作23611论文37567513802430优质课32165205402课件35246516502467综上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中

33、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材与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仅开发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模式,记录了大量优秀教学课例,而且编写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了几百套课程整合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有利地促进了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三、特色与创新1、课题研究具有广泛性。全省各地市都参与了该课题研究,研究选题密切结合本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示范和推广价值。2、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学校普遍重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将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3、注重对检测工具的研发,把内在的特性

34、表征化,心理品质行为化,制成量表进行测量,提高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可信度。如张家口下东营小学开发了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用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4、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从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出发,运用教学理论与经验改进原有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反思与评价,不断地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形成了该校教学改革的校本特色。如峰峰实验小学、昌黎四中等学校。5、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重视课题研究与多媒体教材的开发工作相结合,产生了双重效益。如卢龙县三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主开发了100多课时的与文字教材相配套的电子教材。为信息

35、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丰富的、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四、价值与社会影响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原则、方法、规律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它不仅有利于指导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而且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和实施素质教育。1、本课题研究有利地促进了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截止到2004年底,已有100多个县(区)建立了信息(网络)中心,近万所学校接入河北远程教育网和因特网,3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了校园网,同时还装备了1万多个多媒体教室和2万多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指导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提高了计算机网络

36、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教学效益。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和设备的教学效益是教育信息化重大课题,用不好就是浪费,浪费就是犯罪。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办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优秀课例观摩会和河北省远程教育网、河北省教育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极大的提高了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推动了信息技术教育健康深入的发展。3、培养了近5000多名能教、善研、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师资队伍,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为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榜样,也为构建信息化学校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宝贵经验。五、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与今后设想(一)研究中发现的问题1、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教师、教育主管观念和应用

37、能力的滞后性相矛盾。2、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性相矛盾。3、建构完美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与学校资金有限性相矛盾。4、目前执行的评价标准与新课程理念的需求相矛盾。(二)今后的设想1、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本课题研究只是作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今后要以本研究成果为新的起点开展有关研究,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我省中小学素质教育教育的发展。2、在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以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蓝本,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和研究,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3、针对我

38、省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完善和推广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开展新一轮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工作。倡导运用行动研究法,并加强对研究人员的方法培训和研究工作的指导,争取取得更大的研究效益和成果。 对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素材应同步开发,同步发行,支持高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让教师集中精力去应用而不是开发多媒体素材。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提高广大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师生的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注意到“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研究中要趋利弊害。六、鉴定意见专家组认真审阅了河北省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过程资料及

39、相关附件,经过充分讨论后,提出以下鉴定意见:该课题立足于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抓住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即:信息技术课教材建设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展开研究。该选题反映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体现了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整体趋势,适应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具体,对于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教与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题组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模式;设计开发、并出版了中小学信息技

40、术文字教材。课题组重点探索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特征并构建了相应模式。这些研究成果使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有规可循。这些研究成果可操作性强,它们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提高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课题研究出版著作11种,发表论文2430篇,完成优质课402节,开发制作课件2467件,成果十分丰富。通过课题研究,培训了师资、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河北省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参与面广,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效果明显,较好地实现了预

41、期目标,在国内同类课题研究中达到较高水平,同意结题。you can properly deepen the difficulty. However,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not focus only on exercises and not on knowledge points. In fact, communicating with students is better than communicating with students. The 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have patience,

42、probably speaking many times the exercises, the content, they still can not remember, at this time must not be angry, calm, take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teach, find suitable for his study habits or way of thinking. After all, the tutor is not a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do not have to pull so far aw

43、ay from the students. Third, oneself to teach the content of knowledge, so that they can explain brilliantly. And students of this age are easy to despise teachers who can not answer the question.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make a plan to cooperate with the exercises. As for the cost, be sure to communicate well with the parents before the lecture, better not in front of the students. To stick to your own principles, let me advise you not to lower the price, but to talk more about it. Dont lose face, its your earned income from wo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