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丰子恺对桃花源的追寻及其自然相漫画的意蕴.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6061 上传时间:2024-04-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子恺对桃花源的追寻及其自然相漫画的意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丰子恺对桃花源的追寻及其自然相漫画的意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丰子恺对桃花源的追寻及其自然相漫画的意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52023/10 No.260丰子恺曾在漫画创作二十年中,坦言自己的漫画大致具有四种表现:古诗相、儿童相、社会相、自然相1。“子恺漫画”一经问世,文艺界就热衷于对其进行品鉴。然而,历览诸多文献资料,丰子恺的自然相漫画相较其古诗相、儿童相、社会相漫画的研究,则明显地被忽视和边缘化。日本现代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曾说:“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如果在现代要想找寻陶渊明那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2440-441今人潘建伟指出,陶渊明对丰子恺的影响见于生活、创作以及思想的诸多方面,若离开与陶渊明的对照和比较,就难以全面理解丰子恺的艺术精神、文化思想及生命境 界3112。但令人遗憾的是,丰子恺

2、追寻桃花源所表现的形象与观念,即丰子恺对桃花源的追寻以及自然风景画的图绘,长期以来乏人问津,因而本文将主要论述这一问题。一、桃花源何处寻桃花源最早是由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创构,不仅指山水林泉之美,更是理想社会的表征。桃花源诞生伊始,人们多半持仙境之说,直到唐宋,桃花源观念开始出现分野。唐代以王维、孟浩然、刘禹锡等为代表的诗人,都将桃花源描述为仙乡幻境,而韩愈的桃源图诗则开始发出“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4的新声。宋代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亦称“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发展了韩愈否定桃源仙境的论调,指出:“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5唐宋以降,对桃花源的认识大致祖述前人,近代学者尤

3、其以陈寅恪与唐长孺为代表。陈寅恪在刊布的桃花源记旁证6中,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寓意之文,亦纪实之文也”,因而就纪实立说而考据桃花源在北方的坞堡。但唐长孺的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7,指出“桃花源的故事本是南方的一种传说,这种传说晋宋之间流行于荆湘,陶渊明根据所闻加以理想化”。桃花源究竟在何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丰子恺曾明确谈到桃花源的地方有两处。其一是想象中的汤溪丰村。丰子恺说:“即想象这汤溪丰村是桃花源一样的去处。其中定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情景。”8汤溪丰村乃是丰子恺从东京邂逅的汤溪族兄丰惠恩处得知,汤溪丰姓有数百家,自成一村,皆业农。后来丰子恺考察族谱才知道自己的源流

4、是汤溪,明末清初他这一支从汤溪迁居到石门湾。丰子恺本拟“到了石门湾不可复留的时候”和家人“投奔此绝境(汤溪)”8,但因为此前从未到过汤溪丰村,又与丰惠恩失去了联系,汤溪之行并没有实施。汤溪丰村究竟如何?只是存在丰子恺的耳闻和想象之中,他并不曾目见。至于丰子恺提及的第二个桃花源,则是他切实到达并观览和体验的。在20世纪50年代,丰子恺游览庐山时再次援引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庐山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阔,屋舍俨然;有茶馆、酒楼、百货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960如是,丰子恺将庐山的山水美景和桃源仙境联系起来。这显然不是简单纵目览景,而是寓山水美景于历史记忆和个体情感之中。此外,丰子

5、恺还指出“陶渊明曾经在温泉附近的栗里村住家”960,“躺在竹榻上,无意中举目正好望见庐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概就是这种心境吧”959。显而易见,丰子恺继而将庐山、陶渊明以及桃花源相联系。他似乎认为庐山是桃花源的原型和陶渊明的隐居之地。换言之,丰子恺对桃花源的认识是纪实之上的浪漫与理想的寄寓。王国维指出,陶渊明是“楚灵均(屈原)后”“第一伤心人物”10。丰子恺一生频频致意与缅怀陶渊明,也一生在追寻理想的桃花源。无论是“想象这汤溪丰村是桃花源一样的去处”,还是“庐山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两者都表明,丰子恺心中的桃花源并非王维、孟浩然、刘禹锡等人认为的虚无缥缈的仙乡幻境,而是更

6、倾向于韩愈、苏轼、陈寅恪等人主张的现实处所。丰子恺对桃花源的认知,更多的是基于感性直觉与诗性意识。丰子恺主要接受了渔人进入桃花源所见所闻的景象,桃花源之于丰子恺,似乎是免受政治干预的自然自由且自在的世界。可以说,相较对仙境永远失落的太息,丰子恺则显示了一种乐观与期待。然而这仅是表面的现象,从“想象”“最初印象”等词句来看,他所希冀的人世化的桃花源并没有真正实现。因而就本质上而言,桃花源隐匿着丰子恺感时伤世之嗟叹。二、子恺自然相漫画与桃花源的渊源丰子恺对陶渊明之桃花源的追寻,具象到其绘画作品中,形成了别出心裁的自然风景画。丰子恺作自然风景画的直接机缘是南渡避难,他在“画展自序”中说:“抗战军兴,

7、我暂别江南,率眷西行。一到浙南,就看见高山大水。经过江西、湖南所见的又都是山。到了桂林,就看见所谓甲天下的山水。从此,我的眼光渐由人物移到山水上。我的笔下也渐渐有了山水出现。”11233曾经有抨击者指出,丰子恺的自然风景画,美化彼时政府统治之下的现实生活:“阳光普照安居乐业自由、民主、清静和平的世外桃源。”2765尽管这种评价囿于特殊的时代语境,失之偏颇,但“世外桃源”的论调确实切中肯綮,无疑为我们理解丰子恺自然相漫画提供了别样的视域和理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或许是桃源图的直接灵感来源,陶渊明之后,桃花源意象不仅在诗文、词曲方面有集中的表现,而且开始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绘画主题,在历史长河

8、中不断被重新诠释,形成了独特的桃源图的谱系脉络。其中部分作品直接题署为“桃源图”,于是自然组成了一个狭义的桃源图谱系;其余部丰子恺对桃花源的追寻及其自然相漫画的意蕴文_张双贵内容提要:丰子恺对陶渊明创构的桃花源充满了遐想与向往,并将其追寻的桃花源具化为两处:一是耳闻和想象之中的汤溪丰村;二是切实到达并观览和体验的庐山。丰子恺追寻桃花源,进而对其进行图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画。丰子恺的自然风景画,虽然有古来桃花源图绘仙境山水、隐居山水、古代风俗、人世田园四种基本模式的影子,但在本质上蕴含了世间即桃花源的理念,流露出丰子恺感时伤世之嗟叹。关键词:丰子恺;漫画;自然相;桃花源;审美66分作品虽

9、然不以“桃花源”相关字眼作为画题,但大多都缀有与桃花、渔夫相关的点景,而且这类作品的主旨和趣味确实与桃源图谱系非常相似,学者们从广义上依然将其归为桃源图末裔12。更有甚者,如石守谦将东亚的整个山水画史置于桃花源文化意象之下来审视1310-64。由此可见,桃花源与中国山水画的渊源之深。尽管丰子恺被誉为中国漫画的鼻祖,但是也有论者指出,丰子恺是文人漫画的代表14。这种观点颇为允当。丰子恺的漫画风格确实和中国古代文人画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且他的漫画精神和旨趣也可以和古人相颉颃。如果我们循着文人漫画与广义的桃源图谱系之蹊径,则可以将丰子恺的自然风景画也纳入桃源图的谱系来讨论。桃花源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与多

10、义性,使得后世不仅对其文学诠释见仁见智,而且在绘画领域也发展出不同的表现模式。石守谦检视古来众多的桃源图,将中国的“桃花源”图绘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模式,即仙境山水、隐居山水、古代风俗、人世田园1332-50。细按诸多桃源图,仙境山水以明代仇英的桃源仙境图(图1)等为代表,隐居山水以元季王蒙的花溪渔隐图(图2)等为代表,古代风俗以南宋马和之(传)的桃源图卷(图3)等为代表,人世田园则以清代王炳的仿赵伯驹桃源图(图4)等为代表。丰子恺向来喜欢采撷古诗句进行漫画创作,有研究者依据丰子恺漫画全集的收录统计,丰子恺创作的“陶诗”系列漫画共计20幅,为他所引用的中国古代诗之最3113。尽管如此,检视丰子恺

11、留存下来的自然风景画,若狭义地以桃花源的画题来看,则几乎找不到与桃花源直接的相关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丰子恺有一幅题为豁然开朗(图5)的作品,画题一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如果仔细考究图式,这幅画的远景是两座一前一后的小山丘,其中一山上矗立着一塔,山脚有一亭和一拱桥;中景是五人泛舟,其中一人划船;近景则是一黄发携一垂髫,行进在一个洞窟中。这幅画似乎有点寻找和进入桃花源的意味。此外,若依据渔夫、桃花等点景元素,则不难发现桃花还是比较常见的,如旧时王谢堂前燕(图6)、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图7)等,不一而足。但耐人寻味的是,相较于丰子恺惯用的垂柳

12、、燕子等点景元素,桃花向来所占图式的空间隐蔽且局促。如上所述,虽然豁然开朗画题、桃花点景元素与桃源图表面上的渊源似乎比较深,但它仍然不足以代表丰子恺桃花源图绘的旨趣,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需要指出的是,真正能够反映丰子恺自然风景画之精神,以及其对桃花源的追寻与图绘之趣味,则是画题与桃花源并不甚相关的诸多自然风景画。三、子恺自然相漫画的审美意蕴人类的艺术发展史表明,一切艺术创造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源于传统、超越传统乃至颠覆传统。丰子恺曾说:“风景画本不属于漫画范围,也不是我的笔所能完成的。我是以漫画笔调画山水。真正的山水画家、老前辈要笑我的。我就别具一格吧!”11295丰子恺的这番话看似自

13、我调侃,却剀切地道出了其自然风景画的特色,即迥异古人,别具一格。审视丰子恺的桃花源图绘,遗繁趋简,逸笔草草,勾皴并用,设色赋彩。此外,他还借鉴和汲取了西方绘画光影及透视的表现方法。质言之,丰子恺的自然风景画,虽已不似古人构图恢宏和笔触精微的气象,但马远、夏圭“一角半边”的图式风格依稀可见,然而这种简淡的表现丝毫不影响其深远的旨趣。尽管丰子恺的自然风景画较之古人对桃花源的图绘,其面目焕然一新,但内容上依然没有脱离古来桃花源图绘四种基本范式的影子。如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图8)、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图9)等,皆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理想世界,显示出仙境山水与隐居山水的趣味。值得

14、注意的是,丰子恺在诗性桃花源的追寻之中,反复提到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具象到自然风景画,对桃花源的图绘最多的也是屋舍、良田、鸡犬、黄发、垂髫等点景元素的组合。如游春人在画中行(图10)、家住夕阳江上村,一湾流水绕柴门。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图11)等皆然。由此可见,丰子恺对桃花源的图绘与其追寻相当一致。换言之,丰子恺对仙境山水与隐居山水的图绘,远不及其对人世田园与民情风俗的兴趣,或许后者更能代表他的桃花源理念。图4清 王炳仿赵伯驹桃源图(局部)图3南宋马和之(传)桃源图卷(局部)图2元王蒙花溪渔隐图图1明仇英桃源仙境图672023/10

15、 No.260即使是传统的桃花源图绘模式,对进入桃花源中的人世田园与民情风俗的刻画也并不少,但其意义仅仅是作为桃花源记(并诗)由文本叙事转译为图像叙事的链条。丰子恺对桃花源的图绘则不然,他似乎刻意遮蔽了桃花源记(并诗)的部分情境,只突出和强调自然田园生活场景。不难发现,丰子恺的自然风景画里,老人、妇女、孩童等各色人物安怡悠然,看不到纷扰和忧虑。他们置身并沉浸在四周迷人的风景里,风景愉悦了他们的心神。整个画面呈现了一派平常百姓安居乐业、美丽祥和的图景,极富现实性和生活感。因此言之,丰子恺的自然风景画,虽然没有直接的桃花源画题,而且图式构成与表现也迥异于传统的桃花源图,却根植于桃花源的历史建构,深

16、刻契合了桃花源记(并诗)的思想意蕴。需要指出的是,检视丰子恺的诸多自然风景画,既没有表现通往桃花源的路径,也没有渔人充当连接桃花源的媒介。相反,屋舍、良田、鸡犬、黄发、垂髫等点景元素被反复组合和重申,桃花源是人们的桃花源,人亦是桃花源中人,可谓世间即桃花源,此在即桃花源。质言之,丰子恺的失落不是指向仙乡幻境,而是指向冀望外辱内阋能够烟消云散,人间到处能够呈现一派春和景明的 气象。结语丰子恺一生频频致意与缅怀陶渊明,在特定的时空中,尤其对陶渊明创构的桃花源心心念念。丰子恺对陶渊明之桃花源的追寻,具象到其绘画作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画。较之古来诸多的桃花源图,尽管丰子恺对桃花源的图绘发生了

17、显著的变异,但不论在表现主旨还是在审美趣味上,依然与传统的桃花源图存有某种共相。应该说,变异的只是桃花源的呈示与表征方式,而不变的是桃花源所指涉的世界。参考文献1丰子恺.丰子恺全集:文学卷二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264.2陈星.丰子恺年谱长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潘建伟.论丰子恺对陶渊明的接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12).4韩愈.桃源图G/彭定求,等.全唐诗:25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3787.5苏轼.和桃花源诗:并序M/全宋诗:第14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9531.6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M/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生活读

18、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188-200.7唐长孺.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M/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11:185-198.8丰子恺.丰子恺全集:文学卷四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184.9丰子恺.丰子恺全集:文学卷三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10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448.11丰子恺.丰子恺全集:艺术理论艺术杂著:卷四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12宫崎法子.中国绘画的深意M.傅彦瑶,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36-129.13石守谦.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4吴莎莎.丰子恺文人漫画诗趣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16-17.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图11丰子恺家住夕阳江上村,一湾流水绕柴门。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图10丰子恺游春人在画中行图9丰子恺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图8丰子恺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图7丰子恺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图6丰子恺旧时王谢堂前燕图5丰子恺豁然开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