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复调对话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72371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调对话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复调对话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复调对话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复调对话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马文姬 程 波(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摘要:随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双创”实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关注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并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于其他叙事主题电影的复调对话特征 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主要分为整个文本系统水平上的节日叙事和子系统水平上的节日叙事两大范型 前者以现代节日历史叙事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为标志分别建构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大型对话”后者以建国大业和春节叙事电影过年等为表征分别建构出两种类型的“微型对话”无论是“大型对话”还是“微型对话”都具有巴赫金意义

2、上的复调性质 复调对话叙事较之独白型叙事能够让受众聆听到不同观点、不同声音的交锋因此具有一定的启迪思想的审美效能而狂欢式的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则成为复调对话得以发生的最佳庇护所关键词:建国大业节日叙事复调对话巴赫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马文姬()女山东章丘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程波()男上海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非义行为及其对抗机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双创”工作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将表现

3、和再现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作为“双创”探索的重要领域 我们注意到节日主题电影区别于其他主题电影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叙事上所呈现出的复调对话机制 复调对话美学是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首先从拉伯雷小说节日叙事的独到考察中发现的随后成形于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文本的精深研究 中国电影节日叙事的实际呈现和我们对现实中的节日生活的观察与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存在着逻辑上的高度契合 其中有四点值得特别重视:其一我们在考察中国电影节日叙事和实际的节日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发现节日生活、节日实践很可能为人们提供了最自由、最开放地表达自己和展现自己的时空场域这种特定的时空场域本质上就是一种巴赫金意义上的众声喧哗、畅所欲言的复

4、调对话机制其二巴赫金的复调对话理论虽成形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结构的精深研究其源头却是他关于拉伯雷小说中的中世纪欧洲节日狂欢生活及其他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狂欢体文学传统的思考和洞察这一理论渊源在很大程度上说与本文的考察对象具有同源性其三与陀氏的复调小说相比电影作为一种镜头艺术 极少引入可感知的叙事者或讲述人的艺术天然建构了一个最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对话机制其四复调对话文学并非陀氏的专利它是在继承、吸收和借鉴历史悠久的欧洲狂欢体文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的而这些狂欢体文学中历来就展露着或潜藏着复调对话性的基因 基于以上四点我们认为包括中国电影在内的一切艺术文本也存在类似的美学马文姬 程波:复调对话与中

5、国电影节日叙事机制而中国电影的节日叙事空间从理论上讲无疑是建构复调对话美学的最佳场域一、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中的“大型对话”“大型对话”是一种文本整体叙事结构上的对话性安排 中国电影中的节日叙事主要存在两种范式:一是系统水平上的即整部电影都以节日叙事为中心线索另一种是子系统或亚系统水平上的即在一部电影的整体叙事框架中节日叙事仅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或亚系统而存在 这一客观现实本身就意味着中国电影中的节日叙事从结构上存在若干“大型对话”类型就系统水平上的节日叙事电影来说主要存在着三种“大型对话”:一是平行交叉叙事场景之间建构的“大型对话”这种“大型对话”主要出现在表现和再现中国现代节日渊源的重大革命历

6、史题材电影中 我们以建国大业为例来说明其中的“大型对话”是如何建构的 这部作品自抗战胜利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第二次和谈、商议建国大事开始片段式地再现了与新中国诞生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新中国的诞生就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代表正义力量的一方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这是真实的历史逻辑 这部电影正是遵循这一历史逻辑建构大量平行交叉叙事空间分别展现国、共双方围绕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思想斗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电影以毛泽东和蒋介石共同出现在重庆欢迎宴会上开局营造出一片看似祥和的和谈气氛但随后就分别以两个主人公为中心展

7、现了一系列国共双方分头议事的平行叙事镜头 在电影开局的国共重庆和谈叙事段落中由平行交叉展现的国共双方围绕中国政治前途问题各自进行的一系列重要斡旋活动构成充满矛盾冲突的基本情节 按照一般的理解凡对话必然是一种具有同一性的现场思想交流关系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时空场域所发生的一个或多个人之间的思想交流 然而上述建国大业的开局段落中却出现了一种新型对话关系即两种声音相隔不同时空所进行的对话关系这种新型对话关系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处在不同时空场域中的人物所谈论的都是同一内容的话题在电影中具体就是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的话题 其次处在不同时空场域中的人物虽然彼此无法见面但却对对方的情况了如指掌

8、比如蒋介石一方显然知道共产党一方的基本立场和想法所以他们的谈话内容很明显都是针对着不在场的共产党人发言的 反之亦然共产党一方对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做法同样深信不疑所以他们的一切发言也是针对着国民党政权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处在不同时空场域中的人物所进行的一系列对话不仅是直接针对彼此的而且其主要观点也是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 正因为如此这两种不同的声音才形成了巴赫金意义上的复调结构 这就是“大型对话”的本质特征当然一切复调都是对话关系但一切对话却并非都是复调性质 正如巴赫金所强调的复调对话乃是针对同一客体、同一认识对象、同一世界所展现出的无法相互融合的声音之间的对话交流关系这也是他从音乐学上借用

9、“复调”一词的原始意涵那么对话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呈现为复调性质呢?只有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情境下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乃是一种探求真理的对话 为此对话双方或各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话时的人格地位完全平等即此时此刻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完全的言论自由他不会因为说出自己的任何观点而有可能招致任何风险(比如牢狱之灾)正如罗素所言:“当各种信仰可以自由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竞争时即当各种信仰能够各执己见、且不受法律或金钱影响时思想就是自由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巴赫金高度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所展现的复调对话机制的重大美学价值因为它直接指向了人性的自由指向了人类探索真理的核心环节指向了人类社会现

10、实的不圆满其实任何社会中都不乏一些重要的复调对话场域 巴赫金所发现的诸如欧洲中世纪的狂欢节及其相关的民间诙谐文化(以拉伯雷小说为代表)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些复调性质的对话场域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是以其开创性的小说文本最大限度地将复调对话机制推向了高峰因为他认识到文学艺术恰恰是填补现实人生中的复调真空的最佳场所 在很大程度上看陀氏的小说是复调对话美学的集大成者而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建构同样是开创性的 但是即便没有巴赫金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拉伯雷复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大量艺术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出近似于陀氏小说的那种复调对话美学现在我们所考察的中国电影中的节日叙事就属于这种情况 虽然不能说中国电影早就存

11、有某种程度的复调意识自觉但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考察的确已经说明这种具有复调性质的“大型对话”在中国电影现代节日叙事中的大量存在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除了建国大业之外像开国大典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革命者等同类电影中也存在着大量类似的“大型对话”甚至可以说这种“大型对话”构成了这些电影的基本叙事张力 因为我们发现一旦失去了这些“大型对话”那么整部电影也就失去了灵魂和最大的看点中国电影节日叙事所建构的第二种典型“大型对话”存在于不同叙事情节单元之间 如果说平行交叉叙事场景之间建构的“大型对话”也算是不同情节之间的对话关系那么这种情节只能称为构成电影文本的最小的情节 它严格依赖于相应出现的平行交叉相继发生的连

12、续性情节两者既是一种对应关系也是一种相继相成关系它们的整体构成电影叙事文本的一个较大的情节段落单元 就上述建国大业开局中的“大型对话”而言其中的一系列基于相对来说的最小情节所构成的这个较大的情节段落单元(即一个完整的“大型对话”)可被定义为“重庆和谈”它显然在整部作品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正因为这种明显的隔空对话关系由此而建构的无疑是一种新型的“大型对话”其建构机制不同于上述第一种“大型对话”中国电影节日叙事建构的第三种“大型对话”存在于电影叙事者与电影文本之间 仍以电影建国大业为例在电影“重庆和谈”叙事单元结束之后即民盟总部被国民党查封各民主党派决定与中共合作、不参加国民党的“国大”之后插入了

13、一段写有“自 年 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战争由解放区进入国民党统治区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的空镜头 这个空镜头前后的两个叙事单元便都是标准的“大型对话”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由叙事者与节日叙事电影文本中的一个或多个叙事单元建构的“大型对话”并不多见 这种情况除了受到镜头叙事本身的特殊性所规定之外更大的原因可能在于绝大多数电影导演或编剧缺乏复调叙事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他们习惯了“独白式”叙事的美学惯例或者根本意识不到复调叙事结构的独到美学价值从而造成了中国电影叙事上的保守性二、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中的“微型对话”节日叙事中的另一种性质的复调对话是“微型对话”我们还是以建国大业刚开局

14、的“重庆谈判”段落为例来说明 在这一段落中下面这个场景值得特别留意和观察:英罗素:自由之路李国山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第 页马文姬 程波:复调对话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在欢迎宴会上中央日报的一位记者看到蒋介石和毛泽东都穿着中山装分别从左右两侧的楼梯下来就问两位政治人物穿中山装有没有特殊的用意 面对同一问题两位政治人物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 蒋介石凸显了他穿中山装的目的在于他是“国府主席”而毛泽东则强化了他穿中山装的目的在于将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这种由两位或多位当事人针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以观点反差巨大甚至直接冲突的形式而构成的对话就是巴赫金意义上的“微型对话”除了这种性质的微型对

15、话之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一下毛泽东的那些对话 这些对话明面上是指毛泽东继承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致力于建立一个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治观点但其中还隐含这样的深意 蒋介石集团事实上已经背叛了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他们所要建立的乃是一个独裁政府是一个与旧中国没有根本区别的国家 这种类型的对话本身就充满着内在的两种观点、两种声音的矛盾冲突这是不同于上面刚刚分析的那种“微型对话”的另一种被巴赫金定义为“双声语”的微型对话上述两种“微型对话”广泛存在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中它们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大型对话”例如在电影过年中几乎每一个叙事场景中的对话都是“微型对话”都具有复调性 电影开局父亲从外地打工回来快到家门口时一群人打着

16、快板喜笑颜开地追着母亲兜售财神爷年画母亲掏出五块钱准备买一幅一个小子笑着说:“大娘少了!”“多少钱?”“十块了”“咋财神爷也涨价?”“不是涨价是涨工资!”“再给一张吧您哪!”“这回你们都成财神爷了”最后这段对话以“恭喜程家发大财!”结束 当然电影是以绝对狂欢化的画面呈现这番对话的但吸引观众的除了这段狂欢场面外这番对话也颇为耐人寻味:财神爷年画的买方和卖方看起来是讨价还价但正是这种相互对立的性质才让这番对话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复调美学色彩 因为只要我们承认这是一种讨价还价那么也就间接承认了对话双方的观点和立场是针锋相对、充满争议的 其实这一对话段落才极为典型地表征出中国电影狂欢化节日叙事中的复调美

17、学性质因为对话是以极为诙谐的民间话语形式呈现出其中的矛盾对立性质的这是其他类型的电影叙事中不多见的一种复调风格 它打着强烈的节日狂欢风格的烙印我们在其他电影叙事场景中很难找到这样的复调机制在其他题材的叙事电影中即在非复调对话性质的叙事电影中“微型对话”往往是作为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艺术手段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注意到的不是对话的实际内容或对话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而是对话者说话时的某种高度风格化的腔调、口吻或语气 同时在这些作品中每一位对话者(即主人公或角色)都对自身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毫无所知“每一个角色生与死的总体的和最终的意义只可能在作者视野中揭示出来而且只能靠这种比任何一个角色都要宽阔得多的作

18、者视野”“在独白型作品中作者对主人公的最终论定的评价本质上就是背靠背的评价它不要求也不考虑主人公本人对这一评价能做出回答”我们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中所看到的主人公的议论绝不只局限于普通的刻画性格和展开情节的实际功能(即为描写实际生活所需要)与此同时主人公的对话在这里也不是作者本人的思想立场的表现 主人公的意识在这里被当作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可同时它却并不对象化没有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 在这些节日叙事电影里“主人公对自己、对世界的议论同一般的作者议论具有同样的分量和价值 主人公的话不是作为刻画性格的手段之一苏联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 卷)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第 页苏联巴赫金

19、:巴赫金全集(第 卷)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第、页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而附属于客体性的主人公形象可却也不是作者声音的传声筒”也就是说中国节日叙事电影中所刻画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未完成论定的”主人公 他们“都是冥思苦想的人每个人都有种伟大的却没有解决的思想他们全都首先要弄明白思想 他们真正的整个生活和自己的未完成性恰恰就在于需要弄明白思想 如果把他们生存其中的思想给排除掉那他们的形象就会完全被破坏 换句话说主人公的形象同思想的形象紧密联系着主人公的形象不可能离开思想的形象 我们是在思想中并通过思想看到主人公又在主人公身上并通过主人公看到思想”毫无疑问要塑造思想的形象

20、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洞悉人类思想的对话本质、思想观念的对话本质 思想不是生活在孤立的个人意识之中它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就会退化以至于死亡 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在同他人的思想发生重要的对话关系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生活亦即形成、发展、寻找和更新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衍生新的思想 人的想法要成为真正的思想即成为思想观点必须是在同他人另一个思想的积极交往之中 这个他人的另一个思想体现在他人的声音中就是体现在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他人意识中 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互相交往的连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这种“微型对话”、这样的人物并非以上详细分析的建国大业和过年所独有而是广泛存在于中国节日叙事电影中 只要稍微检视

21、一下没有过不去的年满城尽带黄金甲二见钟情祝福大撒把春风得意梅龙镇过年回家惊蛰一年到头建党伟业革命者等这些比较典型的中国节日叙事电影其中的复调性质的“微型对话”和“未论定”型的主人公可谓比比皆是 可以说这一美学机制构成这类电影区别于其他电影的本体叙事特征当然我们从这些节日叙事电影中也很容易发现微型对话大部分都发生于节日生活中的筵席上 的确广泛存在于节日聚餐生活中的“筵席交谈”天然具有“微型对话”的复调性质因为对于中国节日来说筵席在本质上是一种最小的、最普遍的狂欢场域如同欧洲狂欢节上的大型广场一般这就不难理解这种“交谈”所具有的强烈的复调色彩了毋庸讳言无论是“大型对话”还是“微型对话”它们都有可能

22、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电影叙事中正如它们不仅存在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文本中也散见于拉伯雷、塞万提斯等作家的文学创作中一样 然而巴赫金之所以将复调对话机制唯独定义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本体特征并非因为其他作家的小说中缺乏复调对话而是因为这种复调机制在小说文本中并非最突出的叙事特征 在同样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狂欢化色彩的复调对话机制被定义为中国电影节日叙事的重要特征并非这种机制是中国节日叙事电影的专利只不过是它构成了中国电影节日叙事的本体特征 如果说“在决定陀思妥耶夫斯基语言风格的特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的正是这种对话性的语言”那么在同样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在决定中国电影节日叙事本体特征方面起着主导

23、作用的也同样正是这种对话性的叙事语言三、关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复调对语的进一步思考中国电影节日叙事的复调对话机制是否构成中国电影节日叙事的本体特征?或者说为什么复调对话机制如此高密度地出现在节日叙事电影中呢?从主题叙事视角来说节日叙事较之苏联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 卷)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第、页苏联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 卷)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第 页苏联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 卷)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第 页苏联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 卷)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第 页马文姬 程波:复调对话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其他主题或题材叙事更有条件创

24、造各种复调对话机制根据巴赫金的理论复调对话的本质乃是针对同一客体或事物而展开的两种或多种观点、思想或声音的交流或论证是多种意识、多重观点的合唱它们之间是不相容的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问题是要实现这样的复调对话谈何容易?极目望去或环顾四周我们能想到的足以自由表达、自由言说、自由对话的场域无非是家庭、各种节假日的好友聚会(以封闭性的餐桌、餐厅为标志)和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个独特的审美场域相比家庭抑或节假日空间的复调宽容度无疑要逊色很多这首先是因为艺术作为人类发明的超越现实世界的纯粹审美世界其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以比照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自由表达欲望这项自由发表言论的艺术创

25、作权利事实上已经成为人类的普遍人权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然而艺术创作绝非天马行空式的随意杜撰它必须尊重艺术特有的美学规律 艺术真实法则也就是说艺术家的自由表达权利受制于艺术真实法则的规范 在这一原则下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一切真情实感这就为复调对话机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复调对话机制相对于我们更为熟悉、更为司空见惯的“独白式”对话也仅仅是一种客观反映了人类世界的部分现实的美学机制正如独白式创作同样也是客观反映了人类世界的另一部分现实一样 因此作为一种独到的叙事机制它有其赖以发生的充分理由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叙事机制就比独白式或其他叙事机制具有某种先天的优越性 事实上每一

26、种艺术框架中的叙事美学机制都能够从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充分的根据都部分地表征了人类的艺术创新追求和审美探索勇气 因此就艺术创作或叙事美学而言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多样化、多元化的叙事风格而不是一枝独秀式的艺术叙事生态此外在艺术框架内如果一个艺术家要试验或探索复调对话叙事机制那么他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选择题材、主题或叙事客体(叙事对象)这一重要问题 既然他的选择本身还要同时受到艺术真实法则的规制如果他是一个真正把握和理解了复调对话叙事机理的艺术家那么他最可能、最容易作出的选择就无疑是家庭和节假日这样的特殊客体、特殊场域或特殊题材 这就完全证实了我们在以上关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本体特征考察中得出的一系列

27、结论 当然电影艺术家在自己的文本中全部或部分地表达和再现节日文化、节日生活或节日历史他的这种叙事倾向性并不必然地意味着他本人一定会知晓或掌握理论意义上的复调对话美学正如很多杰出的艺术家能够创作出杰出的艺术作品却未必精通或掌握精深的艺术创作理论也不意味着一个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一定要首先具备充分的艺术创作理论知识同时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关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中的复调对话机制的审美效应 所谓审美效应也就是某种创作方式或修辞方式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创作方式或修辞方式的激发受众审美情感的功效 这个问题属于接受美学的范畴 从本质上讲任何一种叙事模式、任何一种修辞机制都是为了取得最好的审美效果即能够最大限度地吸

28、引受众的审美好奇心和注意力惟有如此才能实现作品对受众的情感愉悦、道德教化、精神陶冶或思想启迪等功能或作用 在这方面复调对话美学也不例外 对比独白式叙事美学复调叙事至少具有三方面的独特审美功效:其一复调对话所具有的比较明显的民间诙谐色彩赋予了整部电影或电影中的节日叙事段落某种视听奇观的功能 也就是说这类“大型对话”或“微型对话”(尤其是其中的双声语)因其风趣、幽默或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的民间风格而对观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本身就构成了电影中的看点和美点 其二复调对话因其为两种或多重看法、观点或意识之间的反复争鸣或冲突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利于激发或培养观众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利于观众客观冷静地看待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而不会轻易地以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或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这样的非此即彼、非正即反的简单逻辑来欣赏作品 其三复调对话因其对话的每一位当事人(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彼此之间知根知底他们的对话所呈现的是他们对共同关注的人、共同关注的世界、共同关注的事物的不同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判断 这种机制有助于启迪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不盲目轻信周围对话者的看法或意见因为面对同一事物、同一世界、同一客体所处的角度不同极有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 这一审美效能是独白式叙事机制所不具备的 ():“”.:.“”“”“”“”“”“”“”.“”“”.:“”责任编辑:孙昕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