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索.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3551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8 Chinese national Expo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门承担艺术教育的机构,该校的艺术教育主要由个别教师承担全校的艺术通识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然而在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共艺术教育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西藏高校教育的发展进程。首先是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在西藏高校教育教学中,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观念,还是在整体安排上,艺术教育都被作为技能教育的附属品,并没有延伸出自己所拥有的发展空间,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在学科建设上,

2、公共艺术教育只是人才培养的“调味剂”,没有充分发挥推动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帮助高校落实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在公共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内在联系上,很多院校都难以提升认识,过于追求专业化、正统化的教育,忽视了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导致公共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促进功能,不够鲜明1。其次是课程体系不够合理。西藏高校部分课程教学依旧停留在艺术鉴赏的层面上,形式主义倾向严重。看录像、听录音也不断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手段。而从人才培养实践的角度出发,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依旧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造成学生所习得的公共艺术知识,难以得到夯实与应用。而在课程内容上,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

3、课程内容相对单一,普遍以美术、音乐、雕塑、舞蹈等艺术门类为主。虽然在艺术领域的综合性较高,但不够深入,缺乏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有限。再次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通过对西藏四所高校的调查得知,西藏公共艺术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年轻教师相对较多,并且普遍毕业于艺术院校,引言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将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从而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育效果,让课程建设更契合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基本需求,体现高原高校办学特色。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有深入地分析。一、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目前西藏开办艺术教育的

4、高校中,西藏民族大学是唯一一所“面向西藏,服务西藏”在内地办学的西藏高校,其二级教育学院下属的艺术教研室承担艺术教育教学任务,主要开设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和学校部分公共艺术课程。校团委下设绑金梅朵艺术团,举办校园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西藏大学下设艺术学院,拥有音乐系、舞蹈系、美术系、设计系和公共艺术教学部,面向本科、硕士、博士层面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其中公共教学部成立于2006年,开始开设“西藏民间音乐”“西藏民间美术”“西藏民间舞蹈”等地方特色课程,以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全校学生艺术修养为目的的公共艺术课程。有爱乐乐队、雪莲花艺术团等学生艺术团体。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专门

5、以培养小学师资为目标的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担负全区几乎全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担。其艺术教育主要由二级机构体育艺术系下设的美术教研室和音乐教研室承担。主要承担师范类艺术专业课程及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设,如“藏族歌舞音乐赏析”“西藏民间艺术堆谐囊玛歌舞赏析”“藏族手工制作技艺”等地方特色课程。校团委下设 27 个社团,开展全校校园文化活动。西藏农牧学院设有专门的公共教学部,并未设置专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索郝嫘儡(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拉萨850007)【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养,增强审美体验。然而西藏高校在课程体系

6、、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等层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传统的艺术教育进行改革,形成全新的、科学的教育体系,能够提升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图分类号】G264;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07803Chinese national Expo 79Chinese Red Culture 文化广角在非遗文化赋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层面上。非遗文化能够为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西藏非遗物质文化的种类、内容较为多样,包括藏香制作技艺、传统唐卡制作技艺

7、、金工锻造、木刻雕版印刷技艺、藏族服饰制作技艺、擦擦制作技艺、古尔鲁、泽帖尔编制技艺等工艺以及藏医药、藏纸、氆氇等内容,并且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能够为公共艺术教育内容,提供补充。此外,非遗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用文化陶冶人、感染人、熏陶人,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艺术审美的过程中。与此同时,还能凸显课程特色。即用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优化艺术教育过程,使西藏高校艺术教育体系有别与其他院校,增强高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因此将西藏非遗文化融入到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文化保护质量,还能推动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三、公共艺术教育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8、的探索(一)树立教育理念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者应从艺术教育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审视学生教育,提高对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将西藏的非遗文化作为艺术教育的资源,融入到教育体系中,让非遗文化与艺术教育形成合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西藏高校艺术教师需要坚持非遗文化保护的育人理念,积极弘扬民族文化,提倡文化自觉,让非遗文化在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拥有育人价值。从而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艺术教育的整体地位。简而言之,西藏高校应将非遗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抓手,将其融合到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让艺术教育与其它教育形成系统的整体,实现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和谐统一及相互结合4。这样,公共艺术

9、教育的价值、地位,才能得到切实地提升。(二)构建课程体系确立非遗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地位,形成拥有西藏特色的课程体系;而依托非遗文化的地域优势,提炼出拥有育人功能的技法和理论。能够让艺术教育的内容、方式,更加本土化、地域化及生活化。对此,公共艺术教育应摆脱“艺术本位”误区,在教育内容上要将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非遗文化融合起来,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形象生动的艺术素养教育。譬如将西藏民间歌舞、西藏民间音乐等内容融合到课程结构中,能够让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充满文化特性和人文特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此外,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师应从发展、传播、弘扬等角度

10、出发,对学生进行非遗文化知识普及;过于强调艺术专业技能培养,忽视“理论研究”。致使教师对艺术以外的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实践经验匮乏。最后是资源整合与协同合作问题。在资源整合问题上。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艺术知识、技能等层面上,缺乏对文化类、自然类等学科资源的融入,虽然有藏族美术、堆谐、扎念琴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融入,但绝大部分是在艺术专业领域,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只停留在赏析层面,不够深入,导致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维度相对狭隘。而在协同合作层面,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相对较少,专门性的管理人员十分稀缺。虽然西藏部分院校能够将学校艺术系、公共教学部、团委作为负责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主体,但却容

11、易导致艺术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二、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文明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留下的精神文明财富,通常包括口头表述、传说、社会节庆、礼仪、风俗、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以及有关自然科学的实践与知识等。大部分非物质遗产的内容与传统艺术,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可以归纳为艺术领域。结合我国国务院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西藏拥有我国高原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非遗”项目种类众多、历史悠久。至2021年6月10日中国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17 项西藏项目榜上有名。在西藏社会市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背景下,非遗文化所依赖的生存土壤正发生着急剧地变化,很多非遗文化正陷

12、入流失和消亡的“困境”,文化保护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共同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因此西藏高等院校应积极将非遗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西藏非遗文化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和延续。从教育实践的层面出发,非遗文化拥有鲜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其中艺术价值又呈现出较高的地域特性。如果高校忽视非遗文化的地域特性,便会导致非遗文化与学生教育的融合质量受到制约,非遗文化难以发挥出自身所拥有的培育功能和社会推进价值3。所以在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层面,高校必须以西藏非遗文化为抓手,突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唯有如此,才能通过校园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环境及非遗文化的传承内容,营造出多维度的育人氛围,帮助学生在浓郁的

13、文化氛围中,更好地感受非遗文化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此外,将非遗文化与高校教育相融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可以更切实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与此同时,也能赋能公共艺术教育,丰富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增强高校办学的整体水平。80 Chinese national Expo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文化的兴趣。而充分利用研讨活动、讲座活动及论坛,开展第二课堂,能够深化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提高非遗文化传承的效率。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学校更好地开展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工作,营造浓郁的氛围。此外,在公共艺术教育与非遗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

14、西藏高校还应将文化建设与公共艺术教育融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价值,积极与文化部门构建艺术教育平台,形成民间艺人、文化部门、高等院校多元交流的机制,从而在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互利共赢。为西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抓手。四、结语文化自觉是非遗文化保护的前提条件,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公共艺术教育中,能够拓宽非遗文化保护的渠道,让文化自觉的培养更加科学、有效。因此,西藏高校应通过革新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整合文化资源、搭建教育平台等形式,实现非遗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充分融合,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释: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师

15、资力量 EB/OL.2022-7-30.http:/ 陈娟,张铮溪.山西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思考 J.艺术评鉴,2022(7).2 姬静.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 J.陕西教育(高教),2019(2).3 杨玉英.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3).4 李柯.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J.长江丛刊,2019(1).5 袁曼玲.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与公共艺术的社会实践以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为例 J.美术教育研究,2018(2).基金项目:本

16、文系 2019 年西藏自治区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拉萨师专为例(项目编号:JG201945)。作者简介:郝嫘儡(1982),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系统挖掘文化资源并形成非遗文化数据库,为后续各类课程的开展,提供支持。而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突出和强化民间非遗文化资源的优势,形成校本艺术课程和地方艺术课程,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地域文化的艺术魅力。(三)教师队伍建设要想实现公共艺术与非遗文化的充分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和重点

17、。西藏高校应提高对公共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资金投入、资源投入及人力投入,让师资队伍建设更契合非遗文化保护要求。首先是加强理论培训。西藏高校应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阐释非遗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转变教师重视艺术技能培养,忽视理论研究、实践探究的观念。使艺术教师逐步形成“艺术教育+其它教育”的理念。其次,在师资队伍培训的过程中,西藏高校还应提高非遗文化知识的融入力度,帮助教师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理念及其对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价值5。从而夯实艺术教师的文化基础,提高其文化素养,使其能够轻松、灵活地将西藏非遗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再次,西藏高校还应鼓励艺术教师申报非遗文化

18、课题活动,提升艺术教师的学术含量。借助科研反哺艺术教育,拓宽非遗文化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深度。最后,要加强对公共艺术教师的评价,提高教师对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四)整合文化资源人们对西藏非遗文化的保护,通常在方法和思路上比较单一,譬如采用建档、记录等方式,将书面资料、影像资料作为历史记忆存储起来。但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传承、保护非遗文化,完全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非遗文化,能够为文化的传承开拓出全新的渠道。西藏高校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保留区域非遗文化资源,使其更好地、更全面地应用到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为教师筛选出合适的文化资源提供支持。然而在此过程中,西藏高校首先应构建相应的课题小组,对当地的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其次,深化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与已整合的非遗文化的关系,让不同的文化资源更充分地融入到艺术教育中。(五)搭建教育平台西藏高校应强化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机制、机构建设,提高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系统性。随后在非遗文化融入的过程中,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走进大学校园的活动;邀请传承人来校表演的活动,调动学生对非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