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8331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验交流250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进入2.0时代,它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建设目标,要更系统、更全面地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加速建设教育强国。这个目标如何实现?“人是关键”,我们必须从“人”入手,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高校外语教师是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主战场的直接参与者和主力军,也是课程思政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他们决定了课程思政能否顺利实施,课程思政能否突出地域文化,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见,本研究对当前高等教育外语教学和教师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相关课题界定一是高校外语教师:高校外语教师是我国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其界定

2、为承担高等学校各语种外语教学任务的外语专业教师和公共外语教师。二是教学胜任力:文章将其界定为教师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素养、教学能力、职业品格和个人特质的总和。三是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文章认同文秋芳教授的解读,即“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教学评价、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外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四是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胜任力不同于能力,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能力,更要胜任。本术语在这里指的是为了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师个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课程思政是现在也将

3、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面对时代提出的要求和挑战,高校外语教师作为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者,需要具有胜任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二、研究基础第一,课程思政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关于课程思政出现了井喷式的研究成果。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上搜索,近三年的论文总数分别是6078篇、12147篇和14776篇。以“高校外语”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搜索,近三年的论文总数分别是31篇、70篇和66篇。从研究时间和主题来看,首先,理论研究方面。早期的研究成果较多地关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辩证关系。学界认为,这二者有共同的目的,且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真正做到了在所

4、有课堂育人。其次,实践研究方面。研究成果一方面包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方法等;另一方面,主要包括高校具体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库的建设等。此外,“课程思政”从诞生至今尚不足十年,属于比较新的教学理念,它的建设缺乏参考,学者们从多角度进行了考量,如平台建设、内容建设和融合机制等。由此可见,关于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做”和“怎么做”。对于作为直接参与者和主力军的高校外语教师群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关注度较低。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马东黎,王莉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十堰442002)摘要:高

5、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决定了课程思政能否顺利实施,课程思政能否突出地域文化或学科特色,课程思政建设能否落地落实,育人成效能否达成。因此,文章在界定相关课题和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作者简介:马东黎(1983),女,汉族,陕西城固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师发展。基金项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重点项目“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1mdsz08);湖北汽车工业

6、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一般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1mdsz18);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2年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高校外语教师深度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Y2022053)。经验交流251第二,胜任力方面。以“胜任力”为关键词在CNKI上搜索,近三年每年的论文总数均超过1000篇,最早的研究成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校教师方面的研究成果始于21世纪初。什么是高校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邢强认为,高校教师胜任力指的是高校教师自身具备的教学能力以及教书育人的专业水平和技能2;黄艳则认为,把怎

7、么做好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等职业行为所需要拥有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同个人的特性用行为描述出来就是高校教师的胜任力3。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进行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现状研究。比如,熊思鹏对青年教师群体教学胜任力进行了调查,得出了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和提升策略4;戴志刚调查了硕士生导师的胜任力现状,构建了硕士生导师胜任力模型5。当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和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给予了关注,并且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但是,对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关注度不够,鲜有将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教学胜任力结合起来的研究。因此,相比较现有的泛化和趋近化研究,本研究将“胜任力”这一管理学指标与高校外语课

8、程思政相结合,关注课程思政“谁来做”和“做的人”的能力,对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展开研究,以期为现有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助力课程思政建设。三、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一)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构建的理论基础1.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由McClelland(麦克利兰)提出,属于管理学范畴6,它可以被测量,指的是可以将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区别开的潜在特质,如价值观、可识别的行为技能和个人特质、知识、动机和态度等,最初主要被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通过调查发现,“胜任力”被应用最多的领域分别是企业经济、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工业

9、经济和职业教育等。这说明,胜任力主要被用在与“人力资源”关系密切的领域。由此可见,胜任力是人力资源中非常重要的指标。胜任力模型源自胜任力,意指在某一领域的具体岗位上,为了胜任工作和做好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一系列素质和能力等要素的总和。2.冰山理论冰山理论由麦克利兰和其团队共同提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的胜任力类似于浮在海面上的冰山,由两部分构成:看得见的胜任力(露出海面的冰)和看不见的胜任力(未露出海面的冰)。这二者中,前者是显性的,具有外显性的特征,容易被观察和测量到,如个人的言行、知识和技能等;后者是隐性的,具有内隐性的特征,不容易被识别,如个人的思想、意识等。综合来看,对个人来说,

10、隐性胜任力占比大大超过显性胜任力。(二)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1.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的内容根据冰山模型,笔者认为,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由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共同构成。具体来说,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主要由课程思政教学意识、课程思政教学知识和课程思政实践能力三个维度构成。课程思政教学意识首先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知识习得,课程思政教学知识再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师反思之后,又会对教学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于是,这三种能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因此,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呈现出循环发展状态(如图1所示)。课程思政教

11、学意识课程思政教学知识课程思政实践能力图1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构成图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是教师个体的内心认识,如教师是否有意愿在课堂上以何种方式实施课程思政。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正确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能促使教师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对课程思政建设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使课程思政有序、有计划地进行。如果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没有规定必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情况下,教师不愿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那么后面的一切则无从谈起。根据冰山理论,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属于隐性指标,较经验交流252难从外部进行观察和测量。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知识是教师通过学习积累

12、的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总和。如什么是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有哪些?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课程思政?当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是什么?如何将知识传授和育人相结合?即使教师有很强的实施课程思政的意愿或动机,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相关的知识,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力通过教师教学过程反映出来,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教师在具有前两种能力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全部要素进行有计划和有预见性地分析和梳理后,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至此,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已经构建。该模型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和指导性的特点。这三种能力构成了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的内容,三者

13、缺一不可,体现出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另外,它着眼于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将完成此过程需要的能力纵向划分为三种不同的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是在前一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体现出发展性的特点。此胜任力模型对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有指导性作用,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方向,为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提供了保障。2.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的影响因素根据“冰山理论”可知,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的三个维度中,既有浮在冰面上的显性能力,又有暗藏在水下的隐性能力。具体来说,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属于隐性能力;课程思政教学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如通过课堂教学被观察和测量,属于

14、显性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根据是否显性和能否被观察和测量分为内部因素或主观因素、外部因素或客观因素。影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的外部因素或客观因素有学校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学习平台的搭建、学习机会的提供、课程的类型和性质,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配合度等。这两种因素中,内部因素对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最为关键,起着“方向盘”式的主导作用。外部因素也对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有重要影响,但是它只能加速或减缓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不会改变其发展的大方向。因此,要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需要结合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将二者进行综合考量。如前所

15、述,内部因素对教师的影响大过外部因素的影响。首先,要从教师主体入手,正如对待学生一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待教师,使教师从内心接纳课程思政,愿意说、愿意学、愿意知、愿意做、愿意研。其次,从学校环境入手。这里的环境不仅是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包括学校制定的制度、奖励政策和激励政策等,增强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建设学习平台和途径,提供高层次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在校园内和教室外张贴和展示与学校特色和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方便教师教学等。心理环境主要指通过多方举措让教师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除日常的课堂教学,还可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等活动。通过内因和

16、外因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实现课程思政和教师个人发展双赢的目标。四、结语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模型,旨在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为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和教师自身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考文献:1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2邢强.未来教师胜任力测评:原理和技术J.开放教育研究,2003(4):39-42.3黄艳.中国“80后”大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熊思鹏.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6(11):126-132.5戴志刚.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7(8):51-59.6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5.其他作者简介:王莉莉(1981),女,汉族,湖北十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