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7403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6|PEOPLES TRANSPORTATION技术|Technology项目概述在某交通枢纽互通式交叉设计项目过程中,中间采取三处互通式立体交叉桥梁的形式,将第一处桥梁作为整个交通枢纽结构组成,将各个方向的桥梁连接起来,组合形成整体的道路通行结构,符合当前道路通行的需要。互通式交叉道路设计 主线相互结合流方式在互通交叉设计的环节中,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线结合流的方式进行,以连接左右侧道路或采用右侧合流的方式。在车辆通行方面,主线合流是常用的方式之一。根据具体的道路交通情况分析,可以将不同的交通流量类型归纳如下:首先,主线道路和侧线道路在合流之前,交通流量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 文/朱东林在

2、交通系统中,互通式交叉口作为连接不同道路的关键节点,对交通流的流畅性和交通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前在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阶段还存在设计方式不可行,相关视距、安全设施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给工程开展造成影响。为了解决交通流衔接的问题,在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中,设计人员结合交通工程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相关科学方法和技术,运用现代设计工具和技术手段,对交叉口的线形、纵坡、横坡、曲线等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保证了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来自主线道路和左右两侧的交通流量,各个线路处于相对均等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常见的方法是左右侧直接合流。其次,当主线道路之间合

3、流时,主要考虑左侧交通流量的设计分析。对于第一种情况,需要将左行线设置在右侧。另外,合流之前的主线结构应与设计通行能力保持一致,并能够承受较大的交通压力。当另一侧交通流量相对较小时,需要将交通流量较小的一侧合流至右侧,并在车道减少时仍需设置辅助车道,以实现良好的过渡效果。此外,在车道合流之前,两侧车流量都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小右侧车道的延伸,实现直接合流。互通式减速车道分流点设计(1)在车道以及分流区域的规划设计中,需要对各项参数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其中,车道长度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尽管规范中已经确定了标准长度,但实际施工中常常存在与规范长度的差异。因此,在车道长度的设计计算过

4、程中,必须特别注重互通式交叉车道的隐患控制。设计人员应以主线纵坡的实际坡度角度为出发点,将坡度控制在2%以下。这样的设计能够确保车辆通行的平稳性,避免发生侧翻事故,并有效地控制车辆通行中的意外事故发生。此外,在风险控制方面,还需要深入分析车道内的车辆通行状态,考虑车辆型号、载重量以及道路的具体运行情况等因素,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在车道长度的规划中,还应充分考虑车辆的加速、减速和变道需求,以及路段的流量分布情况。PEOPLES TRANSPORTATION|1272023 年 第 20 期 合理划分分流区域,能够有效分流车流,减少交叉口的压力,并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通过科学的交通流模拟和分析

5、,可以确定最佳的分流方案,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2)在分流设计的环节中,曲率半径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它与引横坡的长度参数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通过综合考虑的方式进行计算。为了确保分流点的曲率半径最小化,应根据不同横坡度的情况设定分流点,使其位于最小曲率半径范围内。在分析过程中,曲率半径与横坡度直接相关,主线横坡通过分流点和横坡变化逐渐转变,形成分流区域和横坡引道的建设。此外,还需考虑当地季节变化对工程的影响。由于极端天气条件可能对施工环节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交通流量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实现对整个交通通行过程的模拟控制,以提升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的水平。在设

6、计过程中,还应考虑交通流量的分布、道路几何条件以及视线要求等因素。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当地的交通特点和道路使用需求,以确保设计方案适应不同场景下的实际情况。视距设计在互通式交叉道路设计中,合理的视距设计可以帮助驾驶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事故风险,提高交通流畅度。因此,在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GTJd20-2017)要求做好设计细节控制。首先,根据交通规范和道路设计准则,需要提供足够的视距以满足驾驶员在不同情况下的需求。视距设计应综合考虑驾驶速度、弯道半径、道路几何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确保驾驶员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清晰地看到道路情况。其次,在互通式交叉道路设计中,视距设计还需要考虑

7、视线阻挡因素。视线阻挡物,如道路边沟、隔离墙、桥墩等,会限制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影响其对道路情况的观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避免或减少视线阻挡物的存在,并确保在关键位置提供足够的视距,使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道路和交通情况。另外,在互通式交叉道路设计中,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视距设计也至关重要。适当的照明设计和反光标识的设置可以提高夜间驾驶员的视觉辨识能力。而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合理的视距设计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减少事故风险。因此,在互通式交叉道路设计中,应考虑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视距需求,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驾驶员的视野清晰度。出口设计根据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8、 D81-2009)的规定,公路路线互通式出口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交通安全、通行效率和交通组织的要求。出口线形设计。根据交叉口的布置和交通流量情况,确定出口的线形设计。设计应考虑到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包括出口道路的数量、宽度、标线和标牌设置等,出口线形应与主线道路有明显的划分,以确保车辆能够顺利转出。出口匝道设计。出口匝道是将车辆从主线道路引导到出口线的连接通道。设计时应考虑到匝道的长度、坡度、曲线半径和横断面形状等因素。匝道的长度应根据交通流量和速度确定,以允许车辆逐渐减速并进行转向操作。曲线半径和坡度应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出口标志标线设置。根据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

9、B 5768-2009 1-3)规定,设置适当的出口标志和标线,以指示出口的方向和位置,出口标志应具备良好的可见性和辨识度,标线应清晰、持久,为驾驶员提供明确的指引和信息。出口交通信号灯设置。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出口处设置交通信号灯,以控制车辆流量和提高交通效率。信号灯的设置应根据交通流量和交叉口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顺利地转出。出口安全设施。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9),出口区域应设置护栏、路缘石、反光标志等设施,以确保车辆在出口处行驶时的安全。互通式交叉线路设计技术标准根据当前的道路线形设计标准,在互通式交叉口的设计中,主线采128|

10、PEOPLES TRANSPORTATION技术|Technology用小半平面线的设计可能会增加车辆通行的困难,并引发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在竖曲线设计过程中,主线进入引道的控制容易失控。因此,在曲线设计环节中,应按照互通需求进行主线设计,以提升纵坡路段长度设计的科学性,以满足道路交通的需求。若未按照此方案进行设计,车辆进入主线后进入引道的自控能力降低,从而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主线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细节问题,以促进线形指标的均匀性,并确保过渡结构设计满足科学合理的要求。在具体的分合流道路设计中,可能出现引道结构与主线路的横坡度相反的情况。为避免曲折现象的出现,应设

11、置附加超高旋转轴。这可能导致路面结构出现曲折问题,从而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如果无法规避该问题,应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设计,以提升车辆通行的安全性,并有效预防任何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从互通式交叉口设计的角度看,应遵循道路设计标准,特别关注主线设计、线形指标的均匀性以及引道与主线路的横坡度问题。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道路通行的顺畅性和安全性,减少潜在的交通事故风险。为了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来解决挑战,从而实现公路路线互通式出口设计的成功。设计注意事项在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首先,为了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和通

12、行需求,在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中,需要进行详细的交通流量预测和分析,了解出行特征、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以及车辆类型等信息。基于这些数据,可以采用交通模型和仿真软件进行交通流量的预测和分析,以确定互通式交叉口的设计容量。设计容量应考虑道路的设计年限、未来交通需求的增长预测和交通组织的合理性,确保互通方式和容量能够满足道路用户的需求,提供顺畅、安全的交通环境。其次,在确定互通式交叉口的位置和布局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在山区、丘陵地带或沿海地区,需要根据地形的起伏和坡度选择合适的位置,确保道路的平稳过渡和交通流动。同时,土地利用因素需要考虑周边的建筑和土地开发情况,避免

13、与现有建筑物冲突或影响周边地区的功能。此外,还要考虑环境条件,如环境保护区、水域和生态敏感区等,确保交叉口的建设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第三,在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中,曲线的设计至关重要。平曲线和竖曲线的设计参数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以确保车辆在交叉口附近能够平稳转弯和上下坡。平曲线的半径、过渡曲线的长度和竖曲线的坡度都需要根据设计速度、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曲线设计能够减少车辆的侧向加速度,提供良好的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除了曲线设计,互通式交叉口的标志、标线和照明设施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应符合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 D81-

14、2009)等相关规范,以提供清晰的交通指引和交通安全保障。标志应设置在合适的位置,能够提前提示驾驶员有关道路结构和行驶要求的信息。标线的划设应明确道路的行驶区域、车道划分和交通流的导向,确保车辆能够有序行驶并正确选择行驶路径。结语公路路线互通式交叉设计是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本文分析中通过对互通式交叉设计的综合考虑和合理优化,可以实现道路交通流畅、安全和高效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道路线形、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等多个要素,以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并能够适应未来交通发展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密切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经验,以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可行性。(作者单位: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