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3354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非遗传承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之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更是优秀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乡村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历史发展而得到的重要精神财富,更是乡村人民群众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的重要战略目标,如何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

2、兴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民群众长期生活与劳动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化形式,是人民群众重要的物质载体、精神载体和文化载体,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将有利于发展人类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升创造新的机遇与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价值。(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符合乡村文化振兴的特性要求费孝通认为中国基层社会具有乡土性,亲缘关系中形成的礼俗社会使得乡村社会生活富有地方性。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乡村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是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文化传承性。中华

3、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世界最为古老的文化之一,这得益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离不开乡村亲缘关系和礼俗社会的赓续。在亲缘关系的纽带作用下,突出了乡村文化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实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传承。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文化地域性。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礼俗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使得乡村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彰显着地方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及精神需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四分法、六分法、八分法、十分法、十三分法等分类,尤以十分法最为常见。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聚集于同一地方。(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满足乡

4、村文化振兴的国家战略不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还是乡村文化振兴,都体现出国家文化战略发展的要求。党和政府既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也时刻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极大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化振兴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史经验而推进的国家战略设计,是充分推进中华文化保护的重要决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研究王邦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特性和地方特性对乡村文化

5、振兴具有重要的价值。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乡村文化馆、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打造地方乡村企业、开发乡村生态农林产业,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既保护传统的乡村文化,也引领创新现代乡村文化。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特性作者简介:王邦霞(1977),女,苗族,贵州凯里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2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实践经验。自 2006 年,我国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单位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6、。截至 2022 年 9 月,中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 42项,总数位居世界首位;国家已公布 5 批 10 大类,共计 1557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含3610 个子项;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计 3063 人;共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7 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7 个,涉及省份 17 个;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100 个。可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绩卓越、实践经验丰富。这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近年来,中共中央等部委颁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7、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指明了方向。诸多政策法规中聚焦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一方面强调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着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服务乡村振兴。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乡村文化振兴实施过程中,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内容,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推力,更好地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振兴。(一)建设乡村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人民群众在历史生产生活过程

8、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形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历史特征、生活状态。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汲取人民的历史经验,掌握人民的生活脉络,了解人民的文化需求,更好地为新时代文化建设与发展服务。一是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建设乡村文化馆。建设乡村文化馆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乡村文化馆展示和保存乡村历史文化发展、社会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文化馆展示的核心内容。各县市区文化部门及文化馆等事业单位要发挥领头羊作用,鼓励乡镇推进乡村文化馆建设,将乡村文化馆建设成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二是要发挥乡村文化馆育人价值。乡村文化馆要建设成文化与教育的重要基地,充分展示乡村历史文化面貌,

9、发挥文化育人价值。一方面,乡村居民和外来游客通过乡村文化馆能够了解和熟悉乡村的历史变迁,体验乡村历史文化。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馆的重要内容,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领头羊作用,积极鼓励乡村居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学习,从而实现人民群众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不断地发挥个人力量推动乡村文化馆建设,更好地传播乡村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二)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地和发源地,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地方特色。乡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滋养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类型。乡村文化振兴的全面实施,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一是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

10、与服务产品,深入挖掘乡村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向乡村居民及外来游客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乡村文化馆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建立 DIY 馆,开发文创产品。例如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是一种富有文化和历史的特殊刺绣技艺。乡村居民和外来游客既可以学习水族马尾绣技艺,也可以定制水族马尾绣。同时,鼓励乡村开发独居特色的乡村文化广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例如瑶族猴鼓舞、毛南族打猴鼓舞、布依民歌、布依族傩戏等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表演,可以成为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的重要项目。二是开发非物质文化休闲旅游示范村。乡村休闲旅游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村非物质文

11、化遗产,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示范村。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该县是水族自治县,作为水族聚居县,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水族端节,长达 49 天。三都水族自治县利用水族端节打造成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端节传承与发展,也有助于外来游客了解水族的风土人情,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打造地方乡村企业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经济振兴息息相关,文化振兴是经济振兴的基础,经济振兴推动乡村全面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力,乡村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实现文化势能的转换,创造多元的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的3非遗传承重要文化资源,乡村要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经济发

12、展的融合之路。一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地方企业品牌。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地方要鼓励乡镇企业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打造非物质文化产业圈。例如布依族的医药益肝草秘方,贵定县天然中药材资源丰富,有天麻、杜仲、野党参、何首乌、胆草、桔梗等。益肝草由当地多味药材加工炮制而成,对肝火旺、酒伤肝有特殊的保健护理作用。益肝草作为地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灵感,地方可以充分利用其文化特点和技艺特点,打造地方医药品牌。二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乡村非遗生态产业园。产业化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乡村经济发展也需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乡村要充分结合现有

13、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打造地方特色的产业园。例如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是地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产业园依靠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打造产业园包括茶种植企业、制作企业、文化企业、休闲旅游企业、传习基地等。乡村非遗生态产业园借助乡村优势进行建设。(四)开发乡村生态农林产业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源在于乡村,乡村富含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得天独厚的农林生态资源,这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拥有丰富的农林生态资源,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背景下,要进一步利用好农林生态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林生态资源相结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例如,茶文化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之一。都匀毛尖是国内名茶之

14、一,但品牌知名度与其他名茶相比,稍有逊色。当地要充分发挥都匀毛尖茶的非物质文化优势,积极提高茶种植技术,提高茶品质,打造著名的茶品牌;当地要利用都匀毛尖茶,开展茶文化、制作工艺培训,建设公益性茶社,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当地要结合地方舞蹈歌唱特色,编排茶艺舞蹈,举办茶艺比赛,丰富茶文化生态,将茶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结语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乡村文化内容,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不断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在当前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文化交织,凸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

15、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代表,应进一步传承与弘扬,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的全面振兴。参考文献:1孔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机理与路径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4):46-49.2郝玲玲.基于乡土文化视角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索以痘姆陶村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23,25(03):50-53.3熊辉.遗产与资源:乡村文化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以皖西乡村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03):114-119.4黄永林,任正.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

16、5(02):115-124.5金艳,郑依然.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J.决策与信息,2023(02):74-81.6刘宇青,徐虹.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和旅游开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J.社会科学家,2022(10):69-75.7梁博宇,王福如,聂书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河北乡村文化振兴困境与实践探索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3,25(01):46-49.8王悦.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C/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2022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大会摘要集.2022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大会摘要集,2022:363.9赵庆旸.数字化背景下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探索J.天工,2022(26):21-23.10朱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活化传承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13):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