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13792139969@163.com 文档编号:21792591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湖北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一)本试题卷共4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

2、是先秦时期的部分家训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周文王在临终遗嘱上,告诫武王遵循“中道”,称王天下,使“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周成王在册封蔡仲时训勉说,要“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孔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A体现了贵族政治制度的特点 B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C以维护统治秩序为根本目的 D家训折射出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2“谤”字本义是指议论或批评别人过失,相传尧舜时代广树“谤木”,以便民间批评权力的运行。至秦汉时“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

3、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官僚体制确立 B民众言论空间狭窄C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3班固在白虎通义中写道:“圣人治天下,必有刑罚何?所以佐德助治,顺天之度也。故悬爵赏者,示有劝也;设刑罚者,明有所惧也。”这反映了汉代()A礼刑合一、儒法并用的治国策略 B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C继承秦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以法为教强化对百姓的思想教化4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后,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西走廊,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阿拉伯帝国)亦加强了对中亚地区的攻势。这在当时()A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B导致朝贡贸

4、易迅速衰落C中断了中外经济的联系 D造成了华北地区的战乱5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6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A

5、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 B民主政治理念得到践行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7北京晨报登载的旧新年写道:“某处有一副对联,写的是: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情景最早发生于()A戊戌维新时期 B清末新政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中华民国初期820世纪20年代,国内诸多政治团体竞相标榜自己的“革命”性,如无政府主义派倡导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倡导阶级革命,中国国民党倡导国民革命,中国青年党倡导全民革命等,政治氛围仿佛变成了“不革命即是反革命”。这()A是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表现 B体现了国人彻底改造国家的意愿C说明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已开辟 D

6、反映出当时各派救国方案的趋同9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建设运动中,晏阳初提出:“我们不愿安居太师椅上,空作误民的计划,才到农民生活里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抛下东洋眼镜,西洋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换句话说,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须先农民化。”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知识分子与农民运动紧密结合 B社会形成了农村建设的热潮C土地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 D国人对社会改造道路的探索10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统区下的官营军事工业也加入了“大内迁”的行列。表1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火炮生产厂一览表(部分)对表中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官营军工企业大内迁()表1原厂名内迁后代名所在地主要产品炮兵技术研究处忠恕林场重

7、庆野战炮(设计中)、轻榴弹炮(设计中)、小口径炮弹广东第二兵工厂务实林场重庆反坦克炮(待出品)、炮弹金陵兵工厂宁和号重庆步枪、机枪、迫击炮、迫击炮弹全陵兵工厂(分厂)宁和号(分号)昆明迫击炮、迫击炮弹合川炮厂无量林场昆明山炮、炮弹(待出品)A旨在为中国远征军提供装备 B助推了官僚资本的急速扩张C体现出相对的集中和隐秘性 D刺激了国内重工业自主创新111955年拍摄的电影深山探宝,讲述了一群资源勘探队员的故事。他们高歌:“哪怕重重的高山,无边的森林,哪怕滚滚的河水道路艰难,我们骄傲地高举着队旗,勇敢地走向生活,为了寻找地下的宝藏,把青春献给祖国。”这反映出当时我国()A经济发展战略激发群众劳动热

8、情 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社会共识C矿产资源的开采取得了重大成就 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121953年,新中国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582亿人。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调查方法开展人口普查。据此推知,这次全国人口普查()A体现了土地改革的实施效果 B加速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C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持续发展 D服务于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13“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

9、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C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 D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14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生长季和干旱季。每逢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要将种子撒播即可静待来年收获,农业技术长期落后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鸟类和鱼类,埃及人常以采集为食。这反映出()A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B临近大河是古代文明诞生必要条件C埃及文明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D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15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直到

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仍然面临民主革命与改革的艰巨任务亟待完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A印第安土著居民受历史文化传统束缚B独立前殖民者实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遗毒C该地区并未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冲击D美英等国长期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的影响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儒家经典的发展和演变】(14分)材料形成过程逻辑主题孔子晚年整理古代典籍形成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春秋周易。圣王之道秦始皇时“焚书”,乐经从此失传。汉武帝时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东汉时又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帝王之道唐时春秋扩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榖梁传;礼经扩为“三

11、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再增补尔雅,构成十二经。纲纪道德宋时加孟子,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南宋时朱熹编著大学中庸“章句”和论语孟子“集注”,和原有的五经合起来形成“四书五经”。心性义理(1)根据材料,指出儒家经典演变的特征。(6分)(2)从材料中选择一个逻辑主题,进行历史解释。(8分)17【中英两国人口迁移】(14分)材料一从18 世纪60 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 1851 年,英国花了92 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 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

12、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 世纪到20 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材料二“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 1984 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 28836 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 11570

13、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 17266 万人。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7分)18【近代西方经济】(12分)材料从15世纪末起,英国等欧洲囯家掀起了圈地运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逐渐开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也开始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走向世界。从欧洲地区间的关系来说,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内部地区间的贸易开始不断繁荣起来。随着商业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展,食物原料在区域间广泛传播和

14、利用,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从欧洲与国际的关系来说,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经过培育改良,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抢掠异域食物的同时,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在那里培育改良,大量生产,最终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摘编自朱慧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从材料中概括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9【历史上的华工】(15分)材料1918年10月29日,在大战行将

15、结束、协约国胜利在望之际,北京政府发布了一条大总统布告,历数中国自参战以来对于协约国所尽义务,其中有一点便是“允准大批华工前往欧洲尽力于备战之工作,是中国力助招工往法,即参战之力也”。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晨报副刊连载了一篇名为巴黎和会中之华工的文章,文章特意描写了华工的爱国举动以及英国和日本对华工的虐待与镇压,实际隐喻的是日本伙同英国制造的五卅惨案,以此号召工友再次团结起来,进行反帝爱国的运动。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演讲中特意向一战中支援法国的华工致敬,称他们是法国“危难时刻的兄弟”。摘编自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6、,分别指出三次叙述华工的不同角度及其目的。(9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华工在一战中的作用。(6分)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AAABDBDC题号1112131415答案ADDAB1【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周文王)告诫武王遵循中道”以使农工商各安其位,周成王训诫蔡仲要开创自身的事业,勤勉不懈怠,为后世垂示法则,孔子告诫孔鲤应学礼以在社会上立身,三者都主张要树立准则以规范社会秩序,故选C项;“贵族政治制度”不合题意,与家训内容不合,排除A项;“孝道”不合逻辑,孝道主要是对家庭关系有和谐作用,排除B项;“百家争鸣”不合时空,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而周

17、武王、周成王却是西周早期人,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至秦汉时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 ,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 ,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可知“诽谤”由先秦时期批评权力的激赏, 衍变为秦汉时期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结合所学秦汉时期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所以这一变化的原因与秦汉时期皇权官僚体制确立具有较大的关系,故选A项;民众言论空间狭窄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材料“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仅表明“诽谤”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并且没有涉及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

18、信息,无法得出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是“诽谤”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所以佐德助治,顺天之度也”“故悬爵赏者,示有劝也;设刑罚者,明有所惧也”可知班固强调国家治理不能单纯使用刑罚,需要在刑法的基础上同时施以德治,体现了儒法并用的主张,故选A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宏观的国家施政治理的方略问题,而不是具体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排除C项;“以法为教”是秦朝时期的国家治理方略,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驻守西北地区的军队内调,周边政权趁机扩张,唐朝对河西走廊、阿尔泰山一带、中亚等地的控

19、制丧失或减弱,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故选A项;安史之乱前,河西走廊等地属于唐朝的领土,与这些地区的贸易不属于朝贡贸易,通过丝绸之路开展的贸易也以民间贸易为主,因此安史之乱“导致朝贡贸易迅速衰落”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中断了中外经济的联系的表述太过绝对化,排除C项;华北地区的战乱不是由于西北边境军队内调造成的,而是安史之乱造成的,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可知当时大量日本学者对海国图志学习西方的见解深表赞成,体现了“开眼看世界”在中日有识之士之间的共识,故选A项;材料只能当时部分日本有识之士对魏源书中观点的赞

20、成,不能反映政治上主张中日结盟的立场,排除B项;海国图志中学习西方是为了强国御辱,抵制列强侵略,排除C项;海国图志宣扬的“师夷长技”的观点在中国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有限,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可知总统提交拟任政府部长名单,由作为立法机关的参议院通过并确认,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这是近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初步践行,故选B项;孙中山与参议院的行为均属于正常履行职权的行为,且他们最终达成共识,排除A项;孙中山按照民主程序组建政府,不能表明其缺乏政

21、治斗争经验,排除C项;1912年3月,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时间不符,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对联强调“平权”“阴阳合历”,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采取公元纪年,采用新历,故这一情景最早发生于中华民国初期,故D项正确;戊戌维新时期、清末新政期间以及辛亥革命期间,使用的是阴历而不是“阴阳合历”,排除A、B、C项。8【答案】B【解析】20世纪20年代,国内诸多政治团体竞相标榜自己的“革命”性,而其革命的主张则有本质的不同,这说明当时不同派别和阶层的人都希望中国发生彻底的改变,这是想彻底改造国家愿望的体现,故选B项;题干中主张的革命基本上属于政治的

22、范畴,而不属于文化范畴,所以不能得出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结论,排除A项;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由共产党开辟的,是中共倡导的阶级革命道路,与其他政治团体所主张的革命有本质的不同,排除C项;题干反映出各派都希望彻底改造国家,但不同派别的阶级属性不同,其救国方案也有本质不同,而不是趋同,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农村建设运动中,知识分子深入农民生活,实事求是去解决问题,反映出这一时期国人对社会改造道路的探索,故选D项;“农民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动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建设而不是农民运动,排除A项;材料仅

23、体现了晏阳初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形成了农村建设的热潮,排除B项;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属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社会改良主张,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内迁后代名”“选址”可知,官营军工企业大内迁,主要是为了保存抗战的军事实力,所以在选址上会考虑相对安全的西南省份,命名上隐秘性会更强不易被日军察觉;故选C项;材料中将工业内迁到重庆昆明等地是考虑到抗战的需要,与1941年入缅对日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无关,排除A项;官僚资本的扩张主要通过侵蚀民族工业,材料中企业属于官营军工企业,并且企业的的选址和生产产品未涉及官僚资本的急速扩张,排

24、除B项;沿海工业的内迁活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族工业,但是重工业的自主创新主要看企业自身,选址和产品生产不能带动自主创新,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深山探宝讲述一群资源勘探队员为了寻找低下的宝藏,把青春献给祖国的故事,这体现出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劳动群众热情受到激发,故选A项;“社会共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深山资源勘探队员的勘探热情高,并无矿产资源开采取得成就的信息,排除C项;目前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据材料“1953年,新中国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的人口普查为1954年第一届全面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

25、定了基础,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主要是针对农村,而材料中的人口普查是全国性问题,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才刚起步,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人口普查与文化教育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13【答案】D【解析】据题干“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后来又变更其判决科之以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等内容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就是为了避免法官的随意改判,从而使得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努力追求公平与正义原则,故选D项;题干所述及相关规定目的在于避免法官的随意改判,并没有提及“人的地位”问题,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出现在罗马法之前,其无法“借鉴罗马法司法原则”,排除

26、B项;题干述及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并没有述及“司法程序”,排除C项。14【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特点划分了季节、发展了农业、采集了食物等,即埃及文明依托于尼罗河,故选A项;“必要条件”不合逻辑,古代希腊文明非依靠大河,而是临近海洋,排除B项;“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不合史实,当时的埃及已进入种植业的农业阶段,排除C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合逻辑,其与“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鸟类和鱼类”相悖,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据题干并纲要下册所学可知,独立前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将本国的封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移植到拉丁美洲,独立后的拉丁美国

27、各国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体制,极大地制约着拉丁美洲的发展,故选B项;“印第安土著居民”不合题意,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土著民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拉丁美洲的主要居民为混血人种、白人、黑人,印第安人数量较少,难以构成阻碍拉丁美洲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并未受到”不合史实,拉丁美洲独立的原因之一就是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美英等国长期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的影响”是外部原因,属于次要原因,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6【答案】(14分)(1)特征:儒家经典核心内容传承的角度:五经一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经典内容体系不断发展角度:从六经演变为五经,再到十三

28、经,对儒家经典的解读也不断增加;儒家经典的社会地位变化的角度:从不受推崇到获得权威地位。(2)答案示例:帝王之道阐释:汉继承秦的皇帝制度,皇权进一步加强,家天下的皇帝制度,需要尊卑等级的伦理秩序。这种秩序需要在思想上得到强化。由此,改造之后的新儒学跃居于百家之上,承担了意识形态建设的使命,儒家经典成为“帝王之道”的文本载体,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一。【解析】(1)从核心内容的传承角度来看,据表格内容可知,诗书礼易春秋一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内容体系角度来看,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六经演变为五经,再到十二经、十三经,历代学者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内容也不断增加;从社会地位来看,结合所学(先秦时期的百家争

29、鸣)及材料表格,可知从不受推崇(先秦时期)到获得权威地位(南宋之后)。(2)据题干要求对逻辑主题进行“历史解释”,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作答:第一,首先要明确该逻辑主题所处的历史时期,第二,为什么在该时期儒家经典的内容是“圣王之道”(或者其他逻辑主题);第三,该时期的逻辑主题对当时社会有何作用。如果选择“帝王之道”,可以进行如下表述:汉继承秦的皇帝制度,皇权进一步加强,家天下的皇帝制度,需要尊卑等级的伦理秩序。这种秩序需要在思想上得到强化。由此,改造之后的新儒学跃居于百家之上,承担了意识形态建设的使命,儒家经典成为“帝王之道”的文本载体,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一。17【答案】(14分)(1)特征:

30、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2分)原因:英国:农村发生“圈地运动”,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计涌入城市,进入工厂做工;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直接拉动力;英国政府的社会立法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3分,任答两点即可)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3分,任答两点即可)(2)共同影响: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中的隐患,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6分)【解析】(1

31、)第一小问共同特征,据材料一“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材料二“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得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第二小问原因,英国方面,据材料一“从18 世纪60 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 1851 年”并结合所学得出农村发生“圈地运动”,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计涌入城市,进入工厂做工;据材料一“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得出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直接拉动力;据材料一“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得出英国政府的社会立法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中国方面,据材料二“1984 年”并结合所学得出农村实行家

32、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结合所学中共十四大相关知识得出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据材料二“中共中央于 1984 年发布一号文件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得出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2)结合所学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得出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并结合所学得出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中的隐患,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18【答案】示例: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2分

33、)说明: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不同地区由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连为一体;对于西欧,促使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爆发,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6分)但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灾难和破坏,不利于世界的和谐与发展。(3分)总之,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分)

34、(“示例”仅作为参考,学生还可以选择“圈地运动的影响”“各大洲间物种交流的影响”等角度概括观点。)【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概括一个合理的观点,例如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次围绕观点选取相关史实,论证新航路开辟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从对世界市场方面、对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对物种交流方面以及新航路开辟的消极方面来论证其巨大影响,例如,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不同地区由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连为一体;对于西欧,促使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爆发,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新

35、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但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灾难和破坏,不利于世界的和谐与发展;最后总结,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答案】(1)政府角度,证明中国“以工代战”(3分);革命角度,号召工友团结起来,进行反帝爱国运动(3分);外交角度,促进中法交流合作(3分)。(2)为英法提供人力资源;有利于欧洲和世界恢复和平;为战后中国提升国际地位,争取国家权利提供契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历史进程

36、。(6分)【解析】(1)由材料“北京政府发布即参战之力也”得出政府角度,证明中国“以工代战”;由材料“实际隐喻进行反帝爱国的运动”得出革命角度,号召工友团结起来,进行反帝爱国运动;由材料“法国总统法国危难时刻的兄弟”得出外交角度,促进中法交流合作。(2)由材料“是中国力助招工往法,即参战之力也”得出为英法提供人力资源;由材料“允准大批华工前往欧洲尽力于备战之工作”得出有利于欧洲和世界恢复和平;由材料“巴黎和会中之华工的文章,文章特意描写了华工的爱国举动”得出为战后中国提升国际地位,争取国家权利提供契机;由材料“特意向一战中支援法国的华工致敬”得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历史进程。第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