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革命诗歌的中国手语视觉转译研究——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为例.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70183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革命诗歌的中国手语视觉转译研究——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革命诗歌的中国手语视觉转译研究——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言文学研究10_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是听障人士之间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其群体文化的主要特征。关注听障人士的精神需求,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应有之义,也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应有的民生底色。革命诗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表达革命决心的一种诗歌体裁,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赋诗言志的传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手语视觉转译领域,目前已有中华古典诗词、论语等经典诗文的手语诵读版问世,但红色文化与手语转译的关联研究在国内尚未引起充分重视,已有研究理念层面探讨偏多、宏观意义论述较多

2、,对红色文化如何进行手语视觉转译尚未进行专题的实践探索。本文以革命诗歌的手语转译为着力点,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为文本对象,从革命诗歌的视觉实践转译中探索、总结手语转译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红色文化的手语创作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参照。一、对七律长征一诗的正确理解是手语转译的基础翻译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转换,是译者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语言及文化知识等,在理解源语的基础上,从目的语中选择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将源语文本进行准确再现的过程。1任何语言之间的翻译都应遵循这一原则,汉语革命诗歌转译成中国手语也应遵循这一规范。目前国内翻译学界普遍认同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与表达两个主要阶段的观点2,在诗歌翻译中,更强调要处理

3、好理解与表达之间的关系,这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3因为诗歌语言是高度浓缩、凝练的语言,蕴含丰富,更需要译者深刻、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在意蕴。不仅如此,革命诗歌作为一种特定的诗歌样式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带有鲜明的历史印记、语言富有激情和张力、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感召力。因此,汉语革命诗歌的手语转译首先要正确理解革命诗歌内容本身,对诗歌原文做出准确的理解。本文拟从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对七律长征一诗的手语视觉转译进行分析。(一)对诗句字词的理解七律长征一诗最早发表于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 清平乐六盘山都是毛泽东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地赞

4、美张帆(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310023)摘 要:听障人士群体是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大家庭中的一员,有参与、共享以革命诗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成果的权利和内在诉求。理解和表达是革命诗歌手语转译的两个重要阶段。其中,理解是基础,表达是关键。理解包括对诗句词义的理解、全诗内在逻辑的理解、对革命诗歌所涉背景知识的把握以及对诗歌作者的了解;表达则包括运用“直译+意译”组合解释概念、用意译法补充说明诗中意象、调整语序以符合手语表达习惯、适当增删成分以使手语句式通顺流畅、以诗译诗等多种手段。关键词:革命诗歌中国手语视觉转译 七律长征革命诗歌的中国手语视觉转译研究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为例语言文学研究1120

5、23.10_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英雄豪迈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二句,用隐喻的笔法把横亘在红军面前的崇山峻岭比喻成“翻腾的小波浪”“滚动的小泥丸”,这两句化静为动,采取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把万水千山中的“千山”典型化、形象化。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仍是千山的演化,着重写水。诗人采用视觉向触觉移易的通感手法,写出了红军勇渡金

6、沙江、飞夺泸定桥时的意态和感受。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直抒红军征服大雪山之后的兴奋之情,“更喜”“尽开颜”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全军的喜悦之情。(二)对全诗内在逻辑的理解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险远;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首联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情感基调,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做了突出和强调,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水拍云崖”描绘了金沙江水流湍急、岩峻浪高的地理形势,描绘了“惊涛触岸层澜碎”的景

7、象。颈联两句虽然只是写江之险、写桥之险,没有从正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红军坚忍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从侧面得到了表现。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凸显。(三)对诗歌所涉历史背景知识和创作者自身的了解“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译者需要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诗人生平际遇联系起来,进而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涵。长征的本义是“长途行军”的意思,在这首诗中特指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福建出发进行大规模的战略

8、转移,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1935 年 9 月,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七律长征这一壮丽的诗篇。毛泽东本人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他的诗歌创作汲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擅长以传统诗词的形式来抒情言志、驰骋想象、创设意境,形成了“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风格。毛泽东在诗中回顾了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跃然纸上。二、对七律长征一诗的手语视觉表达是理解的根本目的在全面理解七律长征一诗之后,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要把对该诗的理解用手语再现出

9、来。表达属于诗歌转译中用手语再现诗歌内容的阶段,是把从诗歌中获取的信息合理运用到手语中,用手语再现诗歌信息的过程。表达的准确和得体与否不仅取决于对诗歌本身理解的广度与深度,还取决于译者对手语掌握的准确、规范与熟练程度。所谓准确,是指通过直译、意译等方法选用贴切的手语词汇,努力再现原诗的意义与风格;所谓规范,是指遵循 2019 年新颁布的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标准,词汇打法合乎通用手语规范;所谓熟练,是指在转译过程中,能用手语自然流畅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果译者的手语表达素养与功底欠缺,或没有掌握汉语与手语翻译的基本方法,都会直接影响诗歌的手语表达效果。因此,理解与表达共同构成了革命诗歌手语视觉转译中矛

10、盾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直译+意译”组合解释概念相较于通用手语词汇而言,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要丰富得多。汉语转译成手语,很多时候需要从手语中找到一个语义相近的词来替代,也就是除了把汉语词直接翻译成语义对等的手语词,还需要加入意译的方法来传达汉语词的意思,以便于听障人士理解接受。“直译法”强调忠实于源语,适当采用手势汉语,力求翻译时字字准确,而“意译法”则允许用转义的语言文学研究12_方法,找概念义与色彩义相近的词来替换翻译。在本诗中,“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开颜”这些词都没有对等的手语词,需要运用“意译法”找语义相近的手语词来替代解释。“万水千山”可以用手语

11、“很多的山和水”来表示。“等闲”是“看得平常、不在话下”的意思,对应到手语中,可用“普通”“平常”来解释。“逶迤”表示“绵延不断的样子”,手语词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小指直立,手背向外表示“山”,右手平伸,手背向上,在左手旁从低向高、从左向右连续做起伏状移动来表示连绵的群山。“磅礴”在汉语中是“广大而气势雄壮的样子”,转译成手语需要用双手打出“广大”“雄壮”两个词,同时配合坚定、从容的面部表情。“开颜”即笑逐颜开、喜形于色,对应到手语中可打“喜悦”一词,同时面带笑容,作“喜笑颜开”样。(二)用意译法补充说明诗中意象诗歌翻译和其他类型的文本不同,诗歌语言存在模糊性和多义性,诗歌中的词语往往是高度浓

12、缩、凝练的,有些词可能会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高度浓缩、凝练的词语经过诗人的巧妙组合,往往会构成一种意象,用来传递诗人的抽象情感。“远征”是万里长征,暗含着“难”,手语转译时要把“遥远且充满重重险阻的路途”之意补充表达出来。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湍急的“金沙水”,还有险峻的“大渡桥”,诗人选取长征路途中的几个典型场景构筑出几幅诗意的画面,这几个画面可用手语“讲故事”的手法描述并加以补充说明,也就是用“意译法”来扩充转述当时的场景。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中的两道险阻绝不是普通的客观景物描写,不是单纯的写景,如果仅仅用“直译法”翻译这几个地点名词,听障人士就无法领会红军当年长征时

13、那些壮阔艰险的场面,自然也就无法深刻理解红军的英勇精神和豪迈气概。(三)调整语序以符合手语表达习惯汉语词与词的组合有固定的规则,不能随意调换。那些彼此对应又互相依存于同一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例如主语和谓语、术语和宾语、中心词和修饰语等,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而制约复杂结构的构成规则也比较复杂,因此汉语句子的处理还依赖于语义和语境信息的约束。5与汉语相比,手语语序问题显得更为复杂。一方面,作为一种自然语言,手语表现出类似于有声语言的口语特征,语序灵活;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手语有内在的语法逻辑,如名动同形、主题先行、否定副词与疑问代词后置、类标记手形和类标记结构、

14、动词的方向性等。“万水千山只等闲”意为“红军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转译成手语语序是“看/山+水+/普通+”,手语省略了汉语把字句中的“把”,程度副词“极”则体现在手语词“普通”的幅度和重复上,通过扩大“普通”的手势幅度并重复几下(用“+”表示)来传递“非常普通、极为普通”的意思。“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二句用的是比喻手法,转译成手语语序是“看/五岭(+连绵)/像/波浪(+翻腾/细小),看/乌蒙山(+广大/雄壮)/像/泥丸(+滚过)”,转译成手语时,先打主题词“五岭”“乌蒙山”,然后通过手势配合非手控特征来表示附着在“五岭”“乌蒙山”的连绵、广大及雄壮等形状特征,以凸显要表达的主

15、题词。(四)适当增删成分以使手语句式通顺流畅上文所述的意译法就属于通过增补句子成分、扩充语义内容以使诗歌的信息尽量完整再现的手段。在意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手语句式的完整性以及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性,以使诗歌转译成手语之后,通篇做到完整、通顺、流畅。以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为例,转译时需要补足句子的主语“红军”,而“尽开颜”之前也要补足主语“每一个人”,因此整句话可以转写成“红军/翻越/岷山(+千里白雪/厚厚的),每人/喜悦+”。此外,汉语虚词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因其功能、用法纷繁多样,使用范围广且频率高,在句中是不可省略的重要成分。与汉语虚词相较,手语中缺省了助词、介词、连

16、词、叹词和拟声词等词类,这些语法意义在手语中通常是通过表情体态、手势动作的停顿、移动、重复等方式来实现的,在手语中往往可以省略。全诗最后一句意译为“红军翻越了岷山之后,每个人都开心地笑了”,结构助词“了”“地”、范围副词“都”、时间副词“之后”、量词“个”,这些词在手语语言文学研究132023.10_中一般都不需要打出来。(五)“以诗译诗”,呈现手语诗的格调、韵律与节奏之美所谓“以诗译诗”,是指在“信”“达”基础上,对手语诗歌转译“雅”的追求。“以诗译诗”是从艺术角度对原诗的再创造,运用手语本身的手形、位置、方向、运动等诸要素,结合韵律、节奏、停顿等,让听障人士感受手语本身的形式之美。为了呈现

17、手语诗的格调、韵律与节奏之美,手语表达时可适当发挥、合理留白,利用手语本身的手形、方向、位置等要素形成特定韵律,营造出特别的表达效果。6手语包括四个要素:手形、位置、方向、运动,其中任一个要素的重复都可以做到押韵,押的是手语韵。对于七律长征一诗,可利用该诗中出现的地理位置来押头韵,“五岭”句可在左上方打出地名“五岭”,“乌蒙”句可在右下方打出地名“乌蒙”,“金沙”句可在右上方打出地名“金沙”,“大渡桥”句可在左下方打出地名“大渡桥”,用“左上右下右上左下”的方向来押韵,达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间接地表达出克服万水千山、重重险阻之意。三、结语在革命诗歌的手语转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是两个重要的

18、阶段。理解是基础,表达是目的。在正确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表达的信达雅,才能让听障人士用亲切易懂的方式去感知、体验以革命诗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真正把红色文化转变成听障人士生活、学习、工作进步的动力汲取和文化财富获取的源泉。参考文献:1 孙宁.中央文献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 求是英译札记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3):8-16.2 谭卫国.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117-123.3 陆钰明.简析诗歌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障碍 J.上海大学学报,1991(2):52-57.4 徐四海.毛泽东诗词鉴赏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90-92.5 冯丽萍.认知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4-155.6 郑璇,邰丽华.中华手语大系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1-5.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浙江红色文化的手语视觉传达方式研究”(2022B52),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项目“汉语成语的中国手语转译研究”(2023QN163)。(责任编辑:向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