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200430179.doc

上传人:海外认知 文档编号:21758758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20043017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20043017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20043017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20043017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20043017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兴贤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林,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赏析】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虽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锐意改革,毫不犹豫,坚决推行新法。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写了这首诗。首联写孤桐的特征,靠环境和自己的努力,长得高大挺拔;第二联写孤桐正直伟岸,中空虚心;第三联“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依旧继续写孤桐的特征,在阳光照射下,孤桐更茂盛强壮,树阴更浓。这三联都是描写孤桐形象的。而第四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则是写孤桐的理想和抱负的。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决心的宣言书。以形象的孤桐自喻,给人以

2、坚定亲近之感,令人赞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思考】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作者卡片姓名王安石生卒年10211086字号称谓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籍贯临川(今江西临川)主要成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写作背景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百万大军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习气,而战事不断,多以宋军败北而告终。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北宋存在大量冗官、冗兵,政治腐败极深。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他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变法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

3、腐败、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封建时代,任贤使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王安石在兴贤中提出的“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一、字音仲虺(hu)祭公(Zhi)谋父(f)谗谀(chn)(y)二、通假字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涂,同“途”,指治世的境界三、一词多义(1)兴兴(2)徒(3)举四、词类活用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人,能人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亲近,远离五、古今异义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古义:才干出众。今义:知识和能力;能够。然后践五帝、三

4、皇之涂哉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六、特殊句式判断句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者,也”表判断)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没有明显标志,但也是判断句)被动句不拘文牵俗(“牵”有“被牵”的意思)省略句苟行此道(“苟”前省略主语“国家”)介宾短语后置不责人以细过(原顺序为“不以细过责人”)“兴贤”与国家的兴衰有何联系?我的理解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现状,实行新政,有远大的抱负。要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必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贤士,而且变法会涉及社会的多方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败和用人体制,如果朝廷能够广开贤路,招揽英才,

5、君王能任贤使能,虚心纳谏,那么国家兴邦就有希望。如果有贤不用,必将导致国家衰亡。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要“兴贤”的?我的理解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然后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反复从正面论证了兴贤则昌,又从反面说明了反之则亡的道理。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作者采用举例论证,列举了历史上兴贤则国昌的事实,以古证今,说明了兴贤的重要性。文章第二段提出了哪些“兴贤”的方法?我的理解作者认为,“兴贤”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广泛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不要有忌讳的事情,不亲近小人,不墨守成规,不挑别人的小毛病。也就是文章所说:“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

6、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结构严谨,论据充分本文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为概括论说,然后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论证。当引用史实作为论据时,先后举了商、周、两汉的兴衰作对比论证,并且用人人皆知的具体人物和事例,然后说到李唐,又用自己的话予以论证,论证了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开头几句先承接上文,点明借古喻今之意,再推开论述,可谓论述得十分谨严又有力。句式整齐,语气有力本文或用对举,或用排比,语句整齐匀称又有气势,体现了一种和谐美。例如文中作者用了几个“不则”,这样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建议君主广开言路,举贤任能,充分发挥贤能的作用。既

7、深入地完成了对观点的阐释,又有着极强的语言气势。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为人刚正,议事敢于坚持己见,不随声附和;变法能认定目标,百折不回头,人称“拗相公”。他身居宰相高位,仍清廉自守。“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盛赞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声色”,是“世之伟人”;就是他的政敌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其人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污点”。“人才”问题是王安石十分重视的问题。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以大量的篇幅谈了人才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原则和措施。在上时政书中,又对“变法”提出了“大明法度”和“众建贤才”的指导方针,并把它们提到封建统治能否巩固和维持的高度来

8、加以认识。在本文中,作者也从国家繁荣、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了兴贤任能的重要性。适用话题访王安石朱正安他依然如我想象中的那样,气宇轩昂,从容不迫。朝服和官帽穿戴得整整齐齐,左手置于怀前,右臂舒开,额头微微上扬,大有一种运筹帷幄、踌躇满志的气度。只是,我好像看出他的眉宇间似乎透着一种忧郁,或者说是一种怨愤。我问他为什么,他默然不语。王安石的这座塑像就坐落于古之临川今之江西省抚州市内的王安石纪念馆的院里。院不大,却是楼、台、亭、阁、木榭、碑廊一应俱全。院内,绿树怀抱,繁花似锦,曲径通幽,是典型的江南宋式府第门楣。塑像就矗立在展馆之前。馆内展出了介绍王荆公生平的许多珍贵资料。所以我想,这位当年政治上的失

9、败者,如今依然为后人所推崇,也该在九泉之下含笑瞑目矣。可是,他为什么眉宇不展、郁郁寡欢呢?也难怪,一位胸怀大志、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也曾叱咤风云的人物,最后竟被赶到半山(金陵至钟山之半道,故名半山)闲居,弄得“其宅仅蔽风雨,不设墙垣”的地步,放谁也是难消不平之气的。王安石当年倡导“变风俗,立法度”,其目的只是要整顿当时的“贪鄙苟得”、腐败因循的政治局面,为的都是宋朝的江山和百姓。殊不知世上的改革从来都是充满着艰难险阻的,所以他就无法避免两度拜相,两度罢相,最后被逐出朝廷的命运。其实这种结局已经不错了,这跟宋神宗对他有好感有关,古往今来的改革者有几个比这还好点儿下场的?有专家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10、,其中一个重大的因素是用人不当,如张舜民哀王荆公中所说“哭一声唯有弟,故时宾客合如何?”“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这恐怕是王安石生前所料不及的。以我之见,更重要的原因怕是时机不成熟。当时,不但在政治上有司马光一伙专门与他作对,而且在思想领域还有以程颢、程颐为首创立的北宋理学体系,这是比政治势力更难对付的。这可以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得到佐证:小岗村的几个农民就因为吃不饱肚子想闹分田到户,不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吗?不过我想,这位大改革家完全可以开颜一笑了,因为在他之后,中国的改革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社会也正是在这种断断续续、艰难险阻的改革中不断前行的。好在王安石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

11、位天才的文学家。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就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忘情山水。虽然寂寞,如他在半山春晚即事中说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内心很寂寞,不是滋味,却毕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之无愧地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同时也为临川人、为华夏子孙赢来了骄傲,不愧为天之骄子。尤其是他的诗,他的近体诗,晚年之作大大胜于早年,在宋诗之中可说是数一数二的,如艇斋诗话所言:“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可见,人生得失,不必强求,就凭这,介甫先生,你也该含笑九泉矣。据说,离抚州不远,在如今的东乡县上池瑶田村(原属临川),是王安石的故里,那里还有不少与王安石有关

12、的旧迹,如荆公山、荆公陂、荆公桥、半山书院等,可惜我无缘凭吊,只得留下一点遗憾了。【赏评】这是一篇凭吊王安石的记游散文。文章由纪念馆里王安石雕像的神态写起,紧扣其“眉宇间似乎透着一种忧郁”展开,推想他矢志改革却无功而退的人生遭遇,表达了对王安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文章一线贯穿,说古论今,极尽散文摇曳多姿之能事。),sdo5()一、基础考查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仲虺(hu)尽管(jn)轶事(y) 谠直(dn)B扰攘(no) 众庶(sh)车辙(zh) 遐迩(r)C谗言(chn) 秩序(ch)兴奋(xn) 嗔怪(chn)D阿谀(y) 召公(Sho)询问(xn) 毁谤(bn)解析:选

13、D。A项,“尽”读“jn”;B项,“扰”读“ro”;C项,“秩”读“zh”,“兴”读“xn”。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徒:一类人B博询众庶 庶:平民,百姓C不迩小人 迩:远离D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 轶:超越解析:选C。迩:亲近,偏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弃贤专己而衰术业有专攻B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通古今之变C不责人以细过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解析:选D。A项,专断,专门;B项,通用的,探究;C项,细小的,小人;D项,方法。选出下列各句停顿正确的一句()A何/治安之

14、世/有之而能兴B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C古虽/扰攘之际D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解析:选D。文言文语句的停顿通常我们采用按音节或按意义来划分节奏这两种方法。二者各有其适应的范畴,在使用中应该区别地对待。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

15、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贤而用,国之福也福:强盛B弃贤专己而衰 衰:衰亡,衰落C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犹:好像D可不慎 慎:慎重,小心解析:选A。福:福气、幸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C项,此:都是代词,但代指对象不同。前指“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后指“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后举的例子;A项,之:代词,贤能之人;B项,犹:如同,好像;D项,亦:也。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16、A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性,接着从历史的经验当中提炼出坚实的论据。B从当今政治现实出发,阐述了“兴贤”实际上关系着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C内容列举了商朝、周朝、两汉等用人之功和选人之过,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D运用事实论证,正反两面对比,说理透彻,文笔劲健。解析:选B。选文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性,并选用了事实作论据。选文并没有从当今的政治现实出发,这点内容应该在文章的第二段,所以B项是错误的。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译文:(2)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译文:答案:(1

17、)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旺,因放弃贤能之士专断自负而衰败。(2)有贤才而且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人才但不能用,就像没有人才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危素,字太朴,金谿人。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参中书省事,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18、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车,免朝

19、谒。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选自明史危素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B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C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

20、失D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解析:选B。“为人侃直”,意思是为人刚毅正直,表意完整,应该在“直”后停顿,排除A、C。“上都宫殿火”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应在“上都”前停顿,排除D,选择B。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一般与“四书”并称。B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C维扬、京口,是古代的地名,维扬指的是现在的扬州,京口指的是现在的江苏徐州。D弘文馆学士,弘文馆是官署

21、名,而弘文馆学士则指掌管书籍,教授学生的官职。解析:选C。“京口”指的是现在的江苏镇江。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长于修史。他曾修宋、辽、金三史等,并且为了编纂后妃等的传记,曾买糖饼给宦官,从中得到一些实情,完成史书编写。B危素敢于直言时政得失。他曾建议专任平章定住总领西部兵,不要因迎接皇帝所率部队而贻误军事等。C危素关心百姓疾苦,忠于国家。他曾进言陈说民间疾苦,请求皇帝赈济百姓;明军攻入时,他宁愿跳井殉国。D危素曾深得皇帝的恩宠。皇帝曾赐他小车,免去朝谒;皇帝还曾给他作诗一首,由此可知皇帝对他的恩宠。解析:选C。“请求皇帝赈济百姓”理解不当,原文有“因进讲陈

22、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他只是陈说百姓疾苦,是皇帝下诏赈济百姓。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译文:(2)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译文:答案:(1)寺里僧人大梓奋力拉起他,说:“国朝历史除了您没有人知道。您死了,这是让国朝历史丧失啊。”(2)御史王著等人述说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当列为侍从,皇帝下诏贬谪他到和州,守护余阙庙,一年多后去世。危素,字太朴,是金谿人。少年时精通五经,游学于吴澄、范梈门下。至正元年,因为大臣推荐被任命为经筵检讨。编纂宋、辽、金三史并完成尔雅的注

23、释,赏赐黄金以及宫女给他,他不接受。由国子助教升迁为翰林编修。编纂后妃等的传记,事迹散失没有凭据,危素买来糖饼馈赠给宦官,询问他们得到实情,就记载在书中,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当时动乱将更加危急,危素常常直言时政得失。至正十八年,参与中书省事务,建议专任平章定住总领西部之兵,不要迎接皇帝所率部队而贻误军事,任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营治理江南,设立兵农宣抚使司来安定畿内,任用有德才的地方官来安抚流窜的百姓。并且说:“今日之事,应当卧薪尝胆,力图中兴。”不久进用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至正二十年,授任参知政事,不久授予翰林学士承旨职务,出京担任岭北行省左丞。上书言事,皇帝不答复,于是弃官居住在房山。危素

24、为人刚毅正直,屡有建言,敢于承担大事。上都宫殿失火,敕令重新修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进谏阻止了这件事。请皇帝亲自去南郊祭祀,筑坛北郊,来驳斥南北郊合祭的悖礼做法。趁机进言陈说民间疾苦,皇帝下诏发放钱粮赈济河南、永平的百姓。淮南发生兵乱,危素前往察问,借机发放楮币(一种纸币),赈济维扬、京口一带的饥荒。在房山住了四年。明朝的军队将要抵达燕地,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用他仍然(像以前那样)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危素刚到任明军就攻入,他便跑回所居的报恩寺,跳入井中。寺里僧人大梓奋力拉起他,说:“国朝历史除了您没有人知道。您死了,这是让国朝历史丧失啊。”危素才停止。军队逼近史库,他前去禀告镇抚吴勉等人使军队

25、退出,元实录得以保全。洪武二年,授任翰林侍讲学士,皇帝多次拿元朝兴亡的原因询问他,并且诏令他撰写皇陵碑文,都能符合皇帝的意旨。不久,因为失朝被弹劾罢免。闲居一年,恢复了以前的官职,兼任弘文馆学士,赐给他小车,免去朝谒。曾经偕同诸学士参加赐宴,皇帝多次派内官劝他饮酒,并作诗一首,来显示对他的恩宠,敕令各人写诗进献,危素的诗最后写成,皇帝唯独看了他的诗称赞说:“危素文章老练、功力深厚,诗里有先忧后乐之意。”当时危素已经七十多岁了。御史王著等人述说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当列为侍从,皇帝下诏贬谪他到和州,守护余阙庙,一年多后去世。三、语言表达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知识产权”下定义,要求

26、:不超过30个字。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答:解析:此题以下定义的方式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段中的信息要点。首先明确“知识产权是权利”,然后再找出这种权利与其他权利的主要不同点。答案: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者对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独享的权利。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概括幸福指数三要素:要素一_;要素二_;要素三_。解析:这段文字共五句话,除第一句引出问题外,二、三、四句和五句分别从三个角度说明了幸福指数应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据此概括即可。答案:经济富裕(物质)社会公平(公正)良好心态(精神)-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社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