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13792139969@163.com 文档编号:21792629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湖北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四)本试题卷共5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

2、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这可以用来说明()文献记载出处古之帝王未尝以天下自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予其人,而子孙世守之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马端临文献通考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王夫之读通鉴论A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B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C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 D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2在魏晋时期,嘉峪关3号墓壁画中有许多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图,嘉峪关5、6号墓中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采桑、放鹰狩猎、牵驼等;酒泉丁家闸5号墓

3、宴居行乐图中出现了属于龟兹乐器的腰鼓,西沟墓壁画中有送行图。这体现了当时()A民族交融的高度发展 B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C繁盛的少数民族经济 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3武则天曾向唐高宗建议科举加试老子,她说老子李耳是李唐皇室的始祖,老子是“圣教”。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令贡举人学习她自己编撰的臣轨,以明儒家君臣规范,并下令科举考试停试老子。这一变化反映了武则天意在()A选拔最优人才 B复兴儒学地位 C巩固统治根基 D完善科举制度4史载,宋真宗对宰臣王旦等说:“民间乏炭,秤二百文。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价鬻(卖)与贫民,非惟(为)抑高价,且以济民。”该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用于研究()A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统

4、治思想 B重农抑商思想影响朝廷经济决策C当时政府掌握资源进行社会救济 D南宋城市人口激增带来燃料危机5表1 辽朝追尊皇帝一览表姓名身份追尊原因耶律倍耶律阿保机嫡长子辽世宗、景宗及以后的辽朝诸帝均是其后裔耶律李胡耶律阿保机立其为辽储君辽圣宗为了笼络耶律李胡及其支持者的后裔而追尊的耶律濬耶律延禧之父天祚帝耶律延禧之父撒剌的耶律阿保机之父亲辽兴宗追尊耶律阿保机的父亲、祖父为皇帝匀德实耶律阿保机之祖父耨里思耶律阿保机的高祖天祚帝追尊耶律阿保机的高、曾祖为皇帝萨剌德耶律阿保机的曾祖据表1可知,辽朝追尊皇帝旨在()A推动程朱理学在辽国传播 B弥合辽朝内部的民族矛盾C沿袭中原地区的礼乐制度 D彰显当朝皇权来

5、源合法性6蒙古征服罗斯后,认识到封建割据不利于统治,便将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带到罗斯,扶持“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作为代理人。这使罗斯大公尝到了专制权力的甜头,刺激了罗斯大公攫取专制特权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这可用来说明蒙古西征()A推动了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 B开启了亚欧大陆的民族交流C传播了蒙古开明的民族政策 D为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7明朝初期,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永乐时期始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事务完成后便回朝复命。后来朝廷在江浙、江西等重要省份先后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这说明明代()A行省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 B巡抚取代了布政司的职责C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

6、性质 D地方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8明代中后期,文士们逐渐抛弃以往那种忸怩作态,开始理直气壮地向乞文者大量索要资财。这一现象表明()A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B文学世俗化趋势日渐明显C文人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9中国外交表现出“第一次之进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外交惯例,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在国内,“国民觉知强权虽强亦不能全灭公理,宜力图自决,起为废约运动。”与这一外交“进步”密切相关的史实是()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101935年,中共中央在此前设置的中央派遣巡视员对地方党委进行监督和指导的工作方式下,创造性地提出

7、对组织基础较弱的地区,派遣巡视人员考察和指导中要尽可能提前征求地方党部的意见,并实行由地方政府派遣巡视员的新模式。这些举措()A旨在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参政积极性C有效解除了对根据地的围剿 D贯彻了集中与民主相统一原则111956年,中国和柬埔寨两国政府发表关于经济援助问题的联合公报。公报规定,中国无偿援助柬埔寨的一切设备、建筑器材和商品,柬埔寨政府可以自由使用,中国政府不加任何监督和干涉。这反映出中国对柬埔寨的经济援助()A体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致力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D旨在加强合作共谋发展12苏格拉底与好友克里同争辩是否应越狱时指出,“不要太顾

8、虑大众的意见”,“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与我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达成的协议”。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强调自由与美德的崇高价值 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精神C主张政治精英管理国家事务 D批判直接民主的非正义性13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 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141881年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规定:除

9、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的政策是()A大兴教育 B废藩置县 C文明开化 D殖产兴业15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双方领导人却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这体现出美苏冷战的重要特点是()A在各领域的针锋相对 B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C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D谨慎的自我控制机制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少数民族政权与大一统】(15分)材料一辽朝的鲜演大师墓碑

10、有“大辽中国”的说法。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称萧氏丈夫耶律污斡里的祖先为轩辕黄帝八世孙虞舜后裔。辽史世表则认定“辽之先,出自炎帝。”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并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西夏李元昊立国后遣使向宋上表时,自称祖先为北魏拓跋氏,而北魏的拓跋鲜卑自称为黄帝次子“昌意少子”之后。西夏“自称西朝,谓契丹为北边(朝)”,宋为南朝,认为辽宋夏当共奉“中国”之号。(1)依据材料一,概括辽夏政权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9分)材料二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发边疆地区一览表(部分)少数民族名称开发地区百越岭南、东南沿海地区和山区巴、蜀、蛮、僚、俚西南肃慎、东胡、鲜卑、乌桓(丸)、靺鞨、

11、高句丽、奚、契丹、女真、满等东北匈奴、鲜卑、丁零、突厥、回鹘、党项、蒙古、回、维吾尔等北方、西北羌、吐谷浑、吐蕃(藏)等青藏高原高山族(台湾“原住民”)台湾岛材料三战国时,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即取消兵车,改为骑兵,同时改穿紧身窄袖、便于作战的“胡服”。自秦汉以来,历代都在边疆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一般都包括沿用部分既定制度。清朝统一内外蒙古后,就根据蒙古长期形成的习俗,建立了盟旗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游牧民族聚居区的行政管理难题。(2)依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贡献。(6分)17【中国古代俸禄制度】(14分)材料一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

12、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材料二古代官史俸禄表。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

13、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

14、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6分)18【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14分)材料近年来,欧洲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表现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

15、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此外,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就是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摘编自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以来欧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遭遇的两大核心问题。(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提出相应对策。(8分)19【中国的经济发展】(12分)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

16、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亿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约200亿元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7、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CDACDCD题号1112131415答案BBCDD1【答案】A【解析】据材料“郡县之天下天子与庶人密迩”可知,郡县制下诸侯没有土地、大夫不能世袭,天子与百姓更加贴近,这说明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据材料“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并未形成中央集权统治,排除B项;原始民主是指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18、除C项;官僚政治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且“根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题干可知,在嘉峪关、酒泉等西北地区的壁画中出土了“穹庐”“采桑”“腰鼓”等富有地域特色的物品或场景,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史实体现出当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故选B项;“民族交融”指的是不同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与共同发展,而题干所述及的物件或场景具有丰富的地域(西北地区)文化特色,看不出任何“民族交融”的信息,排除A项;“采桑”“放鹰狩猎”“牵驼”能够体现西北地区的生产劳动内容,但是并不能体现出“繁盛”特点,并且,这也仅是题干内容的一部分而已,并不能概括题干全部之意,排除C项;“腰鼓”属于社会生活的表现,但

19、是这并不能体现出“丰富多彩”特点,这也仅是题干内容的一部分而已,并不能概括题干全部之意,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武则天在称帝前建议唐高宗科举加试老子,因为老子李耳是李唐皇室的始祖,科举考试中加试老子有利巩固李唐王朝的统治,武则天称帝后下令科举考试停试老子,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武周政权的统治,故选C项;材料信息表明,科举考试无论是加试老子,还是停试老子,都是以维护统治为出发点,与选拔最优人才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唐朝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与武则天“明儒家君臣规范”的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制度,发展了科举制度,但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排除D项。4【答

20、案】C【解析】据材料“非惟(为)抑高价,且以济民”可知,政府通过三司出售炭,以抑制炭价,救济贫民,故选C项;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政府抑制炭价,是为了救济贫民,不是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宋真宗”是北宋皇帝,材料不能研究南宋历史,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据材料“辽朝追尊皇帝一览表”可知,辽朝进行皇帝追尊,并将耶律阿保机的嫡长子立为储君,体现了辽朝统治者对中原宗法制的认同与执行,意在彰显当朝皇权来源合法性,维护自身统治,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辽朝统治时期,程朱理学还没有正式形成,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辽朝追封祖先,并没有关于辽朝内部矛盾的描述,此

21、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辽朝追尊皇帝的信息,且辽朝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沿袭中原地区的礼乐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蒙古贵族征服罗斯后将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带到罗斯,专制制度刺激了罗斯大公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由此可知蒙古西征为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故选A项;“开启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现象是对外政策的表现,不是民族政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蒙古西征对罗斯政治体制的影响,没有体现西方的文化传播的东方,所以并不是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创造条件,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据材料“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

22、民,事务完成后便回朝复命”“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在各省设置三司,分管军民司法事务。遇到特殊情况中央派京官到地方“巡行天下,安抚军民。”,说明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性质,故选C项;明代废除了行省制,三司制在全国普遍推广,排除A项;“巡抚取代了布政司的职责”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明代朝廷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地方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出现文人们向乞文者大量索取资财的现象,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传统伦

23、理瓦解,排除A项;材料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文人向乞文者索要资财,并无文学世俗化的信息,排除B项;文人的社会地位提升与材料“向乞文者大量索要资财”不符,排除C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与列强交涉中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外交“进步”是指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结果与五四运动的爆发密切相关,故选C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动,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与“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不符,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列强抱有幻想,没有打破“始争终让”的外交惯例,排除B项;国民革命是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4、运动,与材料“中国外交表现出第一次之进步”不符,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一第3课所学根据地的制度探索可知,中共中央对地方根据地一方面加强巡查、巡视,强化根据地的党组织建设,加强集中治理;另一方面,根据地方的特殊性,给予一定的民主权利和自治权利,体现了民主性,故选D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存在于解放战争时期,应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排除A项;“群众参政”不合题意,应为“地方党部”,排除B项;“有效解除了”不合史实,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对柬埔寨的经济援助不设任何条件,尊重其主权,不进行任何干涉。这种

25、做法充分体现了由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故选B项;求同存异是指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材料中并没有关于中国和柬埔寨“同”与“异”的描述,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国对柬埔寨的经济援助,不能得出“致力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加强合作共谋发展”虽然可以看作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一个目标,但并不能全面反映出中国援助柬埔寨的具体行为,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由“不要太顾虑大众的意见”,“遵守与我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达成的协议”可得,苏格拉底在思想上不受大众意见的影响,表示要严格遵守协议,履行承诺,具有鲜明的理

26、性主义精神,故选B项;苏格拉底坚持“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也就是坚持遵守约定,而不是强调自由和美德,排除A项;题干所述是苏格拉底在是否应该越狱问题上的态度,而与主张政治精英管理国家事务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苏格拉底关于是否应该越狱问题的观点,而不是对直接民主的态度,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据材料“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简爱中的名句体现了简爱所拥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启蒙精神,简爱出版后得到广泛赞誉,这说明启蒙精神深入人心,故选C项;简爱在贵族罗切斯特面前不卑不亢,体现的是简爱的平等精神,不能推导出贵族政治衰

27、落,排除A项;简爱言论的精神内核是平等的启蒙精神,而不是宗教观念,排除B项;女权意识要求女性追求政治或经济方面的权益,但材料强调简爱追求平等幸福,不符合女权意识,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诱导人民”可知,该项措施属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经济上殖产兴业内容,答案选D。A.C属于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内容,排除;B属于政治内容,排除。15【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根据“双方领导人却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可知,美苏最

28、终还是通过谈判避免了直接冲突的出现,说明美苏之间存在谨慎的自我控制机制,D项正确;“各领域”的说法过于夸张,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通过自我控制避免更大的冲突的出现,并不能体现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也无法体现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排除B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6【答案】(15分)参考标准要点:(1)特点:华夏认同(自称为炎黄子孙),与宋并立,共奉“中国”。(3分)原因:辽夏政权为证明各自政权的合法性,加强统治;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加深;辽夏政权统治范围兼跨农耕区和游牧区,深受中原王朝文化的影响。(6分)(2)贡献:促进了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国辽阔疆

29、域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使中华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如“胡服”等物质文明被中原汉族学习模仿,丰富汉族的日常生活;创造适合的边疆管理制度等被中原王朝沿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6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辽朝.认定辽之先,出自炎帝”“李元昊.自称祖先为北魏拓跋氏,而北魏自称为黄帝.之后”得出华夏认同(自称为炎黄子孙);据材料一“辽人.是一家“西夏.认为辽宋夏当共奉中国之号”得出与宋并立,共奉“中国”。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证明政权合法性的政治意图、民族交融的文化背景、政权并立的现实局面等方面分析。据材料一“辽朝.认定辽之先,出自

30、炎帝”“李元昊.自称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北魏的拓跋为黄帝.之后”得出辽夏政权为证明各自政权的合法性,加强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加深,辽夏政权统治范围兼跨农耕区和游牧区,深受中原王朝文化的影响。(2)贡献: 据材料二“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发边调地区览表”得出促进了边调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国辽阔疆域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据材料三“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得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使中华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如“胡服”等物质文明被中原汉族学习模仿,丰富汉族的日常生活;据材料三“历代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清朝统一内外蒙古后,建

31、立了盟旗制度”得出创造适合的边疆管理制度等被中原王朝沿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7【答案】(14分)(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铁犁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水平发展;士阶层崛起,并逐渐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5分)评价:俸禄制度是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内容;官吏俸禄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推动了社会进步;俸禄制度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产物。(3分)(2)变化:由实物、钱币兼给(佐以土地等),到以支给银两为主;在实际支付时,则根据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租赋)和支出的情况而时有改变。(2分)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

32、权逐渐走向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赋税制度调整,赋役征银政策的推行;科举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数量庞大的官僚集团。(4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战国中期”结合所学可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铁犁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水平发展等角度入手;据材料一“广大的官僚选拔出来”结合所学得出士阶层崛起,并逐渐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据材料一“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结合所学得出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一“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结合所学可从俸禄制度是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内容;官吏俸禄制取代了世卿

33、世禄制,推动了社会进步等角度入手;据材料一“只是其为皇帝物质报酬”结合所学得出俸禄制度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产物。(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俸钱、衣赐、禄粟”“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主要以支银为主”结合所学得出由实物、钱币兼给(佐以土地等),到以支给银两为主;据材料二“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结合所学得出在实际支付时,则根据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租赋)和支出的情况而时有改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得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走向强化;据材料二“主要以银两来衡定”结合所学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白银逐渐成

34、为法定货币;赋税制度调整,赋役征银政策的推行;结合所学得出科举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数量庞大的官僚集团。18【答案】(14分)(1)核心问题:自然原因,如:自然灾害,建筑物和文化遗址腐朽;人为因素:过度商业化、过度开发及涂鸦和偷窃,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每点3分,共6分。说出主要原因得1分,列举一个事例得2分)(2)对策:政府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任何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足的保护经费;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商业规划,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科技保

35、护工作,把科技保护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等。(每点2分,共8分,任答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解析】(1)紧扣设问“两大核心问题”,从自然、人为两个方面来举例说明。第一方面自然原因,据材料“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得出自然灾害,建筑物和文化遗址腐朽; 第二方面人为因素,据材料“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得出过度商业化、过度开发;据材料“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得出涂鸦和偷窃;据材料“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得出资金和人力投入

36、不足。(2)据选必三第15课所学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政府、公众、国际等角度来分析得出政府(立法)政府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任何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政府(财政)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足的保护经费;公众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政府(规划)制定合理的商业规划,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科技)开展科技保护工作,把科技保护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加强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等。19【答案】(12分)论题: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2分)论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工业化

37、基础薄弱;两大阵营对峙,我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急需获得苏联援助。该时期以学习苏联为主,兼顾自力更生,由此形成了第一次引进高潮。(3分)20世纪70年代初,中苏关系持续恶化;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状态,急于寻找海外市场摆脱危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由此形成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引进对象的第二次引进高潮。(3分)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西方国家经济逐步从萧条中走出,急需扩大海外市场;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起飞,成为亚洲的样板。中国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加快扩大对外引进

38、的指导思想,故而出现了第三次引进高潮。(3分)结论: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到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但始终服务于中国的战略需求。(1分)【解析】首先,据材料“苏联和东欧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特区思想”结合所学得出论题: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其次,据材料结合所学进行论述: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得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工业化基础薄弱;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结合所学可从两大阵营对峙,我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急需获得苏联援助等角度入手。据材料“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结

39、合所学得出该时期以学习苏联为主,兼顾自力更生,由此形成了第一次引进高潮。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结合所学可从20世纪70年代初,中苏关系持续恶化;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状态,急于寻找海外市场摆脱危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等角度入手。由此形成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引进对象的第二次引进高潮。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结合所学可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西方国家经济逐步从萧条中走出,急需扩大海外市场;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起飞,成为亚洲的样板等角度入手。据材料“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加快扩大对外引进的指导思想,故而出现了第三次引进高潮。最后,总结升华,结论: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到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但始终服务于中国的战略需求。第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