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赣州规划展览馆汇报.ppt

上传人:晚风1 文档编号:21762745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规划展览馆汇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赣州规划展览馆汇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赣州规划展览馆汇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赣州规划展览馆汇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赣州规划展览馆汇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赣州市总体规划赣州市城市规划划展览馆参观报告汇报人:林伟 尹龙辉 杨汝婷指导老师:龙专方参观日期:2015.10.10目录CONTENTS 序言Part 1赣州概况Part 2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art 3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Part 4参观总结Part 5序言:按照课程要求,2015年10月10日在龙老师和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再次参观了赣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从更深层次详细的了解到了赣州的总体规划,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目标,政策。接下来,就我们所观所闻所听做一个简要介绍,并写下我们的所感。一.赣州概况 赣州是全国面积较大的地级市之一,位于江西省最南端,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赣州地处

2、南岭、武夷山、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境内主要有章江、贡江、赣江三条河流,章、贡两江在赣州老城区的北端汇合成为赣江。“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也因这两江汇合而得名。赣州自古就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的战略要地,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世界钨都、世界橙乡、稀土王国、千里赣江第一城、生态王国等美誉。1 规划范围1.1 赣州都市区赣州都市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和赣州开发区,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都市区研究范围拓展到赣州市域。1.2 赣州都市核心区

3、赣州都市核心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和赣州开发区;同时考虑到赣州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将崇义县的陡水湖水库周边的过埠镇、杰坝乡纳入,总面积7100平方公里。1.3 赣州中心城市 赣州中心城市范围包括:章贡区、赣州开发区全域,南康区的蓉江街道、东山街道、唐江镇、凤岗镇、龙岭镇、镜坝镇、太窝乡、三江乡、龙华乡、朱坊乡、横寨乡、赤土畲族乡;赣县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五云镇、储潭镇、大田乡;上犹县东山镇、黄埠镇。区域总面积为2236平方公里。二.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1 江西省人口与面积第一大市,赣州市赣粤闽湘交界地区唯一的大城市 赣州市域面积约3.94万平方公里,辖1区2市15县,

4、2010年常住人口836万,从面积和人口来说都是江西省第一大市。从江西省的人口规模与密度分布来看,环鄱阳湖地区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浙赣沿线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此外人口规模与密度分布的另一个中心就是赣州市区及其周边县市。赣州市江西省人口外出务工的第一大市,近年来外出务工人数保持150万以上,部分县外出务工人数占劳动力数量的50%以上。务工人员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福建省厦漳泉地区和江西的南昌市。与赣州交界的城市分别包括江西的吉安市、抚州市,广东的韶关市、河源市和梅州市,福建的龙岩市和三明市,湖南的郴州市。2010年赣州主城区城市人口接近75万,是在200公里范围内唯一的大城市。图图2-1 赣州

5、在四省交界地区的区位赣州在四省交界地区的区位 图图2-2 江西省人口规模分布(分区县)江西省人口规模分布(分区县)2.3 城市性质 赣州城市定位为: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4 城市职能 1.区域性服务职能江西省对外开放门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核心区;区域性金融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区域性电商物流基地)、稀有金属期货交易中心与南方农产品交易中心;国家南方离子型稀土与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南苏区综合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江西省级科

6、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我国东南部的新兴国际门户型机场、四省通衢铁路枢纽、国家公路主枢纽、赣南苏区枢纽港;赣州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科教服务中心。2.5 工业经济职能国家重要的稀土与钨等新材料产业基地、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新兴国防工业基地、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基地、国家级脐橙生产与交易基地、南方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都市工业产业基地,江西省重要的临空经济区。2.6文化与生态职能国家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客家山水文化风光休闲旅游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7赣州城市总体发展概

7、念规划中心城区发展前景分析预测 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城市,赣州与南昌成为“江西双星结构城市”.中心城区规划发展目标定位 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江西南部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文化内涵丰富,辐射带动力强,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适合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三.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 3.0规划期限、范围(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 2012-2030 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 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 年。(二)规划范围1、赣州都市区 包括章贡区、赣县、南康市、上犹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及赣州开发区,总面积

8、2.01万平方公里。2、赣州中心城市包括章贡区、赣州开发区全域,南康市的蓉江街道、东山街道、唐江镇、凤岗镇、龙岭镇、镜坝镇、太窝乡、三江乡、朱坊乡;赣县的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五云镇、储潭镇;上犹县的东山镇、黄埠镇,区域总面积为1830平方公里。3.1赣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形成“一区,两极,两轴,多廊”的市域城镇化空间格局。一区:为赣州都市区。围绕赣州中心城市,联动外围于都,信丰等小城镇形成“都市化,网络化,生态化”的城镇体系。两极:以龙南,瑞金为核心的两个地区性增长极。两轴:为沿京九,夏蓉高速通道的两条主要城镇产业发展轴。多廊:为连接其它中心城市和各县(市)的交通走廊。3.2赣州市域综合

9、交通规划 规划在两主的基础上增加鹰瑞梅,赣韶和其它交通通道形成“两主多联”的综合交通廊道 两主:京九和夏蓉两个主要交通通道 多联:包括鹰瑞梅,赣韶和其它交通廊道。3.3赣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都市区空间发展总体结构规划构筑“一核,五心,三轴”的都是空间发展总体结构。都市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末期将建成一个特大城市,三个中等城市,两个小城市,其余为五万一下的小城镇。3.4赣州都市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产业发展核心区和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片区产业发展核心区:以赣州中心城市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体打造产业发展核心区。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片区:规划建设兴国、于都、信丰、大余、上犹-崇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片区。

10、3.4.1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城镇等级规模1、空间发展总体结构构筑“一核、五心、三轴”的都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一核”为以赣州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赣州都市核心区。“五心”分别为都市核心区外围的五个重点增长区域,包括崇义、大余、信丰、于都和兴国县城。在产业、交通组织、城镇服务等功能方面与都市核心区加强分工协作,并强化服务于所在县域单元的公共服务中心职能晒房网。“三轴”为依托主要对外交通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空间拓展轴。2、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到规划期末,赣州都市区内建设1个特大城市,为赣州中心城市;中等城市3个,分别为于都、信丰、兴国;小城市2个,分别为大余、崇义;其余为5万规模以下的小城镇,其中沙地镇等27个

11、中心镇平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良村镇等24个一般镇平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3、外围各城镇组团发展定位兴国县是都市区北部重要的工贸城市和交通枢纽节点,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堪舆文化多元文化特色融合与生态宜居城市。规划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32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3.6平方公里;2030年城镇人口35-40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40-45平方公里。于都县是赣州都市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贡江流域多元文化特色与生态宜居城市。规划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38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40平方公里;2030年城镇人口40-50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45-50平方公里。信丰县是赣州都

12、市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副产品集散为主的商贸城市,山水宜居城市。规划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35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35-38平方公里;2030年城镇人口约40-50万,城镇建设用地45-50平方公里。崇义县是以资源型加工、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为特色,富含竹乡文化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为8万人,城镇建设用地约7.5平方公里;2030年城镇人口为10-15万,城镇建设用地10-12平方公里。大余县是赣粤湘交界地区的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以矿、商贸、旅游业综合发展的山水园林城市,江西省低碳经济示范区和生态示范区。规划到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规模14万左右,城镇建

13、设用地15.7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镇人口为15-2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左右。4、都市核心区城乡统筹发展赣州都市核心区范围包括章贡区、赣县、南康市、上犹县和赣州开发区;同时考虑到赣州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将崇义县的陡水湖水库区域周边的过埠镇、杰坝乡纳入,总面积7100平方公里。规划形成“一心、七区、多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心”为以赣州中心城市为主体,包括城乡统筹先导区的城市发展地区。“七区”包括上犹西片区(含崇义乡镇)、上犹北片区、南康北片区、南康南片区、赣县北片区、赣县东片区和赣县5 南片区等七个特色城乡发展片区。“多点”为赣州中心城市外围的8个中心镇,分别为沙地镇、

14、田村镇、南塘镇、王母渡镇、龙回镇、横市镇、社溪镇、营前镇。构建“三区、八廊道、多节点”的生态安全保护格局。“三区”分别为:五指峰陡水湖片区、万安水库片区、峰山森林公园片区。“八大生态廊道”分别为:上犹江-章江廊道、赣江廊道、贡江廊道、平江廊道、桃江廊道、九连山廊道、罗霄山廊道和武夷山廊道。“多节点”分别为:五指峰自然保护区、陡水湖自然保护区、通天岩风景名胜区、杨仙岭景区、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仙人湖、南河湖水库、万安水库等。5、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规划指引赣州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赣县示范区中的储潭组团建设都市观光农业基地和都市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地区级公共与商业服务中心;江口组团重点

15、发展以轻纺、食品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建设面向赣县北部的物流园区;江口组团建设地区级公共与商业服务中心。康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培育本地加工制造业和面向区域的商贸物流业,建设疏菜及瓜果批发市场;上犹江以南建设都市农业休闲基地;唐江组团建设地区级公共与商业服务中心。3.5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都市交通圈建设目标立足市域综合交通廊道规划,围绕赣州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都市交通圈。快速交通通道规划规划形成“双环七射”的快速交通通道格局。3.6中心城市规划规划构筑“一带、三轴、六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总体格局。“一带”为沿江文化旅游功能发展带,整合上犹江、章水、章江、贡江、赣江五

16、大江河,以沿江区域绿道系统和慢行系统为依托,串联沿岸地带的历史文化节点、健康休闲节点、都市农业节点、都市景观节点和自然生态节点等的特色功能发展带。“六区”分别为: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蓉江新城现代服7 务业聚集区、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南康产业聚集区、赣县产业聚集区、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三轴”分别为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一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沿厦蓉高速公路、赣州铁路环线及105与323国道的连接线自东向西分别串联六大产业基地,分别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赣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赣州(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转移示范区、南

17、康龙岭工业区等。二是都市服务拓展轴(“中央金脊”):由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系统自东向西分别串联梅林中心晒.房网、河套老城中心、章江中心、蓉江中心(潭东)、南康中心(东山),是城市商贸零售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务博览中心、区域旅游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片区生活服务中心等职能聚集的区域。三是新兴功能拓展轴。以城市主干路自北向南串联赣州黄金机场、赣州高铁站(凤岗)、紧密联系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蓉江中心(潭东)、三江文化科教新区等重大功能区的城市新兴功能发展轴带。3.7赣州中心城市用地布局规划规划至2030年。赣州中心城市的城镇人口为300-310万,城市建设用地为328平方公

18、里3.7.1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规划布局 1、金融商务中心区章江金融中心区块:近期在位于“中央金脊”滨江地段建设金融商务中心区。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块:发展面向区域的商务博览、总部经济、开放物流基地(南方电子物流网中心、第三和第四方物流基地之一)、信息中介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业;配套完善高端商住楼宇晒.房.网,都市消费综合体等功能。其它金融商务区块:南康新中心区、梅林中心区建设服务于本地产业的生产者服务业、商业零售中心和本地企业总部,配套商住、旅游酒店等功能。2、商业服务区块建设蓉江、章江两大市级商业零售中心;建设南康中心(东山)、河套、梅林等3个区级商业中心,各处规划1-2个大型城市综合体或

19、特色商业街区;培育凤岗、三江、南康南部、蟠龙、水东、沙河、茅店、储潭、唐江、江口等地区级商业中心,服务于周边地区。3、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在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内规划布局赣州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主要发展各类金融保险软件服务、税务系统服务、信息工程及流程设计、软件开发设计等。4、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包括赣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文教新区)、赣州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赣县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上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5、大型商贸物流园区以赣州黄金机场和赣州综合保税区为主建设空港型保税物流园区,在开发区火车站布局海铁联运集装箱及大宗物资保税物流园区;在南康镜坝货运站、龙岭工业区、沙河工业小区、赣州高新技术

20、产业园区(赣县茅店)、赣州港区、江口货运站建设服务于相邻工业园区的物流基地。在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南部规划建设赣州综合物流园(商贸物流城),依托南康现代家具城建设家具商品批发零售基地,在赣县火车站建设服务于赣县的商贸物流园区晒1房网。在现状东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规划布局粮食综合物流园。在凤岗布局国家级赣南脐橙交易中心;沙河布局冷链物流中心;在唐江镇东部布局大型蔬菜、农副产品和瓜果批发交易市场和仓储物流基地;五云建设蔬菜批发及物流基地。3.8中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3.8.1综合交通枢纽布局(1)客运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四级公共客运枢纽,分为区域级、市域级、市区级、片区级。区域级客运枢纽:包括黄金机场

21、赣州高铁站(凤岗,包括赣州汽车客运枢纽站)、赣州站(包括赣州汽车客运站)、南康站(包括南康汽车客运站)等,为赣州主要的对外客运交通枢纽。市域级客运枢纽:包括赣州铁路东站(含梅林汽车客运站)、赣州南站、上犹铁路客站(含上犹长途汽车站,赣井铁路与赣郴铁路共用站)等,为赣州中心城市联系赣州都市区和其它地区的客运枢纽。市区级客运枢纽:包括河套老城南门口地区、章江新区中心、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南康中心(东山新区)、凤岗等,为城市内部主要的公共交通枢纽。片区级客运枢纽:包括河套老城区、梅林、茅店、水西、水东、储潭、沙河、开发区、章江新区、三江、龙岭、南康老城区、镜坝、唐江、黄埠等以城市公交换乘站为主的公共

22、交通枢纽。在赣州古城周边晒.房网、赣州高铁站(凤岗)周边建设旅游集散客运中心。(2)货运交通枢纽市域范围形成以瑞金、龙南、兴国三个副中心为主,其余县市为辅的物流枢纽布局。规划建设瑞金、龙南、兴国三个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于都、全南、定南、信丰、宁都、会昌、安远、石城、崇义、大余、寻乌等物流中心。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空港、水西、镜坝、开发区、南康、茅店、龙岭南等物流园区及龙岭北、沙河、创新区、沙石、唐江、上犹等物流中心。3.9对外交通线网规划(1)铁路网修建绕经赣县北部、开发区北部和南康西部的铁路环线,与京九线一同串联赣龙铁路及赣龙复线、赣井铁路、赣郴铁路、赣韶铁路及赣韶复线等。规划由昌吉赣客专、赣深高

23、铁、厦蓉客专(预留)交汇于赣州高铁站(凤岗),并连接南康站;赣韶复线、赣龙复线接南康站、赣州站。规划赣井铁路经赣州高铁站(凤岗)、唐江镇,接上犹黄埠镇,从社溪、紫阳等乡镇连接遂川县。规划赣郴铁路经接铁路环线,接上犹黄埠镇南连接崇义县。规划经开发区北部铁路环线连接赣州港区的港区支线。恢复森林小火车班次,为旅游服务。(2)高速公路网规划形成“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结构,并在赣州中心城市外围形成环线。“两横”分别为为厦蓉高速、赣韶-新东绕城高速公路-赣兴高速公路。在峰山南侧沿桃江新建东绕城高速公路,连接赣韶高速和厦蓉高速公路,同时在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新建峰山快速通道(过山隧道),在大田修建连接

24、汶潭南部的快速通道。“一纵”为大广高速改线,由大广高速公路经唐江北部-朱坊西部-赤土与横寨之间修建改线。(3)国道改造105国道改为自黄金机场北部接入唐江东北角,并绕经南康西部;323国道改由沿桃江接南康龙回;在赣县北部、开发区北部沿厦蓉高速公路通道修建105国道与323国道联络线。(4)空港赣州黄金机场近期按4D等级扩建,远期按4E等级扩建;在瑞金预留4C机场选址,建设瑞金通勤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赣州黄金机场为赣粤闽湘四省交界地区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晒;房;网,对台和东盟地区的航空口岸,区域重要的旅游中心机场。(5)内河港规划形成多港布局和港铁相互支撑的港口体系。赣州港按照“一港四区”布局

25、。和乐港区为综合港区,储潭港区以危险品集散运输为主,上坝港区为煤炭专用码头,远期控制预留湖江港区。近期重点建设和乐港区。城市骨干交通网规划(1)快速路网规划建设“五纵三横”的快速路网,总长度达到180-200公里。纵向分别为:贡江大道、文峰路(G105老线)-东江源大道-赣康路、蓉江三路、蓉江六路、大广高速公路既有线。横向分别为:赣南大道-兴国路-武陵大道、迎宾大道-飞翔路、东绕城快速路。预留工业三路-金龙路-梅林大桥及延长线。(2)交通性主干路网规划形成“八纵十横”交通性主干路网络。纵向分别为:赣康路-金东路、工业一路-蓉江一路、蓉江四路、蓉江五路、蓉江六路、新建大广辅路、机场路、康唐线;横

26、向分别为:虔东大道及东西延长线、龙桂路-天宇路、红旗大道及东延线、文明大道及东延线、客家大道-瑞金路、东桥路-张家围路-赞贤路-黄金路、文清路-东阳山路-长征大道-赣南大道、八一四大道-和谐大道、梅林大桥-G323老线、旭山北路-连成大道。4、公共交通规划到规 划期末形成以由快速轨道、地面公交快线为主体,组团内部公交为支撑的公共交通网络。到2030年快速轨道和地面公交线总规模达到220-260公里。规划4条轨道线路,总长度为80-100公里。轨道1号线:开发区-水西-河套老城-章江新区-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轨道2号线:赣县北部新区-梅林-河套老城-开发区-凤岗(赣州高铁站)-三江-蓉江金融商务

27、中心区,与1号线在老城区南门口形成十字换乘;轨道3号线: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南康龙岭-南康东山新区-南康老城区;轨道4号线: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三江-凤岗(赣州高铁站)-机场。3.9.1休闲旅游区规划布局1、都市区旅游空间布局在赣州都市区内建设四大主题旅游经济区,分别为宋城客家文化旅游区、西部(上崇余)生态休闲旅游区、信丰农业休闲旅游区和兴国-于都红色文化旅游区。在赣州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在兴国-于都、信丰和崇义建设旅游集散基地。2、江南宋城和“三江六岸”风光旅游区以赣州古城为核心,在保护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福寿沟、通天岩风景名胜区、马祖岩-狮子岩景区、赣县客家文化城、峰山国家森林公

28、园、三阳山景区、杨仙岭景区、宝莲山景区和七里古镇、凤岗、蟠龙古镇等特色资源,利用章江、贡江、赣江水系,将沿江景点串连成线,形成“三江六岸”文化旅游长廊。其中将七里镇打造成为赣州文化休闲“漫城”和我国知名的古瓷文化艺术展示区,面向国际背包游客和文化体验游客建设成为赣州的“文化旅游门厅”。3、上犹江-陡水湖生态度假旅游区重点建设森林小火车旅游观光休闲带、陡水湖-南河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上犹五指峰生态旅游度假区、崇义阳岭度假区晒房.网、客家文化创新基地和凤岗-蟠龙古镇文化旅游区。4、赣县北部生态农业与文化村镇风光旅游区充分利用赣县北部优越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重点保护和挖掘客家文化、宗祠文化和生态农业休

29、闲旅游资源,规划一定数量的生态乡村旅游点、郊野休闲区,以村庄为依托,打造集吃、住、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线路。重点打造田村镇和白鹭乡作为特色旅游服务型乡镇。3.9.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一)总体保护要求古城范围:赣州古城范围为北至章江和贡江,南至红旗大道,西至环城路,东至东河大桥的区域,面积约为3.22平方公里。总体保护要求:在切实保护好古城风貌格局的基础上,鼓励拓展传统文化活动空间,适当引入旅游项目,丰富文化娱乐功能,逐步疏解人口和商业等功能。禁止一切破坏赣州古城城墙的建设行为,城墙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新增除小规模旅游服务设施以外的居住和商业设施建筑,做好城墙与贡江、章江之间的绿化。对于

30、城市南部已经拆除消失的城墙地段,结合绿地公园建设城墙遗址标识。古城范围内改扩建项目,其控高、建筑风格应符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古城整体风貌特色保护的要求。在南门口地区控制好轨道交通枢纽站址场地,协调周边地区建筑风貌。(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对南市街、灶儿巷、姚衙前、郁孤台和七里镇等历史文化街区应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分层次严格保护。对于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的田螺岭、花园塘、九华阁,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的均井巷、米汁巷、坛子巷、嵯峨寺、天王寺、吕屋巷、姚衙前、纸巷、曾家巷、方杆巷、桥儿口、攀高铺、嘶马池、凤凰台,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灶儿巷、六合铺、油滴巷、东门井、云峰巷、大华兴街,南市街历史

31、文化街区的南市街、杨判巷、贺家坪、忠节营等历史传统街巷应加强建筑、街坊和历史文化民俗的整体性保护。七里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区范围为:东至上坊村,南至贡江北岸,西至下坊村,北至十字街、四联村、原七里菜市场、庙前街北侧。规划保护区面积为14.45公顷;区内四层(含四层)以上建筑应拆除或降层,建筑控高三层以下(含三层),建筑高度为11米。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为:东至吉甫路,南至贡江北岸,西至龙门路,北至梅林大街晒.房网,面积96.5公顷;建筑控高四层以下(含四层),建筑高度为14米。3.9.3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电力、燃气设施规划1、电力设施规划扩建华能瑞金电厂至2350+21000 MW。扩建5

32、00kV赣州变电站,并新建500kV赣州西变电站和赣州北变电站。规划在现状潭东变南侧建设新潭东变,采取户内变的形式,主变容量3180 MVA,预留用地控制在0.8公顷左右,并将现状潭东变拆除;将虎岗变和龙岗变分别扩建至2180 MVA,将燕丰变扩建至2150 MVA,将坪岭变扩建至3150 MVA。新建220kV变电站14座,主变容量为2180 MVA或3180 MVA。2、燃气设施规划扩建赣州深燃天然气门站,增大供气规模至5亿立方米/年;结合西二线扩建工程和西三线工程,在沙河地区新建沙河天然气门站,控制用地规模在1.2公顷左右,供气规模为5亿立方米/年。新建储气站2座,用于储气调峰。其中1座

33、是由现状沙河LNG站改建,另1座站为西城区储气站,占地面积均为3公顷,储气能力均为20万立方米。(二)供水、排水设施规划1、供水设施至2030年,赣州中心城市共建成10座城市给水厂,总供水能力153万立方米/日,供水系统分为以下4个片区。近期主要为章江与贡江的河道水源地供水为主,远期强调上犹江(陡水湖)饮用水工程与贡江的联动供水调配。中心片区:包括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除水东组团)、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和唐江生态镇组团。扩建二水厂至30万立方米/日;扩建三水厂至20万立方米/日;新建新一水厂,规模30万立方米/日;新建三江水厂,规模20万立方米/日。赣县片区:包括赣县产业

34、聚集区、水东组团、储潭组团、江口组团。新建茅店水厂,规模10万立方米/日;保留现状汶潭水厂。南康片区:指南康产业聚集区。扩建南康水厂至20万立方米/日;新建镜坝水厂,规模10万立方米/日。上犹片区:指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扩建上犹水厂至5万立方米/日,新建上犹二水厂,规模3万立方米/日。中心片区、赣县片区和南康片区之间建设区域供水联络干管,提高区域供水保障能力。水厂扩建、新建过程中,适时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和安全保障晒.房.网。供水设施建设应覆盖周边农村地区。2、排水设施 污水系统划分为中心片区、南康片区、赣县片区和上犹片区共4大片区。中心片区:包括章贡-蓉江、香港产业园和水西

35、产业基地3个排水分区。章贡-蓉江排水分区包括河套老城组团、章江新区、赣州开发区(除香 港产业园北区二期)、水西组团、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除章江新区)、沙河组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综合保税区、唐江生态镇组团和开发区西扩区,区内污水进入白塔污水处理厂处理,扩建其规模至60万吨/日,占地面积36公顷。香港产业园排水分区包括香港产业园北区二期和开发区东扩区,新建香港产业园北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区内污水,设计规模8万吨/日,占地面积8公顷。水西产业基地排水分区包括水西产业基地组团,保留水西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区内污水,规模仍为1万吨/日,占地面积2公顷。南康片区:包括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产业转移

36、示范区、龙岭工业区组团、南康行政文化教育新区、东山新区组团、南部宜居城区组团,在南康城区北侧合建1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区内污水,设计规模20万吨/日,占地面积16公顷。在南康污水处理厂西侧新建1座污水深度处理厂,强化处理南康污水处理厂尾水。沿章30 水东、西两岸建设截污干管,西岸截污干管在赣州职教园区东部过江。赣县片区:包括水东梅林和茅店2个排水分区。水东梅林排水分区包括水东组团和梅林组团(包括义源),关停赣县污水处理厂,新建水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区内污水,设计规模10万吨/日,占地面积9公顷。茅店排水分区包括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赣县)、江口组团,新建赣县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区内污水,设计规模2万吨

37、/日,占地面积2公顷。上犹片区:包括东山组团和黄埠组团,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区内污水,设计规模分别为3和2万吨/日,占地面积分别为3和2公顷。(三)环卫设施规划 垃圾处理厂:在王母渡镇新兴村选址新建垃圾焚烧厂1座,处理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赣县产业集聚区、唐江生态镇组团、储潭组团和江口组团等可燃垃圾。在赣州中心城市西南部新建垃圾焚烧厂1座,处理南康产业聚集区、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等可燃垃圾,建议焚烧厂与龙回垃圾填埋场合建。在赣州中心城市北部赣县五云镇与沙地镇之间选址新建垃圾填埋场1座,处理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晒房.网、北部高端

38、产业聚集区、赣县产业集聚区、唐江生态镇组团、储潭组团和江口组团等不可燃垃圾。新建黄埠镇垃圾填埋场,就近填埋处理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不可燃垃圾。南康已建成龙回垃圾填埋场,处理南康产业聚集区等不可燃垃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新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1座,选址在赣县北部,服务赣州全域。(四)防洪工程规划 赣州中心城市的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不含赣州港区组团)、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南康产业聚集区、赣县产业集聚区的梅林组团防洪标准至2020年为50年一遇,至2030年为100年一遇;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防洪标准至2020年为20年一遇,至2030年为50年一遇;储潭、唐江、江口和赣州港区近期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远期根据需要提高。赣州中心城市(除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山洪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山洪防治标准为10-20年一遇。各乡镇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四.参观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