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大学生美育的融合研究.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3470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大学生美育的融合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大学生美育的融合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大学生美育的融合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实践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我国对美育更加重视,将美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既可以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水平得到提升,也可以增强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大学生美育相融合,应当从课堂教学、实践应用、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出发,更好地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育中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大学生美育的应用价值,科学合理地将其融入美育教学中,以此实现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大学生;美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

2、章编号 2095-7556(2023)20-007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逄书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大学生美育的融合研究J.天工,2023(20):75-77.逄书超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大学生美育的融合研究作者简介:逄书超(1986),男,汉族,山东龙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手工文化研究。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美育工作的落实,在多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美育的重大作用,要求各级学校要全面推进美育,从而实现大学生美育素养的形成2。美育是我国高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中

3、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途径3。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及生产等实践工作中产生,并且流传至今的文化结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意识,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导向、审美水平等,直接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善美4。因此,非遗和高校大学生美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将非遗融入高校大学生美育中有着重要意义。一、非遗与高校大学生美育融合的意义非遗内容具有文化和艺术审美双重内涵,从当前非遗代表作名录可知,非遗的内容种类丰富、题材多样,包括灯笼、剪纸、风筝、泥人、面人、糖人等,这些非遗内容在民间及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是现阶段艺术审美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5

4、。基于这种情况,非遗内容存在的审美价值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审美教育中。从具体层面而言,非遗内容与高校大学生美育相融合可以产生重大意义。(一)拓展大学生的艺术审美知识非遗是艺术审美内容重要的外在体现方式,尤其是在艺术形式上,主要对物理特点、实用价值等审美元素进行完美呈现。如,手工艺品、年画等,都有非常独特的外在体现,也有多样化的色彩,都可以给大学生带来非常直接的视觉冲击。还有部分非遗是利用表演方式展现的,可以让大学生体验到相应的审美形态。如,风筝、花灯、泥人、面人、糖人等,这些形式既有程序化要素,也有欣赏元素。此外,部分非遗是非直接性的艺术元素,主要对精神审美形态进行展示。如,提花纺织、织毯工艺、绣

5、织工艺、抽纱工艺等,既可以体现出地域性特点,也可以反映出现代化风格。因此,从诸多非遗形式中,可以让大学生体会到非遗的风格、思想等,逐步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多样化感知。(二)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从非遗内容形式多样化层面而言,具有不同形态的非遗活动可以让学生对非遗活动更加感兴趣,吸引更多大学生对非遗进行了解,从而感受到其中的艺术审美特色6。例如,有些非遗体现的是原始雕刻艺术,并且采用面具形态呈现,这些面具被涂成不同颜色,眼睛非常大,嘴巴也非常大,展示出戏剧性的表情,这些非遗内容让大学生充满兴趣,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分析,逐步体验非遗内容,从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三)实现高校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认同艺术审美

6、认同是对艺术实践活动产生的心理感受。非遗实践过程本身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及生产有着密切联系。在非遗系统中,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实践,既可75天工 2023 年第 20 期以是开展审美活动的主体,也可以是艺术审美内容的展示载体,从而让非遗内容传递出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一般情况下,艺术是不需要使用任何语言展示的,生活中见到的所有事物都可以体现出艺术元素,非遗本身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也是对艺术审美的充分展示,这促使更多人理解非遗中的艺术元素,以此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认同。二、非遗与高校大学生美育融合的途径(一)利用课程教学,形成合理教学体系非遗与高校大学生美育相融合的过程,应当先从课堂教学出发,充

7、分发挥非遗在美育中的价值。首先,非遗融入美育教材。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课程教材应当体现出知识性、科学性、权威性等特点。现阶段我国高校美育教材版本很多,虽然内容上质量非常高,但是并未对非遗进行关注。将非遗融入美育教材内容中,可以更好地发挥非遗的美育作用,推动美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非遗融入美育教材的主要目标。其次,开设非遗选修课、公开课。通过这种方式让非遗课程成为美育教学辅助课程,能够拓展美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弥补以往美育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学生在课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化知识。一方面,增加非遗课程能够让学生从整体层面认识到非遗内容的价值,有利于增强理论认知程度;另

8、一方面,开展非遗主题课程,如山水画、麦秆画等,可以从局部让学生对非遗内容进行理解。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非遗课程,如刺绣、剪纸等,但是也有部分高校并未开展非遗教学工作,这一点在理工类学校更为常见。再次,借助网络平台,开设非遗课程。当前,整个社会处于互联网环境中,线上教学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未来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开展选修课的学习。非遗既要科学合理地融入美育课堂教学中,也要进入美育网络课程中。最后,借助非遗传承人的作用。高校可聘请非遗传承人作为美育兼职教师,这样可以有效弥补高校教师不足的问题。并且,非遗传承人可

9、以将非遗内容进行直接呈现,传承历史文化。(二)加强直接体验,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进入 21 世纪,人们进入体验经济的时代。现阶段除了经济领域中难以实现体验外,教育、设计等领域都在落实体验,甚至有的直接进入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是可以实现知识和能力合一的开放性教学过程。其本质是使用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非遗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其感受非遗内容的价值。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可以将非遗内容在学习实践中开展,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美育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既对自然美进行体现,也对人文美、艺术美进行呈现。和其他课程存在较大差异的是,美育更加强调体验感。大学美育不能限制在课堂教学中,而是

10、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实践活动中。非遗是传承悠久的文化,既可以体现出行为文化,也可以展示出理念文化,也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些都要求非遗开展体验式教学,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在高校美育教学中,明确实践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对非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知美、发现美等。就具体过程而言,高校在美育课程中开展非遗实践教学,应当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观非遗实践活动,如山水绘画、剪纸、风筝等;另一方面,支持和安排学生参观各类非遗展览馆、博物馆等。此外,高校美育中的非遗实践教学,往往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明确的学习目标。体验式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玩乐,也不是给学生提供消遣方式,主

11、要是借助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力,这就需要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完善的学习反馈机制。体验教学并不能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更要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体验教学进行评价,从而为后续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优化。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育并不是对知识的直接传授,而是开展启发式教育。大学美育的参与者是学生,除了需要塑造审美素养外,也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对非遗进行深度思考。(三)坚持非遗为主,设置学习活动美育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也有非常具体的含义。从具体层面而言,主要是指审美教育;从广义层面而言,是对任何具有审美价值的物体开展美育。将非遗融入美育中,可以充分发挥非遗的美育价值,

12、除了需要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外,也需要营造良好的非遗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应当利用非遗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好的体验,落实美育教学工作。例如,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到高校开展讲座,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非遗的美。(四)利用影像资料,呈现美育价值影像资料是历史性的传承方式,也是对非遗的有效保存方式,同时可以利用数字化进行再创造。就时76 教学实践间传承而言,影像资料呈现出稳定性,不管是电影、纪录片还是其他影像资料,都可以从图像中获取一段时间、一段历史蕴含的信息资源。就空间传播而言,影像资料呈现出移动性,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交流,让非遗在不同平台中实现共享,充分体现出非

13、遗的影像活化石特点。当前,一些非遗如灯笼、剪纸、风筝、泥人、面人、糖人等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并且在各个专业学科中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高校可以与地区非遗进行有效融合,加快推动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四川大学开展非遗进入校园的活动,利用活动项目与非遗衔接;西南民族大学以羌族刺绣为主,开展非遗传承培训活动,促使非遗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效融合。从非遗层面分析,非遗既可以是一种工艺,也可以是一种行为,但是从历史传承角度而言更多是文化的延续,能为美育提供良好的资源。当前,很多高校都开始了非遗传承和发展活动,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逐步成为美育的实践途径。(五)坚持美学立身,构建美学多维空间在高校美育课程教学

14、过程中要重视非遗的价值,加强与时代的结合,从而产生多元化的美学空间,也可以进行全面的空间塑造,逐步将审美价值、审美知识等融入美育教学工作中。首先,应建立学术价值的美学空间。这种空间以学术价值为主,让非遗的学术维度充分呈现出来,如四川师范大学针对传统文化开展了理论汇编,并且出版了相应的学术著作。通过这种方式对非遗进行全面阐述,以此形成可以品鉴的内容。其次,塑造满足学生的校园空间。例如,四川大学开展了很多与非遗相关的讲座,并且邀请知名专家交流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非遗;四川师范大学也举办了与非遗相关的讲堂和学术沙龙等,涵盖的工艺美术内容非常广泛,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非遗与文化活动衔接,拓展

15、了美学的传播渠道。最后,建立体现普遍性的社会空间。美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展开,也可以让社会空间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从而让美育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加快推动传播力度。如,西南科技大学与绵阳市民间文艺相结合,引入草编、粮艺画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将其向全体师生介绍,并且要求羌族草编、面塑等文艺家开设此类项目的培训课程。通过活动与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和文化底蕴的作用,从而形成美学空间。(六)强化以融化文,实现素养培育融合是文化交流的必然趋势,而学生素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各类文化的有效支撑。一方面要重视文化对流机制。结合四川高校留学生情况,依托巴蜀文化特点,开设非遗课程。巴蜀非遗课程既可以拓展美

16、育课程的内容和外在形式,也可以加快巴蜀非遗的传播,逐步提升巴蜀非遗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形成互补教学体系。美育不仅是当前提升学生人文意识、塑造三观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因此,美育需要从内容上出发,与非遗进行充分融合,逐步形成专业课程、美学美育的互补教学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三、结束语非遗是中华民族精神及情感的重要载体,本质上是多样化的价值导向。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非遗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将其融入美育课程中,可以产生很好的美育教学效果。但是,要确保非遗内容发挥美育价值,就应当利用课程教学,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强

17、直接体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坚持非遗为主,设置学习活动,以此实现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也可以更好地落实非遗传承和发展工作。参考文献:1张肖瑾,赵琼,林英.非遗视域下高校传统文化美育教育路径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文化学刊,2023(3):174-178.2孙筝筝.基于社会美育功能的非遗文创品牌设计探究:以彝族火把节为例 J.大众文艺,2023(3):68-70.3倪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美育结合的路径探析: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10):158-162.4叶欣欣.“非遗”艺术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育中的融合: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J.大众文艺,2022(

18、3):138-140.5丁卓,孙瑜.符号学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美育的有效结合研究:以陕西凤翔泥塑艺术为例J.艺术教育,2022(1):258-261.6周大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育中的融合参与:以广钟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71-75.7张哲.非遗文化融合高校美育对策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4):57-59.8杨圆.区域非遗元素与地方高校美育价值融合的路径规划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9):135-137.9孙文舒,陆学凯.高校美育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的研究J.美术文献,2020(12):106-107.10徐程成,黄巍.“非遗”与乡村美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与策略J.美术文献,2022(9):104-106.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