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基于跨语言数据的比较.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5757 上传时间:2024-04-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基于跨语言数据的比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基于跨语言数据的比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基于跨语言数据的比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 基于跨语言数据的比较刘 亮 李音翰 摘 要:本文基于句法制图理论对汉语、英语和日语三种语言的典型分裂句进行了分析,展示它们可以具有统一的句法结构作为改变信息结构的基础,但在话题化、核心特征、标记的显隐以及移位方式等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维持形式和意义一致的假设。借助句法制图理论框架,可以对这些语言分裂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较好的解释,对传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关键词:制图理论;分裂句;跨语言比较引 言从表面上看,分裂句在意义上是一个简单命题,但在句法上却呈现出复合结构,具有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如(1)这样的句子所示(强调成分用粗体标出)。(1)张三是李四介绍的。(

2、1)在意义上只包含一个命题“李四介绍张三”,但在形式上,该句子通常被认为包含了两个动词,分别是“是”和“介绍”,前者是主句动词,后者是从句动词,汉语传统语法常将其分析为判断句的一种。这就造成了意义和形式上的错配。实际上,类似的现象也存在于其他语言中,如英语(2)和日语(3)所示。(2)Its money that he likes.(他喜欢的是金钱。)35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 于 句 法 制 图 理 论 的 分 裂 句 比 较 研 究”(项 目 编 号:HB18YY01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亮(1981),男,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和汉语句法学。

3、李音翰(1989),女,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言教育。与汉语的情况类似,英语句子(2)也同样存在意义和形式上的错配,一个命题“他喜欢金钱”在形式上分裂为两个句子组成的结构,并且在主语位置填充了一个分裂代词 It。同样,日语句子(3)在意义上也表达了一个命题,即“我们找乔伊”,而在形(4)张三介绍的是李四。(5)What he likes is money.本文认为,实际上(4)并非与(5)平行的准分裂句,它的推导过程与(1)相同。在功能上,分裂句的作用是改变句子的信息结构,利用分裂的形式达到对句中某一成分聚焦的目的,因此分裂句的特点是突显焦点成分,它与主

4、句系动词“是”相关联,上面例句中用粗体标示的强调成分都是句子的焦点。从语用的角度看,我们通常将主句称为焦点部分,从属子句称为预设部分。这是因为被聚焦的成分必然存在一个与命题相关联的预设,如:(6)他是昨天去的北京。对“昨天”的聚焦有一个预设,即“他去了北京”,这样,分裂结构在语用上就成为一种预设触发器。由上可知,分裂结构不仅跨语言存在,而且不同语言的分裂句在意义和形式上的错配、结构特点、语义与语用功能方面存在平行性,因此有可能通过比较研究对上述三种语言的分裂句进行一致分析。但是,对分裂句的分析在理论上存在复杂性,本文尝试对其进行初步探讨。由(1)(3)可知,英语分裂句包含分裂代词 it,而日语

5、和汉语分裂句没有分裂代词。对于英语中分裂代词如何进行分析,学界存在三种看法,Lambrecht 将其看作一种虚拟代词,在语义上为空;1(P463-516)而 Borkin 则认为 it 是有指称的,它指向被外置的从句;2(P35-40)第三种观点将 it 的指称诉诸它所关联的语境:有的为空,有的具有部分指称,有的具有完整指称。3(P891920)日语和汉语这种不具备分裂代词的情况则被归于个别语言的特殊性。三种语言的分裂句中都包含一个表面上是判断动词的成分(英语 be,汉语“是”,日语“”),对这个成分在分裂句的结构分析中所起作用的探讨,传统看法帮助建构了分裂句比较一致,认为这些成分都是判断动词

6、,作为主句动词,这也是把整个分裂句看成复合句的根本原因。分裂句中从句的结构及与其他类似从句在性质上是否相同的问题也经常被讨论。传统45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 年秋之卷上将从属子句分析为某种类型的关系子句,但是对其准确性质存在不少争论。4(P331-391)对于关系子句中的空语类如何与焦点进行关联,在生成语法中存在两种可能的分析。一种是移位分析,但如果存在移位,我们就要对移位的类型和移位的成分与动机做出回答。另一种是空算子分析,这样一来焦点就必须被看作在主句生成,它与关系子句之间的空语类借助某种话语解释机制关联起来5,以英语为例:(7)it is moneyiCPOPithat IPhe li

7、kes ti这仍然是一种复合句分析,关系子句构成了一个 CP,它被系动词 be 选择,填充语 it生成在 be 的主语位置。在这种结构中,焦点成分(这里是 money)独立生成于 be 之后,它和从属子句中的空语类 t 同指,这种关联是通过一种空算子移位实现的,即空算子(OP)从原来的位置(t)移动到 CP 左侧,构成一种次级谓语,与主句通过主谓关系获得关联6,因此焦点成分、空算子以及空语类同指,用相同的下标 i 标记。对于汉语和日语中的分裂句,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分析。汉语传统语法对分裂句的分析也不乏独到见解,如赵元任把分裂句分析为带“的”的动宾结构,7朱德熙认为分裂句是主语后置的主谓句做谓语的

8、句子,8而沈家煊则采用类推糅合分析这类句子。9这些见解各有长处,为我们深人认识分裂句的结构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此外,分裂句这种形式是如何在命题意义之外,对信息结构产生影响,引发焦点与预设意义的,对于这一问题不同语言学派的认识不同。认知语言学采用的是构式解释:分裂句作为一种特定的构式,表达了焦点与预设意义。而功能语法则从信息结构的角度,把分裂句描述为“变量与值的偶对”10,包含焦点的主句是值,从属子句是变量。分裂句的结构对应于某种特定的信息结构,这种信息结构的组织和作为信息凸显工具的分裂功能紧密关联,其中包含三种信息:新信息、给定信息、可推导信息。分裂句的变量(主句)对应于新信息,它的值(从属子句

9、)对应于给定信息。但这种分析难以解释不包含新信息的说明性分裂句,而且新信息有时也可能出现在分裂的从句当中。可见,分裂句有其复杂性,它们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也有差异,本文基于句法制图理论的观念,认为可以借助 Rizzi 的子句左缘系统对分裂句进行分析,11它实际上是一种包含向较高区域移位的特殊焦点结构,这样能直接解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错配问题。此外,通过对英语、日语、汉语三种语言典型分裂句生成过程的比较,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这三种语言的分裂结构可以具有一个统一的分析,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跨语言的差异。一 左缘结构的句法制图句法结构是复杂对象。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成语法的主流研究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

10、一是句法对象的组合原则,二是句法对象本身的性质,包括它的标签、解读和层55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级顺序。句法制图学(syntactic cartography)通过详细绘制句法投射中功能语类层级地图尝试部分回答第二个问题。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句法研究的深人,一方面,句法操作原则越来越少,最后归结为极其有限的几种基本操作;另一方面,对不同语言大量句法现象深人理解的迫切需要又希望将句法结构刻画至细微层次。当然二者并不矛盾,由于递归性和参数变异的存在,最小的操作也可以产生非常丰富的结构,句法制图学在后一个方向上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它聚焦功能投射的性质、数量及排列方式,通过跨语言比较,力求尽可能精确地

11、绘制出从世界语言中找到的句法结构地图。句法制图的思想始于 Chomsky 将 X 杠标模式扩展到功能语类的尝试,认为它与词汇范畴具有相同的短语结构模架。6之后 Abney 将名词短语扩展为限定词短语(DP),12Ritter 在限定词投射和名词投射之间插人了数词短语(NumP),形成了名词性投射的基本功能结构地图;13(P37-62)同一时期,Pollock 将原来的屈折词短语(IP)分解为时制短语(TP)、否定词短语(NegP)和一致短语(AgrP),对子句功能结构的研究得到了重要进展。14(P365-424)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研究的积累,句法制图领域逐渐开始形成越来越丰富的句法结

12、构表征,Rizzi 对子句左缘结构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显示,句子的最高层次领域并非像原来认为的那样,只由单一标句词短语(CP)组成,而是可以分解为更多的功能投射,如下面的句子(8)所示。11(P285)(8)a.Your book,you should give t to Paul(not to Bill)b.YOUR BOOK you should give t to Paul(not mine)在(8a)中,主语 you 之前还存在一个额外的名词性成分 your book,它原本应该作为动词 give 的宾语而位于其后位置,一般认为,出现在句子左缘的这个成分与后面的句子组成了“话题评论”结构,

13、如果 CP 可以被分解为更多功能核心,就能采用移位分析,容纳话题化成分。同样,在(8b)中,名词性成分 your book 也被移动到句首位置,并接受了对比焦点重音,这种配置也被广泛接受为焦点与预设结构,如果再次假设 CP 分解,焦点成分就可以通过移位与动词后位置联系起来。基于意大利语数据,Rizzi 展示了 CP 至少可以分解为四个功能性核心。11(P288)(9)a.Credo che il tuo libri,loro lo apprezzerebbero moltoI believe that your book,they would appreciate a lot.b.Credo,

14、il tuo libro,di apprezzarlo moltoI believe,your book,of to appreciate it a lot.意大利语有两个标句词 che 和 di,前者引人定式从句(类似于英语的 that),后者引人不定式从句。但如果子句中的话题(或焦点)前置,那么 che 会出现在前置成分之前,di 会出现在其后,这样,原来均归为 C 的 che 和 di 不再可能占据相同的位置,如果将 CP分解,che 是语力核心,di 是定式核心,而话题和焦点投射夹在它们之间,就可以解决这65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 年秋之卷个矛盾,经过多角度论证,Rizzi 得出结论

15、,在 TP 之上的 CP 投射领域内部,存在更多的核心,这被称为“分裂 CP 假说”(split CP hypothesis)。这样一来,CP 系统就不再是仅提供句法位置的单核心结构,而是命题内容和上级话语结构之间的接口,这一工具极大地丰富了句法分析的解释范围。此外,对更多语言的后续研究表明,这一顺序强烈倾向于跨语言一致。根据 Rizzi 的原始假设,分裂 CP 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式可以描述如下11(P297):(10)ForcePForce TopPTop FocPFoc FinPFin 由(10)可知,CP 被分裂为四个核心的投射。语力核心(Force)。它投射为语力短语,标句词应该处于这一

16、核心位置,它标示了句子的语力(直陈、疑问、命令、感叹等)。话题核心(Top)。它在 ForceP 之下,投射为话题短语,如果有成分发生了话题化,就要移动到 Spec TopP 位置。此外,话题投射可以有多个。焦点核心(Foc)。TopP 之下是焦点短语 FocP,在其中心语位置的成分获得了焦点特征,因此焦点成分要移动到 Foc 中。定式核心(Fin)。FocP 之下是定式短语 FinP,其中心语标记了从句是定式还是不定式,作为标句词层和屈折层的交界,它承担着沟通话语和语法意义的功能。Rizzi 认为,在包含话题的句子中才存在 TopP,在包含焦点的句子中才存在 FocP,而在既不包含话题也不包

17、含焦点的句子中,Force 和 Fin 两个核心会“融合”(syncretised),只实现为 Force。根据这种看法,我们可以认为,CP 只在包含一个话题和/或被聚焦成分的结构中才分裂出相应的投射。二 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下面,我们按照句子左缘的句法制图框架,分别对英语、汉语、日语的典型分裂结构进行分析。(一)英语分裂句的分析英语中,典型分裂句的结构如下:(11)a.主句It+to be+X+从句that b.Its money that he likes.(他喜欢的是金钱。)(=2)这里的 it 被称为分裂代词,做主句的主语;X 被称为“分裂成分”,它所能代表的语类很多,通常是一个名词短

18、语(但也可以是一个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等);而 that 子句则被称为“分裂子句”。由(11b)可以看出,从句动词 like 具有两个题元角色:历事(experiencer)和对象75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theme),分别指派给论元 he 和 money。但从句当中只有一个论元 he,因此要满足题元准则,内嵌句中必须包含一个空语类,且它应和主句的 money 同指。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即子句中的空语类和焦点 X 之间的关联性是如何获得的。前面指出的空算子分析是通过话语解释机制将其关联起来,但(12)的不合语法性表明,此处是包含了移位操作的。(12)*Its money that I

19、dont believe the statement that he likes.该句不合法的原因是复杂名词短语的孤岛限制,即定语从句中的成分不能移出其本身所在的子句,到达一个非论元位置。因此,既然(12)不合法,说明分裂子句中的确包含了移位操作,而发生移位的成分就是焦点成分 X,分裂子句中的空语类是移位留下的语迹,因此和焦点成分直接关联。既然被聚焦的成分是 X,那么根据(10)中的左缘结构,X 发生移位的动机应该是它具有一个未赋值的焦点特征 Foc,这个特征需要被左缘 FocP 的核心 Foc 中相应的焦点特征赋值,由此驱动它上移至 Spec FocP 位置,如(13)所示(删除线表示移位后

20、的成分留下的拷贝,在语音部门被删略而不发音)。根据此分析,英语分裂句的推导如下:首先,预设部分 that I love 是一个定式投射FinP,因此,以往被称为标句词的 that 实际上位于 Fin 的位置。有人认为,英语的定式投射在语义上有叙实性质,而分裂子句被预设为真,这正是限定性标句词核心 that 带来的。15其次,be 并非系动词,而是一个焦点标记,处于 Foc 位置,预设部分的宾语(money)作为被聚焦成分,经历了非论元移位,移动到 FocP 的指定语位置,被其核心Foc 的焦点特征赋值,获得焦点解读。最后,在 Rizzi 假设的分裂 CP 框架中,Force 和 Fin是强制的

21、核心,它们彼此连通,时制核心 T 上的时制性质和要求核心的指定语被词汇性填充的扩展投射特征(EPP)可以通过 Fin 传递到 Force 上,同时假设英语 Force 核心具有强特征,要求被成分填充。这样,Foc 位置上的焦点标记 be 受到强核心 Force 的吸引而移动到 Force 位置,因此可获得 Force 处适当的时态性质,同时,英语 Force 上的 EPP特征导致一个虚拟代词 it 填充到 Spec-ForceP 位置,由此得到了整个分裂句。可以看出,我们赋予了分裂结构一种简单的左缘移位分析。分裂句中只有一个谓词love。也只有一个真正的主语 I。表面上的另一个谓词 be 实际

22、上是一个焦点标记,而另一个主语 it 的出现是由于英语的结构强制性。分裂句 CP 的最高核心 Force(可能标记了句子类型)要求一个 Foc 核心(被 be 标记)以及一个预设性的 FinP(被 that 标记)。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分裂句的结构和语义错配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意义上的单个命题对应于形式上的简单句,只不过 Foc 核心和 Fin 核心的存在,引发了焦点与预设的特殊意义,从而改变了句子的信息结构。85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 年秋之卷(二)汉语分裂句的分析(1)中所显示的仅是汉语分裂句的基本格式之一,实际上汉语中存在各种分裂句式,例如,随着对比焦点的不同,分裂句可以具有多种变体

23、,但“是”之后的成分均为焦点所在:(14)a.我是昨天买的书。(不是今天)b.昨天是我买的书。(不是他)c.我昨天买的是书。(不是本)d.我昨天是买的书。(不是借的/不是本)(14)中这些句子的结构分析并不相同,似乎“是”在逐级后移,均可形成合法的句子,但在直觉上它们却有一致之处,如果采用我们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简单地解释这些句子的一致和差异。首先看(14a),根据前面的分析,句子的 CP 以下成分结构如(15)所示。根据标准分析,16(P77-111)TP 之下是一个双层动词壳成分,由轻动词短语(vP)和实义动词短语(VP)组成,vP 是题元域,核心是一个具有 DO 抽象语义特征的轻动词 v,

24、因此承担施事题元角色的外部论元出现在 vP 的指定语位置,承担对象题元角色的内部论元出现在 V 的补足语位置,实义动词 V 中心语移位到 v。关于“的”的作用,我们将其处理为过去时标记,生成在 T 节点之下,但由于其后缀身份无法单独支撑该核心,因此吸引 v 中的动词 V 中心语移位到 T,左侧附加在“的”之前,时间短语“昨天”附加到TP 内部,最后由于格指派的因素,vP 内主语“我”提升到 TP 的指定语位置,得到了“我昨天买的书”这一 TP 结构。接下来的推导如(16)所示:与英语的 be 一样,“是”在汉语中也是一个焦点标记,处于 Foc 位置。其指定语位置要被焦点填充,以便赋值其 Foc

25、 特征,因此吸引被聚焦成分“昨天”从 TP 中移动到 SpecFocP 位置,获得焦点解读。与英语不同的是,作为一种话题显著语言,17(P15)汉语分裂句里还存在一个额外的话题化过程,因此包含一个话题投射 TopP,具有已赋值的话题特征,拟作为话题的成分95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我”则具有未赋值的话题特征 Top,与焦点化过程一样,“我”移动到 Spec TopP 位置,获得话题解读。此外,我们假设汉语中的 ToP 是一个强核心,必须被显性成分填充,距离其最近的中心语为 Foc,根据局部性条件,处于 Foc 位置的“是”移动到 Top 位置,因此在汉语中,“是”既是焦点标记又是话题标记。最后,

26、由于汉语的 T 没有 EPP 特征,与之相连的 Fin 和 Force 都没有 EPP 特征,因此也就不需要类似填充语 it 的成分。如果采用这样的推导,我们可以将(14)中的汉语句子做统一分析,如(17)所示。在(14b)中,移动到焦点指定语位置的是“我”,移动到话题指定语位置的是“昨天”。在(14c)中,焦点化成分是“书”,但话题化成分是“书”移出之后剩余的整个FinP“我昨天买的”。在(14d)中,被聚焦的元素是未附加时间短语之前的较低 TP,即“买的书”,它移动到 Spec FocP,因此整体具有焦点解读性,由于其内部包含动词和宾语两个成分,这个句子在聚焦上有歧义,将重音放在“买”或“

27、书”上,焦点就会不同,接下来剩余的整个 FinP“我昨天”移动到话题位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14c)表面上与准分裂句非常类似,但我们仍将其与真正的准分裂句(18)区分开来:(18)昨天买书的是我。(18)应分析为省略了中心语的关系子句做主语,上述分析无法生成这种句子,因为“的”出现在整个 VP 结构“买书”之后,所以它不可能是一个在 T 中的时态标记,而是一个结构助词。综上所述,从汉语与英语分裂句结构的一致性与差别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一致性在于,两种语言分裂句都是通过焦点成分移动到 Spec FocP 中形成的。差别在于以下四点:第一,汉语分裂句包含一个出现在 T 位置的“的”;第二,汉语分裂

28、句里存在一个话题化的过程,带有话题特征的各种成分均可移动到 Spec TopP 位置;第三,焦点标记“是”从 Foc 移动到 Top 位置,获得标示话题和焦点的双重身份,它前面的是话题,后面的是焦点;第四,汉语中 T、Fin、Force 核心均没有 EPP 特征,不要求其指定语被填充,因此06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 年秋之卷也没有形式主语。(三)日语分裂句的分析与前面两种语言一样,Hasegawa 已经提出,日语分裂句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简单句分析。15但是日语属于中心语居末语言,因此其在结构方向性上与英语、汉语存在一些差别。我们将(3)重复在(19)中:16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结 语在本文中,

29、我们对英语、汉语、日语的分裂句进行了统一分析。尽管三种语言分裂结构的表层表现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可以被分析为一种平行的结构,即左缘分裂为多重投射,其中包含话题投射 TopP 和焦点投射 FocP,这样就可以解决用复合句形式表达简单命题意义的表面错配问题,维持形式和意义一致性假设。在结构一致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三种语言展现了各自的特点。第一,英语分裂句中没有话题化,汉语和日语分裂句中既有焦点化,又有话题化。第二,汉语和日语分裂句的时制没有 EPP 特征,因此也就不需要填充语 it;而英语则相反。参考文献:1 Lambrecht K.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

30、f cleft constructions J.Linguistics,2001,39(3):463-516.2 Borkin A.Problems in Form and Function M.Norwood:Ablex,1984.3 Hedberg N.The Referential Status of Clefts J.Language,2000,76(4):891-920.4 Bresnan J,Grimshaw J.The Syntax of Free Relatives in English J.Linguistic Inquiry,1978,9(3):331-391.5 Brow

31、ning M.Null Operator Constructions M.NewYork:Garland,1991.6 Chomsky N.Barriers M.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 Press,1986.7 Chao Y.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8 朱德熙.“的”字结构和判断句 J.中国语文,1978(1-2).9 沈家煊.“移位”还是“移情”?析“他是去年生的孩子”J.中国语文,2008(5).10 Halliday M A K.A

32、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Arnold,London,1994.11 Rizzi L.The Fine Structure of Left Periphery M/Haegeman L.Elements of Grammar,Dordrecht:Klu-wer,1997:281-33726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 年秋之卷12 Abney S P.The English Noun Phrase in Its Sentential Aspect D.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MIT,1987.13 Ritter E.Tw

33、o Functional Categories in Noun Phrases:Evidence from Modern Hebrew M/RothsteinS.Perspectives on Phrase Structure:Heads and Licensing.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1:37-62.14 Pollock J.Verb Movement,Universal Grammar,and the Structure of IP J.Linguistic Inquiry 1989,20(3):365-424.15 Hasegawa N.On the

34、Cleft Construction:Is it simplex of complex?J.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Language,2011(10):13-32.16 Huang C,Li Y,Li Y.The Syntax of Chines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17 Li N,Thompson S.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M.Los Angeles: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1981.18 Saito M.Cartography and Selection:Case Studies in Japanese M/Shlonsky U.Beyond functional se-que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255-274.36分裂句的句法制图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