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探析.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8160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3卷5期2023年9月Vol.23 No.5Sep.202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体现为教学者的引导美、受教者的能动美和教学方法的综合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以德美并育的人文关怀为历史逻辑、以主体间性的良性互动为理论逻辑、以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为实践逻辑。应进一步推进教学者、受教者和教学方法的美的实现,最终达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构成要素;践行理路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99(2023)05-0037-06DOI:10.3969/j.issn.16

2、71-3699.2023.05.007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高校美育工作要“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20 年 10 月 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基于此,关于美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

3、学意蕴,旨在从美学角度出发,深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蕴含的“美”的因素,以“课程之美”促成“美的生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明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善美的辩证统一,突显其“审美化”的本质,从而达成“立美育人”“以美育人”的效果。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的构成要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教学者、受教者以及教学方法等,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的构成要素,才能使其动态协调运行,实现“寓多样于统一”的和谐美。(一)教学者的引导美这里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者,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任教师,其在课程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4、美学意蕴的实现发挥着引导作用。教学者的引导美,主要体现在思想美、语言美、人格美三个方面。第一,思想美。思想政治教学者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还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3。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的思想美首要表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行立德铸魂的思想感召,使受教者启迪心智、净化心灵、振奋精神、提升境界,最终提升教学效果。第二,语言美。习近平

5、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收稿日期:2022-10-29项目基金: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探析”(MYYJ22S07)作者简介:林少婷(1999-),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探析林少婷(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37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4。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离不开教学者的语言美。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的语言美体现为思辨性,教学者坚持以理服人,擅于用哲学底气和

6、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挖掘事物本身实际,进而把道理讲深、讲透。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的语言美体现为艺术性。思辩性强调对教材、知识的理性把握,而艺术性则强调对知识的艺术加工,注重讲出趣味、讲出风格,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召力,把道理讲活,促进受教者对知识的深刻内化。第三,人格美。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的人格美体现在其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政治品格和精神修养等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能够科学熟练地运用党的先进思想铸魂育人,将自身坚定的“四个自信

7、”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引导受教者饱含“爱国情”“强国志”,践行“报国行”。(二)受教者的能动美这里所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教者,主要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众对象,具体而言就是广大高校学生。受教者能动性的发挥是其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体现,蕴育着丰厚的能动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自我选择的审美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教者的美,首先体现在受教者的自我选择中。虽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者是课程的核心,但教学效果的最终达成还是依赖于受教者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者自身能动性的发挥,能够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系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选择性、优化性的感知、理解和转化,由以往的

8、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纳,不断完善内在的自我,从而彰显美的特质,实现自我选择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个体意识的审美期待。在以往,受教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审美期待、效果达成较为忽视,教学者实施的教学目标成为了主要参照和依托,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如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学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受教者的思想实际和心境也在与时俱进。为此,受教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审美期待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受教者不再遵循单一的、普适化的课程目标,而是期冀更加生动有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期待教师发展更加专业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教学形式更加趣味化等。(三)教学方法的综合美高校思

9、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只有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受教者。而通俗易懂、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吸引受教者的注意,以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教学法又称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惯用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教育之美体现为教学者系统而严密地讲解精湛的哲学、政治概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不仅在讲解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政策等本身所具有的逻辑美、科学美的光辉,而且在讲解中能够把握时代主题、回应时代之问,摆正受教者的政治倾向,引导其树立正确政治观念,从而成为政治上完满的人。而疏导教学法之美,就在于面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复杂多变的情

10、况,能够既不堵塞言路,又善于引导,实现疏与导的辩证统一,让各种思想和言论在课上课下的学习交流中彼此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建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态,从而将受教者的思想认识引向正确的方向。此外,实践教学之美体现了教学者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总而言之,每种方法都蕴含自身的美学特质,且各种方法之间的优化组合能进一步突显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综合美。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的内在逻辑(一)历史逻辑:德美并育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在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未被同时提及,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思想和经验深深蕴含在历史长河和文化传统中,这也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提供了历史依据。孔

11、子认为音乐的陶冶可以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个人38第5期的修养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而荀子则注重运用音乐来引导民众的快乐和道德,正如其所言“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到了近代,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6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美育具有陶冶情操的人文关怀以及塑造德性的价值旨归。而当代“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7的倡导,也体现了国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二者的融合,彰显促进人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因此,从历史逻辑看,在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

12、相融合的方式,能够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审美素养,这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的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二)理论逻辑:主体间性的良性互动“教学独白”的主客教学模式较为明显地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即教学者处于绝对中心地位,而学生被动接受、服从安排,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主客二元思维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是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扬弃和重构,其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变。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认识到受教者的主体地位,从美的视角出发,贯彻平等性、互通性的原则,擅用情感式、

13、引导式的教学,增进师生双方在思想、情感和认知之间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大性质,其理论的教导最终会演变为行动的外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推动下的主体间性,能够使受教者在教学者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并将内化的道德规范付诸于实践。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能够从理论上深化教学过程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增强师生双方的平等互动和对话交流、提高课程有效性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都大有裨益。(三)实践逻辑: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是人民向往和憧憬的目标,也作为根本动力指引人民矢志不渝地奋进。落到大学生

14、层面,美好生活则是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状态的憧憬与期待,包括生活需求、专业发展、精神充实、实践锻炼等多个维度的满足与实现。而大学生美好生活与思政课获得感之间具有内在契合性,二者形成了一种双向耦合的关联向度8。一方面,学生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习得精神力量来充实精神世界,以助力自身实现美好生活境界。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力,不仅能够有效发挥育人价值,而且能够映射大学生现实生活和导向大学生美好生活。因而,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体现的重要维度。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语境中,宏大叙事的理论内容与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之间存在落差,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内

15、容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疏离。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是以“美”为切入视角的,其有利于以生动有趣的素材阐释活的灵魂和思想,从而满足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并逐步引导大学生创造美好生活。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的价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局限于政治理论知识的传递,还涉及人的思想、德性、信仰、审美等多个方面。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并不是要强行贴上“美学”的标签,也不是将美学的相关理论机械复制到课程中,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审美对象物,探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的价值意义,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育人的作用效果。(一)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

16、论课教学内容丰富的着力点在“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下,德、智、体、美、劳在教育领域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以美导善”“以善寻美”是“品德”与“审美”之间的双向互动。“德”本身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也包括一个人的个性品格和审美素养。因此,美的相关理念本身就蕴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林少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探析39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内容体系当中。具体而言,把音乐、书法等传统美学理念、精彩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将之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丰富的着力点,促进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实践更加完善且全面,充分发挥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二)是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17、课研究的突破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通常围绕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观念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等进行,传统的学科研究往往忽视了美育的特殊作用,没有把美的理念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当中,使得美育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借助生动的形象刺激和强烈的情绪感染,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成为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突破点。(三)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吸引力和持久力上。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充分发挥美学的自由性和愉悦性,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18、的艺术性和感召力,从而减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抽象性和严肃性,营造轻松自由的教育氛围,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此外,理性成分占据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育伪君子9。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给予更多美的形式、情感的关怀和积极的评价,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的践行理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素之美具有形象性、艺术性、情感性,落实其要素之美,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

19、的发挥,而且有利于推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一)教学者美的实现马克思指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意蕴的实现,就在于抓住教学者,推动主体美的实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组织、协调和实施等重要任务由教学者承担,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的美,关键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彰显教学者的思想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者肩负立德树人重任,对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理直气壮讲好政治,始终谨记自身教书育人光荣使命,利用自身的思想美,充分感召广大青年自觉从

20、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奋发作为,争做时代弄潮儿,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程中。第二,提升教学艺术,发扬教学者的语言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的语言是否合乎美的要求,将深刻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在受教者的脑中印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要熟练掌握语言运用艺术,对待基础理论知识要严肃缜密,用词做到精准无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要能够做到通俗化转换,让受教者乐于接受和认同政治理论的精髓;在多媒体、社交平台的普及之际,也要注意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做到语言不虚构、不夸大、不歧义和不偏激,将美好的理念转化为感染性语言,展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的独特气质。第三,明确使命担当,

21、塑造教学者的人格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载体,在塑造和净化教育客体灵魂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自身的人格魅力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表率作用。为此,要秉承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敢于追求真理、捍卫真理,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全”“讲透”“讲实”;切实常怀热爱之心面对受教者,潜移默化触动其心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提高对知识的驾驭和运用能力,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还应具备美学知识,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孕育美”“开创美”的课程一以贯之、接续发展。40第5期(二)受教者美的实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离不开对受教者施加审美影响,而受教者审美素养的

22、提高,对领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注重受教者审美追求的培养。第一,培养受教者的审美理性。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觉,追求外表的光鲜亮丽,忽视自身内在美的建构。为了实现从审美直觉到审美理性的转变,要教导学生从正确审美意识出发,对审美对象进行理性判断,明确美丑的界限,明辨是非、善恶,主动接受生活之美、思想政治教育之美,在内心深处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念和预期目标。第二,引导受教者的审美理想。审美理想一经形成便会渗透到审美感知之中,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起着重要引导作用。审美理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

23、生相应的变化11。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授理论知识时,也要培育学生崇高的审美理想,对我国发展前景满怀希望,对美的观念、行为和模范人物积极拥护,对抹黑、污蔑我国的言行坚决抵制与反击,同一切丑恶事物作斗争,坚决维护美好事物。这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倡导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审美理想。第三,增强受教者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反映着审美主体的审美境界、审美品味等方面的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的实现,意味着其需得到相当的关注。增强受教者的审美能力,可以从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的建设入手。在外在美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增加对受教者礼仪知识的教育和培养,注重自身人际交往时的优雅

24、从容,为内在美建设奠定基础。在内在美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要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始终用审美的眼光洞察体味世界万物,丰富内心世界。(三)教学方法综合美的实现由于课程性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有的理论性和严肃性难以完全消除,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灵活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为此,一方面,教学者要秉持“寓教于乐”的教学准则,有意识地按照思想和艺术的双重标准,灵活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合理且富有美感和趣味的教学课件,将理论知识与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相互配合,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作用下,获得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以提升高校学生的课堂

25、抬头率和关注力。另一方面,教学者要关注情感因素。美作为一种情感的熏陶,可以进一步激发受教者的情感因素。而情感复杂、心思细腻的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教者,其本身也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情感关注。因此,教学者在教学中要以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教学方式,自觉把自身的真情实感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保持热情洋溢、真挚诚恳的状态,主动回应受教者的内心关切,密切关注受教者思想变化,借助情感的力量,推进理论与情感的交流互动,实现以情化人、以情育人。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9-03-29)2022-03-22.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26、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EB/OL.(2020-10-15)2022-03-22.http:/ 郑敬斌.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121-125.4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6)2022-04-27.http:/ 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7、6 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08.林少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意蕴探析4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责任编辑:蔡晨笑7 习近平.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N.光明日报,2018-08-31(1).8 王润稼.美好生活的显扬: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可行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8(6):89-93.9 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M.汪彭庚,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157.1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11 杨瑞敏.柳斌:美育应该伴随人的一生N.

28、中国教师报,2017-10-11(14).On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N Shaoting(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China)Abstract: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is embo

29、died in the beauty of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s,the beauty of initiative of thetrainees,and the comprehensive beauty of teaching methods.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the humanisticconcern o

30、f the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beauty,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between subjects,and the practical logic of meeting college student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Therefore,the education effect of“educating people with aesthetics”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inally achieved by further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eauty of teachers,trainees and teaching methods.Key words: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aesthetic connotation,constituentelements,practice of reason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