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13792139969@163.com 文档编号:21792610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固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1.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诸夏”的楚国不断地向南、向北开疆拓土,将楚国贵族安排在新设置的县城担任官吏,推进中原文化与两湖地区楚文化的融合。此举( )A. 意味着贵族政治的解体B. 改变

2、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 推进了华夏认同的发展D. 加速了楚国统治的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楚国在扩张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融合,这推动了华夏认同的发展,C项正确;华夏认同的融合和贵族政治的解体无关,排除A项;并未该表宗法制的核心,排除B项;楚国的做法有利于楚国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2. 钱穆先生曾把汉武帝时期的政府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治的统一政府即士治或贤治的统一政府之开始”。该论断( )A. 表明封建国家职能开始有效履行B. 符合儒学政治化的历史现实C. 揭示汉朝行政中

3、枢权力扩大化D. 与汉代的治国理政模式不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钱穆认为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治的统一政府即士治或贤治的统一政府之开始”,这主要是汉朝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和主流思想,儒学逐渐政治化,因此士治或贤治开始,B项正确;封建国家职能开始有效履行说法错误,排除A项;行政中枢权力扩大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C项;汉代儒家思想确立为主流思想,才有了“士治”政府,与汉代的治国理政模式正好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3. 唐代,济南处在临淄至长安的官道上,是陆上丝绸之

4、路东端的重要一站。山东半岛之“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通日本”,南下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可知,唐代( )A. 山东半岛的水陆交通便利B. 驿道交通网络较为完善C.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D. 注重开发沿海地区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济南是陆上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一站,也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可知山东半岛的水陆交通比较便利,A项正确;材料没涉及驿道交通,排除B项;仅仅从济南的重要位置看不出交流频繁,排除C项;材料没涉及对沿海经济的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4. 北宋初期,地方政府可以分享茶盐税

5、、商税等大宗赋税;庆历二年,商税、茶盐税等项目部分上供;元丰五年后,地方开辟的杂税和附加税等不断被收归中央;南宋中央收夺地方财权的名目更是层出不穷这说明宋代( )A. 政府实行开源节流的政策B. 商业和城市的持续繁荣C. 赋税制度受制于宋辽关系D. 央地财税关系不断调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北宋初,地方政府可以分享赋税,庆历二年,部分项目部分上供,南宋中央收夺地方财权,可知央地财税关系不断调适,项正确;材料没涉及开源节流,排除项;B项“持续”过于绝对,排除项;材料和宋辽关系无关,排除项。故

6、选项。5. 清代前期,甘肃各土司从未变革;云南地区,以澜沧江为界,雍正帝采纳了“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的建议:在湖广,则将四大土司尽行革除。这表明,清代( )A. 边疆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B. 因地制宜实施改土归流策略C. 现代中国疆域的逐步奠定D. 延续了秦汉以来的羁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针对边疆地区的土司制度,在云南地区,以澜沧江为界,江外实行土司制度,江内实行流官制度,而在湖广地区,则将四大土司全部革除,这反映了清朝在不同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时,采取了不

7、同的策略,B项正确;流官并非边疆治理模式的创新,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甘肃、云南和湖广地区改土归流的实行情况,不能得知现代中国疆域的逐步奠定,排除C项;清朝在原来实行土司制的边疆地区因地制宜的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并非延续羁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6. 据如表推知,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清朝( )1866年方今群盗纵横,竭天下谋臣武夫以与无根之寇争胜负,而迄未有定,及其既定,则又力尽筋疲,悉成强弩之末后患方长,杞忧何极曾国藩给丁日昌的信1867年以烈(赵烈文自己编者注)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能静居日记A. 士大夫群体出现了分化B. 政治

8、和权力结构的变化C. 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发展D. 内忧和外患的日趋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人自为政”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后导致地方权力上升,威胁中央集权,可知是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没体现士大夫群体的分化,排除A项;仅仅从材料看不出半封建化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涉及外患,排除D项。故选项。7. 近代中国长期以白银为主要计价单位,但国际市场的银行却极不稳定。如图是学者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对1890-1936年国际银价、汇率及国外物价指数走势的分析。这种

9、银价的波动( )注:白银在国外的购买力=美国批发物价指数/银价指数指数均以1926年为100A. 整体上有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 导致中国的民族工业长期缺乏资本支撑C. 加速了欧美国家金本位体制的崩溃D. 便利了列强卷土重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可知,近代银价的波动较大,由于当时中国是银本位国家,白银在国外的购买力持续下降,汇率和银价基本除了一战期间短暂较高外,其余均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都造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长期缺乏资金,B项正确;这种银价的波动整体上不利于中国

10、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加速了欧美国家金本位体制的崩溃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便利了列强卷土重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只能说明一战后的投资情况,不能说明此前,排除D项。故选B项。8. 如图是新华社发行的吴起镇会师这次会师( )A. 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共军事力量的对比B. 有助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C. 使陕北成为党中央“落脚点和出发点D.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吴起镇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使得陕北成为党中央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项正确;当时并未扭转国共的军事力量对比,排除A项;当时已经纠正党内错误,排除

11、B项;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排除D项。故选C项。9. 抗美援朝时期,中共中央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总方针。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实现了“有策略地打”“稳当地打”“有目的地打”;在国内,我们不但稳定了政治和经济秩序、而且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这( )A. 从根本上逆转了美国的冷战思维B. 体现出党的政治智慧和全局谋略能力C. 彰显了现代中国的基层治理能力D. 表明抗美援朝社会舆论宣传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抗美援朝时期,中共中央对抗美援

12、朝和国内建设进行整体考虑,全局谋划,在朝鲜战场上采取了得当的策略,推动了抗美援朝取得巨大胜利,在国内稳定了政治、经济,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和政权的巩固,所以材料体现出党的政治智慧和全局谋略能力,B项正确;朝鲜战争后,美苏仍旧在冷战,没有逆转美国的冷战思维,排除A项;抗美援朝与基层治理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涉及在抗美援朝过程中采取了得当的军事策略,但材料没有涉及抗美援朝的社会舆论宣传,排除D项。故选B项。10. 现代中国在建构医疗卫生体系的进程中,人民政府优先关注人口结构,不断加大对基层卫生健康的投入。这推动了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增加到2022年的78.2岁这种医疗卫生体

13、系的建构( )A. 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B. 为中国人口的增加提供了医疗支撑C. 适应了我国不同时期人口结构转换D. 消除了老少边穷区医疗资源的匮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表明中国医疗体系的构建,推动了人均寿命的增长,原因是加大了基层卫生的投入,适应了我国农村老龄化和卫生薄弱的需求,从而适应了我国不同时期人口结构转换,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水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延长了中国民众的平均寿命而非人口的增加,排除B项;消除了老少边穷区医

14、疗资源的匮乏,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只能是“改善医疗资源”,排除D项。故选C项。11. 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帝国在司法审判中,将“专业法官”和基层机构排除在法庭之外,国王和行政官员掌握了裁判权。案件往往由一两位官员裁决,官员充当的兼职法官所做判决具有强制性,堪比其行政决定。该举措( )A. 无助于苏美尔文明的扩展B. 与帝国中央集权的强化有关C. 有利于确保司法公正公平D. 推动了西亚楔形文字的流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题干内容可知,亚述帝国的司法权由国王和行政官员掌握,“专业法官”和地方势力被排除在法

15、庭之外,说明当时亚述帝国国王的专制主义色彩非常浓厚,B项正确;苏美尔文明此时已不存在,排除A项;确保司法公正公平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和楔形文字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2. 中世纪前期,基督教会在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302年,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由教士、世俗贵族和市民参加的三级会议,确立了以王权为主的剥削阶级的联合统治形式这体现了法国( )A. 国家统一的完成B. 民族国家的形成C. 封君封臣制在城市的发展D. 教权的衰弱和王权的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中世纪前期

16、,教会在西欧占有重要地位,1302年确立的三级会议,确立了以王权为主的统治形式,这体现了教权的衰弱和王权的加强,项正确;当时国家并未分裂,排除项;法国民族国家形成是在15世纪,排除项;材料没涉及封君封臣制度,排除项。故选项。13. 下面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部分文献资料记录,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是( )3月2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选举公告(城市的)公民们!请你们前来参加选举。选出你们的公社议会(巴黎市的市政委员会)巴黎公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克雷芒发言稿公社将掌管地方事务,不应该执行政府机关的职能,只能由政府管理全国事务公社委员贝雷对法兰西银行谈话公社只支取原巴黎市在银行中的份额款项A. 法

17、国无产阶级专政政权B. 工人阶级领导的城市自治机关C. 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组织D. 领导工人暴力革命的指挥机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选出你们的公社议会将掌管地方事务支取原巴黎市在银行中的份额款项”可知巴黎公社是城市自治机关,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对资产阶级的专政,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向共产主义过渡,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革命后选出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14. 1889年,美国构建泛美体系的初衷是“防止美洲国家间战争”,以免“诱导欧洲的入侵”1930年,美国国务院次卿克拉克抱怨道,门罗主义是美国针

18、对欧洲而非拉美的政策。1933年,罗斯福政府提出丁“睦邻”政策。这种变化反映出( )A. 美国拉美政策奉行实用原则B. 美国对拉战略的变动基于工业实力的变化C. 拉美独立运动恶化了欧美关系D. 拉美国家对门罗主义的干涉政策普遍不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美国最初建立泛美体系初衷是防止美洲国家间的战争,1933年罗斯福政府提出睦邻政策,因为这个时期是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整体实力下降,项正确;材料和实用原则无关,排除项;当时拉美国家已经独立,排除项;材料没涉及拉美国家对门罗主义的不满,排除项。故选项。15

19、. 赫鲁晓夫主政时期,把以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改为区域性管理,为此建立国民经济委员会以制定和实施“长期和短期生产计划”“生产协作计划、经济行政区内部及同其他州和共和国相互供应原料和半成品计划”等。这一改革( )A. 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B. 加强了国民经济垂直管理C. 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D. 消除了地方部门间的壁垒【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苏联赫鲁晓夫时期。根据材料赫鲁晓夫将以部门为主体管理改为区域性管理,这加强了对经济的垂直管理,项正确;材料没涉及扩大企业自主权,排除A项;这一改革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掌控,不利于经济发展活力释放

20、,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排除C项;D项“消除了”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6. 世界银行官网2023年12月发布中部非洲国家经货共同体报告指出,2022年财政盈余占GDP的3.2%,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例从2021年-1.3%增至2022年1.9%,然而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油、矿等原材料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这表明( )A. 中部非洲国家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B. 全球化浪潮冲击了非洲区域经济合作组织C. 国际经济秩序使中非国家面临诸多挑战D. 类似发展中国家亟待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

21、空是现代非洲。根据材料,中部非洲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受国家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因此需要调整经济结构,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抗风险能力差,排除项;材料中只是涉及一个非洲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项;项“诸多挑战”过于夸大,排除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8分,满分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唐代,凡军国大政的制赦起草先由皇帝交付中书省,中书省由中书舍人先对各奏文书迸行披览,作出初步处理意见,并草拟文告再交由中书令主要由中书侍郎对其进行修改之后。再交给皇帝进行审议皇帝批阅完毕以后会交给中书省,中书省按照批阅意见进行草拟,

22、然后交给门下省进行审议,如果审核通过那么就可以将诏令下达尚书省,一旦门下省认为处理意见不合理,那么就会退还给中书省,由中书省继续草拟诏令,给皇帝进行申报,批阅之后再交给门下省。摘编自牟霜霜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的君权与相权的博弈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国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明】朱元璋皇明祖训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昔者伊尹、周公之摄政,以宰相而摄天子(君主与宰相无等级之差异,所以周朝能统治良久)后世君骄臣诏,天子之位始不

23、列于卿、大夫、士之间(宰相)避嫌而处,宁使其决裂败坏,贻笑千古。摘自【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完善宰相制度的举措,并从权力运作机制的角度分析唐代相权是如何限制君权的。(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朱元璋、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看法。【答案】(1)举措:三省六部制。限制君权:中书省先会对军国大政提出初步处理意见,门下省审核不通过就会退还给中书省,一定程度限制了君权 (2)朱元璋认为历代设置丞相弊大于利,主张废丞相。黄宗羲认为丞相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使得国家得到更好的治理。二者虽然主张不同,但是都是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

24、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第一问,根据材料得出三省六部制。第二问,根据材料“凡军国大政的制赦起草先由皇帝交付中书省,中书省由中书舍人先对各奏文书迸行披览,作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交给门下省进行审议,如果审核通过那么就可以将诏令下达尚书省,一旦门下省认为处理意见不合理,那么就会退还给中书省”得出中书省先对军国大政初步处理,门下省审核不通过就会退还给中书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根据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国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得出

25、朱元璋主张废丞相,认为历代设置丞相弊大于利。根据材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得出黄宗羲认为丞相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使得国家得到更好的治理,二者虽然主张不同,但是都是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体系经历了“线、面、体”的演变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围绕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建设目标,中国自主探索了“三大改造”“以钢为纲”“八字方针”等制度政策,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线的工业化制度体系。改革开放时期,围绕轻工业生产效率、技术引进效率、企业创办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等工业化效率的建设目标,中国形成了产业结构层面技术层面、市场层面与企业

26、层面的工业化制度架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发展质量的目标推动下,中国工业化制度聚焦在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上构建更为完备的工业化政策体系,实现了以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摘自胡海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演进逻辑与基本规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中国工业化制度演变相关观点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改革开放前中国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政策,外部形势恶劣,再加上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并受到苏联的影响,在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1958年大

27、跃进时期,大炼钢铁,重工业比重迅速提升,这与当时中国苏联关系恶化,国际环境恶劣关系大。六十年代初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但是整体上重点发展工业的策略没变。因此整体上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制度体系。【解析】【详解】本题是历史观点说明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材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围绕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建设目标,中国自主探索了“三大改造”“以钢为纲”“八字方针”等制度政策,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线的工业化制度体系”得出观点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恶劣的外部环境,因此这个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大跃

28、进时期大炼钢铁,使得重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重工业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工业为主的体系却逐渐建立。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存在对阿拉伯河主权以及对胡齐斯坦地区和海湾三岛归属的长期争执。胡齐斯坦地区是大油田区,阿拉伯河两岸蕴藏着极丰富的石油资源,围绕该河的争斗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争雄时期,而英、俄势力的插手使两国的纠葛复杂化同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历史上多次交战,彼此都统治过对方,积怨较深两伊虽同属信奉伊斯兰教,但分属两大教派,存在严重的教派分歧与矛盾。由此,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之间爆发的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

29、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给两伊、中东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为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埋下了祸根。摘编自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战略地区之一。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伊战争为美国实现提供了契机。美国虽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利用各种非战争手段,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美国认为,两伊都不能过分强大。如果伊拉克强大,伊朗就会受到外国势力的干预;如果伊朗过于强大,就会向海湾乃至中东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思想,对美国及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美国在此期间采取的“弱势均衡”政策和间接介入战争的手投,是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成功选用,有利于实现

30、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维护其国家利益。摘编自冀开远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材料三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每一种文明类型中的核心国家对文明的崛起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其中,中华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各有一个主导的核心国家;西方文明有两个核心国家,即美国和欧洲的法德核心;伊斯兰、拉丁美洲和非洲文明则缺乏核心国家。基于这一框架,亨廷顿预言,西方和中华文明及伊斯兰文明的冲

31、突将构成世界秩序的主轴。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经济的发展“至少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一场涉及西方和其他文明核心国家的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可能发生”。摘编自李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1)根据材料一、二探究两伊战争历史,概括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并简评美国对两伊的外交政策。(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文明的冲突”相关内容,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因素:长期的领土争端;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宗教冲突。简评:美国在两伊战争期间采用的弱势均衡政策和间接介入战争的手段,是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成功选用,有利于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

32、略目标,维护国家利益,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破坏了地区的安定。 (2)中华文明的崛起冲击了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欧洲国家通过奴隶贸易、殖民扩张,逐渐建立起欧洲主导的世界体系。两次世界大战虽然削弱了欧洲,但是美国崛起,二战后,美国成为霸主,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国对抗的国家,最终形成两极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经济,积极和周边国家交往,扩大了国际影响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中国的崛起冲击了西方文明,促进了多极化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东。第一问,根据材料“在伊拉克和伊朗两国

33、间存在对阿拉伯河主权以及对胡齐斯坦地区和海湾三岛归属的长期争执”得出长期的领土争端。根据材料“胡齐斯坦地区是大油田区,阿拉伯河两岸蕴藏着极丰富的石油资源”得出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根据材料“积怨较深两伊虽同属信奉伊斯兰教,但分属两大教派,存在严重的教派分歧与矛盾”得出宗教冲突。第二问,根据材料“对美国及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美国在此期间采取的“弱势均衡”政策和间接介入战争的手投,是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成功选用,有利于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维护其国家利益”得出美国在两伊战争期间采用的弱势均衡政策和间接介入战争的手段,是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成功选用,有利于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利益,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破坏了地区的安定。【小问2详解】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证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西方和中华文明及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将构成世界秩序的主轴。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经济的发展“至少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一场涉及西方和其他文明核心国家的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可能发生”得出论题为中华文明的崛起冲击了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首先阐述西方崛起的过程,然后阐述新中国的崛起对西方的冲击并推动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