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9126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业领航ZHUANYE LINGHANG教师TEACHER 1112023 年 11 月Nov.2023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自 2010 年至今,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连续 13 年全球第一,2015 年首次突破 1 亿千瓦、2019 年突破 2 亿千瓦、2021 年突破 3亿千瓦;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约 3.7 亿千瓦,同比增长 11.2%。风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风电设备技术密集、风电行业技术与产业不断革新、风电场管理由以人为主向数字化管理过渡等现实情况均对风电行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 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高职风电系

2、统运行与维护专业、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整合为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风机零部件生产、风机整机制造与安装调试、风电场建设选址、风电运行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探讨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适应风电行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尤为重要。一、研究背景(一)风电产业链及所对应的岗位笔者根据前期对风力发电行业企业的调研,发现风电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及风机零部件制造、中游风机总装、下游风电场投资运营三大环节构成,三大环节涵盖了风机零部件及整机制造、风力发电机组及电气系统装调、风力发电机组运维、风电场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维、风力发电机组故障分析与处理、风电场及

3、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理、风资源评估、风电场的选址与规划等岗位。(二)风电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风电行业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高层次设计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机零部件制造及风机总装需要具备风电基础知识,懂技术、会操作,并具有熟练装配、调试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急需具备风力发电机组运维、风电场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维、风力发电机组故障分析与处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风电产业链涉及机械制造、电气控制、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电子控制技术、结构

4、力学、机电工程等十几个学科与专业,导致单一专业难以培养出符合完整产业需求的人才。二是风电行业快速发展,对具备前瞻性的人才需求愈加迫切,而国内开设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不多,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一些院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实践场地,课程体系也不够完善,难以构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导致人才供给往往滞后于产业需求。三是风电场一般远离城市、位于偏远山区,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部分毕业生难以忍受背井离乡的孤独,导致风电行业人才稳定性不足。三、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一)校际、校企协同建设“专业虚拟教研室”要整合高校及企业资源,联合省内外风电企业、高校、出版社等单位共同建设风力发电工

5、程技术专业虚拟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黄建华 1,2,黄 平1,段文杰2,王建春2,冯玉洁2摘 要:文章针对风电产业链及相关岗位要求,对风电行业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剖析了高等职业教育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校际校企协同共建“虚拟教研室”、重构“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企业实景课堂教学等角度入手,探索了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培养适应风电行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ZJBZ2021054)。*通讯作者:黄建华(1983),

6、男,江西新余人,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9-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33-0111-03关键词: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校际校企合作;岗课赛证;虚拟教研室(1.新余学院,江西新余338000;2.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4)专业领航1122023 年 11 月教研室。学校应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平台优势,开展风电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定期开展备课、课程建设研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科技服务等专业教研活动。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材编撰、实习

7、实践、毕业设计等过程中学校要整合资源与深度合作,提升专业整体办学水平,培养满足风电产业需求的人才。(二)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如今,“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已成为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基础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以“岗”定“课”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应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风力发电机组及电气系统装调岗位为例,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查看装配工艺和实验操作规范及图纸,施

8、工与安装基础,吊装与调试底盘、塔架、机舱、轮毂及叶片,安装配电与变电装置,并网与调试机组,调试变桨与偏航系统。该岗位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识别机械与电气图纸,掌握风电机组的结构与原理,具备钳工操作、公差与配合处理、液压调试、风电控制调控、高空安全操作、风电设备并网调试等技能。针对以上岗位能力需求,学校要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支撑该岗位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工程制图与 CAD、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工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与原理、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与

9、 PLC 技术、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工艺、风电场运行与管理、风电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诊断;综合实践课程为毕业设计及答辩、岗位实习、综合技能训练;专业拓展课程为三维造型、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风电安全生产及防护、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以风电场运行与管理岗位为例,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查看装配工艺和图纸,定期检修保养发电系统、传动系统与配变电系统,风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生产运行调度,电力生产现场管理等。风电场运行与管理岗位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识别机械与电气图纸,掌握风电机组的结构与原理,具备高空安全操作、钳工操作、公差与配合处理、液压调试、维护保养机电设备、诊断与检修风电机组故障及精益生产管理等技能。支撑以

10、上岗位能力需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制图与 CAD、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工技术、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与原理、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与 PLC 技术、风电场运行与管理、风电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诊断等;综合实践课程包括毕业设计及答辩、岗位实习、综合技能训练等;拓展课程包括三维造型、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分布式电站运行与维护、风电安全生产及防护、碳达峰碳中和导论等。2.“课赛”融通技能竞赛是衡量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行业发展趋势和创新需求以及提升学生就业竞争

11、力等重要作用。技能竞赛流程往往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近,竞赛内容往往与行业发展趋势和创新需求紧密相关,将竞赛规程和比赛内容合理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自身学习效果。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对接的技能竞赛项目主要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赛项)等。根据2023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规程,参赛选手需具备光伏、风力等新能源电站设计、安装调试、检测与评估及运行维护等能力,其支撑课程为工程制图与CAD、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工技术、电子

12、电路分析与制作、新能源概论、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与原理、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与 PLC 技术、风电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诊断、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分布式电站运行与维护等。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赛项紧贴风电行业的生产实际,围绕风电机组安装与调试、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等岗位所需的关键技能设置竞赛模块,考核参赛选手在风力发电系统原理、设计、安装与调试、运行与排除故障以及团队协作、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支撑课程为工程制图与CAD、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电工技术、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工艺、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

13、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与原理、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风电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诊断、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风电安全生产及维护、分布式电站运行与维护等。3.“课证”融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都是基于实际岗位能力需求而设置的,与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确定的课程体系相辅相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一种权威认证,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是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而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为学生从事专业岗位提供更多机会。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需取得的相关证书分别为高处作业操作证、低压类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高压类电专业领航11320

14、23 年 11 月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等,对接课程有风电安全生产及防护、风电场运行与管理、电工技术、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电气控制与 PLC 等;风电机组维修保养工(中级),对接课程为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与原理、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风电场运行与管理、风电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诊断等;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机械工程制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对接课程主要为工程制图与 CAD、三维制图等。4.“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在现代风电行业中,风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对应岗位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适应风电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将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需取得的相关证书、所需要的技能与“新型电力

15、系统技术与应用”“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将专业技能培训与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将职业技能竞赛与实习实训、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引导学生发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同频共振。(三)深化校企融合,校企共建共享紧贴产业的教学资源学校要深

16、化校企融合,大力实施校企师资互聘共培,构建“校企”双导师。同时根据风电专业对接的产业链、岗位所对接知识点,校企共同开发紧贴产业和岗位的课程教学资源,构建“课证融通、学分互换”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证书认定、1+X证书制度试点,能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综合技能素养,切实推动各类标准、岗位技能等产业元素融入教育链的源头,促进校企文化融合,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对企业的归属感、毕业生就业稳岗率、行业人才稳定性。(四)依托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实景课堂教学学校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优势,依托网络课堂对风电场运行与管理、风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风电系统运行与故障诊断等实践性较强、将风电场典型工

17、作任务及实际岗位技能融入企业生产实景课堂中。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完成课程的实操演练,能强化学生理论指导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就业零距离对接。(五)改进人才培养评价与诊断体系学校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从学生学情出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评价与反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实现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评价,促进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持续改进,构建由学生本人、学习小组、教师、家长、企业导师及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评价主体,加强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

18、同时建立人才培养评价与诊断改进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改进人才培养路径,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四、结语通过探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如:探索校际、校企协同建设专业“虚拟教研室”,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深化校际校企融合,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依托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实景课堂教学,改进人才培养评价与诊断体系,能切实提高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风电产业人才培养水平。参考文献:1 国家能源局发布 2022 年全国电力工业统

19、计数据 EB/OL.http:/ 韩巧丽,塔 娜,王 旭,等.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J.山西青年,2022(24):66-68.3 李良君,朱 童.基于产教融合的风电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J.质量与市场,2021(2):136-138.4 周建强,谢克明,孙为民.新能源发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探讨 J.职业教育研究,2020(6):52-56.5 邢春晓,王晓暄.基于 CDIO 工程教育环境的风电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J.新疆农机化,2020(4):46-48.6 仝彩霞.高职风电专业适应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2019,18(5):29-33.7 雷 莱,周建强,赵津津,等.高职院校风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J.人力资源开发,2019(5):47-48.8田 德,刘永前,王 永.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电)专业建设经验浅析 J.风能,2018(4):54-55.9 李良君,何昌国,师新利.风电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风能,2018(1):46-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