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与存在问题探究.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3506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与存在问题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与存在问题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与存在问题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Aug.2023Journal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23年8 月Vol.21 No.4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 1 卷第4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与存在问题探究张雄,毛玲(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赋能中心,广东深圳51 8 1 7 2)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延绵的生动见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在高职院校美育中,充分挖掘非遗的价值,既是美育建设的自身需求,又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还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手段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切入点,更是培养学生道德情

2、操的重要途径。分析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主要问题,提出融入路径与创新性方法:一是增加非遗美育课程;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三是深挖传承内容的文化内涵;四是收集民间工艺品,设立非遗馆;五是科技赋能非遗美育实践活动。坚持守正创新,打破职业教育的瓶颈,让学生自觉做“真”的践行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关键词:非遗;美育;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124;G 7 1 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2-6 3 3 2(2 0 2 3)0 4-0 0 2 0-0 7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3、接班人”,充分强调了美育工作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美育是我国学校美育的重要环节。2 0 2 0 年1 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把美育纳人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明确职业教育要“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要强化艺术实践,强调高等教育阶段要“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要大力推广“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2 。自此,我国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开始走上快车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除专有名称和行文需要外,均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文

4、明延续的生动见证。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是具体可感的实物载体,非遗更加强调的是其背后精湛的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不可多得的美育资源。2 0 2 1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非遗“融人国民教育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3 ,并为高职院校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2 0 2 2 年4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亦指出在教育实践中,要“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4,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而非遗传承中无不体现着深厚的工匠精神。教育政策为非遗美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非遗进高职院校,特别

5、是将非遗融人高职院校美育中,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赋能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收稿日期 2 0 2 3-0 4-2 8基金项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 0 2 2 年校级博硕士科研启动扶持项目(第二批)(项目编号:SZIIT2022SK052);广东省2 0 2 2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综合改革专项)(项目编号:2 0 2 2 JKZG086)【作者简介】张雄(1 9 8 9-),男(汉),湖北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审美教育。21张雄,毛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存在问题探究第4期1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和意义非遗融人高

6、职院校美育,是高职院校美育建设的自身需求,是美育的重要载体,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切入点,还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1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是美育建设的自身需要非遗凝聚着民族精神、联结着民族情感、蕴藏着民族智慧,传递着传统文化的真善美。高职院校不仅具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能,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将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课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非遗、为什么要保护非遗、怎么保护非遗,利用非遗元素赋能专业实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高职院校的教学注重实践性,与非遗中传统工艺技术类项目的动手操作性

7、相吻合。非遗项目融人高职院校,能够让学生体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感受崇尚劳动的劳动信念、领悟精益求精的工匠追求。将非遗融人美育中,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传承,更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美育水平,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1.2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是美育的重要载体非遗具有多样的审美类型。依据非遗的自身特点,可以将非遗分为:“民间文学类遗产、传统表演艺术类遗产、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传统工艺技术类遗产、传统仪式类遗产、传统节日类遗产、传统农业技术类遗产。”5 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中对“美”的感知和阐释,需要以具体的事例为载体,而数量众多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具有生活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就能成为高职院校美育的重要素材。截

8、至目前,我国共公布了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达1 557 项,如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 6 1 0 个子项。此外,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等四级非遗名录体系,非遗代表性项目具有范围广泛、资源丰富、地域性强等特点,将其融人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中可选择内容多,不易受时空因素制约。在美育课程素材的选择上,除了采用广为人知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阐释美的普遍性,还可选择所在地区的特色项目,传递审美价值的特殊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非遗,拓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文化创意思维。作为高职院校美育资源的非遗,能够为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提供丰厚的素材。1.

9、3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手段非遗具有深厚的文化基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基础,非遗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7。非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整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集体意愿和审美追求。将非遗作为高职院校的美育资源,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自民间文学“梁祝传说”以及流传于民间的越剧音乐;爱国歌曲东方红,则是依照骑白马这一陕北民歌改编而来。从昆曲、古琴艺术、端午节,到京剧、妈祖信俗、二十四节气,中国已有43 个项目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 5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0、7 项,优秀实践名册1 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从东方智慧到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彰显出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非遗传承着许多传统手工艺,这些技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和实践才能掌握。高职院校通过开设非遗美育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具备非遗传承和创新的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美育资源的非遗,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强。1.4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切入点非遗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首先,非遗能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审美特征。非遗是一个地区民众生产生活的独特遗存,与当地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具有浓郁的地域特性。如产生并流传于陕西一带的秦腔、信

11、天游等表演艺术类遗产,其嗓音高亢嗪亮,行腔大气粗扩,唱词通俗易懂,虽声音近在爬尺,却不见其人,这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理环境有关。而产生于江浙一带的昆曲、越剧,其唱腔婉约华丽、念白儒雅含蓄、表演细腻优雅,与由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温润的自然环境、经济繁荣的市场环境、历史悠久的人文环境共22第2 1 卷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同造就的崇文尚教、婉约典雅的江南文化息息相关。通过了解不同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能够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其次,非遗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非遗是人们在历史上创造,并且原汁原味保留至今的传统文化事项,从流传

12、至今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的独特审美追求。如通过保留至今的客家山歌,我们可以知道一千多年前中原地区山歌的唱腔、曲调等知识;从传承至今的风筝制作技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人们是如何制作风筝的。作为高职院校美育资源的非遗,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审美知识的丰富、审美能力的提高。1.5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非遗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美育是情感教育、心灵教育,是培养人的想象力、创新力的教育。以非遗作为高职院校的美育资源,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一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集体的记忆,也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非遗中的民间文学、表

13、演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饱含着高尚的传统美德,既能浸润心灵,又能培养家国情怀;非遗中的传统仪式、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的道德规范、价值追求,既能教人向善,又能凝聚人心;非遗中的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技术类遗产是古代精湛技术与造物思想的融合,既告诉人们要顺应“天时”“地气”,又要追求“材美”“工巧”,展示了古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遗中的传统农业技术,既解决了人们的生计问题,还体现了古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高超智慧。作为高职院校美育资源的非遗,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全

14、面素质和人文精神。将非遗融入美育课程中,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德风范,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2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现状及困境2.1课时相对不足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将非遗融人审美教育中,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美育类公共拓展课“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开设有助于丰富学校美育课程、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也是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增设硕士点和博士点。在职业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8 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很多高职院校的

15、美育课程大多停留在传统绘画、雕塑、设计等领域,非遗美育类的课程相对较少,还有些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非遗美育课程。2.2师资力量薄弱要实现非遗在高职院校的美育价值,关键在人,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9 。一般而言,具有非遗保护专业背景、丰富的非遗传承经验、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这类人才的培养较为困难,导致高职院校中非遗美育类课程的师资人员相对匮乏。虽然不少高职院校会邀请一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者行业专家来做讲座,但是这种形式的非遗美育只是在讲授零散的知识点,并不能形成系统化的课程。究其原因,一

16、是教育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国非遗美育的政策和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非遗美育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方面缺乏相应的支持。这也使得高职院校在招聘非遗美育师资时面临一定的困难。二是高职院校非遗美育专业建设相对较新,教师队伍相对较少,这也导致高职院校在非遗美育师资方面出现人才匮乏的问题。2.3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非遗的传承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涉及历史、哲学、宗教、艺术、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非遗美育类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鉴赏层面,如单纯的介绍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基本情况,没有深究非遗背后所呈现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第4期23张雄,毛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与存在问题探究文化价值。高

17、职院校非遗传承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艺传承成为主要内容。在高职院校非遗传承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中,技艺的传承常常成为主要的内容,而忽略了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二是缺乏文化理解和掌握。在非遗传承的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老师缺乏非遗田野调查经历、对具体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了解不全面、文化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深人的情况,导致无法将非遗技艺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进行传授,这就会影响学生对非遗技艺的深人理解和认识。只有深入领会非遗的内涵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将其融人审美教育中2.4实践场地受限许多非遗美育活动需要特殊的场地和设施来展示及传承,而一些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场地和设施往往只能

18、满足临时性、人数少的活动,缺少长期、固定的展示空间。非遗的传承注重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强调实践性,在高职院校开展非遗美育实践需要有相对应的活动场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1,为学校非遗美育实践提供了遵循的路径。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场地资源比较紧张,缺乏非遗展品的常设展位展厅。制作大型非遗艺术品时需要更大的场地和更好的设施支持,场地面积较小、设施陈旧等因素也会影响非遗审美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2.5传承资源有限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文

19、化教育内容,也应该积极地融人非遗的元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非遗的特殊性质和传承模式,许多非遗的传承者和代表并不在高职院校中,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中很难找到具备非遗传承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教学与指导。此外,非遗的传承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非遗学习及传承。而且,在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中,对非遗的传承局限于传统照本宣科的课堂形式,实践活动较少,传承方式上也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3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路径与创新性方法非遗是高职院校美育的重要宝藏,将非遗融人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美育课程内容,而且能让非遗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承与传播。

20、但是,我国的非遗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如果对所有非遗项目不进行甄别和选择就引人高职院校美育中,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这也就需要对其应用路径进行探究。3.1雅俗共赏,增加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育课程课堂是实施高职院校美育的主要阵地,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要依托课堂教学,开发以非遗为元素的美育课程,丰富美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以穿插其中的方式讲述非遗故事、以附加其后的方式传递非遗观念、以渗透其中的方式明确非遗地位。其次,要开发课程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重要载体。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像昆曲、古琴、云锦、绰丝等项目尽显高雅风尚,

21、而剪纸、年画、皮影、秧歌等项目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依据课程建设需要,选取不同的非遗项目,能够让高职院校学生在美育课堂上感受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合奏”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非遗融人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实现雅俗共赏,发挥以美育人的重要作用。3.2内培外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现非遗的美育价值,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非遗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族内部实现代际传承的,这就需要美育教师们拥有丰富的民族历史知识,尊重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讲述、解读非遗美育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从“美人之美”到“美美与共”的思想转变。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

22、美育工作,在“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和“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1 2 的双重要求下,高职院校美育教师特别是有非遗专业背景的美育教师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要内培师资队伍。深第2 1 卷24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挖校内已有教师资源,如与非遗相关的艺术学、民俗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设置副岗、加强岗前培训等方式予以缓解。另一方面要外引师资队伍。可以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民间绝活手艺人在高校成立传承工作室,通过课程讲解、带徒授艺、现场展演等方式,充实高校非遗美育的师资力量。此外,还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师资队伍的人才库,收录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

23、业人才的信息,为学校提供教师招聘、外部讲师邀请等方面的参考。此外,可以邀请各领域专家进行非遗研究和推广,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扩大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3.3春风化雨,深挖高职院校传承内容的文化内涵高职院校是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深挖高职院校美育中相关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育优秀品德、提高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非遗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如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古人在建筑选址过程中会对周边的地质地貌、自然、气候等多种环境进行综合评估,是古人对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认识。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融人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天人合

24、一”的理解。非遗传承人在创作每一件艺术作品时,不仅会考虑它的实用价值,更注重其社会价值。比如在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图案纹饰中,选择梅兰竹菊,看重的是“四君子”背后蕴含着傲、幽、坚、淡的文人风骨。非遗中“岳母刺字”的故事教会学生要精忠报国,“空城计”的故事启发学生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临场不慌的心态,“刚美案”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秉公执法、敢于斗争。将这些非遗故事融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能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有助于陶冶高职院校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心智启迪和全面发展。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风雅颂诗经文化传承基地”在日常活动中,以诗经吟唱、诵读为主体,并融人古琴艺术、传统木雕技艺、服饰制作技艺等非遗元

25、素,深受学生们的喜爱。2 0 1 9 年,该基地人选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将非遗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3.4古韵拾遗,收集民间工艺品,设立高职院校非遗馆非遗需要依托于物质载体而变得具体可感。在高职院校美育中,有意识地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优秀工艺品,设立高校非遗馆,不仅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还能为高职院校美育提供固定的教学用具、实践场地、育人空间。选择合适的教学用具,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时,因非遗的“非物质”性,仅用语言和图片难以把握二者的异同,而当拿出一幅老剪纸、一件老瓷器时,就容易理解:拿在手上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剪

26、纸、瓷器实物是物质文化遗产,而制作剪纸、瓷器的技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于传承人头脑之中的手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非遗需要依托于物质文化遗产而存在。如果这一件件老瓷器、一幅幅老剪纸、一张张老年画成为高职院校美育的教学用具,也能丰富高职院校非遗馆的馆藏。高职院校非遗馆的藏品来源,除了收集民间工艺美术品,还可以将历届美育课程中学生的优秀手工作品加以展示,能够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热情。而在搜集民间工艺品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先搜集最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把当地工艺水平最高、最富有审美情趣的传统手工艺作品打捞出来;优先收集濒临失传的工艺品,为保护当地文脉做出高校贡献,也培养

27、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感。在高校非遗馆的日常运行中,可有常设展、精品展和专题展,还可以邀请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让高职院校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非遗的魅力。只有拉近高职院校学生与非遗之间的距离,才能够让其走近非遗、保护遗产、传承文脉。这些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也推动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传承。3.5科技赋能,深化非遗与高职院校美育实践活动的融合高职院校社团是联系学生密、覆盖范围广、活跃程度高的群众组织,也是实施高职院校美育的重要载体。组建以非遗为主题的社团,举办社团活动,能够有效地将课堂上学习的非遗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触摸到非遗项目“物质性”25张雄,

28、第4 期毛玲: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问题探究的一面,加深对非遗中“非物质性”的理解。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云汉茶道社、和悦香道社、乐兮汉服社和创艺社等,能够让高职院校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传承活动中,感受到传承之美,拓宽胸襟、涵养气象。除了社团组织,高职院校美育实践活动还可以囊括美育课程展演展示、讲座、竞赛等活动,在其中融人年画、剪纸、粤剧、刺绣、二十四节气等非遗元素,让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感受非遗之魅力,体会非遗背后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科技赋能非遗与美育实践活动的结合。一是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展示非遗。学校可以利用AR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展示非遗,例如

29、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等。学生可以通过AR技术了解非遗的历史、文化背景、艺术价值等。二是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非遗体验。学生可以通过VR技术在虚拟现实中亲身体验非遗,例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学习非遗技艺,提高他们对非遗的认知和兴趣。三是利用MR(混合现实)技术进行非遗体验。学生可以通过MR技术在真实场景中添加虚拟内容,以增强非遗体验。例如,学校可以利用MR技术在非遗展览中添加虚拟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和创新发展实践。四是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非遗保护。学校可以利用AI技术对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例如利用AI技术进行非遗传承人的智能

30、筛选、非遗资料的数字化管理等。五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非遗保护。学校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非遗产的溯源、交易、维权等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保障非遗项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有利于非遗的传承和推广。4结语总而言之,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凝聚民族的纽带,是维系情感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承担着以美育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以非遗为素材,有利于实现雅俗共赏、知行合一、春风化雨、古韵拾遗,让高职院校美育焕发生机。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养成终身学习习惯,锻

31、造面对多种多样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在生活中认识美、感知美、体悟美的能力,这对于赋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打破职业教育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将非遗融人高职院校美育,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读懂非遗审美、感受文化魅力、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并能够自觉做“真”的践行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 0 2 2 年10 月16 日)N.人民日报,2 0 2 2-10-2 6(1),210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32、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EB/OL.(2020-10-15)2023-02-16.http:/ EB/OL(2021-08-12)2023-02-16.http:/ Z.2022.5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第2 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2 2:18.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EB/0L(2023-02-15)2023-02-16.https:/ N.文艺报,2 0 2 0-05-29(5).【责任编辑:胡群香26第2 1卷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Exploring the value and existing

33、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into aesthetic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ZHANG Xiong,MAOLing(Career-Oriented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 Center,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Guangdong,China 518172)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 vivid wit

34、ness to the extens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an importantcomponen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and contains rich aesthetic education resources.To fullyexploring the valu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onlythe self-demand of aes

35、thetic education construction,but also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aesthetic education.It is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an important cut-in point to improve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This a

36、rticle analyzes themain issues of integra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aesthetic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posesintegration paths and innovative methods:firstly,increas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s;secondly,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

37、eaching staff thirdly,deeply explor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the inheritance content;fourthly,collecting folk handicrafts and establishing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fifthly,empower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ce activities with technology.Aest

38、hetic education should uphol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break new ground,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vocational education,and make students consciously become practitioners of truth,disseminators of kindness,and creators of beauty.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esthetic education,quality empowerment,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colleg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