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职金融人才“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功能价值与路径研究--基于“政、企、家、校”协同的视角.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9225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金融人才“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功能价值与路径研究--基于“政、企、家、校”协同的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金融人才“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功能价值与路径研究--基于“政、企、家、校”协同的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金融人才“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功能价值与路径研究--基于“政、企、家、校”协同的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0 期姻焦喆*本文系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践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金融人才 岗课赛证创 综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豫教(2023)0302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焦喆(1993-),男,河南郑州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金融科技研究。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人才需求增加,高技能人才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2021 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完善 岗课赛证 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

2、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新任务。一、“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的特点与价值“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是以岗位为目标,通过设置课程、举办比赛,考取证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与岗位的对接进一步加强课程、证书、比赛对学生促进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企业认可、学校满意、国家需要、家庭自豪的专业技能人才。“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的特点体现在课程融入的精确匹配,赛证融合的关联印证以及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一)以“点”建课,更好满足岗位需求企业的岗位需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综合育人模式中课程改革要由“广”至“简”,将通用的理

3、论知识压缩,在实践过程中串联相关理论知识。课程设置前期通过集中调研,围绕着技能设置课程,通过课程锻炼技能,引导学生统筹课程学习、技能提升、岗位就业于一体,金融应用型人才需要加强学生对于金融科学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营销的能力提升,以金融营销、金融科技、投资理财技能为点,设置实训类金融应用课程,从而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符合金融企业用人需求。教育理论与实践栽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燥枣 耘凿怎糟葬贼蚤燥灶第 43 卷(圆园23 年)第 30 期第 25-29 页灾燥造援 43(圆园23)晕燥援30孕25原孕29摘要: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的特点是以“点”为融入,匹配岗位需要;以“线”为

4、逻辑,深化赛证融合;以“面”为拓展,培养创新能力。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顺应“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的发展趋势,面临数字化金融技能创新的紧迫形势,它是构建五位一体,拓展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然选择;是加强数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内在要求;是校企资源整合,场地设备更新的现实需要。“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是“课证”融通,加强政策的出台、“岗课”共设,促进企业的参与、“赛创”互促、重视家校的培养、“产教”并举,打造“双师型”师资。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双师型”师资队伍;五位一体;资源整合引用格式:焦喆.高职金融人才“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功能价值与路径

5、研究基于“政、企、家、校”协同的视角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30):25-29.中图分类号:郧719.21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员园园源原远猿猿载穴圆园23雪30原园025原园5基于“政、企、家、校”协同的视角高职金融人才“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功能价值与路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二)以“线”联接,提高应用能力“赛证融合”服务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赛证融合要深化一体化体系的建设,职业技能证书对应金融技能大赛,以课程目标和技能要求为“线”,将证书与大赛串联。一方面,证书加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大赛的举办促使技能的提高。知识与技能的紧密联系共同促进课程的改革,从而理清

6、课程设置的逻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三)以“面”拓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创造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将技能融于课程,通过赛证锤炼技能,从而在应用过程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的“面”体现于技能的提升、课程的学习、证书的考取、岗位的锻炼,全面多维的共同作用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能力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更加便于立足客户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设计金融产品。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势(一)顺应“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发展趋势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各级机构都从政策、资金、教学、人才等多个方面支持“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改革。2021 年 10 月,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

7、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创新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之后,教育部在 2022 年发布工作要点,明确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着重要求“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多个省份积极响应,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文件精神,围绕“提质培优、创新发展”核心任务,帮助院校推进“岗课赛证”育人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河南省教育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对“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作出进一步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在模式推广和创新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其中以山东、广东、江苏等院校最为显著。2015 年

8、,国务院关于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更应受到政策的支持和学校的培养,由此,多位学者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岗课赛证创”新模式,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二)面临数字化金融技能创新的紧迫形势数字经济带动金融专业新的发展。一方面,产业转型倒逼金融专业教学改革。金融通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一步挖掘客户的融资和产品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资产配置和产品设计方案。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学生、学校、金融机构都面临新的考验。另一方面,人才需求从“单一型”转变为“复

9、合型”。金融机构需要融合“技术+理论”的双元人才,而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匮乏、理论滞后、技术应用不足的挑战。因此,在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困难重重。建设技能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需打破现有传统模式,推进产、学、研、创多维度的教育教学改革,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创新动态,着力融通“岗课赛证创”育人模式。除此之外,学生本身基础相对薄弱,就业目的性不强,所学内容不成体系,导致就业时竞争力下降。所以,技术进步促使岗位要求增加,而企业所设置的条件限制了学校到企业的人才输送通道,学生就业受阻进一步要求金融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基于以上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不再局限于专业结构层面,而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0、模式提出了革命性的变革要求1。(三)构建“五位一体”,是拓展补充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然选择“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是以课程为中心,创业和岗位为目的,打造赛、证相互贯通的融合育人体系,这就对实践应用课程提出新的要求。课程需要以岗位标准融入,新的岗位标准和技能要求在实践中加强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课程中以证书作为支撑,以比赛作为检验的手段,以赛促教、以证促改,课程与岗位通过证书的参取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融入课程新理念,依托岗位拓展创新渠道,从而实现“以岗融证,岗课衔接,课赛共促,共谋创新”新的育人目标。(四)加强数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双师型

11、师资队伍要求教师进一步加强“内功和外功”的修炼,从“内”看,教师作为学生的灯塔和引路人,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教学技解是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新 职业教育法 的出台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任务和标准,从“外”看,产业的转型、行业的变革,进一步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对技术26第 30 期应用的熟悉程度和行业动态的反应速度对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2022 年 10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要能够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2。数字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双师”从原来的“知识+技能”逐渐向“知识+技能+数字素养”的要求转变。融入创新创业元

12、素的综合育人模式更加重视对数字技术的掌握。一方面,创新大多通过前沿的技术辅助;另一方面,金融创业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媒介。由此可见,“双创”要求下的数字技术的应用开始倒逼数字化”双师“队伍的建设。(五)校企资源整合、场地设备更新的现实需要今年是高职“双高”院校的收官之年,标志性成果的获得成为新“双高”院校遴选的条件,所以校企合作加快了资源的整合的进程。从专业角度出发,经济金融类专业作为财经类院校的王牌专业,自然要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发展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设备的更新,从而使得校企合作更加密切。从合作共赢方面分析,一方面,学校需要企业参与推进“三教”改革,争取省级、国家级成果,为即将开始的国家级“

13、双高”校遴选做准备;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学校的平台,打开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融资和产品推广拓展渠道。因此,通过购买新的设备、软件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项目竞争力的任务至关重要。三、多元驱动,探索“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一)“课证”融通,明确政策导向职业资格证书是对接行业标准检验课程效果的标准尺度。课程要以证书为依托,增强课程的应用性。首先,技能证书涵盖的知识要点要融入教学资源,例如,思政案例、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优质课课件等皆可作为融入内容。其次,证书考核方式需多样化,创新引入实践积分制度,打破纯理论考试的固定模式,利用实践项目、培训课程转化为证书积分。最后,证书要以课程为载体,不断

14、更新证书知识内容,更加符合岗位需求。从金融专业的实际岗位和岗位群出发,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金融科技、财富管理和金融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根据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的相关性,将金融产品销售、金融科技应用的职业标准等行业认证体系与教学内容融合,以涵盖每一个等级职业资格培养的模块项目为载体。按照投资顾问、交易员、保险专员、金融科技岗位的技能要求,参照“金融智能投顾”“健康财富规划”“金融大数据”的资格标准,开发“商业银行业务柜台综合业务”“区块链金融”和“大数据金融”考证培训课程,从而实现双证贯通,即取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把“投资顾问”和“保险专员”认证教学

15、引入专业核心课程,实现课证融通、精准育人。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和“1+x”证书标准不同,企业认可度不高,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整合技能证书考试,统一技能测试标准,拓展证书的使用场景和行业,设置企业技能证书准入机制,扩大证书的行业影响力。政策导向应加强核心企业带动作用,设置试点省份和地区,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增加技能证书的认可程度。(二)“岗课”共设,促进企业深入参与高职院学校应围绕“校企共建、目标同构、产学互融、资源共享、创新共赢”五个目标设置课程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深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利用各自资源探索构建教学创新共同体,将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程育人的理念贯穿始终。将学校的育

16、人目标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统一,将技能应用要求和课程设置内容相统一,深化产教共融、实现校企共赢。首先,是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广泛开展教学改革,邀请企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由学校牵头,联合企业、行业、学会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联合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完善课堂评价体系,选定试点班级和专业,并对改革结果予以及时的反馈。其次,是创建校企资源共享的课程资源库和实训基地。首先,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具备真实生产环境和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3其次,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理论与技能的课程讲授,建立课程资源库,聘请校外导师进行课程录制,打造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全程参与的课程授课团队。通

17、过课程资源库,建设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进一步扩大课程的推广范围,服务更多的院校和企业。最后,是探索创新共赢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进行。首先,是授课场景的创新,以技术进步引领教学改革。从传统的课堂讲授逐渐过渡焦喆:高职金融人才“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功能价值与路径研究基于“政、企、家、校”协同的视角27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到虚拟化的场景教学,模拟银行、证券、保险岗位的真实场景,并以任务为线索来巩固知识和锻炼技能。其次,是授课方式的创新,由传统的讲授式到实际场景应用式教学,从知识理论讲解到岗位模拟练习,加强学生对金融业务的熟悉程度。(三)“赛创”互促,重视家校培养创新精神要

18、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培养。创新方面,家庭应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去探索事情的发展规律和尝试新技术、新功能。学校方面,要通过实践进一步领会创新的意义,努力提高实践能力,更好促进创新创业。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父母通过创新的典型案例、身边事迹言传身教,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创业方面,学校通过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以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加强金融专业与创新创业的结合,并探究金融支持创新创业的新路径,梳理金融实践技能与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努力获取新的竞赛成果,以学促创

19、、以创促赛、以赛促改,从而建立家校共同参与的“知、能、赛、创”学生能力培养体系。1.环境融入,营造家庭氛围创新能力的提升要重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取决于自身因素的作用,同样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习惯,改变惯性思维,淡化间接知识的盲目接受,主动搜集一手材料和信息。这也对家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家长应转变传统的观念,接纳创新、支持创新,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强调自立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讲述科学人物,分析科技形势,鼓励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以科学促实践,以实践悟创新。2.过程参与,加强学校督促竞

20、赛的过程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土壤”。竞赛的过程是学生展开研究并积极探索的经历,通过竞赛一方面调动同学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金融专业知识为依托,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金融的动态和应用。学校要通过奖励、宣传、活动鼓励并动员学生参与,在比赛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创新路径,建立“竞赛创新”一体化体系,拓展创新融合的领域,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四)“产教”并举,打造“双师型”师资1.“产教互兼、内培外引”,加强校企互聘学校应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的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学校要根据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和方向、聘任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科技的技术专家和学者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其次,通过

21、鼓励教师去企业实践、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派遣教师出国访问等方式进一步弥补金融应用能力的不足,并与学校的专职教师共同构成适应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改善师资队伍的来源、结构与素质,两部分师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而构建起“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并通过针对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将其打造成“双师型”师资队伍3。2.“专兼结合、项目驱动”,提高应用水平项目化教学和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开展、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提供条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以企业

22、生产项目为载体,聘用柜员、投资顾问、金融科技工程师、保险专员兼职教学能够解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有效支撑金融相关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建设。3.“工学交替、平台搭建”,加强合作沟通“双师型”教师要以金融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使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场景有机结合。学校应通过开设 保险实务 投资实务 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 金融科技应用 等专业核心课程时采取“2+2、3+3、2+3 工学交替”等模式,即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训实践相结合,以每周科学的课时,交替进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进而不断提高金融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对金融事件的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融信息的敏感程度,完成

23、教和学的转化。4.“文化建设、价值认同”,重塑共同愿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既要学习和发扬中华文化,还要认同企业和学校的文化。文化不仅是一个企业和学校的发展之基,更是教师的奋斗之源,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能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一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工匠精神、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从职业教育和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学习职业教育理念和金融红色文化,列举那些先辈28第 30 期如何实业救国,如何在敌后根据地创建金融机构的案例,引导学生明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人。参考文献:1 起瑞颖,张星星.“岗课赛证融通”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的优化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4、2022(24):67-71.2 杨勇,康欢.“双师型”数字教师:内涵归因、源流生成与立体化路径 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4):44-48.3 丁天明.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考量 J.教育与职业,2022(23):86-91.4 金波,郑永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协同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1):93-96.5 曾天山.试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J.教育研究,2022,43(5):98-107.6 燕珊珊.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 J.教育与职业,2022(10):34

25、-41.7 和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岗课赛证四元融合的“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 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4):1.8 缪琨.基于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9(6):20-23.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邮编450000The Value and Path of“Job-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Creation”Education Model in Higher-Vocation Finance MajorA Perspective Bas

26、ed on“Government-Enterprise-Family-School”CollaborationJIAO Zhe(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job-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creation”education model includeintegrating“points”to match job needs,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ce

27、rtificate based on the logic of“line”,and expanding witharea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ies.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finance major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rehensive“job-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creation”education andfacing the urg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fi

28、nancial skill innovation.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build a five in one,expanding and supplemen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It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the digital“double qualified”teaching staff.It is a practical nee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29、resources andthe updating of venue equipment.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comprehensive“job-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creation”education model is to integrate“course and certificate”to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of policies,jointlyestablish“job and course”to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ente

30、rprises,mutually promote“competition and creation”to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family-school cultivation,and implement both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create a“doublequalified”teaching staff.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finance major;“job-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creation”education model;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five in one;resource integration焦喆:高职金融人才“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功能价值与路径研究基于“政、企、家、校”协同的视角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