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思路及技术方法.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5541 上传时间:2024-04-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思路及技术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思路及技术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思路及技术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69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思路及技术方法 李 荣 分宜县自然资源局,江西 分宜 336600 摘要:摘要:根据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 2019 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函的要求,以及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赣自然资办发2020101号)等要求,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明确要求各地应依法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加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矿山为一废弃老矿山,目前已形成较大采坑,坡面大面积裸露,并覆盖有危岩、浮石等,为有效的消除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恢复植被

2、和重建矿山生态环境系统,现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勘测工作,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并编制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案。关键词: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D167 1 目的及任务 及时开展恢复治理工作,对危险地段必须及时进行处理、覆土复绿。在前期调查工作基础上,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从技术、经济、安全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影响等因素,设计出合理的修复方案,实现矿山治理的要求,对遗留的矿山地质问题,采取工程手段和生态技术进行治理和恢复。为生态修复治理施工奠定基础,达到根治拟治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最终修复区内生态环境的目的,主要任务:进

3、一步查明拟治理区内地质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潜在危害。编制生态修复方案;概述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修复治理方案的投资概算。2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2.1 企业性质及交通情况 矿山自2006年开始筹建,自建矿以来已开采多年,开采矿种为水泥用石灰岩,矿区面积 0.2832km2,开采标高+288+140m,该矿露天采场采用浅孔台阶爆破、挖掘机开挖、自卸公路汽车运输等方式进行开采。2009年底矿山扩深后,开采标高由+288+140m 调整为+288+100m。矿山以往主要在南东部开采,本年度持续向北西开采,拟对采矿权范围内南部及范围外南东部历史遗留采坑进行修复。2.2 矿山自然概况 矿区位于九岭山麓南侧,

4、属剥蚀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区内山脉大致成东西向延展,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海拔标高一般 150350m,相对高差一般 50100m,沟谷呈“U”型或“V”型,山坡坡度 2540,植被发育。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角,最高海拔标高390.18m,最低点位于区内南部公路旁水塘边,海拔标高约 134.40m,可视为矿区侵蚀基准面。2.3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条件(1)气象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据宜丰县气象站 20102019 年数据统计(表 1-2),多年平均气温 17.9,1 月平均气温最低,为 6.0,7 月平均气温最高,为 28.6;极端最高温为 41.4(201

5、9.7.25),极端最低温为10.5(2013.1.30)。多年年平均降雨量 1841mm,36 月降雨量 1026.9mm,占全年降雨量的 55.8%,月平均降雨量 256.7mm,为丰水期。10 月至翌年 1 月降雨量311.0mm,占全年降雨量的16.9%,月平均降雨量77.7mm,为枯水期。2、7、8、9 月降雨量 503.3mm,占全年降雨量的 27.3%,月平均降雨量 125.8mm,为平水期。历史最大年降雨量 2363.85mm(1975 年),历史最大月降雨量 845.21mm(1975 年 6 月),历史最大日降雨量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70 298.1mm(

6、1977 年 6 月 15 日)。(2)水文 矿区内的地表水系不发育,地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区附近无河流穿过,仅在其东侧有一毛江水库,面积约 0.04km2。(3)土壤 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本区土壤类型为比较贫瘠的黄红壤,为红壤向黄壤过渡的一类土,偏酸性,pH 值5.56.5,厚度 0-3.0m,分布于矿区坡面或冲沟。土壤的风化淋溶作用较强,表土层(厚度 20-50cm)有机质含量较丰富。(4)植被 矿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状植被以次生阔叶混交林为主,零星分布有竹杉混交林,主要树种有

7、杨树、杉木、马尾松、小叶栎、苦槠、樟树、毛竹等;常见灌木种类有映山红、茅栗、油茶、胡枝子、六月雪、盐肤木、山胡椒等,草木植被主要有芭茅、白茅、狗牙根、丝茅草、野葛藤、阔叶麦冬等。2.4 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矿界范围内南西部采区已形成标准化开采面,已形成+210m、+203m、+190m、+174m、+116m 五个平台,平台上已进行了覆土、撒播草籽和种植树苗等,但坡面岩石大面积裸露,局部呈破碎状,且边坡坡度较陡,存在安全隐患,人员和机械无法上去进行复绿工作;矿界范围外南东部采区今年未再进行任何开采活动,已形成陡立边坡,坡面部分区域已自然复绿,覆盖有浮石和碎岩,岩体多处存在明显裂隙,

8、易发生塌方等地质灾害。除南西部采区建设形成有台阶外,其余边坡区域均无台阶形成,治理区边坡陡立面高约 2060 米,均大于 60。根据边坡发育特征对治理区内边坡进行评价,可分为边坡 1 和边坡 2,经综合分析该两处边坡稳定性均属较好。3 治理工程方案的确定 3.1 治理原则 结合矿区实际,体现以下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 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依据项目区现状特点,因地制宜的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治理。(2)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工程实施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合理确定地形整治范围和境界,尽量减少挖填工程量。综合考虑治理成效和生态重建的实效,尽量采用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速生植物进行

9、复绿和固坡,在减少投资的同时,恢复原有地貌和生态景观。3.2 治理范围 本次主要对矿区采坑及高陡边坡进行生态修复治理。3.3 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根据该矿山的地质环境现状及区位条件,拟采用“坡面修整+高次团粒喷播+植藤工程+养护灌溉+监测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3.4 分项工程(1)坡面修整 对矿山坡面按原坡度进行修坡清理,清除浮石、浮土等。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边坡 1 已建设有台阶,坡面整体较为平整,无需另外进行坡面修整,坡面 2未进行台阶建设,坡面局部具有凸出岩石,部分区域有松动的活石,规模不一。(2)高次团粒喷播 本矿山边坡角基本大于 60,因此,拟采用高次团粒生态棒基材喷播复绿,坡顶种植葛藤

10、垂挂,坡底种植爬山虎等爬藤。(3)植藤工程 施工包括以下工序:挖坑施肥浇水养护等。挖坑:种植间距为 2m,均为鱼鳞坑种植,种植坑尺寸为:长 0.3m、宽 0.3m、深 0.3m,每穴 5 株,单株长度 1m。施肥:在栽植前半个月内,先用表土回种植坑,填土厚度约 10cm,然后按每株 0.1 公斤复合肥施入,注意复合肥要撤施均匀,不成堆,再用表土将种植坑填满。浇水:保障土壤水分的供应量,促进新种树木的生根率,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每棵新种树苗周边施浇少量水,用水量控制在 1L 以下。养护:人工种植被在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极易退化、死亡,为增加植被的成活率,需定期对植被进行养护作业。为防止虫害,对

11、不同季节不同树种采用喷药预防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71 和消灭病虫害工作。防止人为践踏、折损、碰撞应加强管理;高温防旱应及时浇灌,搭棚遮荫,叶面喷水;防风防雨加强支撑,风暴后及时扶正倒伏树木、加固支撑,休整树冠,清理残枝等保护措施。(4)养护灌溉工程 设计对矿山坡面、平缓裸露区等绿化植被进行定期养护,养护期为 2 年。养护工程设计:平台、坡面草籽、树木养护主要通过喷灌管道进行定期洒水进行养护,雨季洒水间隔时间可以长点,旱季洒水间隔时间可以适当调短,养护期为 2 年。植被养护措施:植被养护工作主要包括浇水、施肥、防治病虫、补种及后期苗木种植。4 施工组织设计 4.1 施工条件(1

12、)施工交通条件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分宜至湖泽高等级公路相接,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工程的场内交通运输主要依托村村通水泥公路和矿山公路。施工所需的种材料可用自卸汽车将建筑材料运至施工段,由人工在施工现场转运。调集充裕车辆和交通工具,保证施工材料和人员的及时运输;机动车辆驾驶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驾驶,确保交通安全;合理调度,确保交通运输系统高效,安全的运转;保证机动车辆车况良好,运输途中避免货物抛洒,污染环境。(2)施工用水电供应 动力电可从厂区内部直接接线。施工生产用水可从厂区直接接管使用。(3)材料选择 本治理工程未涉及土地平整和其它辅助工程建设,仅涉及坡面修整、高次团粒喷播、植藤和养护工程等,治理

13、工程所需的苗木、肥料等均可在分宜县城区采购。(4)施工临时设施 本工程施工项目部可使用现有矿部,其它生产用房、施工材料库房等可在矿区平地上现场搭建,具体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地形情况作适当调整。4.2 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 本项目主要工程包括坡面修整工程、绿化工程、挡土围堰工程,场地平整工程应结合矿山的现状来实行,遵循挖高填低的原则,截排水工程可根据地形及矿山采矿工程计划来合理布置,绿化工程应注意养护及草种的合理搭配。4.3 施工顺序及注意事项 施工工序总体上按照先坡面修整后进行坡面绿化、平台绿化的治理步骤进行。为确保安全,清坡按从高到低按台阶进行。施工工序可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坡面修整,清理土

14、石方;第二阶段:坡面绿化,打锚钉、挂椰网、挂生态棒、挂镀锌网、喷播、铺盖无纺布、养护管理;第三阶段:进行平台种植藤类。各分项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进行初步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转入下部施工工序,全部工程结束施工后,进行竣工初步验收,并转入后期养护阶段,最终验收合格。4.4 施工进度 预计建设项目施工总工期为 1 年(包括施工准备期)。施工中若遇连续降雨,应暂停施工,待天气转好再继续施工。4.5 施工管理(1)本项目治理工程可以明显改善区内生态环境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其资金到位程度及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工期与质量,矿山须成立治理工程专门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等,

15、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作业队。(2)矿山企业必须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既要严格遵守有关规范和设计方案施工,又要结合矿山自身的开采计划,做到动态施工;(3)严格对治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安全与质量;(4)治理工程完工后,应做好工程的监测工作。5 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分析(1)防治地质灾害发生,保障矿区人民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实施后,可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矿区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72(2)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矿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方案的实施可恢复土地功能。通过方案的实施可及时恢复矿区

16、土地功能,发展经济,为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具明显的社会效益。(3)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方案实施后,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在矿区栽植了适生的植被,一方面防治了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治理将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并增加了环境容量。(4)项目实施后,消除了项目区地质灾害隐患和水土流失产生的风险,消除了对周边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弥补了长久以来的环境欠账,助推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5.2 经济效益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防灾工程,防灾工程是防治和减轻正在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灾

17、害为主要目的的工程。防灾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由减灾效益和增值效益两部分组成,并以减灾效益为主,增值效益为辅。矿区内主要的土地类型为废弃矿山、未成林造林地和荒地等。矿山开采对矿区内的植被等破坏程度严重,树木难以成活,土地无法使用。如果不对这些土地进行治理恢复,一方面严重影响区内农业生产,给农民造成持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等级,使土地的利用价值下降。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有利于农业及林业生产,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5.3 环境效益分析 废弃矿山经治理后,改善了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减轻了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使得区内部分土地使用功能得到良好利用。符合当前政府提倡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和

18、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矿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矿山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裂缝、塌陷得到填充,土地得到平整,土壤得到改善,使破损山体得于恢复,地面林草植被增加,水土得于保持促进和保持。茂盛的草木能净化空气,调节气侯,美化环境,并能促进野生动物的繁殖,改善生物圈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可防止水土流失,可营造优美的环境。总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后,会取得好的环境效益,符合当前政府提倡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矿区、和谐社会的建设。(1)通过项目建设,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新增林草地面积 12 亩。(2)项目部署的生态修复工程和生物措施,消除了区内长期存在

19、的地质灾害隐患,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功能,促进矿山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换。(3)通过本次一系列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对矿山沿线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山上山下同治,减缓矿山沿线的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环境。(4)此次生态修复项目是对项目区自然资源的有机更新,是对小境体系、小流域体系进行系统重塑,整治和修复后将构建更加绿色和谐的生态命运共同体,可有效促进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建设。六、6 结束语 及时开展恢复治理工作,对危险地段必须及时进行处理、覆土复绿。在前期调查工作基础上,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从技术、经济、安全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影响等因素,设计出合理的修复方案,实现矿山治理的要求

20、,对遗留的矿山地质问题,采取工程手段和生态技术进行治理和恢复。为生态修复治理施工奠定基础,达到根治拟治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最终修复区内生态环境的目的。参考文献 1吴次芳,著.国土空间生态修复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2贾文涛,宇振荣.生态型土地整治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3殷跃平,著.滑坡防治技术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4张涛.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2(02):45-46.5王科宁.论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J.华章,2010(29):31-3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荣(1978),男,汉族,江西新余人,采矿工程专业,学历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系统领域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