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研究进程分析.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87241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研究进程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研究进程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研究进程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8引言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发布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大遗址的保护、利用进行了规划和部署。战国是我国社会类型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其留存的大量古城遗址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对我国近 60 多年研究进程的可视化分析与综述,可为我国古城遗址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国内对于战国古城遗址的研究较早、成果较丰富,已有学者对我国大遗址的研究情况作了综述1,但对战国古城遗址研究进程的系统梳理和定量分析还有所欠缺。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CiteSpace 是一种信息可视化软件,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的团队开发2,可将导入的大量文献生成各种共现图谱与聚类图谱,探

2、究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功能被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许多学科广泛应用,建筑学和文化遗产领域研究起步较晚。当前还未有成果用 CiteSpace 对战国古城遗址研究进行综述,本文以CiteSpace5.8.R3版本为工具,对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相关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并绘制相关网络图谱。以 CNKI 知网文献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路径为“主题”,检索词为“战国”并且“遗址”或含“古城”,条件选择“同义词扩展”,时间范围不限,检索到中文文献 2338 条。对检索结果筛查整理,剔除无效文献,不含学位论文,保留有效样本文献 935 条,类别含学术期刊、学术辑刊和国内外会议论文。检索时

3、间为 2022年 4 月 7 日,检索到初始发文年份在 1956 年,故检索时间跨度为 19562022 年。将得到的935 条有效样本文献以 Refworks 格式保存,用CiteSpace 软件分析处理。2 统计结果可视化分析2.1 发文量分析年发文量可反映某研究领域的发展速度、活跃程度和受关注度的变化。将中国知网中获取的935 条样本文献进行逐年量化分析,得到 19562022年我国战国古城遗址年发文量情况(图1),年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对所有样本文献的年发文量作指数拟合分析,得到曲线的拟合度R2 0.8087,可认为在 19562022 年间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相关文献量呈指数型增长

4、。1956 年4 月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文物抢救性保护研究工作正式开始,直至 1978 年之前发文量均较少,处于研究起步阶段。19782005 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相关文献发文量稳步增长。2005 年开始,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学术界理论体系研究也趋于成熟,战国古城遗址相关发文量呈剧烈波动式增长,直至2021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9 年发文量最高,达到 53 篇,占总发文量的5.67%。因文献数据采集时间在 2022 年 4 月,当年刊物尚未刊发完毕,故 2022 年统计的发文量较少。总体而言,我国战国古城遗址年发文量特征是阶段上升、波动增长。2.2

5、 关键词热点分析在研究中通常用“关键词”来概括研究主题的核心内容3,以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重点内容。将样本文献导入软件,得到图 2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整体来看,战国古城遗址研究的关键词数量庞大,词与词之间共现频次较多,关联程度较强。将关键词进一步聚类得到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图 3),整体来看,聚集程度相对集中,聚类面积较大,有一定的重合度,部分聚类呈单体散落状,形成#0#13 共 14 个聚类标签。将14 个聚类词分类整合,得出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研摘要:自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后,近年来文化遗产之古城遗址的保护发展工作陆续推动,战国时期的许多古城址受到持续关注。以 CNKI 数据库中 19562022

6、 年战国古城遗址相关的文献作为数据源,应用科学知识图谱软件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探究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的研究进程,并按其发展阶段展开政策解读和文献述评。研究发现,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的研究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研究阶段(19561977 年);(2)实践探索阶段(19782004 年);(3)理论完善阶段(20052022 年)。Abstract:Since the strategy of cultural power was put forward,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sites of cultural

7、heritage have been promoted in recent years,and many ancient city site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ave received continuous attention.This paper takes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ancient city ruin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from 1956 to 2022 in CNKI database as the data source,and applies the

8、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software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he ancient city ruin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China,and carries out policy interpret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according to its development stage.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ancient

9、 city sites in Warring Stat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1)the basic research stage(1956-1977);(2)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stage(1978-2004);(3)the theoretical improvement stage(2005-2022).关键词:战国时期;古城遗址;研究进程;CiteSpace;知识图谱Keywords: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ancient city ruins;research process;

10、CiteSpace;knowledge map文杜献宁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 授硕士生导师硕 士王迪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DOI:10.19875/ki.jzywh.2023.12.060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Ancient City Sites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China based on the CiteSpace Method基于 CiteSpace 的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研究进程分析189237|2023|12建筑历史与理论义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旧

11、城“更新”与“保护”的矛盾。探索古城遗址的价值,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是该时期主要的保护方式。1980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强调对历史文物加强管理。1982 年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文保单位,同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此进入依法保护文物遗产的阶段。1995 年,李铁映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指出“保护利用是文物工作的两项根本任务”。2002 年 11 月,“大遗址”保护“十五”计划发布。2004 年,“十一五”国家重要大遗址保护规划纲要(第一批、第二批)的发布将 100 处文化遗址列为重大遗址,并提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与遗址博物馆的实践构想。我国大遗址保护与

12、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政策在该阶段进行了大量补充和完善。该时期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明显增多,关键词热点分布范围扩大,研究方向相比于前一阶段有所扩展和延伸,涉及到青铜器等器物材质、地域文化、军事建筑遗址、古城规划等诸多方面研究和实践探索。杨育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十年河南省内春秋战国时期遗址遗存进行了总结8,认为青铜器上的铭文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9。马开樑通过遗址内出土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分析楚文化在江汉地区的发展10。陶宗冶将张家口地区战国遗址的夹砂陶分期分组总结特点11。江章华对成都平原战国遗址中夹砂陶分析,划分各文化层的文化阶段12。这一阶段,学界对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研究热点较高

13、。周世荣对湖南地区楚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期总结13。黄尚明对长江宜昌至重庆段楚文化西进的历程进行了分析14。同时出现了对战国长城遗址研究的热度点,其中包括战国魏长城遗址15,秦、赵、燕北部长城遗址16等,研究学者有齐鸿浩、陈可畏、赵化成等。古城城市规划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陈光唐对战国赵邯郸故城遗址的规划布局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归纳17,给古城邯郸的城市建设提供借鉴。3.3以规划体系为主的理论完善阶段(20052022 年)当前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完善我国文化遗产理论体系,讲好“中国故事”。2005 年西安宣言发布,强调了环境要素对古迹遗址区的重要性,它的发布使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更加趋于完善。随之,

14、2007 年城市文化北京宣言、2008 年大遗址保护西安共识、2009 年关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和大遗址保护洛阳宣言、2011 年大遗址保护荆州宣言等一系列宣言和共识的发表,促进了国内文化遗产理论体系的发展。进入 21 世纪,我国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也更加完整。自 2006 年开始,遗址保护领域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专设生产中不断发现地下文物,国家也开始逐步构建我国文物与考古法律制度。1956 年 4 月,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出台,古城遗址抢救性保护研究工作正式开始。1961 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的文物保护法规,同年在列出的

15、180 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 26 处古遗址,这对我国古城遗址的保护工作意义重大。由于我国文物保护与考古事业刚起步,该阶段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相关研究的发文量较少,研究层次较为单一,研究主体基本是考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内容主要是发掘后的基础性研究,关注点有战国墓葬、建筑基址、出土随葬品等。孙培基等人对天津南郊一处战国遗址和墓葬进行了发掘和初步研究,并对随葬品进行分类4。唐云明对邢台尹郭村一处战国墓葬进行了清理并记录5。江学礼等人推断成都青羊宫遗址地下三四层的时代接近战国时期6。吴梓林等人在秦都咸阳故城周围发现十二处建筑基址以及瓦当等建筑材料,分析了夯土墙与建筑基址的关系7。3.2以发展应

16、用为主的实践探索阶段(19782004 年)19782004 年期间,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遗址本体研究,包括古城及都城遗址、建筑基址、长城遗迹等。二是古城遗址内物体遗存研究,包括夹砂陶、尖底杯等随葬器物,饕餮纹等装饰纹样。三是古城遗址时空环境研究,包括空间疆域、时间分期等。四是古城遗址研究方式,包括考古发掘与环境考古等。3 研究进程热点关键词时区图谱以分时间段的方式显示研究热点的演变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程。如图4为关键词时区图谱,研究热点 1956 年开始出现;自 19761980 年时间段开始,研究热点数量突增,节点密度变大,到 2000 年左右

17、呈阶梯渐进式规律性分布;2006年开始至今,重要关注点增多,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结合图 1 中年发文量时间转折点以及我国古城遗址相关政策和法规发布的时间节点,并参考图 4 中研究热点随时间的分布规律,将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的研究进程分为三个阶段。3.1 以抢救性保护为主的基础研究阶段(1956197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在城市建图 119562022 年我国战国古城遗址年发文量分布统计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90图 3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图片来源:作者根据 CiteSpace 软件分析自绘)项规划相继出台,促进了我国大遗址保护相关科技成

18、果的生成和转化。2021 年,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要继续强化理论制度研究与科技应用。我国古城遗址保护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已几乎成熟,为相关理论体系研究作了坚实的铺垫。20052022 年间发文量适中,研究热点分布范围较小,在政策的牵引下,研究更多关注遗址周围环境及其文化背景理论研究,包括环境考古、城市考古、文化符号、文化面貌、瓦当装饰等方面。滕铭予在环境考古方面贡献较大,主要研究 GIS 在内蒙古战国遗址环境考古中的应用18。陈剑是城市考古研究的主要学者之一,关注范围主要在成都地区19。严志斌对战国时期巴蜀地域的文化符号讨论较多,对其分布地域、种类及组合方式等进行了总结论述20。文

19、化面貌方面,施劲松对成都平原战国墓葬的文化面貌有独到的见解21。瓦当作为建筑构件之一,是战国古城遗址中常见的出土遗存,学界对于战国瓦当的研究较充分。杜菊等人对燕下都出土瓦当的百年研究历程进行了综述22。王俊铮对东北地区出土的瓦当类型和花纹纹样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瓦当受到燕、齐文化影响,有一定的地域特色23。邵会秋分析了涿鹿故城的鹿纹和人面纹瓦当的艺术特色24。张宁对关中地区出土的秦瓦当种类和当面纹饰作了总结归纳25。结语战国古城遗址作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中担任关键角色,其发展和应用情况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建设有深远影响。以 CNKI 中文数据库中 195

20、62022 年的文献为数据来源,用CiteSpace 软件对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相关文献从发文量、期刊分布、关键词热点和热点方向聚类几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相应图谱,将可视化分析结果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背景总结其研究进程的演变发展阶段。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国古城遗址年发文量总体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1978 年之前发文量较少,1978年后明显增加,发文量趋势变化经历 1978 年和2005 年两个转折点,2005 年后发文量剧烈波动增长。(2)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可视化结果可知,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遗址本体、古城遗址内物体遗存、古城遗址时空环境、古城遗址研究方式四个方面。(3

21、)我国战国古城遗址整体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抢救性保护为主的基础研究阶段(19561977 年)、以发展应用为主的实践探索阶段(19782004 年)和以规划体系为主的理论完善阶段(20052022 年)。参考文献:1赵雅威.大遗址保护历程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9.2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3彭军,刘泳杏,魏春雨,等.国内学前教育建筑研究历程分析基于知网中文期刊数据J.建筑学报,2020(增刊2):202-208.4孙培基.天津南郊巨葛庄战国遗址和墓葬J.考古,1965(01):13-16+20+5.5唐云明

22、.邢台尹郭村商代遗址及战国墓葬试掘简报J.文物,1960(04):20-23+47.6江学礼,陆德良.成都青羊宫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59(08):411-414.7吴梓林,郭长江.秦都咸阳故城遗址的调查和试掘J.考古,1962(06):281-289+3-6.8杨育彬.河南文物考古三十年J.河南文博通讯,1979(03):4-12.9杨育彬.建国三十年来河南文物考古的新发现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05):1-9.10马开樑.楚族在江汉地区的开发和发展J.思想战线,1982(04):46-53.11陶宗冶.试论张家口地区战国以前的考古文化遗存J.北方文物,1994(02):

23、14-22.12江章华,王毅,张擎.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初论J.考古学报,2002(01):1-22.13周世荣.浅谈湖南的楚文化J.中原文物,1990(02):87-90.14黄尚明.楚文化的西渐历程兼论楚文化的“峡区类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20-29.15齐鸿浩,袁继民.陕西澄城县、黄龙县交界处战国魏长城J.考古,1991(03):280+279+296.16陈可畏.论战国时期秦、赵、燕北部长城C/中国长城学会.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103-111.17陈光唐.赵都邯郸故城的布局和兴衰变化:上J.邯郸师专学报,1999(

24、01):37-42+55.18滕铭予.GIS在赤峰市西南部环境考古研究中的实践与探索J.边疆考古研究,2006(00):226-256.19陈剑.2018年度岷江流域田野考古工作回眸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1(01):3-26.20严志斌,洪梅.巴蜀符号述论J.考古,2017(10):90-99+2.21施劲松.成都平原先秦时期的墓葬、文化与社会J.考古,2019(04):74-87.22杜菊,吴磬军.燕下都瓦当出土与研究百年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8,31(02):118-125.23王俊铮.试论东北地区出土的战国瓦当J.大连大学学报,2020,41(04):45-50.24邵会秋,魏东.河北涿鹿故城新发现的鹿纹和人面纹瓦当J.考古与文物,2017(06):13-16.25张宁.关中地区出土的秦瓦当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386+388.图 4关键词时区图谱(图片来源:作者根据 CiteSpace 软件分析自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