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原山区“稻 鲈 鲢”共生轮作综合种养试验.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9015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山区“稻 鲈 鲢”共生轮作综合种养试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原山区“稻 鲈 鲢”共生轮作综合种养试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原山区“稻 鲈 鲢”共生轮作综合种养试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验与总结doi:10.3969/j.issn.1004-2091.2023.09.008水产养殖2 0 2 3年第9 期高原山区“稻+鲈+鲢”共生轮作综合种养试验申晓东1,江学海,李小义1,李嘉尧3,任勃4,姚俊杰5(1.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550 0 2 5;2.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贵阳550 0 0 6;3.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浦东2 0 130 6;4.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 12 8;5.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 0 2 5)稻田养鱼是一种古老的人工生态种养方式,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随着稻田种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融合水稻栽培、水产养殖、耕地生产力培育和设施渔业为一体的

2、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水稻和鱼(虾、鳖等)共生互利的作用,做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生态高效,不仅大幅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化生产,还能有效提高耕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耕地的综合效益。该模式既绿色又高效,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促进贵州稻田养鱼的品种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 0 2 0 年,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优鲈3号 审定编号:(GS-01-001-2018)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协作单位的稻渔生产基

3、地,开展了“稻+鲈+鲢”共生轮作综合种养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时间与地点2020年5月。试验地位于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思南泗水源农业开发公司稻渔生产基地。该地年平均温度17.3,积温较高,无霜期在2 9 4d以上。1.2稻田试验稻田面积为40 6 8.7 m,开挖“回”形环沟,沟渠横切面为梯形,田加高10 0 cm,水源为石阡河水,阳光充足,水体清新,pH值6.5 7.5,水温12 28,进排水方便,适合开展稻鱼种养2 。稻田进排水口对角安装,并在进出水管口安装一层拦鱼网布,网眼大小以不漏鱼为宜。稻田环沟中配备1100W喷水式增氧机2 台,对角安装。1.3水稻种植的水稻品种为“中浙优8 号”。于

4、5月18 日开始全人工插秧,行距和株距分别为30 cm、17 c m,每穴3 4株,5月19 日插秧完毕。1.4苗种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协作种苗生产企业,购进当年3月份孵化的“优鲈3号”水花,经强化培育,规格达9 11g/尾。6 月初,水稻返青完毕,将30 50 尾“优鲈3号”鱼种,经过3%4%食盐水浸泡3 5min后3,投放在稻田的环沟中,放养密度为每6 6 7 m500尾。同时搭配混养规格为40 0 g/尾的鲢、(4:1)18 3尾,放养密度每667 m30 尾,见表1。1.5水质、水位调控“优鲈3号”和鲢、鱼种人田后,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前期田面水深为5cm,促使秧苗扎根;

5、中期水稻孕穗期,田面水深加至12 cm;后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水深 2 0 cm;环沟可定期加注新水。9 月份水稻收割后,将田面水深加至8 0 9 0 cm,透明度为2 0 30 cm,定期沿环沟每6 6 7 m泼洒生石灰2 0 资助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 0 17 2 537)作者简介:申晓东(19 7 1一),男,高级水产工程师,本科,从事水产养殖技术工作.E-mail:10 9 34547 9 1 q q.c o m40水产养殖2 0 2 3年第9 期试验与总结表1鱼种放养情况稻田/田面/品种产地m优鲈3号广东4.068.73068.21 000.5鲢、鋪广西环沟/m环沟

6、横切面/m上底下底水深5.201.20规格/每6 6 7 m放养量/时间(g尾-)1.6006-2006-10尾9115004003025kg。控制水体中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pH值等水质指标,经常加注新水或适时开启增氧机,为稻田中鲈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环境。1.6水稻施肥、施药管理稻田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整地时每667m施水稻专用肥40 kg作基肥,均匀撒施;于水稻移栽后5 7 d,施尿素5kg。稻田放养鱼后,不再施用任何肥料。在水稻生长期,每6 6 7 m使用3kg尿素追肥1次。稻田养鱼一般不需专门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如果水稻遭遇病虫害或者杂草,采取人工除草和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生物

7、农药。使用生物农药时,选择在晴天的中午,将药物喷洒在水稻的叶和茎上,不要喷洒在水中,以免污染水体,引起鱼类不适。1.7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饲料选用“通威”鲈专用料,蛋白质含量为47%53%。当鲈体质量15g时,粒径1.0 1.5 mm;1550 g时,粒径2.5 mm;50150 g时,粒径3.5mm;150 2 50 g 时,粒径7.0 mm;2 50 400 g时,粒径 8.5 mm;400600 g 时,粒径10.5 mm。每天0 9:0 0 和17:0 0 分别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具体投喂量根据当天气候、鱼体生长情况、鱼塘水质等及时调整。遇高温或者天气突变时,减少

8、投喂量或停止投喂。在整个养殖期间,每个月投喂1次添加增强鲈免疫力的复合维生素的饲料。天气转冷、水温降低时,减少投喂次数,每次少喂或者不喂。不喂变质、发霉变质的饲料5。1.8病害防治病害防治按照“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稻田养殖鲈,由于放养密度小,鲈发生病虫害的现象较少。稻田环沟在放养鱼种前,每6 6 7 m使用生石灰150 kg,干法彻底消灭病原和敌害生物;使用3%5%的食盐水浸泡鱼种;用20mg/L漂白粉对生产工具进行消毒。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水体泼洒消毒;定期投喂添加了增强鲈免疫力的复合维生素或大蒜素的饲料。1.9日常管理(1)防洪、

9、防涝和防逃。在夏季暴雨来临前,及时检查进、排水口及拦鱼设施是否完好,多设排水口,以增加排水能力。(2)养好水。稻田水位很浅,除晒田要排水外,日常稻田水深为10 15cm,确保鱼类有相对稳定的水环境;随着稻禾和鱼类生长,逐渐加高水位;在水稻抽穗、灌浆时,稻田水位加至15 2 0 cm;水稻收割后,以稻田高度为上限,将稻田水位加至最高(田面水深8 0 cm),为鲈提供最大的水体环境,有利于其后期育肥。日常检查稻田中的环沟,保持其宽度、深度完整,水流畅通,防止其塌陷。及时清除拦鱼栅上杂草、污物,确保水流畅通。(3)清除敌害。鲈刚入田时,因为个体较小,田面水较浅,及时清除和驱赶敌害生物(如鸟类等)。保

10、持堤完好保水,防止水老鼠、黄鳝等在堤上打洞。(4)水稻收割和捕鱼。一般每年9 月,水稻黄熟时收割。收割前几天,缓慢排干田面水,将鱼赶入环沟,为防止其在环沟里缺氧浮头,每天0 2:0 0 和天气突变时,开启增氧机。水稻收割完毕,及时将田水加深(田面水深8 0 cm),继续养殖3 5个月。12 月至翌年2 月,开始捕捞鲈和鲢。排水捕鱼时,首先疏通环沟,然后打开排水口慢慢放水,切不可排水过急,在水位渐渐降低时,鱼会随水自动退人环沟中。可以先用小型拖网捕鱼,待稻田水(下转第47 页)41水产养殖2 0 2 3年第9 期试验与总结技术,提高成活率、单产、商品率,降低饵料系数、发病率,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参

11、考文献:1黄太寿,白俊杰,李胜杰,等.我国加州鲈养殖现状和绿色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水产,2 0 17(12):44-47.2毕威,赵孟杰,曹嘉博,等.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科学养鱼,2 0 2 2,38(3):1-2.3许爱国,张红英,赵小兵,等.加州鲈驯化技术研究比较水产养殖,2 0 2 1,42(3):41,44.4胡京,徐宏毅.提高水产饲料投喂科学性,提升养殖户经济效益J中国饲料,2 0 2 0,31(18):59-6 2.5韦剑山.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探究.南方农业,2 0 2 0,14(14):140,142.6李生招.探究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途径.农业开

12、发与装备,2 0 19,2 5(3):12 5,147.(收稿日期:2 0 2 3-0 4-17)(上接第41页)基本排干后,在排水口用网或其他工具接捕。如果田面不平,1次不能把鱼全部集中,还应再进排水12次,重新慢慢排干田水,使鱼再次向环沟聚集,直到将鱼捕完为止。2结果2020年6 月10 2 0 日,放养9 11g/尾“优鲈3号”鱼种和40 0 g/尾规格2 龄鲢、鱼种,经过270d的人工饲养,于2 0 2 1年3月15和16 日分别起捕。收获 优鲈3号 总质量为156 1.6 kg,每6 6 7 m产量2 56 kg,人工配合饲料总用量为1873.9kg,饲料系数为1.2,养殖成活率9

13、3%;花白鲢253.75kg,6 6 7 m 产41.6 0 kg,养殖成活率8 6.7%;使用人工配合饲料18 7 3.9 kg,花费2 0 6 12.9 元,购买鱼种6 6 49.0 元,鲈销售价格42 元/kg,鲢12.0 元/kg,鱼类产值6 8 6 32.2 元。除去成本,毛利润达41370.3元,实现每6 6 7 m毛利润6 7 8 2.0 元。3讨论山区稻鲈鲢共生轮作模式,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稻鱼共生理论和水稻鱼类秋冬轮作实践,构建稻田生态系统。通过加高稻田、开挖鱼沟鱼池等,建设山区新型标准稻田,在稻田中种植水稻,主养鲈,混养花白鲢,充分发挥物种间共生互利的作用,为主养鲈生长

14、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稻田里既种植水稻又能同时养殖高价值鲈等。在水稻收割后,9 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有6个月时间都属于秋冬闲季节。该模式通过加高田,开挖鱼沟鱼池等技术方法,提高鱼类放养密度10倍以上,实现“宽水养鱼”,使生产时间增加了2 6个月,产量也显著提高了十几倍;同时由于田面水深达到9 0 cm,田面上也成为鱼类主要活动场所,大量鱼类的粪便和鱼类的活动,有效增加了耕地的肥力,减少翌年化肥的使用量,进而提高了耕地的生产力,有效解决我国耕地面源污染和稻田荒等问题。山区稻鲈鲢共生轮作模式,利用鲈优质品质、较好的市场价格、绿色(或有机)水稻和水产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贵州高原山区,可

15、充分利用山区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条件,引进“优鲈3号”等高价值品种,务实推进山区稻鱼生态种养生产,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品种结构调整,使贵州省生态渔业走向高质量健康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申晓东,胡世然,田应平,等.水产品立体养殖技术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 0 0 9.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稻田养鱼技术规范:SC/T1009-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0 6.3陈锦富,陈辉中.鱼病防治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4杨秀丽,张管耀,陆定忠.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 0 2 1,15(11):49-50.5谢忠明,李骏珉,庄虔增,等.鲈养殖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19 9 9.(收稿日期:2 0 2 3-0 3-15)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