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培育途径研究.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58592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培育途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培育途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培育途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师发展JIAOSHI FAZHAN教师TEACHER 0962023 年 9 月Sep.2023教育部提出,要积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好乡村教育这一短板。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一直以来是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2015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中指出,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2020 年 8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教育情怀。这些文件的出台,使乡

2、村学校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发展乡村教育任重而道远。要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是关键,定向培养的乡村小学教师是弥补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重要来源,但其流动性大,导致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因此,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的培育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的内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完成乡村教育使命,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过程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过程。本文以

3、湖南省初中起点定向培养的乡村小学教师为例(以下简称“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分析得出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的内核是爱,这种爱分别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乡村学生的爱。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在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之前,也曾经与其现在所教的学生有着同样的身份,即乡村学生。部分乡村学生因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更为复杂。在对这些乡村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不仅要关心乡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成长环境、心理需求、人际关系、行为习惯,不能简单地以分数为标准去评价他们,而是要以爱为纽带去

4、唤起乡村学生的共鸣。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只有让乡村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他们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和教师沟通交流,把自己的心事和遇到的问题说给教师听,这样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才能使乡村小学教育更具针对性,才会实现教学的事半功倍,同时教师在工作中也能深刻体会到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培育途径研究陈 淼1,谭芳芳2,吴 蓉2摘 要:留住乡村教师,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必须培育其乡村教育情怀。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对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稳定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促进乡村小学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培育的途径,

5、提出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存环境;加强优秀乡村教师榜样宣传教育;厚植乡村教师乡土情感这几点策略,来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使其更好的扎根乡村教育。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起点定向培养的乡村小学教师职后质量提升策略”(JF194415)的研究成果之一;2021 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农村定向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养成的实践研究”(21C1437)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 淼(1968),女,湖南芷江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谭芳芳(1991),女,湖南泸溪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农村教育;吴 蓉(1

6、972),女,湖南凤凰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教育。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5-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27-0096-03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培育途径(1.湖南省怀化市实验小学,湖南 怀化 418000;2.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怀化 418000)教师发展0972023 年 9 月被学生需要的感觉,从而收获职业幸福感。第二,对乡村教师职业的爱。部分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虽然是原生的乡村人,但他们向往城市生活,缺乏对乡村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一旦服务期满,时机和外在条件成熟,他们就会选择前往城市

7、中的学校就职。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要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职业动机,深刻体会到乡村教师对乡村学生、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其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进而在工作中逐渐萌发对乡村教师职业的热爱,增强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坚定其奉献和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决心。第三,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爱。乡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条件较为落后,设施设备不完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教育对象更多的是留守儿童,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对乡村教育事业深厚的爱。定向培养的乡村小学教师是为了解决乡村教师人数不足这一问题,向乡村小学输送一批稳定优质的师资,所以要培养他们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

8、爱,使他们忠于乡村教育事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作为建设家乡的重要一员,要学成报效家乡,反哺家乡,情系家乡,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第四,对乡村社会的爱。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不仅包含了对乡村学生、乡村教师职业和乡村教育事业的爱,而且包含了对乡村社会和乡村生活的爱。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乡村教师,他们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对本地的乡土文化、自然地域、人文环境、乡风民俗和村规民约更为了解和熟悉。因此,要让他们更加自觉自愿地去弘扬乡村文化,要从内心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对乡村社会、乡村生活和乡村人们的爱。这种内源性的情感和爱是定向培养

9、乡村小学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也是支撑和维系他们坚守和扎根乡村的重要情感纽带。二、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培育的价值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对其自身专业发展、促进教师队伍稳定以及乡村小学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激发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的永恒话题,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承担多学科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导致其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教育情怀是乡村教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教育情怀,直接影响着乡村

10、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体现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内在标准。通过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能激发和增强其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知识包括地方乡土文化知识、自然地域、人文环境、乡风民俗和村规民约等。通过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土教育情怀,能使他们对当地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生活和乡村学生的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惯更为熟悉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乡村学生发展特点和学情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其工作效率,促使其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发其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其专业发展自主性和自觉性。(二)建设一支稳定

11、的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一直以来是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2006 年,湖南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此计划实施以来,为湖南乡村教育输送了一批优秀教师,使教师“下不去”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教师“留不住”的问题一直存在。定向培养的乡村小学教师由于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必须要在其户籍所在地的乡村学校服务五年,服务期满后,他们可以选择是否继续留任。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乡村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等原因,在服务期满后大多会选择去城市中的学校就业,很少有教师自愿选择继续留任,由此可见乡村小学教师流动性大,乡村小学

12、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能使其萌发对乡村学生、乡村教育、乡村社会、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人们深厚的爱,使他们从内心更愿意投入乡村教育,认同乡村教师职业,体会到乡村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因此,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能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甘愿奉献和扎根乡村,促进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三)促进乡村小学教育事业良性发展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制约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要提高中国乡村基础教育水平,必须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乡村教育的基础。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来

13、源,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乡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乡村教育情怀作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其专业发展和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在职前培养阶段采取的是不分专业和学科的综合培养模式,他们知识广博、能力全面、综合素质高,能承担小学阶段多学科教学任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小学音体美等学科师资紧缺的问题。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能增强他们对乡土文化、乡村人文环境、自然地域的认同,深切地认识到所肩负的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和振兴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其甘愿奉献和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教师发展0982023 年 9 月动力。培育定向培

14、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促进乡村小学教育事业良性发展。三、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乡村教育情怀培育的途径要留住乡村教师,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育事业良性发展,不仅要从外在提供条件和支持,更要从内在激发乡村教师甘愿奉献和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感。(一)改善乡村教师生存环境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需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教师生活环境,激发教师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而使其留任和扎根乡村。首先,要打造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当地政府和村委员可以联合起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乡村与文化长廊,大力推进文化广场、文化街道,这样既可以传承

15、乡村优秀文化,又可以打造宜居农村生活环境,吸引更多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留在乡村。其次,要完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保障偏远和交通不便的乡村小学教师有房可住,增强乡村小学教师的幸福感。最后,要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开通“乡村城镇”专线校车,为乡村小学教师出行提供便利,让城镇周边乡村小学的教师每天能到镇中,使乡村小学教师感受到在乡村教书的便利,使其内心愿意根扎乡村并服务乡村。(二)加强优秀乡村教师榜样宣传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温暖人、启迪人和鼓舞人。要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可以加强优秀乡村教师榜样宣传教育,鼓励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向优秀乡村教师学习,激

16、发他们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从而甘愿奉献和扎根乡村。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加大对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积极组织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学习优秀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如以张桂梅、支月英、张玉滚等优秀乡村教师为榜样,让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学习他们坚守初心、扎根乡村、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长期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使其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其次,教育局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和举办相关主题讲座、座谈交流会,邀请当地长期扎根乡村教育的优秀教师来分享他们的乡村教育经历和感人事迹。如湖南地区的乡村学校可以邀请秦缘、麻小娟等优秀乡村教师举办讲座和座谈会,让更多的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学习优秀乡村教师坚守

17、初心、潜心育人、积极进取、心系学生、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和扎根乡村的高尚情操。(三)厚植乡村教师乡土情感要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激发他们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爱,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厚植其乡土情感。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相比普通乡村小学教师而言,有乡村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对乡村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更为了解,对乡村教育有更深的眷恋之情。但受到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乡村教师更向往城市文化,缺乏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为此,要培育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必须厚植其乡土情感,使他们深入了解乡村、喜欢乡村,传承和弘扬当地优秀的乡土文化,增强其坚守乡村和投身乡村教育

18、的责任感,增进其职业情怀、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使其勇于担当铸魂育人的重任,坚定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念,厚植乡土情怀,树立自觉献身和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决心。四、结语总之,乡村教育离不开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是乡村小学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情感、情怀是他们扎根乡村教育、奉献乡村教育的精神力量。要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工作环境,加强优秀乡村教师榜样宣传教育,厚植乡村教师乡土情感,培养他们的乡村教育情怀,引导其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参考文献:1 杨 旭,曾 丽,陈世芳.新时代定向师范生乡土情怀培育路径研究 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7):67

19、-69.2 杨其坤,胡恒钊,朱圣兰.农村教师乡土情怀的缺失与重塑 J.老区建设,2022(1):75-80.3 胡恒钊,廖镇宇,文丽娟.农村教师乡土情怀及其生成路径研究基于江西省 30 位农村教师的访谈分析 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5):78-84.4 凌 娜.民族地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现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小学教师为例 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2):108-114.5 路 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调查 J.学园,2022,15(25):60-62.6 周志艳.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理念与政策反思 J.甘肃教育研究,2022(8):29-33.7 杨桂龙.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基于福贡县 101 名乡村小学教师的调查分析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2(Z2):69-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